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传统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从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万方、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数据...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传统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从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万方、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查找关于本文研究的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的相关文献。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纳入的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11篇,最后纳入11篇文献,包括738例患者,其中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组有356例患者,开窗髓核摘除术(FD)组有382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PTED组与FD组在术后ODI评分(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和术后VAS评分(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和术后1年VAS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和FD在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当,但PTE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及在术后远期的VAS方面有优势。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较于FD,首选PTED。展开更多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窗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2、24、...目的对比椎间孔镜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窗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2、24、48 h的疼痛程度,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与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定量表(JOA)评分。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4.13±1.04)、(3.12±1.07)、(1.28±0.48)分,对照组分别为(9.22±0.44)、(7.38±2.19)、(5.32±1.38)分;治疗组术后12、24、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ODI评分为(12.74±1.39)分、JOA评分为(24.87±4.18)分,对照组分别为(14.18±2.12)、(21.46±4.29)分;治疗组术后ODI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选择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围手期指标及术后疼痛情况,且增强腰部功能,应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传统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从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万方、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查找关于本文研究的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的相关文献。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纳入的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11篇,最后纳入11篇文献,包括738例患者,其中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组有356例患者,开窗髓核摘除术(FD)组有382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PTED组与FD组在术后ODI评分(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和术后VAS评分(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和术后1年VAS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和FD在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当,但PTE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及在术后远期的VAS方面有优势。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较于FD,首选PTED。
文摘目的对比椎间孔镜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窗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2、24、48 h的疼痛程度,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与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定量表(JOA)评分。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4.13±1.04)、(3.12±1.07)、(1.28±0.48)分,对照组分别为(9.22±0.44)、(7.38±2.19)、(5.32±1.38)分;治疗组术后12、24、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ODI评分为(12.74±1.39)分、JOA评分为(24.87±4.18)分,对照组分别为(14.18±2.12)、(21.46±4.29)分;治疗组术后ODI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选择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围手期指标及术后疼痛情况,且增强腰部功能,应广泛用于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