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践”概念的哲学意蕴——亚里士多德、康德与马克思实践观辨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双修海 肖凤良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5-20,28,共7页
实践概念是一个具有丰富意蕴的哲学范畴。亚里士多德把实践置于最为高贵的思辨活动和最为低贱的创制活动之间,使之兼具二者的某些特性但又在实质上有所不同。康德一方面取消亚里士多德生产创制活动的独立地位,使之成为理论思辨的补充;... 实践概念是一个具有丰富意蕴的哲学范畴。亚里士多德把实践置于最为高贵的思辨活动和最为低贱的创制活动之间,使之兼具二者的某些特性但又在实质上有所不同。康德一方面取消亚里士多德生产创制活动的独立地位,使之成为理论思辨的补充;另一方面又把实践仅仅限定于道德实践,并将其推向独立于且高于理论思辨的彼岸。马克思继承并超越了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实践观,将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劳动作为实践概念的基础性内涵,进而把人类的整个社会生活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马克思实践观深刻揭示了实践概念的本质,开创了一种以人的生产劳动为基本内容、囊括一切人类活动的广义的实践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政治实践 道德实践 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 实践哲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与亚里士多德:实践理论范式的转换 被引量:13
2
作者 丁立群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33,共9页
马克思哲学具有丰富的实践内涵,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政治”实践哲学有着内在的继承、超越关系。马克思以“劳动”“社会”和“人类解放”三个范畴转换了“伦理-政治”实践哲学传统的基本范式,开创了“劳动-社会”的实践理论。它以“... 马克思哲学具有丰富的实践内涵,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政治”实践哲学有着内在的继承、超越关系。马克思以“劳动”“社会”和“人类解放”三个范畴转换了“伦理-政治”实践哲学传统的基本范式,开创了“劳动-社会”的实践理论。它以“劳动”作为普遍实践的原型,把传统实践哲学当作非人活动的劳动提升为人类普遍的本质活动,赋予劳动阶级以一种普遍的实践主体性,使实践不再是一种“精英”主义的贵族活动;把实践由伦理政治领域转换到人类活动的基础层面——社会领域,拓展了实践理论的广度和深度;用社会解放代替了传统实践哲学狭隘的政治解放,使实践理论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的理论。与传统的“实践-政治共同体-人的政治本质-政治革命-政治解放”不同,马克思构建了“劳动(实践)-社会共同体-人的社会本质-社会革命-人类解放”的全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亚里士多德 伦理-政治”的实践哲学 “科学-技术”的实践哲学 “劳动-社会”的实践理论
原文传递
实践哲学的理论分野 被引量:4
3
作者 丁立群 李宇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36,2,共9页
实践哲学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其内涵已经不能用伦理学、政治哲学概括了。文章试图在历史的嬗变中厘定实践哲学的理论分野。在西方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创立了"伦理-政治"的实践哲学,由之派生出培根"科学-技术"的实... 实践哲学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其内涵已经不能用伦理学、政治哲学概括了。文章试图在历史的嬗变中厘定实践哲学的理论分野。在西方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创立了"伦理-政治"的实践哲学,由之派生出培根"科学-技术"的实践哲学——它们构成了实践哲学的基本"范型",后世实践哲学的诸多形式都只是两种基本范型的延伸和派生。文章较为详细地论述了这两种基本范型的理论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实践哲学在现代哲学中的理论分野:首先,在实践知识的核心内涵上,由伦理-政治的知识到人文科学的知识;其次,在实践的场域上,由"伦理-政治"领域转换为"社会"领域;再次,在实践的层次和总体化程度上,由伦理-政治实践转向劳动实践以及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全面实践;最后,在实践的形式上,由伦理-政治实践转换为一种新的当代实践形式——文化实践。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实践哲学逐渐具备了普遍性和总体性的特征。实践哲学并不是形而上学理论内部的一个哲学分支,亦非一般哲学原理的特殊应用,而是包括理论哲学在内的关于人、人类世界以及人的价值和意义的哲学。实践哲学将逐渐演化为一种新的独立的哲学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哲学 伦理-政治实践哲学 科学-技术的实践哲学 理论分野 劳动实践 文化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