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荒野意向
1
作者 甘细梅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18-120,共3页
距离小镇三里远的沼泽地是一个神秘、多变却又充满活力的空间。它是让人充满畏惧的恶魔的家园,又是令人无限向往的浪漫的精神殿堂。它以社会文明"他者"的身份打破了小镇刻板、凝固的氛围,推动了故事进程,并且摧毁了等级制度... 距离小镇三里远的沼泽地是一个神秘、多变却又充满活力的空间。它是让人充满畏惧的恶魔的家园,又是令人无限向往的浪漫的精神殿堂。它以社会文明"他者"的身份打破了小镇刻板、凝固的氛围,推动了故事进程,并且摧毁了等级制度森严的小镇空间。这就是《伤心咖啡馆之歌》中作者构思的荒野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心咖啡馆 荒野意向
下载PDF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狂欢节乌托邦”的诞生与灭亡 被引量:10
2
作者 林斌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3-88,共6页
《伤心咖啡馆之歌》(1943)是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一部中篇力作。许多评论家都把它看做表现人类"精神隔绝"的普遍生存状态的一个生动寓言,却往往忽略其颠覆现实世界的乌托邦色彩。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为分析&qu... 《伤心咖啡馆之歌》(1943)是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一部中篇力作。许多评论家都把它看做表现人类"精神隔绝"的普遍生存状态的一个生动寓言,却往往忽略其颠覆现实世界的乌托邦色彩。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为分析"咖啡馆"的地点隐喻和罗锅李蒙的形象塑造中蕴涵的狂欢精神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作品中"狂欢节乌托邦"的诞生与死亡过程显示出文本对美国南方等级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颠覆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心咖啡馆之歌 卡森·麦卡勒斯 巴赫金 狂欢化理论
下载PDF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爱与现代主义孤独 被引量:9
3
作者 徐明 汪洋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70,共5页
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伤心咖啡馆之歌》表达了孤独的主题,这种孤独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主义的。这一主题通过人物之间爱的表现方式、人物对爱的追寻以及失败的过程得到了深刻体现。现代人的爱有着一种单方面的、不长久的、悖谬... 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伤心咖啡馆之歌》表达了孤独的主题,这种孤独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主义的。这一主题通过人物之间爱的表现方式、人物对爱的追寻以及失败的过程得到了深刻体现。现代人的爱有着一种单方面的、不长久的、悖谬异化的形态,只是出于维护个人支离破碎的信仰的动机,完全是自我中心主义的情感体验。一个人作为爱者和被爱者的角色无法重合,二者的分裂使任何试图通过爱拯救孤独的尝试最终失败,并且加深了原有的孤独。本文通过分析作品中孤独的人物之间变异的爱,以及爱与现代主义孤独的关系,对小说的主题作出进一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心咖啡馆之歌》 现代主义孤独 异化的爱
原文传递
生之孤独、爱之痛苦-评卡森·麦卡勒斯的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德庆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1-53,共3页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1917~1957)的代表作之一。同她的其他几部小说一样.这部作品也是以南方小镇的生活为题材着重描写人的精神世界。这部小说以一个全知的第三人称男子作为故事的叙述者(他不是故事...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1917~1957)的代表作之一。同她的其他几部小说一样.这部作品也是以南方小镇的生活为题材着重描写人的精神世界。这部小说以一个全知的第三人称男子作为故事的叙述者(他不是故事中的人物)。从时空角度分析,整个小说可分为三部分:1.现在的小镇;2.回忆;3.回到现实。小说中用来叙述现实的第1和第3部分篇幅很短。大部分内容集中在第2部分的回忆里。在这第2部分中,小说的叙述者讲述了爱密利亚小姐、罗锅李蒙和马文·马西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森·麦卡勒斯 伤心咖啡馆之歌》 小说 罗锅 叙述者 小姐 细节描写 美国南方 南方小镇 南方社会
原文传递
精神荒原中爱与孤独的契合——《伤心咖啡馆之歌》的人物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付莹 胡春毅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42-43,共2页
在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卡森.麦卡勒斯通过对三位主人公的刻画,体现了现代工业社会中人的孤独感以及对爱追求的挫败感。当爱的释放受到阻碍时,人终将无法摆脱被孤独禁锢的命运。心灵被扭曲的情况下,爱不再是温暖的力量,而是将自我... 在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卡森.麦卡勒斯通过对三位主人公的刻画,体现了现代工业社会中人的孤独感以及对爱追求的挫败感。当爱的释放受到阻碍时,人终将无法摆脱被孤独禁锢的命运。心灵被扭曲的情况下,爱不再是温暖的力量,而是将自我驱向更孤独的破坏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心咖啡馆之歌》 孤独 人物 分析
下载PDF
爱与理解的呼唤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文俊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0年第4期3-8,共6页
最近,读到《文学自由谈》上苏童先生的文章,里面提到他高中时“用零花钱买了生平第一本有价值的文学书籍,上海译文出版的《美国当代短篇小说集》。通过这本书我初识美国文学,也初读《伤心咖啡馆之歌》。”这段话触动了我,使我感到温暖... 最近,读到《文学自由谈》上苏童先生的文章,里面提到他高中时“用零花钱买了生平第一本有价值的文学书籍,上海译文出版的《美国当代短篇小说集》。通过这本书我初识美国文学,也初读《伤心咖啡馆之歌》。”这段话触动了我,使我感到温暖。因为我正是这本小说集的编选者之一,而《伤心咖啡馆之歌》又是我译的。想到我得到的几百元稿费中,有几分钱是来自一个高中生瘪塌塌的钱包,我的眼角湿润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心咖啡馆之歌 文学自由谈 短篇小说集 苏童 编选者 美国南方 亨利·詹姆斯 《老人与海》 卡森 作品人物
原文传递
南方“淑女”——评福克纳和麦卡勒斯的隐喻
7
作者 郑波 《科技创新导报》 2006年第9期183-184,共2页
本文通过比较两部哥特式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和《伤心咖啡馆之歌》中两位南方“淑女”爱米丽和爱密利亚小姐变态畸形的爱情,来展现以福克纳和麦卡勒为代表的现代美国南方作家笔下哥特式的恐怖、荒凉绝望的畸零世界,并揭示美国... 本文通过比较两部哥特式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和《伤心咖啡馆之歌》中两位南方“淑女”爱米丽和爱密利亚小姐变态畸形的爱情,来展现以福克纳和麦卡勒为代表的现代美国南方作家笔下哥特式的恐怖、荒凉绝望的畸零世界,并揭示美国南方传统社会及其价值观念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的瓦解和人们,尤其是妇女,在冷酷的现代社会中的与世隔绝的孤独状态和变态心理。南方“淑女”的孤独心灵和变态恋情隐喻美国南方及至整个现代化社会的精神危机和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 伤心咖啡馆之歌》 南方文学 哥特式
下载PDF
放逐的悲苦与救赎的挣脱——评卡森·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新国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70-74,共5页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本文从小说的怪诞荒凉的风格入手 ,认为这种风格是小说展现人类在被上帝放逐以后的种种悲苦境遇的需要 ,具体分析了小说是如何表现作为整体象征的小镇中的人们内心的孤独空虚、痛苦悲...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本文从小说的怪诞荒凉的风格入手 ,认为这种风格是小说展现人类在被上帝放逐以后的种种悲苦境遇的需要 ,具体分析了小说是如何表现作为整体象征的小镇中的人们内心的孤独空虚、痛苦悲伤 ,以及为摆脱困境获得救赎而进行的努力和挣扎。分析了小说“象征表现主义”的创作手法以及叙事上的若干策略 ,从而证明“形式”是如何为“内容”和主题服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卡森·麦卡勒斯 伤心咖啡馆之歌》 小说 象征表现主义 创作手法 叙事策略 感情基调
原文传递
爱恨的迷局 虚无的舞台——评卡森·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玮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第1期160-163,共4页
本文以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贯串与构造起小说情节的情感关系来展开评论。文章主要通过伦理情感和"记忆"的关系分析了本该欢天喜地的咖啡馆为何飘荡出伤心之歌,借以指出现代人的悲剧性境遇。
关键词 伤心咖啡馆之歌》 记忆 爱情 咖啡馆
下载PDF
难以交流的孤独困境——从怪诞美学的角度看《伤心咖啡馆之歌》 被引量:3
10
作者 汤雨露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157-158,共2页
从怪诞美学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南方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伤心咖啡馆之歌》。通过怪诞美学的构成成分和接受反应等要素考察了文本,指出在"怪诞"形式下的爱情悲剧实际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类精神世界孤独困境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 怪诞 孤独 麦卡勒斯 伤心咖啡馆之歌》
下载PDF
卡森·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的隐喻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军红 高红霞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3-76,共4页
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是日常生活中隐喻的延伸,因此文学领域中隐喻的研究已日渐引起了许多人的重视。从隐喻学的角度,围绕小说中的地点、人物、意象,对卡森·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的隐喻意义进行初步的探析。通过对小说中这些隐... 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是日常生活中隐喻的延伸,因此文学领域中隐喻的研究已日渐引起了许多人的重视。从隐喻学的角度,围绕小说中的地点、人物、意象,对卡森·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的隐喻意义进行初步的探析。通过对小说中这些隐喻意义的分析,读者可以深切体会出现代人被工业文明异化后的焦虑与困惑,以及处于孤独隔绝状态中的现代人对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迫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心咖啡馆之歌》 隐喻 地点 人物 意象
下载PDF
《民间音乐》与《伤心咖啡馆之歌》之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艺田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0-143,共4页
在2006年底的一次访谈中,莫言谈起自己的早期作品时提到,“几乎没有人是一下子就会写出很成熟的作品,大多数作家刚开始时都是模仿”(1)。这番议论是基于此前一些读者质疑他“军艺”阶段的某些创作有抄袭或模仿之嫌发出的。其中,莫言... 在2006年底的一次访谈中,莫言谈起自己的早期作品时提到,“几乎没有人是一下子就会写出很成熟的作品,大多数作家刚开始时都是模仿”(1)。这番议论是基于此前一些读者质疑他“军艺”阶段的某些创作有抄袭或模仿之嫌发出的。其中,莫言早期极富特色的一篇代表作《民间音乐》被质疑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具有相似性,模仿的痕迹很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心咖啡馆之歌 莫言 民间音乐 早期作品 美国女作家 卡森 勒斯 外来者 爱米 叙述角度
原文传递
苏童故事
13
作者 赵玫 《时代文学》 2003年第1期61-64,共4页
苏童是大家很久远的朋友了.我们,和那些读者. 初识苏童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不记得那是四季中的哪个时节,但却记得那是一个晚上. 那时候苏童还在<钟山>做编辑.或许是大学刚刚毕业,那一次他和范小天一道来天津,后来大家就成了朋... 苏童是大家很久远的朋友了.我们,和那些读者. 初识苏童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不记得那是四季中的哪个时节,但却记得那是一个晚上. 那时候苏童还在<钟山>做编辑.或许是大学刚刚毕业,那一次他和范小天一道来天津,后来大家就成了朋友.其后我写的一些小说,总是在<钟山>发表.想来大概就是因为在那个季节的那个晚上,认识了苏童和范小天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家 时代文学 伤心咖啡馆之歌》 八十年代
原文传递
论《伤心咖啡馆之歌》的空间意象 被引量:2
14
作者 贺小艳 王钢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57-61,共5页
在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南方小镇和咖啡馆作为两种相互对照、相互依存的空间类型贯穿始终,这两类空间意象相互补充又相互抗争,最终以"伤心"咖啡馆结束对抗的局面,为读者揭露了南... 在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南方小镇和咖啡馆作为两种相互对照、相互依存的空间类型贯穿始终,这两类空间意象相互补充又相互抗争,最终以"伤心"咖啡馆结束对抗的局面,为读者揭露了南方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价值冲突。从社会空间和另类空间两个方面,探讨小镇和咖啡馆背后隐匿的人性本质及社会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森·麦卡勒斯 伤心咖啡馆之歌》 空间 社会文化
下载PDF
《伤心咖啡馆之歌》孤独主题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益荣 《文教资料》 2008年第16期34-36,共3页
<伤心咖啡馆之歌>(1943)是美国南方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小镇上的三角畸恋的故事,表现了作家在作品当中一贯的孤独主题,本文通过分析孤独在小说中的表现方式及影响,探究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卡森·麦卡勒斯 伤心咖啡馆之歌 孤独
下载PDF
《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叙事时距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国浒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6期83-85,共3页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重要而又独特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大多涉及美国南方小镇狭隘沉闷的社会生活,在有限范围内揭示了现代生活的困境。从叙事时距的角度探讨其代表作《伤心咖啡馆之歌》叙事手段和叙事模式的特点。
关键词 卡森·麦卡勒斯 伤心咖啡馆之歌》 叙事时间 叙事时距
下载PDF
男权文化背景下的女性生存悲剧:《伤心咖啡馆之歌》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2
17
作者 夏畅兰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84-85,110,共3页
本文从性别文化的角度解读了《伤心咖啡馆之歌》,从而揭示女性在男权文化影响下的悲剧性命运。
关键词 男权文化 女性 悲剧命运 伤心咖啡馆之歌
下载PDF
人生从不散场的孤独——麦卡勒斯小说与张爱玲小说孤独意识的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冷曦 王靖涵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272-274,共3页
作为一种人类体验,孤独是一个常见的文学主题。终其一生,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都在作品中探索孤独这一主题。张爱玲的小说也以荒凉和孤独的基调打动无数读者。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和张爱玲的《金锁记》中的孤独意识都反映了中... 作为一种人类体验,孤独是一个常见的文学主题。终其一生,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都在作品中探索孤独这一主题。张爱玲的小说也以荒凉和孤独的基调打动无数读者。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和张爱玲的《金锁记》中的孤独意识都反映了中外女性作家对孤独的深刻认识和对人生的思索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意识 伤心咖啡馆之歌》 《金锁记》
下载PDF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阈限之人”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姬霞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3年第1期88-92,共5页
美国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中篇杰作《伤心咖啡馆之歌》在人物塑造方面体现了典型的“阈限”特征。作品塑造了三位主要“阈限人物”:强悍的男人婆艾米莉亚小姐、俊美的恶棍前夫马文、畸形罗锅李蒙表哥。他们处于矛盾的身份阈限和... 美国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中篇杰作《伤心咖啡馆之歌》在人物塑造方面体现了典型的“阈限”特征。作品塑造了三位主要“阈限人物”:强悍的男人婆艾米莉亚小姐、俊美的恶棍前夫马文、畸形罗锅李蒙表哥。他们处于矛盾的身份阈限和爱情阈限之中,既无法自拔,又不能逾越阈限的樊笼。分析《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阈限之人,反映了人类永恒、普遍的爱情和孤独主题,体现了人对于自我和他人认识的局限性和盲目性,以及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森·麦卡勒斯 伤心咖啡馆之歌》 阈限 阈限之人
下载PDF
爱的荒漠——评《伤心咖啡馆之歌》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立伟 孙薇薇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年第5期61-62,共2页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当代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艾米利亚、李蒙、马文在怪诞的气氛中体现的是异化的人性和孤独的爱、哥特式的变态与怪诞、孤独与绝望,揭示了现实社会中人的异化、孤独与爱的无能。
关键词 哥特式 怪诞 伤心咖啡馆之歌》 异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