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谣言倒逼真相”的前因后果
被引量:
3
1
作者
施爱东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3-107,126,共6页
"谣言倒逼真相"是2011年以来互联网上最流行的网络用语之一,也是网络谣言家造谣传谣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倒逼论"主要攻击对象是政府工作人员以及与政府相关的不明朗事务。"倒逼论"呼应了民众对于官场乱...
"谣言倒逼真相"是2011年以来互联网上最流行的网络用语之一,也是网络谣言家造谣传谣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倒逼论"主要攻击对象是政府工作人员以及与政府相关的不明朗事务。"倒逼论"呼应了民众对于官场乱相的憎厌,以及对于政府不作为的不满,公开号召网民"以恶制恶",这是一种破坏性而不是建设性的反政府论调。围绕"倒逼论"的网络论战显示,近70%的网民并不认同这一论调,多数网民认为"倒逼论"属于剑走偏锋的"红卫兵思维"。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期望通过造谣传谣来达到求取真相、改良社会的目的,无异于缘木求鱼、饮鸩止渴,让社会走进一个更加恶劣的死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信息不作为
围观就是力量
倒逼论
谣言是一种反权力
伪
民意
原文传递
移动互联网社会视阈下网络民意有效聚集的结构性缺陷与完善路径
2
作者
王万喜
《凯里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27-31,共5页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民意快速聚集成为现实,然而真民意和"伪民意"交织混杂,难以辨别。本文从网络民意有效聚集的视角审视当前的网络民意,分析影响网络民意有效聚集的构成要素发现:网民结构性缺陷,网络议题不确定性,以及政府应...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民意快速聚集成为现实,然而真民意和"伪民意"交织混杂,难以辨别。本文从网络民意有效聚集的视角审视当前的网络民意,分析影响网络民意有效聚集的构成要素发现:网民结构性缺陷,网络议题不确定性,以及政府应对网络民意聚集机制不健全等是网络民意有效聚集的三重阻梗,从而提出从引导和规制网民网络参与行为,完善网络民意聚集的平台,规范政府应对网络民意的方法和提升政府处理民意数据能力等四个方面提升网络民意聚集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民意
有效聚集
“
伪
民意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打早打小”刑事政策下的伪民意与非正常上访
3
作者
姚宇波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53-57,共5页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改革使得通过非诉讼途径解决纠纷成为可能,走上访道路在当前背景下已经欠缺现实合理性,然而改革却未能消减“信访洪峰”,通过上访解决纠纷实际上一种追寻法外诉求、不法利益的途径。在为民执法的理念下,“伪民意”...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改革使得通过非诉讼途径解决纠纷成为可能,走上访道路在当前背景下已经欠缺现实合理性,然而改革却未能消减“信访洪峰”,通过上访解决纠纷实际上一种追寻法外诉求、不法利益的途径。在为民执法的理念下,“伪民意”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行政执法机关的自由裁量权,扰乱裁断过程,对行政执法造成不当影响,在我国则进一步形成了“绑架”治安管理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恶劣影响,而化解矛盾的源头在于切断伪民意的“供给”。从刑法防卫社会的立场出发,切断伪民意“供给”的根本之策在于将伪民意的“制造者”纳入“打早打小”刑事政策的调控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
民意
非正常上访
纠纷解决
打早打小
扫黑除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网络伪民意的出现及其治理策略
被引量:
1
4
作者
于德山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41,共4页
近几年,我国网络伪民意事件层出不穷,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网络伪民意开始大规模向公司化和商业化方向发现,众多网络公关类公司以商业化的形式大规模制造与传播网络信息,成为制造网络伪民意事件和左右当前网络舆论的一股重要力量。本文...
近几年,我国网络伪民意事件层出不穷,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网络伪民意开始大规模向公司化和商业化方向发现,众多网络公关类公司以商业化的形式大规模制造与传播网络信息,成为制造网络伪民意事件和左右当前网络舆论的一股重要力量。本文通过近几年典型的网络伪民意事件为例,具体分析网络伪民意的产生特点、类别、传播模式及其影响,认为网络伪民意的极度泛滥有损于正常信息的传播,并有可能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进而干扰网络公共领域与网络传播生态的良性发展。因此,相关法律法规、行业组织和网络传播伦理的制定、完善与制衡成为治理这一现象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伪
民意
网络公关类公司
网络推手
公共领域
网络传播生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谣言倒逼真相”的前因后果
被引量:
3
1
作者
施爱东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3-107,126,共6页
文摘
"谣言倒逼真相"是2011年以来互联网上最流行的网络用语之一,也是网络谣言家造谣传谣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倒逼论"主要攻击对象是政府工作人员以及与政府相关的不明朗事务。"倒逼论"呼应了民众对于官场乱相的憎厌,以及对于政府不作为的不满,公开号召网民"以恶制恶",这是一种破坏性而不是建设性的反政府论调。围绕"倒逼论"的网络论战显示,近70%的网民并不认同这一论调,多数网民认为"倒逼论"属于剑走偏锋的"红卫兵思维"。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期望通过造谣传谣来达到求取真相、改良社会的目的,无异于缘木求鱼、饮鸩止渴,让社会走进一个更加恶劣的死循环。
关键词
政府信息不作为
围观就是力量
倒逼论
谣言是一种反权力
伪
民意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D630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移动互联网社会视阈下网络民意有效聚集的结构性缺陷与完善路径
2
作者
王万喜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凯里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27-31,共5页
文摘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民意快速聚集成为现实,然而真民意和"伪民意"交织混杂,难以辨别。本文从网络民意有效聚集的视角审视当前的网络民意,分析影响网络民意有效聚集的构成要素发现:网民结构性缺陷,网络议题不确定性,以及政府应对网络民意聚集机制不健全等是网络民意有效聚集的三重阻梗,从而提出从引导和规制网民网络参与行为,完善网络民意聚集的平台,规范政府应对网络民意的方法和提升政府处理民意数据能力等四个方面提升网络民意聚集的有效性。
关键词
网络
民意
有效聚集
“
伪
民意
”
Keywords
public opinion
effective convergence
"pseudo public opinion"
分类号
C913.4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打早打小”刑事政策下的伪民意与非正常上访
3
作者
姚宇波
机构
宁波大学
出处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53-57,共5页
文摘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改革使得通过非诉讼途径解决纠纷成为可能,走上访道路在当前背景下已经欠缺现实合理性,然而改革却未能消减“信访洪峰”,通过上访解决纠纷实际上一种追寻法外诉求、不法利益的途径。在为民执法的理念下,“伪民意”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行政执法机关的自由裁量权,扰乱裁断过程,对行政执法造成不当影响,在我国则进一步形成了“绑架”治安管理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恶劣影响,而化解矛盾的源头在于切断伪民意的“供给”。从刑法防卫社会的立场出发,切断伪民意“供给”的根本之策在于将伪民意的“制造者”纳入“打早打小”刑事政策的调控视野。
关键词
伪
民意
非正常上访
纠纷解决
打早打小
扫黑除恶
Keywords
false public opinion
abnormal petition
dispute resolution
beat early
beat small
battles against gang crimes
分类号
D924.36 [政治法律—刑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网络伪民意的出现及其治理策略
被引量:
1
4
作者
于德山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41,共4页
基金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网络舆论的调控与引导研究(09TQB006)"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生成及应对研究(2010ZDIXM043)"
南京师范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预研项目"网络群体事件的舆论调控与引导研究"的初期成果之一
文摘
近几年,我国网络伪民意事件层出不穷,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网络伪民意开始大规模向公司化和商业化方向发现,众多网络公关类公司以商业化的形式大规模制造与传播网络信息,成为制造网络伪民意事件和左右当前网络舆论的一股重要力量。本文通过近几年典型的网络伪民意事件为例,具体分析网络伪民意的产生特点、类别、传播模式及其影响,认为网络伪民意的极度泛滥有损于正常信息的传播,并有可能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进而干扰网络公共领域与网络传播生态的良性发展。因此,相关法律法规、行业组织和网络传播伦理的制定、完善与制衡成为治理这一现象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网络
伪
民意
网络公关类公司
网络推手
公共领域
网络传播生态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谣言倒逼真相”的前因后果
施爱东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3
原文传递
2
移动互联网社会视阈下网络民意有效聚集的结构性缺陷与完善路径
王万喜
《凯里学院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打早打小”刑事政策下的伪民意与非正常上访
姚宇波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我国网络伪民意的出现及其治理策略
于德山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