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体育非遗传播策略研究
1
作者 王爱萍 朱云 《传媒》 CSSCI 2024年第7期72-74,共3页
依托智能技术推进传统体育非遗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为传统体育非遗在当今媒介场景中的传承与传播赋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传统体育非遗传承与传播的关系入手,对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体育非遗的传播境遇与原因进行了分析,... 依托智能技术推进传统体育非遗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为传统体育非遗在当今媒介场景中的传承与传播赋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传统体育非遗传承与传播的关系入手,对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体育非遗的传播境遇与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构建传统体育非遗传播矩阵、拓宽传统体育非遗的传播渠道、打造传统体育非遗文化品牌、发展传统体育非遗文化创意经济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传统体育非遗的传播对策与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体育 新媒体 传统文化 传播策略 文化自信
下载PDF
符号学视域下传统体育非遗的数字化保护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云 曾帆 《文化产业研究》 2022年第2期292-305,共14页
文化符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是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核心。保护与传承日渐式微的传统体育非遗,就是保护我们民族的文脉。从符号学这一理论对非遗官网与数字博物馆等数字化保护状态进行研究,发现传统体育非遗在数字化... 文化符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是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核心。保护与传承日渐式微的传统体育非遗,就是保护我们民族的文脉。从符号学这一理论对非遗官网与数字博物馆等数字化保护状态进行研究,发现传统体育非遗在数字化保护过程中存在忽视符号内涵、符号形式单一、符号互动连接弱等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传统体育非遗数字化保护进程,应当从文化符号的各层面出发,弥补人才缺口、尊重各地文化、充分利用媒介力量,实现传统体育非遗的长效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符号 符号学 传统体育 数字化保护
下载PDF
少数民族村落传统体育非遗保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四个维度
3
作者 史媛媛 刘卫华 《福建体育科技》 2019年第5期30-34,共5页
新农村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具体实践。新农村建设如何将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尤其是具有活态性、发展性、健身性、信仰性、团结兼容等多价值、多功能、多正能量的少数民族村落传统体育在传承和保护的同时,使其能适应现代少... 新农村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具体实践。新农村建设如何将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尤其是具有活态性、发展性、健身性、信仰性、团结兼容等多价值、多功能、多正能量的少数民族村落传统体育在传承和保护的同时,使其能适应现代少数民族村落社会环境的变迁和村民的现实需求及新农村建设,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通过对当前少数民族农村新农村建设的深入研究,提出少数民族新农村建设要以少数民族村落传统文化为发展基石。少数民族村落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村落文明发展过程中历史沉淀的精华,是少数民族村落传统文化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载体和路径。因此,在保护和利用过程中要处理好精神信仰、经济效益、文化创意、文化主体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村落 传统体育 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山西省传统体育类非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苗童童 刘敏 马晓路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72-76,共5页
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旅游资源是山西省重要的旅游资源。通过对传统体育类非遗旅游资源的分析,建立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并在此基础上对山西省38项传... 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旅游资源是山西省重要的旅游资源。通过对传统体育类非遗旅游资源的分析,建立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并在此基础上对山西省38项传统体育类非遗项目进行旅游开发打分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省传统体育类非遗旅游资源中传统武术、表演艺术和民俗社火这三类较适合开发,棋牌类和文化空间类旅游资源则开发评价较差。最后针对这些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旅游开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体育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开发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民族传统体育非遗社会化传承实践路径研究--以河北鹰爪翻子拳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萍 宋亚洲 +3 位作者 张永 张博 李想 王亮 《武术研究》 2022年第10期28-30,共3页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民族传统体育非遗”)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好民族传统体育非遗对于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根脉,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传承人作为传承的主体与关键,对民族传统体育非遗社会化...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民族传统体育非遗”)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好民族传统体育非遗对于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根脉,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传承人作为传承的主体与关键,对民族传统体育非遗社会化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传承人口述史出发,以河北鹰爪翻子拳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口述史等研究方法,较为全面、客观地分析了鹰爪翻子拳传承的当前现状以及存在困境,最终提出:注重形式多样,强化“互联网 + ”;借助政府力量,发挥管控效能;壮大社会组织,增强政企合作;深化校园传承,扩宽文化建设等四方面路径,同时为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可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 民族传统体育 社会化传承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国家级传统体育类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现状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平 满方宇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34期98-100,共3页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体育学、非遗学、民族学、社会学为理论基础,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研究对象,对国家级传统体育类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与发展的总体情况、项目数量、分布状况以及分布...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体育学、非遗学、民族学、社会学为理论基础,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研究对象,对国家级传统体育类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与发展的总体情况、项目数量、分布状况以及分布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文化、教育、体育和非遗研究中心等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级传统体育游艺类项目数量相对较少、所占总体比例较少,趋向于逐年递增的趋势,呈波浪式发展;华东、华北、华南、华中地区传统体育类非遗项目数量、比例相对较大;东北、西北、西南地区传统体育类非遗项目数量、比例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 传统体育 保护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