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传导系统起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蔡蒙醒 苏蓝 黄伟剑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1-536,共6页
生理性起搏主要包括双心室起搏、希氏束起搏和左束支起搏,其中后两者统称为心脏传导系统起搏。与传统右心室起搏相比,生理性起搏可以减少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发生。希氏束起搏是最生理的起搏方式,但定位困难、操作难度高及长期安全性... 生理性起搏主要包括双心室起搏、希氏束起搏和左束支起搏,其中后两者统称为心脏传导系统起搏。与传统右心室起搏相比,生理性起搏可以减少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发生。希氏束起搏是最生理的起搏方式,但定位困难、操作难度高及长期安全性风险限制了其推广和应用。左束支起搏在保持生理性起搏的同时弥补了希氏束起搏的缺陷,成功率高,起搏参数良好,且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得到证实,目前已成为心脏生理性起搏的热点方式。本文回顾了心脏传导系统起搏的发展历程,解析关键技术和诊断标准,比较各种起搏方式的优缺点,深入讨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传导系统 传导系统起搏 希氏束起搏 左束支起搏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原文传递
九分区法左束支区域起搏临床应用的单中心经验
2
作者 何亚菲 刘菁晶 林文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4年第3期175-179,共5页
目的评估九分区法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拟行九分区法LBBaP的患者。收集临床基线资料包括既往病史、QRS波时限、超声心动图。根据手术报告记... 目的评估九分区法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拟行九分区法LBBaP的患者。收集临床基线资料包括既往病史、QRS波时限、超声心动图。根据手术报告记录术中有无束支电位;左室达峰时间(Sti-LVAT);手术时长,心室导线起搏阈值、感知及阻抗。通过门诊电子病历系统记录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记录随访期间心室阈值、R波振幅、阻抗。按照术中Sti-LVAT是否≤80 ms分为左束支起搏(LBBP)组和左室间隔部起搏(LVSP)组,比较两组心室导线的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结果共纳入285例,263例成功行LBBaP,成功率为92.2%,其中男性148例(56.2%),年龄(63.4±9.1)岁,手术时长为(53.2±16.5)min,术后起搏QRS波时限为(115.4±18.1)ms。53例(20.2%)患者术中Sti-LVAT≥80 ms,为LVSP;210例(79.8%)Sti-LVAT<80 ms,为LBBP。术后12个月时心室导线的起搏阈值和感知均明显高于术中植入时,阈值均<1.5 V,导线阻抗明显低于术中植入时,并且趋于稳定,与术后24个月相关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LBBP组相比,LVSP组Sti-LVAT[(67.9±7.1)ms,(84.0±3.1)ms]、自身QRS波时限[(94.3±16.7)ms,(110.4±19.7)ms]、起搏QRS波时限[(112.1±12.4)ms,(123.2±12.2)ms]更长(P均<0.05)。术后共10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3.8%。结论九分区法LBBaP降低了手术难度、简化了手术流程、成功率高,具有可行性,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随访期间导线参数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起搏 左束支区域起搏 传导系统起搏 起搏电极导线植入
原文传递
心力衰竭起搏治疗的进展
3
作者 时向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1-363,共3页
近年来针对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的药物治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并促进了指南的更新,但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活动耐量,生活质量,远期生存率等仍不理想,成为巨大的社会医疗负担。随着对心衰发病机制理解的深入,起搏治疗... 近年来针对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的药物治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并促进了指南的更新,但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活动耐量,生活质量,远期生存率等仍不理想,成为巨大的社会医疗负担。随着对心衰发病机制理解的深入,起搏治疗已成为心衰患者重要的治疗选择,本述评将主要针对这一领域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起搏 人工 传导系统起搏 心脏收缩力调节器 无导线左心室心内膜起搏 压力反射激动治疗
下载PDF
瓣环造影方法指导犬类动物传导系统起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奕然 顾敏 +7 位作者 金汉 程思静 翁思贤 黄灏 杨举微 喻瑜 牛红霞 华伟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3年第5期420-425,共6页
目的探讨瓣环造影方法指导比格犬传导系统起搏(CSP)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选取6只成年比格犬(12~15 kg,雌雄不限)均使用双主动固定导线实施CSP。首先在右前斜30°影像下通过瓣环造影显示三尖瓣瓣环和右心室游离壁。将希氏束鞘管和其中... 目的探讨瓣环造影方法指导比格犬传导系统起搏(CSP)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选取6只成年比格犬(12~15 kg,雌雄不限)均使用双主动固定导线实施CSP。首先在右前斜30°影像下通过瓣环造影显示三尖瓣瓣环和右心室游离壁。将希氏束鞘管和其中1根主动固定导线送入三尖瓣膈瓣下方区域实施希氏束远端起搏(DHBP);之后,对于其中3只犬,利用造影显示的三尖瓣环顶端、两侧右心室游离壁中点这3个点形成的三角区域,将另外1根主动固定导线送入该三角中心位置实施左间隔支起搏(LSFP);另外3只犬,平行于该三角底边方向移动鞘管至三角左侧线位置实施左后分支起搏(LPFP)。术中收集12导联心电图、腔内心电图、束支电位、起搏阈值、R波感知等主要心电和起搏参数数据,术后通过5%卢戈碘染色法取材判断导线的最终位置是否与影像位置符合。结果所有比格犬均成功实施CSP,心电图符合CSP夺获的标准。进一步分析显示,LSFP和LPFP犬的P电位到V波间期[(11.33±0.58)ms对(11.00±1.00)ms,P=0.643]、V_(6)导联达峰时间[(36.67±1.53)ms对(34.67±4.04)ms,P=0.468]和起搏QRS时限[(68.33±3.21)ms对(63.00±4.58)ms,P=0.17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起搏参数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5只犬术中出现一过性右束支损伤,均为实施DHBP过程中发生。其中2只犬最后发展为永久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无一只实验犬出现急性期导线脱位、随访期间导线脱位或穿孔等并发症。所有犬取材后通过传导系统染色,提示导线的最终位置与术中影像位置基本符合。结论三尖瓣环造影方法有助于指导比格犬类动物实施DHBP、LSFP和LPFP,其建模安全有效,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人工 传导系统起搏 希氏束起搏 左束支起搏 比格犬 三尖瓣环造影
原文传递
房颤伴心衰治疗的老策略新方法:房室交界区消融疗法+传导束起搏
5
作者 苏蓝 蔡蒙醒 黄伟剑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15-921,共7页
心房颤动(房颤)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心率和节律控制方法之一“房室交界区消融联合起搏”治疗作为一个老策略可缓解心衰,其在消融后结合不同生理性起搏方法,包括传统双心室起搏和传导束起搏。新兴的左束支起搏在保持生理性起搏的同时... 心房颤动(房颤)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心率和节律控制方法之一“房室交界区消融联合起搏”治疗作为一个老策略可缓解心衰,其在消融后结合不同生理性起搏方法,包括传统双心室起搏和传导束起搏。新兴的左束支起搏在保持生理性起搏的同时弥补了希氏束起搏的缺陷,成功率高,且安全性和疗效得到了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证实,目前成为心脏同步化治疗的热点方式并逐步改写相关指南。该文回顾了治疗策略在传导束起搏尤其是左束支起搏推动下的发展历程和指南的变迁,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以及理念上的更新,深入讨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传导系统 传导系统起搏 房室结消融 希氏束起搏 左束支起搏
原文传递
左束支区域起搏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曾许 蒲丽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1043-1050,共8页
传统的右心室起搏引起电-机械不同步导致或加重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的风险。双心室起搏可改善心室不同步,但也无法消除电不同步,同时有较高的无应答率。希氏束起搏是一种理想的生理性起搏模式,但其起搏阈值较高且手术难度较大等限制其... 传统的右心室起搏引起电-机械不同步导致或加重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的风险。双心室起搏可改善心室不同步,但也无法消除电不同步,同时有较高的无应答率。希氏束起搏是一种理想的生理性起搏模式,但其起搏阈值较高且手术难度较大等限制其在临床的应用。左束支区域起搏由于起搏阈值低且手术难度较低被认为是克服希氏束起搏局限性的有效替代方法。本文将从左束支起搏操作及夺获标准、左束支起搏并发症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区域起搏 生理性起搏 传导系统起搏 左束支夺获
下载PDF
希氏束起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若谷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5期360-364,共5页
心脏起搏治疗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房颤)伴长间歇等缓慢性心律失常疾病的唯一有效治疗方式。但长期的传统右心室起搏因改变心室激动顺序,引起心脏收缩不同步,增加心力衰竭(心衰)及房颤的发生风险[1-2]。即使通... 心脏起搏治疗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房颤)伴长间歇等缓慢性心律失常疾病的唯一有效治疗方式。但长期的传统右心室起搏因改变心室激动顺序,引起心脏收缩不同步,增加心力衰竭(心衰)及房颤的发生风险[1-2]。即使通过增加左心室起搏电极、利用双心室起搏(biventricu-lar pacing,BVP)来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仍有20%~30%的患者无法获得心功能的改善[3]。关键原因之一为BVP只是左、右心室起搏的融合,并非真正生理性起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束起搏 传导系统起搏 心脏起搏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希氏-浦肯野传导系统起搏中左束支损伤电流与电极解剖定位的动物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粮萍 蒋丽梦 +5 位作者 王松洁 吴圣杰 黄周青 单培仁 黄伟剑 苏蓝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75-1180,共6页
目的探讨左束支起搏电极头端和左束支解剖位置的关系及损伤电流产生机制,阐明术中左束支损伤电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只实验猪,在活体猪心植入电极,术中电生理检查明确电极低电压输出是否夺获左束支。术后猪心大体标本即刻予碘染观察... 目的探讨左束支起搏电极头端和左束支解剖位置的关系及损伤电流产生机制,阐明术中左束支损伤电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只实验猪,在活体猪心植入电极,术中电生理检查明确电极低电压输出是否夺获左束支。术后猪心大体标本即刻予碘染观察左心室内膜面希氏-浦肯野(希浦)传导系统的大体分布和电极关系。随后福尔马林液固定猪心标本,标记电极位置后移除电极,切片并予以Masson及Goldner染色,观察电极头端与传导束的解剖位置关系。结果标本碘染后肉眼可见心内膜下希浦系统呈网状分布,电极头端直接深拧固定在室间隔左心室心内膜下的左束支区域。Masson及Goldner染色显示在左束支电位伴损伤电流的电极头端直接穿过左束支分支,有电位但无损伤电流时起搏电极头端与传导束未直接接触。结论在希浦传导系统起搏中,术中观察到左束支传导束损伤电流,组织解剖提示起搏电极直接接触左束支及分支,夺获阈值低。左束支损伤电流可以作为左束支夺获的重要解剖和电生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浦肯野传导系统起搏 左束支 损伤电流 解剖
原文传递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新进展
9
作者 骂肖龙 张亚萍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10期4554-4559,共6页
心力衰竭(HF)是一种高发病率、高住院率及高死亡率的临床疾病,虽然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心力衰竭患者数量却逐年增加,给现代世界的临床和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也称为双心室起搏治... 心力衰竭(HF)是一种高发病率、高住院率及高死亡率的临床疾病,虽然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心力衰竭患者数量却逐年增加,给现代世界的临床和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也称为双心室起搏治疗(BVP),通过为心力衰竭和心脏传导异常患者提供更好的生理性心脏刺激来改善心功能。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它可以显著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力衰竭 传导系统起搏治疗 左束支传导阻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