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祥林嫂等三位女性命运看鲁迅的女性观 被引量:4
1
作者 叶玉梅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9-60,21,共3页
祥林嫂、子君、刘和珍是鲁迅笔下颇具代表的女性形象。这三位女性所处的时代、生活状况、斗争方式不同。笔者对以上几方面进行分析,发现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是逐步发展的,鲁迅的"女性观"是不断进步的。
关键词 传统妇女 觉醒女性 青年女学生 鲁迅 女性观
下载PDF
《史记》中吕雉的形象
2
作者 丁治刚 《天府新论》 2007年第B12期198-199,共2页
吕雉既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又是汉初动乱的倡导者。她有母亲慈爱的一面,逼迫张良出策保住惠帝的太子之位,又有女人残忍的一面,惩治戚夫人,毒死赵王如意。未执政前她除掉了韩信;夺得政权后她又大封吕氏,牢牢控制权利。王陵被迫回家,陈平被... 吕雉既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又是汉初动乱的倡导者。她有母亲慈爱的一面,逼迫张良出策保住惠帝的太子之位,又有女人残忍的一面,惩治戚夫人,毒死赵王如意。未执政前她除掉了韩信;夺得政权后她又大封吕氏,牢牢控制权利。王陵被迫回家,陈平被她夺了实权,但她又能把政权维持下来。她是中国少有的有作为的女执政者。汉朝虽然有很多女皇临朝听政,毕竟,她是第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妇女 权利争夺 外戚专权
下载PDF
李刚,点燃革命星火
3
作者 季遇 《海内与海外》 2022年第4期13-15,共3页
李刚,原名李敬文,1914年1月出生在福建省南安诗山镇的一个侨眷家庭,父亲李孔富是马来西亚华侨,母亲是一位传统妇女,贤良淑德,相夫教子,幼年的李刚便有着良好的教育土壤。期间也跟亲人远渡南洋求生求学,后来回归故乡,从此扎根。此时的李... 李刚,原名李敬文,1914年1月出生在福建省南安诗山镇的一个侨眷家庭,父亲李孔富是马来西亚华侨,母亲是一位传统妇女,贤良淑德,相夫教子,幼年的李刚便有着良好的教育土壤。期间也跟亲人远渡南洋求生求学,后来回归故乡,从此扎根。此时的李刚全身心想考取功名,然后荣归故里,为动荡中的祖国出一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刚 传统妇女 相夫教子 马来西亚
原文传递
解读《大地》中阿兰的双重性格——传统中国妇女形象和女性主义萌芽
4
作者 徐小宝 《淄博师专学报》 2015年第3期51-53,共3页
阿兰是美国作家赛珍珠代表作《大地》中的最主要女性形象。她从小为奴在黄家服侍他人,成为王龙妻子后,辛勤劳作,履行了作为妻子、母亲、媳妇的所有责任,是中国旧社会传统女性的缩影,闪烁着东方女性的美德;同时,她也是男权制度社会里的... 阿兰是美国作家赛珍珠代表作《大地》中的最主要女性形象。她从小为奴在黄家服侍他人,成为王龙妻子后,辛勤劳作,履行了作为妻子、母亲、媳妇的所有责任,是中国旧社会传统女性的缩影,闪烁着东方女性的美德;同时,她也是男权制度社会里的反抗战士,在很多家庭重大抉择前,她以自己的坚定、勇敢和刚强起着"顶梁柱"的作用,在家里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本文试从阿兰的性格形象着手,分析其在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双重性格,既有中国传统妇女弱者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独立、反抗的一面,女性主义意识开始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兰 《大地》 双重性格 传统妇女 女性主义
下载PDF
小说投影
5
《江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我变得如此锋利,难道是为了刺穿什么?为了逃避来自丈夫、家庭、社会和人群的无形暴力,她决定变成一棵树。在英惠的丈夫郑先生的眼中,“病”前的英惠,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子:不高不矮的个头、不长不短的头发,相貌平平,着装一般,温顺、平... 我变得如此锋利,难道是为了刺穿什么?为了逃避来自丈夫、家庭、社会和人群的无形暴力,她决定变成一棵树。在英惠的丈夫郑先生的眼中,“病”前的英惠,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子:不高不矮的个头、不长不短的头发,相貌平平,着装一般,温顺、平淡、文静。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样,英惠完美地扮演了平凡妻子的角色--料理家务,伺候丈夫,就像千千万万的传统妇女一样。然而,一场噩梦之后,妻子却突然开始拒绝吃肉,拒绝为家人准备荤菜,甚至到最后,她开始拒绝自己的“人类”身份,把自己当成了一株植物,一株只需要阳光和水、谢绝任何食物和交流的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妇女 郑先生 身份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妇女伦理模式述论 被引量:6
6
作者 孙理兴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8-52,共5页
中国古代妇女伦理模式 :从男、贤妻、良母、孝媳、贞妇、妇仪、女红等。本文在述论古代妇女伦理模式的基础上 ,提出现代妇女伦理建设应坚持批判摒弃其片面维护男性特权 ,剥夺女性人权 ,重妇女家庭道德义务 ,轻妇女个人正当权益等历史局... 中国古代妇女伦理模式 :从男、贤妻、良母、孝媳、贞妇、妇仪、女红等。本文在述论古代妇女伦理模式的基础上 ,提出现代妇女伦理建设应坚持批判摒弃其片面维护男性特权 ,剥夺女性人权 ,重妇女家庭道德义务 ,轻妇女个人正当权益等历史局限性、非人道性的糟粕。同时 ,主张大力发掘、改造、继承其中蕴涵着尊爱丈夫、赡老育小、性爱文明、仪态端庄、勤俭持家以及善待亲邻等具有超时代性与现代价值的传统妇女美德 ,建立历史延续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现代妇女伦理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妇女伦理模式 历史局限性 传统妇女美德
原文传递
略说中国妇女传统美德 被引量:5
7
作者 仲秋月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2-24,共3页
略说中国妇女传统美德仲秋月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旨在维护夫权的男尊女卑、“三从”、“从一而终”等封建女德是套在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对之彻底批判和坚决摒弃是理所当然的。这也是妇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但由此而全... 略说中国妇女传统美德仲秋月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旨在维护夫权的男尊女卑、“三从”、“从一而终”等封建女德是套在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对之彻底批判和坚决摒弃是理所当然的。这也是妇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但由此而全盘否定传统女德,似乎几千年来,只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妇女 传统美德 传统妇女美德 传统女德 《列女传》 贤内助 妇女解放 欧阳修 《女诫》 略说
原文传递
性别叙事/女性言说——论丁玲早期女性小说创作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静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8期77-82,共6页
丁玲早期的女性小说创作,无论是描写女性性爱意识的觉醒,还是对男性文化和新式婚恋等的审视,都体现了一种对封建父权文化和传统妇女形象的解构和颠覆,是真正从女性视角,基于女性立场的性别叙事和女性言说。
关键词 女性小说 女性意识 性别叙事 封建父权文化 传统妇女形象
下载PDF
一幅中国传统妇女的自然主义写真——赛珍珠小说《母亲》刍议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春蕾 《镇江高专学报》 2009年第4期32-35,共4页
《母亲》是为赛珍珠赢得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品之一,由于翻译传播方面的原因,目前在国内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作品采用自然主义笔法,塑造出一个个性鲜明丰满、命运坎坷多难的中国传统的劳动妇女形象,突出描写... 《母亲》是为赛珍珠赢得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品之一,由于翻译传播方面的原因,目前在国内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作品采用自然主义笔法,塑造出一个个性鲜明丰满、命运坎坷多难的中国传统的劳动妇女形象,突出描写了主宰其命运的两种性格——母性和妻性。《母亲》的特殊审美价值是不应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母亲》 中国传统妇女 自然主义创作原则
下载PDF
从传统妇女节日风俗看女性地位
10
作者 许娟 《沧桑》 2007年第5期119-120,130,共3页
古代妇女地位研究是妇女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而传统的妇女节日风俗是透视女性情感和现实生活的一扇窗口。本文以民俗学的角度,分析以囿于家庭舞台的古代妇女在缔结幸福婚姻,巩固家庭地位和提高家庭地位过程中的主要诉求为主线,从贯穿... 古代妇女地位研究是妇女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而传统的妇女节日风俗是透视女性情感和现实生活的一扇窗口。本文以民俗学的角度,分析以囿于家庭舞台的古代妇女在缔结幸福婚姻,巩固家庭地位和提高家庭地位过程中的主要诉求为主线,从贯穿在传统妇女节日风俗中的乞爱情、乞巧慧和乞生育三大活动主题入手,把握古代妇女的卑下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妇女节日 妇女地位 男尊女卑 女红
下载PDF
试论蒙古族传统妇女头饰之符号象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晶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88-91,共4页
蒙古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极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同时也形成了特有的服饰文化,其中又数妇女头饰文化尤为突出,传承至今仍然光彩照人,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底蕴。本文试从蒙古族传统妇女头饰的符号象征入手,探究其... 蒙古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极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同时也形成了特有的服饰文化,其中又数妇女头饰文化尤为突出,传承至今仍然光彩照人,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底蕴。本文试从蒙古族传统妇女头饰的符号象征入手,探究其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创新,从而分析时代对其民族的审美心理定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妇女头饰文化 民族情感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浅析赛珍珠小说《母亲》中的女性形象
12
作者 张伟华 《作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36-37,共2页
作为一部旨在塑造中国女性形象的欧美文学作品,赛珍珠的《母亲》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这部作品采用自然主义的写作手法,细腻地描绘出一个个性鲜明、命途多舛的中国传统的劳动妇女形象,突出展现... 作为一部旨在塑造中国女性形象的欧美文学作品,赛珍珠的《母亲》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这部作品采用自然主义的写作手法,细腻地描绘出一个个性鲜明、命途多舛的中国传统的劳动妇女形象,突出展现了旧中国传统妇女身上普遍存在的两重性格,即母性和妻性。这些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旧中国社会制度对女性的压迫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母亲》 中国传统妇女 自然主义笔法
原文传递
母亲,是一种岁月
13
作者 荷塘 《老同志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8期37-37,共1页
我的母亲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她有着中国传统妇女共有的特质,性格率真、为人诚恳、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从我记事起,我母亲就像一合不知疲倦的机器,不分昼夜地运转着,曰复一曰地在土地和家之间忙碌着。去上大学,我告别了母亲,走出百... 我的母亲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她有着中国传统妇女共有的特质,性格率真、为人诚恳、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从我记事起,我母亲就像一合不知疲倦的机器,不分昼夜地运转着,曰复一曰地在土地和家之间忙碌着。去上大学,我告别了母亲,走出百步之后再回头看吋,母亲仍站在原地,眺望着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妇女 我的母亲 吃苦耐劳 勤俭持家 率真 农村妇女
原文传递
赛珍珠的中国妇女观——对《大地》三部曲的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15
14
作者 朱坤领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69-73,共5页
赛珍珠是鼓吹妇女解放的先驱者之一。《大地》三部曲描写了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妇女在解放道路上所取得的进步和她们自身思想的变化历程,反映了赛珍珠的中国妇女现。赛珍珠大体上把中国妇女分为传统妇女和现代妇女两类,并揭示了她们不... 赛珍珠是鼓吹妇女解放的先驱者之一。《大地》三部曲描写了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妇女在解放道路上所取得的进步和她们自身思想的变化历程,反映了赛珍珠的中国妇女现。赛珍珠大体上把中国妇女分为传统妇女和现代妇女两类,并揭示了她们不同的主体性。她赞美传统妇女的传统美德,但更珍视现代妇女的现代美德。正是后者指引着中国妇女解放的方向,体现了赛珍珠的女性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大地》 传统中国妇女 现代中国妇女 女性的主体性 妇女解放
下载PDF
《红字》女性意识的新认识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树华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51-57,共7页
本文着意发掘《红字》中所隐含的早期女权主义思想。具体通过对海丝特的个性同简·爱的个性的比较,着重分析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展开对海丝特早期女权主义思想的新的探讨和研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出发,提示出以往为人们所忽视... 本文着意发掘《红字》中所隐含的早期女权主义思想。具体通过对海丝特的个性同简·爱的个性的比较,着重分析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展开对海丝特早期女权主义思想的新的探讨和研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出发,提示出以往为人们所忽视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权思想 女性意识 传统中国妇女
下载PDF
亚洲新一代“吉普赛女郎”——马来西亚的华裔女子
16
作者 乔闻钟 《四川统一战线》 1997年第6期34-35,共2页
亚洲新一代“吉普赛女郎”——马来西亚的华裔女子□乔闻钟本文作者(黑衣)与马来西亚华人朋友在纽约唐人街孔子大厦前留影38岁的谢莉已是第三次来美国打工了,这一次她一呆就是3年。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刚好辞掉康州的工作,回到纽... 亚洲新一代“吉普赛女郎”——马来西亚的华裔女子□乔闻钟本文作者(黑衣)与马来西亚华人朋友在纽约唐人街孔子大厦前留影38岁的谢莉已是第三次来美国打工了,这一次她一呆就是3年。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刚好辞掉康州的工作,回到纽约的寓所准备休整几天,处理一些事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普赛女郎 华裔 侍应生 马来西亚华人 亚洲 美国华人 传统中国妇女 制衣厂 华人妇女 中餐馆
下载PDF
《吟风阁杂剧》妇女观之刍议
17
作者 文珍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年第10期100-103,共4页
杨潮观的《吟风阁杂剧》共三十二种短剧,而作为故事主角的人物形象有近一半是女性。其中部分形象渗透了他传统的妇女观,还有一些表现其赞赏女性等方面进步的妇女观。
关键词 《吟风阁杂剧》 女性形象 传统妇女 进步的妇女
下载PDF
荡魂动魄的知音颂——读魏连生的“虎缘凤命”
18
作者 冯振翼 《东北史地》 2001年第1期31-31,共1页
在庆贺张学良将军百年诞辰之际,喜读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魏连生著的《虎缘凤命》一书,颇为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的才华和人格所感动。作者以纪实手法,用富有的味的语言,饱蘸激情,伴随浓厚的诗词书画传统文化氛围,讴歌了近现代史上叱咤... 在庆贺张学良将军百年诞辰之际,喜读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魏连生著的《虎缘凤命》一书,颇为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的才华和人格所感动。作者以纪实手法,用富有的味的语言,饱蘸激情,伴随浓厚的诗词书画传统文化氛围,讴歌了近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少帅张学良的知音——于凤至的崇高人格。读后对才华山众、和貌超群、宠辱不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良 传统文化修养 崇高人格 知音 连生 传统妇女美德 百年诞辰 将军 纪实手法 中国青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