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吴冠中"笔墨等于零"的观点引发出一系列关于中国画笔墨问题的论辩。与之针锋相对的意见有万青力的"无笔无墨等于零"、关山月的"否定了笔墨,中国画等于零",张仃的"守住中国画的底线&qu...20世纪90年代,吴冠中"笔墨等于零"的观点引发出一系列关于中国画笔墨问题的论辩。与之针锋相对的意见有万青力的"无笔无墨等于零"、关山月的"否定了笔墨,中国画等于零",张仃的"守住中国画的底线"等。这场跨世纪的论争围绕笔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笔墨在中国画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如何创新与发展等问题展开,对传统中国画向现代转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其中也有一些断章取义式的批评。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要想对一段话作出有意义的评价,必须先考虑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此外,还需要考虑言语之外的行为、效果等因素,即"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展开更多
文摘20世纪90年代,吴冠中"笔墨等于零"的观点引发出一系列关于中国画笔墨问题的论辩。与之针锋相对的意见有万青力的"无笔无墨等于零"、关山月的"否定了笔墨,中国画等于零",张仃的"守住中国画的底线"等。这场跨世纪的论争围绕笔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笔墨在中国画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如何创新与发展等问题展开,对传统中国画向现代转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其中也有一些断章取义式的批评。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要想对一段话作出有意义的评价,必须先考虑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此外,还需要考虑言语之外的行为、效果等因素,即"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