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BDV感染对T细胞趋化因子受体及其配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欧长波 王秋霞 +6 位作者 张艳红 黄明月 余燕 马金友 魏小兵 刘明成 刘兴友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2-226,共5页
传染性腔上囊病毒(IBDV)感染家禽过程中,大量外源T细胞迁移到靶器官腔上囊组织,造成家禽严重的免疫抑制,本试验主要为了弄清影响T细胞定向迁移的关键因子。本试验利用IBDV感染SPF鸡动物模型,收集IBDV感染后第1和3天的腔上囊、胸腺和脾组... 传染性腔上囊病毒(IBDV)感染家禽过程中,大量外源T细胞迁移到靶器官腔上囊组织,造成家禽严重的免疫抑制,本试验主要为了弄清影响T细胞定向迁移的关键因子。本试验利用IBDV感染SPF鸡动物模型,收集IBDV感染后第1和3天的腔上囊、胸腺和脾组织,利用定量PCR技术来测定T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感染对照组中CCR4、CCR5、CCR6和CCR7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IBDV感染后第1天趋化因子受体基因表达水平比第3天高;CXCR4基因表达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变化明显;同时腔上囊组织中CCR5和CCR7的配体CCL4和CCL19基因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结果表明,CCR5/CCL4、CCR7/CCL19轴可能参与T细胞迁移至腔上囊的过程,从而对IBDV的致病性产生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腔上囊病毒 T细胞 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
原文传递
一起肉仔鸡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报告
2
作者 周印 唐红伟 《吉林畜牧兽医》 2011年第12期22-22,25,共2页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本病是一种由传染性腔上囊病毒引起的幼龄鸡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地一养鸡场于2010年7月28日突发本病,经现场观察、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死鸡剖检病理变化和微生物学检查等确诊为传...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本病是一种由传染性腔上囊病毒引起的幼龄鸡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地一养鸡场于2010年7月28日突发本病,经现场观察、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死鸡剖检病理变化和微生物学检查等确诊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笔者现将对其进行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 诊治报告 肉仔鸡 传染性腔上囊 接触传染 传染性腔上囊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微生物学检查
下载PDF
鸭传染性腔上囊病毒VP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3
作者 张春杰 吴庭才 +1 位作者 李银聚 程相朝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4-27,共4页
应用RT PCR法对分离于当地典型发病鸭群的鸭传染性腔上囊病毒 (IBDV )YL997株进行了VP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并和相关毒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YL997株与STC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只有 92 .5 %和 91.8% ,与超强毒株UK6 6 1的核... 应用RT PCR法对分离于当地典型发病鸭群的鸭传染性腔上囊病毒 (IBDV )YL997株进行了VP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并和相关毒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YL997株与STC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只有 92 .5 %和 91.8% ,与超强毒株UK6 6 1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为97.6 % ,而与当地鸡群中分离的超强毒株HN94 2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则高达 98.1%和98.4 % ,该毒株的VP2基因序列完全具备了超强毒株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腔上囊病毒 VP2基因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RT-PCR
下载PDF
适应Vero细胞传染性腔上囊病毒X毒株对鸡胚的致病性试验
4
作者 李建合 李健强 刘伯华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2000年第9期21-22,共2页
适应Vero细胞传染性腔上囊病毒 (IBDV)X毒株 ,通过对鸡胚的致死作用、病理变化的结果表明 ,IBDVX毒株在Vero细胞上传代后 ,各试验代次毒株均能适应鸡胚 ,并引起鸡胚死亡 。
关键词 传染性腔上囊病毒 VERO细胞 鸡胚 致病
下载PDF
IBDV感染对SPF鸡腔上囊与外周血单核细胞TLR3/4/15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郭新风 王丽琼 +4 位作者 李焕荣 阮文科 崔德凤 王宁 刘凤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16,共5页
通过点眼将IBDV感染4周龄SPF鸡,采用相对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PF鸡腔上囊单核细胞(BBMC)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感染后不同阶段TLR3/4/15mRNA表达动态变化,探讨IBDV感染对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感染后1dBBMC中TLR3、15的mRNA表达... 通过点眼将IBDV感染4周龄SPF鸡,采用相对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PF鸡腔上囊单核细胞(BBMC)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感染后不同阶段TLR3/4/15mRNA表达动态变化,探讨IBDV感染对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感染后1dBBMC中TLR3、15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感染后5dTLR3、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感染后15dTLR3/4/15的mRNA表达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PBMC中,感染后1dTLR3、4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LR15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感染后5d和15d,TLR3/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IBDV感染早期上调了腔上囊和外周血单核细胞的TLR3/4/15的mRNA表达水平,增强了机体的固有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腔上囊病毒 腔上囊单核细胞 外周血单核细胞 TOLL样受体
下载PDF
扶正解毒微粉与扶正解毒散体外抗IBDV药效对比试验
6
作者 张传津 陈炳见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0-61,共2页
将100℃浸泡制备的扶正解毒微粉和扶正解毒散溶液分别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个浓度,每个浓度经绒毛尿囊膜接种10~12月龄SPF鸡胚6枚,每胚0.2 mL,测定其对鸡胚的安全浓度;然后将由扶正解毒微粉和扶正解毒散制备的溶液在安全浓度下倍比稀释至... 将100℃浸泡制备的扶正解毒微粉和扶正解毒散溶液分别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个浓度,每个浓度经绒毛尿囊膜接种10~12月龄SPF鸡胚6枚,每胚0.2 mL,测定其对鸡胚的安全浓度;然后将由扶正解毒微粉和扶正解毒散制备的溶液在安全浓度下倍比稀释至500、250、125μg mL-13个浓度,分别与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在37℃共同培育1 h后,每个浓度中药和法氏囊病毒混合液经绒毛尿囊膜接种10~12月龄SPF鸡胚6枚,每胚0.2 mL,测定其ELD50,计算各病毒滴度。结果表明,在所选浓度范围内扶正解毒微粉和扶正解毒散制备溶液都可以降低病毒滴度值,且高浓度效果优于低浓度;同浓度扶正解毒微粉效果优于扶正解毒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解毒散 超微粉 抵抗病毒感染 传染性腔上囊病毒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人工感染IBDV雏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李宏全 武彩红 +1 位作者 高海 宋建德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4-79,共6页
将由未免疫接种腔上囊病疫苗鸡的种蛋孵化而来的160只1日龄海兰白雏鸡随机分为A、B、C和D共4组。A组为对照组,B、C和D组于26日龄时按每只0.3mL的剂量用IBDV攻毒。A、B组未用黄芪多糖(APS)处理,C、D组从攻毒当日起连续胸肌注射APS6... 将由未免疫接种腔上囊病疫苗鸡的种蛋孵化而来的160只1日龄海兰白雏鸡随机分为A、B、C和D共4组。A组为对照组,B、C和D组于26日龄时按每只0.3mL的剂量用IBDV攻毒。A、B组未用黄芪多糖(APS)处理,C、D组从攻毒当日起连续胸肌注射APS6d,剂量分别为每只鸡5mg和10mg。分别在21、29、32、35、38日龄时心脏采血1~3mL,测定E—C3bRR、E—ICRR、ERER和ERIR。结果显示,雏鸡感染IBDV后可使E-C3bRR和ERER显著降低(P〈0.01);APS处理组E-C3bRR、E-ICRR、ERER均高于A、B组(P〈0.01),其中D组最高,而ERIR则与A组相似。证实,雏鸡感染IBDV后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APS可显著提高其红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雏鸡 传染性腔上囊病毒 红细胞免疫
下载PDF
近期引起免疫失败的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VP2基因的分子特征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永山 欧阳伟 +5 位作者 潘群兴 范红结 张海彬 王忠灿 唐雨德 谭维国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13-1019,共7页
用RT-PCR方法从2007年12月在安徽境内发生的两起传染性腔上囊病(IBD)免疫预防失败的病鸡腔上囊组织样品AH1与AH2中扩增出了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序列分析表明,AH1与AH2病毒VP2基因长度均为1 350 nt,编码450 aa,七肽基序均... 用RT-PCR方法从2007年12月在安徽境内发生的两起传染性腔上囊病(IBD)免疫预防失败的病鸡腔上囊组织样品AH1与AH2中扩增出了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序列分析表明,AH1与AH2病毒VP2基因长度均为1 350 nt,编码450 aa,七肽基序均为S-W-S-A-S-G-S,在222、253、256、279、284、294和299位上的氨基酸残基分别是A、QI、、D、AI、和S,具有IBDV强毒的分子特征,AH1和AH2感染的20日龄雏鸡产生明显IBD病变,死亡率为25%(1/4)。同源性分析表明,26个血清Ⅰ型IBDV毒株VP2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0.7%~99.6%和95.5%~100%,不同IBDV毒株VP2基因的七肽基序、特征性氨基酸残基以及高变区的亲水性有差异。在进化树上,26个血清Ⅰ型IBDV毒株可分为数组,其中的15个中国分离IBDV毒株不在同组,毒株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分离地区或分离时间没有明显的联系。AH1和AH2与现行商品疫苗毒株B87的VP2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差异率分别为5.3%和5.2%,这也进一步佐证了IBDV野毒VP2基因变异所引起的毒力变化和VP2抗原表位的漂移是导致当前IBD疫苗免疫预防失败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腔上囊病毒 序列分析 VP2基因 分子特征
下载PDF
传染性腔上囊炎疫苗免疫鸡TLR7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9
9
作者 弓莉 覃宗华 +3 位作者 顾为望 余劲术 吴彩艳 蔡建平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6-490,共5页
给11日龄雏鸡分别口服接种鸡传染性腔上囊炎(IBD)弱毒疫苗(法贝灵,IBD-Blen)1和3头份后,于不同时间采集脾和腔上囊组织,分离纯化淋巴细胞,常规方法抽提总RNA,以鸡β-actin基因为内参,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两种组织中鸡Toll样受体7(ChT... 给11日龄雏鸡分别口服接种鸡传染性腔上囊炎(IBD)弱毒疫苗(法贝灵,IBD-Blen)1和3头份后,于不同时间采集脾和腔上囊组织,分离纯化淋巴细胞,常规方法抽提总RNA,以鸡β-actin基因为内参,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两种组织中鸡Toll样受体7(ChTLR7)基因的表达动态。结果显示,接种IBD弱毒疫苗前,试验鸡脾和腔上囊组织中均有ChTLR7的微量表达,疫苗接种后第7 h,脾中ChTLR7 mRNA的表达开始显著上调,至接种后第12 h达峰值,此后迅速下降,至第130 h时降至疫苗接种前的水平;而腔上囊组织中ChTLR7 mRNA的表达自接种后第12 h开始增加,第24 h时达峰值,随后迅速下降,约72 h后恢复至疫苗接种前水平。表明ChTLR7可能参与了IBDV感染早期的天然免疫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7(TLR7)基因 半定量RT-PCR 传染性腔上囊病毒
下载PDF
IBDV感染鸡免疫器官淋巴细胞中细胞凋亡调控蛋白的动态表达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玉锋 佘锐萍 李慧姣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7-70,共4页
用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SNJ93株、BC6/85株、B87株感染SPF鸡后观察免疫器官淋巴细胞中Bcl 2和Bax蛋白的分布定位和动态变化。结果,B87株接种组的腔上囊、脾、胸腺淋巴细胞中这两种蛋白在各检测时间均为阴性反应;SNJ93与BC6/85攻... 用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SNJ93株、BC6/85株、B87株感染SPF鸡后观察免疫器官淋巴细胞中Bcl 2和Bax蛋白的分布定位和动态变化。结果,B87株接种组的腔上囊、脾、胸腺淋巴细胞中这两种蛋白在各检测时间均为阴性反应;SNJ93与BC6/85攻毒组胸腺淋巴细胞中这两种蛋白呈现阴性反应,SNJ93攻毒组腔上囊和脾淋巴细胞在48h即开始出现Bcl 2和Bax阳性反应,腔上囊淋巴细胞内这两种蛋白在感染后72、96、120h呈现明显的强阳性反应,以后开始降低,脾淋巴细胞中这两种蛋白在感染后72、96h出现强阳性反应;BC6/85攻毒组腔上囊淋巴细胞中只在96、120h出现阳性反应,脾淋巴细胞中只在96h呈现阳性反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ax和Bcl 2,有可能为IBDV毒力划分增添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DV 感染 免疫器官 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调控蛋白 传染性腔上囊病毒 免疫抑制机理
下载PDF
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建荣 于涟 +1 位作者 周继勇 郑筱祥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2000年第7期16-18,共3页
综述了传染性腔上囊病 (IBD)流行的地域差异 ,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 (IBDV)
关键词 传染性腔上囊病毒 变异株 超强毒株
下载PDF
引起免疫失败的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VP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2
作者 曹冰玉 王永山 +3 位作者 范红结 欧阳伟 王忠灿 唐雨德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0-134,共5页
将从安徽省传染性腔上囊病(IBD)免疫失败的病鸡腔上囊组织中扩增的VP2基因定向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GEX-VP2,并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经IPTG诱导后,用IBDV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SDS-PAG... 将从安徽省传染性腔上囊病(IBD)免疫失败的病鸡腔上囊组织中扩增的VP2基因定向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GEX-VP2,并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经IPTG诱导后,用IBDV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重组VP2融合蛋白的分子质量为68ku,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量的16.0%,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菌体内;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VP2蛋白与IBDV抗体发生反应,形成一条特异性蛋白带,表明获得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腔上囊病毒 VP2基因 原核表达
原文传递
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与禽腺病毒混合感染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6
13
作者 何秀苗 官丁明 +1 位作者 禤金彩 韦平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3-226,共4页
应用设计的分别针对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VP2蛋白基因高变区(vVP2)和Ⅰ群禽腺病毒(FAV)六邻体(hexon)蛋白基因的特异性PCR引物,对临床疑似IBD病例的2只鸡的腔上囊样品和泄殖腔拭子样品分别进行IBDV和FAV的分子检测。结果显示,通过巢... 应用设计的分别针对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VP2蛋白基因高变区(vVP2)和Ⅰ群禽腺病毒(FAV)六邻体(hexon)蛋白基因的特异性PCR引物,对临床疑似IBD病例的2只鸡的腔上囊样品和泄殖腔拭子样品分别进行IBDV和FAV的分子检测。结果显示,通过巢式PCR从2份腔上囊样品中均扩增出了471 bp的IBDV vVP2特异性目的片段;SspⅠ和SacⅠ的酶切分析以及序列测定分析证实,该目的片段属超强毒IBDV(very virulent IBDV,vvIBDV)的特征性序列,与常用疫苗株的亲缘关系较远。从2份泄殖腔拭子样品中均扩增出了900 bp的FAV特异性目的片段;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片段在分子水平上属于血清1型FAV(FAV-1)。结果表明,该病例同时感染了vvIBDV和FAV-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腔上囊病毒 禽腺病毒 VP2蛋白基因高变区 六邻体蛋白基因 混合感染
下载PDF
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VP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迎晓 秦爱建 +3 位作者 刘红梅 邵红霞 金文杰 刘岳龙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33-936,共4页
为了深入研究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利用Bac-to-Bac系统研制出含有VP2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VP2,将rBac-VP2感染Sf9细胞,并用抗IBDVVP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证实感染重组病毒Sf9细胞能... 为了深入研究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利用Bac-to-Bac系统研制出含有VP2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VP2,将rBac-VP2感染Sf9细胞,并用抗IBDVVP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证实感染重组病毒Sf9细胞能高效表达IBDVVP2基因产物;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VP2基因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约为40 k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腔上囊病毒 VP2基因 重组杆状病毒 表达
下载PDF
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Gt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15
作者 祁小乐 高玉龙 +4 位作者 高宏雷 邓小芸 张宁 王晓燕 王笑梅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20-826,共7页
采用一步法长距离RT-PCR克隆了IBDV Gt株全基因组,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系统分析。在IBDV Gt株全基因组中引入分子标签,且在基因组两端分别引入锤头状核酶结构(HamRz)和丁肝病毒核酶结构(HdvRz)。将带有分子标签和核酶结构的IBD... 采用一步法长距离RT-PCR克隆了IBDV Gt株全基因组,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系统分析。在IBDV Gt株全基因组中引入分子标签,且在基因组两端分别引入锤头状核酶结构(HamRz)和丁肝病毒核酶结构(HdvRz)。将带有分子标签和核酶结构的IBDV基因组插入载体pCAGGS的β肌动蛋白启动子下游,构建了IBDV真核表达载体pCAGGmGtAHRT和pCAG-GmGtBHRT,为IBDV新型高效拯救平台的构建及基于此的病毒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腔上囊病毒 Gt株 分子标签 核酶 真核表达载体
下载PDF
表达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VP2蛋白重组乳酸菌的构建及其免疫保护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齐炳理 葛俊伟 +2 位作者 乔薪瑗 姜艳萍 李一经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78-983,共6页
为探讨表达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VP2蛋白重组乳酸菌的口服免疫效果,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1株IBDV流行毒株的VP2基因,再分别亚克隆到干酪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的表达载体pPG2和pNZ8112中,并分别电转化干酪乳杆菌L.casei393和乳酸乳球菌... 为探讨表达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VP2蛋白重组乳酸菌的口服免疫效果,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1株IBDV流行毒株的VP2基因,再分别亚克隆到干酪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的表达载体pPG2和pNZ8112中,并分别电转化干酪乳杆菌L.casei393和乳酸乳球菌NZ9000的感受态细胞,构建了重组菌pPG2-VP2/L.casei393和pNZ8112-VP2/NZ9000。分别经20 g/L乳糖和1 ng/mL的乳链菌肽诱导表达后,对菌体裂解物进行了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菌pPG2-VP2/L.casei393和pNZ8112-VP2/NZ9000的裂解物中分别出现大小约为53 ku和50 ku的反应带,大小均与预期结果相符,表明目的蛋白在重组菌中得到了表达。重组菌pPG2-VP2/L.casei393和pNZ8112-VP2/NZ9000分别口服免疫SPF雏鸡后,均刺激机体产生了特异性抗IBDV VP2蛋白的血清抗体;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其保护指数分别为62.5%和37.5%,表明重组菌免疫雏鸡后,对IBDV的攻击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腔上囊病毒 VP2蛋白 干酪乳杆菌 乳酸乳球菌 免疫
下载PDF
禽鸟源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分离株对鸡的致病性试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永山 周宗安 +3 位作者 施正良 罗函禄 丁铲 肖元庭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8年第4期3-5,共3页
用鸡、鸭、麻雀3种不同源性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分离株人工感染80日龄的SPF鸡,初步试验发现,这些病毒均能使接种鸡的腔上囊明显萎缩,组织切片见淋巴滤泡萎缩、坏死,从人工感染的鸡腔上囊组织中可检测和分离到IB... 用鸡、鸭、麻雀3种不同源性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分离株人工感染80日龄的SPF鸡,初步试验发现,这些病毒均能使接种鸡的腔上囊明显萎缩,组织切片见淋巴滤泡萎缩、坏死,从人工感染的鸡腔上囊组织中可检测和分离到IBDV。各试验组的腔上囊指数平均值分别为:鸡283,鸭314,麻雀364,对照组511。经统计学分析(t检验)3个攻毒组与对照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雀 传染性腔上囊病毒 致病
下载PDF
《中国兽医科学》2009年(总第377~388期)索引
18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I0001-I0005,I0010-I0016,共12页
关键词 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 圆环病毒 gene 程安春 鸭瘟病毒 鸭疱疹病毒1型 郭万柱 Jun 张燕霞 传染性腔上囊病毒 PCR 蔡雪辉 口蹄疫病毒 病毒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兽医科学 索引 通检 检索工具
下载PDF
IBDV H1株VP2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产物的复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边传周 乔宏兴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6-380,共5页
应用RT-PCR技术从传染性腔上囊病病鸡总RNA中克隆出1 461 bp的VP2基因,将其克隆于pET-28a载体,筛选并构建了pVP2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在其宿主菌BL21(DE3) 中成功表达了53.7 ku的蛋白,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VP2表... 应用RT-PCR技术从传染性腔上囊病病鸡总RNA中克隆出1 461 bp的VP2基因,将其克隆于pET-28a载体,筛选并构建了pVP2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在其宿主菌BL21(DE3) 中成功表达了53.7 ku的蛋白,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VP2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可与鸡IBDV抗血清及1株IBDV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将VP2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和复性,用复性前后的蛋白分别与特异性多抗进行Dot-ELISA检测,结果,复性后蛋白的反应活性比复性前增强了10倍;用复性后的蛋白与IBDV单抗进行Dot-ELISA,结果显示,VP2蛋白与单抗1H4、1E12、583、EA6、3C7反应强(+++);与4E4、1H11反应中度(++);与4E5、3C4、 1E11、3H9反应较弱;而与EC6、3D12、1A1无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腔上囊病毒 VP2基因 原核表达
下载PDF
肉用鸡垂体-肾上腺轴与免疫功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阮晖 牛冬 +1 位作者 石放雄 洪齐华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2000年第9期10-13,共4页
以艾维茵肉鸡为试验动物 ,研究了垂体 肾上腺轴在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 (IBDV)强毒株攻击时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 ,用IBDV强毒株攻击后 ,试验鸡垂体 肾上腺轴活动加强 ,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和皮质酮 (F)上升 ,抗IBDV... 以艾维茵肉鸡为试验动物 ,研究了垂体 肾上腺轴在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 (IBDV)强毒株攻击时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 ,用IBDV强毒株攻击后 ,试验鸡垂体 肾上腺轴活动加强 ,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和皮质酮 (F)上升 ,抗IBDV抗体、白细胞介素 2 (IL 2 )和白细胞介素 3 (IL 3 )上升 ,T淋巴细胞转化率下降。未经IBD疫苗免疫的鸡由于免疫系统遭到IBDV破坏 ,在IBDV强毒株攻毒后 ,抗IBDV抗体、IL 2和IL 3的上升幅度均比经IBD疫苗免疫的低。试验鸡血清ACTH和F分别与抗IBDV抗体、IL 2和IL 3呈显著正相关 ,与T淋巴细胞转化率呈显著负相关 ,显示机体受病原微生物攻击后垂体 肾上腺轴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即增强特异性免疫反应 ,抑制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的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用鸡 传染性腔上囊病毒 垂体-肾上腺轴 免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