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传播中的身体问题与传播研究的未来 |
刘海龙
|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15
|
|
2
|
具身性与传播研究的身体观念——知觉现象学与认知科学的视角 |
刘海龙
束开荣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10
|
|
3
|
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 十年回顾与反思 |
关世杰
|
《对外大传播》
|
2006 |
100
|
|
4
|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学术路径与现实维度 |
荆学民
苏颖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94
|
|
5
|
20世纪以来中国传播学发展历程回顾 |
李彬
刘海龙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8
|
|
6
|
多打深井多作个案研究——与方汉奇教授谈新闻史研究 |
方汉奇
曹立新
|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1
|
|
7
|
城市传播的研究进路及理论创新 |
孙玮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6
|
|
8
|
互联网基础设施:技术实践与话语建构的双重向度——以媒介物质性为视角的个案研究 |
束开荣
|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6
|
|
9
|
传播研究的“物质性”取径:对若干核心议题的澄清 |
戴宇辰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1 |
42
|
|
10
|
从新媒介通达新传播:基于技术哲学的传播研究思考 |
孙玮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1
|
|
11
|
由功能主义向建构主义转化 |
黄旦
|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6
|
|
12
|
1981—1996: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几种新闻学术刊物的简略考察 |
黄旦
韩国飚
|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1
|
|
13
|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路向 |
何舟
|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9
|
|
14
|
中国传播研究的发展困局:为什么与怎么办 |
陈韬文
|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0
|
|
15
|
作为知识的传播:传播研究的知识之维刍议 |
刘海龙
|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3
|
|
16
|
我国20年来传播学研究的回顾 |
廖圣清
|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9
|
|
17
|
批判的视野: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Media and Gender Studies)评述 |
曹晋
|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5
|
|
18
|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 |
孙敬鑫
|
《当代世界》
|
2015 |
30
|
|
19
|
国际政治传播中政治文明的共振机制及中国战略 |
荆学民
|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6
|
|
20
|
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的思考 |
明安香
|
《对外大传播》
|
2007 |
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