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个体化的中国叙事: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
9
1
作者
杨君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4-161,共8页
国家-个人关系是理解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视角。通过对个体化叙事在中国百年历史变化中的深刻分析,有利于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化在当代中国的意义,以及国家与个人关系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演变路径。新中国成立前的个体化构建一种特定...
国家-个人关系是理解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视角。通过对个体化叙事在中国百年历史变化中的深刻分析,有利于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化在当代中国的意义,以及国家与个人关系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演变路径。新中国成立前的个体化构建一种特定的个体与国家的联结关系:国家利益最大化的社会取向的个体观念。新中国成立后的个体化进程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经历了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是集体化的生活,个人从传统文化网络组织中脱域然后又重新嵌入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再分配系统中;第二次转型是指个人从集体中脱嵌,追求一种为自己而生活、自主人生奋斗式的个体选择。中国社会的个体化发展深受以国家为中心的思想传统的影响,表征为一种去政治化的个体化路径。追溯中国文化传统,个体化命题给予当下中国社会最为深刻的启示是一种具有伦理情谊和发挥人生向上的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
现代化
国家
去政治化
伦理
情谊
原文传递
梁漱溟的公德观与“乡村自治”构想的伦理困境
被引量:
7
2
作者
石培玲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41,共5页
梁漱溟所倡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是20世纪前期中国乡村社会现代化的初步尝试,他清醒地意识到,"公德"观念的缺乏不仅对民众的精神状态造成了消极影响,而且阻碍着现代意义上的团体生活的发生。因此,他主张通过"乡村自治"...
梁漱溟所倡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是20世纪前期中国乡村社会现代化的初步尝试,他清醒地意识到,"公德"观念的缺乏不仅对民众的精神状态造成了消极影响,而且阻碍着现代意义上的团体生活的发生。因此,他主张通过"乡村自治"的方式造就团体生活的必备品德,使农民在获得现代性物质利益的同时,养成关注和维护公共利益的基本素质,依靠公德的柔性力量推动乡村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但是,对传统道德力量的过度自信及趋利避害的考量,使他在维系团体生活的价值取向上终究未能摆脱向传统儒家伦理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德
团体组织
乡村自治
伦理
情谊
原文传递
梁漱溟“乡村建设”述论
被引量:
2
3
作者
孙继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87-90,共4页
梁漱溟是一个哲学家,更是一个社会实践活动者。他的乡村建设理论来源于他对中西文化比较、中国社会结构及中国文化基础的分析。乡村建设理论贯穿着中国伦理情谊,重在恢复、再造中国传统文化,其实质是要依靠旧政权的支持,以和平改良...
梁漱溟是一个哲学家,更是一个社会实践活动者。他的乡村建设理论来源于他对中西文化比较、中国社会结构及中国文化基础的分析。乡村建设理论贯穿着中国伦理情谊,重在恢复、再造中国传统文化,其实质是要依靠旧政权的支持,以和平改良的方式,造就一个理想的社会。他的乡村建设理论不是一个济世良方,即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乡村建设理论
伦理
本位
中西文化比较
伦理
情谊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问题
西方民主政治
中国文化
理性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农业合作社的演进历程及发生机制
被引量:
6
4
作者
杜静元
《求索》
CSSCI
2019年第2期151-156,共6页
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育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应的市场条件、制度环境和民情基础。其早期发育阶段,注重从文化改造和文化传承中促进农民自觉意识,从参与式动员角度说服农民合作。改革开放后,合作社再次发育,市场成了农民合作...
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育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应的市场条件、制度环境和民情基础。其早期发育阶段,注重从文化改造和文化传承中促进农民自觉意识,从参与式动员角度说服农民合作。改革开放后,合作社再次发育,市场成了农民合作的主要条件,但未持续发展。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合作社进入快速发展期,农民合作意识在市场和制度环境配合下实现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社
合作社原则
伦理
情谊
自觉意识
原文传递
市场交易秩序何以可能?——兼与焦玉良商榷
被引量:
5
5
作者
马良灿
《社会学评论》
2015年第5期88-96,共9页
与人们日常生活甚为密切的市场交易秩序建基在情理社会基础上。情理社会中的伦理情谊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主导着交易主体的行为方式与行动逻辑。焦玉良仅从社会交往形式抑或社会呈现的表层现象就认定中国社会已步入"生人社会"...
与人们日常生活甚为密切的市场交易秩序建基在情理社会基础上。情理社会中的伦理情谊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主导着交易主体的行为方式与行动逻辑。焦玉良仅从社会交往形式抑或社会呈现的表层现象就认定中国社会已步入"生人社会"、认为交易主体之间展开的交易行为需要建立在普遍信任基础上的制度承诺的观点过于草率偏激,并陷入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陷阱中。认知市场交易秩序,应当关注交易主体行为及其社会交往的社会文化环境,应当在普遍性与特殊性、理性与情理、熟悉与陌生之间理解其本质,并探寻优化之道。从社会整体的脉络看,"伦理情谊之手"和"法治理性之手"均是维系市场交易秩序不可或缺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交易秩序
生人社会
情理社会
伦理
情谊
原文传递
梁漱溟“人生伦理”之理性追求的偏执
6
作者
李毅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8-50,共3页
本文对梁漱溟“人生伦理”思想的本质进行了分析 ,指出 ,梁以“人生向上”、“伦理情谊”界说“良知”,增强了人的道德义务感。他视“理性”为一种先验存在 ,所以开发、保持理性 ,也就等于获得了道德观念。这同康德诉诸纯粹理性建立绝...
本文对梁漱溟“人生伦理”思想的本质进行了分析 ,指出 ,梁以“人生向上”、“伦理情谊”界说“良知”,增强了人的道德义务感。他视“理性”为一种先验存在 ,所以开发、保持理性 ,也就等于获得了道德观念。这同康德诉诸纯粹理性建立绝对“道德命令”的思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人生向上
伦理
情谊
梁漱溟
人生
伦理
原文传递
论中国上古族群秩序之形成
被引量:
1
7
作者
王庚
王处辉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89,共6页
上古万千族群在长期相处过程中,先是发展了若干族群关系模式,最终形成了大一统的族群秩序格局(西周)。这一秩序格局以周人为统治族群,通过五等爵制表现血族等差与伦理情谊,以共祖于黄帝的祖先崇拜作为信仰基础。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血族统...
上古万千族群在长期相处过程中,先是发展了若干族群关系模式,最终形成了大一统的族群秩序格局(西周)。这一秩序格局以周人为统治族群,通过五等爵制表现血族等差与伦理情谊,以共祖于黄帝的祖先崇拜作为信仰基础。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血族统治的等差格局,是以统治权威与伦理情谊为基础建构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秩序
血族等差格局
统治权威
伦理
情谊
原文传递
略论市场经济中的伦理情谊因素
8
作者
徐阳鸿
《探求》
1999年第1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伦理
情谊
社会主义
社会秩序
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建设
社会生活
价值取向
共同富裕
市场经济体制
道德建设
原文传递
题名
个体化的中国叙事: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
9
1
作者
杨君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4-161,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城市社区治理的公共性重构研究”(16CSH06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国家-个人关系是理解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视角。通过对个体化叙事在中国百年历史变化中的深刻分析,有利于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化在当代中国的意义,以及国家与个人关系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演变路径。新中国成立前的个体化构建一种特定的个体与国家的联结关系:国家利益最大化的社会取向的个体观念。新中国成立后的个体化进程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经历了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是集体化的生活,个人从传统文化网络组织中脱域然后又重新嵌入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再分配系统中;第二次转型是指个人从集体中脱嵌,追求一种为自己而生活、自主人生奋斗式的个体选择。中国社会的个体化发展深受以国家为中心的思想传统的影响,表征为一种去政治化的个体化路径。追溯中国文化传统,个体化命题给予当下中国社会最为深刻的启示是一种具有伦理情谊和发挥人生向上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
个体化
现代化
国家
去政治化
伦理
情谊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梁漱溟的公德观与“乡村自治”构想的伦理困境
被引量:
7
2
作者
石培玲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41,共5页
文摘
梁漱溟所倡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是20世纪前期中国乡村社会现代化的初步尝试,他清醒地意识到,"公德"观念的缺乏不仅对民众的精神状态造成了消极影响,而且阻碍着现代意义上的团体生活的发生。因此,他主张通过"乡村自治"的方式造就团体生活的必备品德,使农民在获得现代性物质利益的同时,养成关注和维护公共利益的基本素质,依靠公德的柔性力量推动乡村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但是,对传统道德力量的过度自信及趋利避害的考量,使他在维系团体生活的价值取向上终究未能摆脱向传统儒家伦理的回归。
关键词
公德
团体组织
乡村自治
伦理
情谊
分类号
B82-09 [哲学宗教—伦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梁漱溟“乡村建设”述论
被引量:
2
3
作者
孙继文
机构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出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87-90,共4页
文摘
梁漱溟是一个哲学家,更是一个社会实践活动者。他的乡村建设理论来源于他对中西文化比较、中国社会结构及中国文化基础的分析。乡村建设理论贯穿着中国伦理情谊,重在恢复、再造中国传统文化,其实质是要依靠旧政权的支持,以和平改良的方式,造就一个理想的社会。他的乡村建设理论不是一个济世良方,即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
关键词
梁漱溟
乡村建设理论
伦理
本位
中西文化比较
伦理
情谊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问题
西方民主政治
中国文化
理性主义
分类号
C93 [经济管理—管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农业合作社的演进历程及发生机制
被引量:
6
4
作者
杜静元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出处
《求索》
CSSCI
2019年第2期151-156,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农村服务性社会组织的发育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5YJC840005)
文摘
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育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应的市场条件、制度环境和民情基础。其早期发育阶段,注重从文化改造和文化传承中促进农民自觉意识,从参与式动员角度说服农民合作。改革开放后,合作社再次发育,市场成了农民合作的主要条件,但未持续发展。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合作社进入快速发展期,农民合作意识在市场和制度环境配合下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农业合作社
合作社原则
伦理
情谊
自觉意识
分类号
F321.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市场交易秩序何以可能?——兼与焦玉良商榷
被引量:
5
5
作者
马良灿
机构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社会学评论》
2015年第5期88-96,共9页
基金
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金融市场的群体行为与交易秩序研究"的中期成果
项目号14JJD840006
文摘
与人们日常生活甚为密切的市场交易秩序建基在情理社会基础上。情理社会中的伦理情谊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主导着交易主体的行为方式与行动逻辑。焦玉良仅从社会交往形式抑或社会呈现的表层现象就认定中国社会已步入"生人社会"、认为交易主体之间展开的交易行为需要建立在普遍信任基础上的制度承诺的观点过于草率偏激,并陷入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陷阱中。认知市场交易秩序,应当关注交易主体行为及其社会交往的社会文化环境,应当在普遍性与特殊性、理性与情理、熟悉与陌生之间理解其本质,并探寻优化之道。从社会整体的脉络看,"伦理情谊之手"和"法治理性之手"均是维系市场交易秩序不可或缺的力量。
关键词
市场交易秩序
生人社会
情理社会
伦理
情谊
Keywords
market transaction orders
stranger society
reasonable society
ethical-friendly
分类号
F123.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梁漱溟“人生伦理”之理性追求的偏执
6
作者
李毅
机构
南开大学马列主义教育学院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8-50,共3页
文摘
本文对梁漱溟“人生伦理”思想的本质进行了分析 ,指出 ,梁以“人生向上”、“伦理情谊”界说“良知”,增强了人的道德义务感。他视“理性”为一种先验存在 ,所以开发、保持理性 ,也就等于获得了道德观念。这同康德诉诸纯粹理性建立绝对“道德命令”的思想 。
关键词
理性
人生向上
伦理
情谊
梁漱溟
人生
伦理
分类号
B82-053 [哲学宗教—伦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中国上古族群秩序之形成
被引量:
1
7
作者
王庚
王处辉
机构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
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89,共6页
文摘
上古万千族群在长期相处过程中,先是发展了若干族群关系模式,最终形成了大一统的族群秩序格局(西周)。这一秩序格局以周人为统治族群,通过五等爵制表现血族等差与伦理情谊,以共祖于黄帝的祖先崇拜作为信仰基础。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血族统治的等差格局,是以统治权威与伦理情谊为基础建构起来的。
关键词
族群秩序
血族等差格局
统治权威
伦理
情谊
分类号
K2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略论市场经济中的伦理情谊因素
8
作者
徐阳鸿
机构
广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出处
《探求》
1999年第1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伦理
情谊
社会主义
社会秩序
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建设
社会生活
价值取向
共同富裕
市场经济体制
道德建设
分类号
B82-053 [哲学宗教—伦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个体化的中国叙事: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历史变迁
杨君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9
原文传递
2
梁漱溟的公德观与“乡村自治”构想的伦理困境
石培玲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7
原文传递
3
梁漱溟“乡村建设”述论
孙继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农业合作社的演进历程及发生机制
杜静元
《求索》
CSSCI
2019
6
原文传递
5
市场交易秩序何以可能?——兼与焦玉良商榷
马良灿
《社会学评论》
2015
5
原文传递
6
梁漱溟“人生伦理”之理性追求的偏执
李毅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0
原文传递
7
论中国上古族群秩序之形成
王庚
王处辉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原文传递
8
略论市场经济中的伦理情谊因素
徐阳鸿
《探求》
199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