1
|
纳粹制造的“国会纵火案”真相(上) |
陈特安
|
《国际展望》
|
1984 |
0 |
|
2
|
中国的博弈因子与西方的博弈理论——博弈论为什么产生在西方 |
陈建先
|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
2015 |
0 |
|
3
|
虎口脱险 |
邀月
|
《当代体育(扣篮)》
|
2006 |
0 |
|
4
|
与思想热情握手 |
陈晓龙
|
《博客族》
|
2005 |
0 |
|
5
|
悦读 |
|
《当代电力文化》
|
2016 |
0 |
|
6
|
到延安去 |
邓叔明
|
《贵州文史丛刊》
|
1982 |
0 |
|
7
|
“香雪海畔是我家”——台灣畫家陶夀伯在故乡無锡 |
梁京
邱洪良
|
《今日中国》
|
1991 |
0 |
|
8
|
人人都驳圣伯夫吗?——纪念马塞尔·普鲁斯特逝世一百周年 |
郭宏安
|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
2023 |
1
|
|
9
|
翻译文学、翻译、翻译体 |
王家新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10
|
在自由创作中寻找精神家园(下)——坂本龙一综合艺术浅析 |
李黎阳
|
《荣宝斋》
|
2023 |
0 |
|
11
|
“日内瓦学派”:学派的困惑 |
郭宏安
|
《欧美文学论丛》
|
2004 |
1
|
|
12
|
李健吾与福楼拜和自然主义 |
范水平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
2011 |
1
|
|
13
|
米兰·昆德拉:沉思中的虚构 |
贝尔特朗·维贝尔
秦燕(译)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4
|
一针见血的批评——普鲁斯特对圣伯夫的批驳 |
郑克鲁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5
|
普鲁斯特的文学批评观 |
臧小佳
|
《译林》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6
|
《布雷伯夫的幽灵》:基于莎剧叙述的印第安史诗戏剧 |
陈红薇
李长利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7
|
谁都不曾饶恕 |
冯磊
|
《杭州(我们)》
|
2016 |
0 |
|
18
|
两万封情书获得者:维克托·雨果 |
杨皓
|
《检察风云》
|
2019 |
0 |
|
19
|
法国文学史的建立——从圣伯夫到朗松 |
钱翰
|
《法国研究》
|
2013 |
0 |
|
20
|
九个哭着要月亮的孩子 |
张方方
|
《南腔北调》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