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物质对脊髓伤害性信息的调控 被引量:2
1
作者 阮怀珍 李希成 蔡文琴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8年第2期17-22,共6页
P物质(Substance P,SP)是发现最早的一种神经肽,与neurokinin A(NKA,也称K物质),neurokinin B(也称neurmedin K)共同组成哺乳动物的速激肽(tachykinin)家族,广泛分布于中枢、外周神经系统,在各种组织中呈现出纷繁多样的生理效应。近年来... P物质(Substance P,SP)是发现最早的一种神经肽,与neurokinin A(NKA,也称K物质),neurokinin B(也称neurmedin K)共同组成哺乳动物的速激肽(tachykinin)家族,广泛分布于中枢、外周神经系统,在各种组织中呈现出纷繁多样的生理效应。近年来,研究主要集中在SP痛觉调制的作用上,特别在脊髓具有镇痛和致痛的双重作用。1 SP的合成、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脊髓背角 伤害性感受神经元 脊髓伤 镇痛作用 镇痛效应 伤害性刺激 伤害性传入 信息 鞘内注射
全文增补中
电针对大鼠大脑皮层SI区神经元伤害感受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袁斌 刘新领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2年第2期90-95,共6页
大脑皮层是否参与疼痛的感受长期以来是一个争议的问题。
关键词 电针 大脑皮层 神经元 伤害性传入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内内脏神经初级传入终末与NOS阳性投射神经元的联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熊抗辉 张文斌 +1 位作者 张宇飞 马文领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 探查间质核 (INV)内内脏传入终末与向臂旁核 (PBN)投射的NOS阳性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方法 逆行、跨神经节追踪以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 ,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 结果 PBN内注射四甲基罗丹明 (TMR)后 ,逆行标记细胞... 目的 探查间质核 (INV)内内脏传入终末与向臂旁核 (PBN)投射的NOS阳性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方法 逆行、跨神经节追踪以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 ,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 结果 PBN内注射四甲基罗丹明 (TMR)后 ,逆行标记细胞主要位于注射侧的INV ,大多属 2 0 μm以下的中、小型细胞。NOS阳性细胞与TMR逆行标记细胞分布区域重叠。NOS TMR双标记细胞分别占NOS阳性细胞总数的 5 4 8% (17 31)和TMR逆行标记细胞总数的 34% (17 4 9)。舌咽和迷走神经内注射生物素化葡聚糖胺 (BDA)跨神经节标记的内脏神经初级传入终末点状膨体贴近双标记细胞胞体 ,呈紧密接触状。 结论 可能存在经INV向PBN投射的内脏伤害性信息传导通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核 臂旁核 NOS 内脏神经 伤害性传入 INV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大鼠口面部躯体和上消化道内脏伤害性传入汇聚于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含CB神经元(英文)
4
作者 马文领 张文斌 郭峰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5-590,共6页
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interstitial nucleus of the spinal trigeminal tract, INV)为位于三叉神经脊束内的一些灰质团块, 经三叉神经和舌咽及迷走神经接受口面部的三叉神经躯体传入与上消化道的内脏伤害性传入。INV内含有大量含calbindi... 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interstitial nucleus of the spinal trigeminal tract, INV)为位于三叉神经脊束内的一些灰质团块, 经三叉神经和舌咽及迷走神经接受口面部的三叉神经躯体传入与上消化道的内脏伤害性传入。INV内含有大量含calbinding D-28k(CB)神经元, 但尚不清楚支配口面部的三叉神经躯体传入与支配上消化道的内脏伤害性传入是否汇聚于INV 内含CB 的神经元。本文应用跨节追踪法并结合CB 和Fos免疫组织化学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电镜技术, 研究了下牙槽神经(interior alveolar nerve, IAN)的初级传入和上消化道伤害性信息向INV 内含CB 神经元的汇聚。结果如下:(1) 将生物素化的葡聚糖胺(biotinylated dextranamine, BDA)和甲醛分别注入 IAN 和上消化道后, BDA跨节标记的浓密初级传入纤维和末梢分布于同侧 INV 内, 在其膨大部较为集中; 大量的CB 和Fos 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于双侧INV 内, 并与BDA注射侧的BDA标记末梢区相重叠;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 约半数CB 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同时呈Fos 阳性的双标记神经元(74/153), 其中部分双标神经元与IAN 末梢形成紧密接触状。 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注射到IAN 后, HRP 跨节标记的纤维和末梢的分布与BDA标记的分布 (2)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 共聚焦显微镜 电镜 汇聚 伤害性传入 CALBINDIN D-28K(CB) FOS蛋白
下载PDF
内脏伤害性传入易化体表穴区功能的中枢机制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亮 荣培晶 +3 位作者 罗曼 赵敬军 贲卉 朱兵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87-1191,共5页
采用电生理学方法,从脊髓、延髓、丘脑三个水平的4个核团研究了穴位敏化的生理学机制。通过开展穴位敏化现象的动态过程研究,阐释了穴位功能从相对"沉寂"到相对"激活"的动态变化规律;从敏化穴区与其相关脑区的量-... 采用电生理学方法,从脊髓、延髓、丘脑三个水平的4个核团研究了穴位敏化的生理学机制。通过开展穴位敏化现象的动态过程研究,阐释了穴位功能从相对"沉寂"到相对"激活"的动态变化规律;从敏化穴区与其相关脑区的量-效关系中枢机制研究,阐明穴位刺激发挥治疗作用的生物学过程,为解释穴位与内脏的功能联系,阐明穴位的本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伤害性传入 体表穴区 机制 敏化
原文传递
电压门控钠通道与背根神经元伤害性传入 被引量:5
6
作者 谭智勇 吉永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8-202,共5页
背根神经节 (DRG)神经元伤害性传入涉及到多层面复杂的神经递质与其相关靶受体的分子参与和调控。本文侧重结合DRG神经元中钠电流的表达分布规律 ,简要地论及了电压门控钠通道与DRG神经元伤害性感觉传入及其调制的一些关系。
关键词 电压门控钠通道 背根神经元 伤害性感觉传入
下载PDF
大鼠面部和胃肠道伤害性传入信息在延髓内的汇聚──c-fos表达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良为 管振龙 张文斌 《神经科学》 SCIE CAS 1997年第3期134-138,共5页
本研究应用神经元Fos样蛋白的表达作为对伤害性传人信息反应的标志,将少量Formalin分别注入大鼠一侧面部软组织或导入胃肠道作为伤害性刺激,然后用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标记法,显示其延髓神经元对面部和胃肠道化学伤害性信息传人的反应... 本研究应用神经元Fos样蛋白的表达作为对伤害性传人信息反应的标志,将少量Formalin分别注入大鼠一侧面部软组织或导入胃肠道作为伤害性刺激,然后用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标记法,显示其延髓神经元对面部和胃肠道化学伤害性信息传人的反应及其与几条酚胺递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胃肠道伤害性刺激诱导延髓内大量神经元的c-fos表达,其Fos样免疫反应(Fos-LI)神经元主要位于孤束核(NIS)、延髓腹外侧区(VLM)和最后区(AP),少数分布于NIS与VLM之间的网状结构(RF)、三叉神经旁核(PaV);(2)面部伤害性信息传人诱导的Fos-LI神经元除大量分布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nSpVc)浅层和PaV外.也分布于NTS、VLM和RF;(3)两种不同区域伤害性刺激所诱导的Fos表达神经元在延髓NIS和VLM的分布明显重叠,其中许多Fos—LI神经元同时呈酪氨酸羟化酶(TH)-LI.Fos/TH双重阳性神经元约占TH—LI神经元总数的50%。本结果提示延髓NTS和VLM是面部和胃肠道伤害性传入信息所汇聚的主要区域,其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是所汇聚的重要成分,并讨论了它们参与面部穴位针刺对胃肠道功能调节的中枢弥漫性伤害抑制性控制(DiffuseNoxiousInhibitoryControls,DNIC)过程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OS表达 儿茶酚胺能 神经元 伤害性信息传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