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伞状喷雾及HL喷雾在柴油机均质预混合燃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隆武强 冯立岩 +1 位作者 许锋 杜宝国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共5页
针对柴油机均质预混合燃烧的混合气形成提出满足喷雾碰壁少,雾化好等要求的早期喷射缸内预混合方式,并对喷雾状态、性质及其预混合燃烧做了深入探讨。对HL喷雾与多孔喷雾做了比较研究。试验证明,HL喷雾具备双工作模式的能力。
关键词 内燃机 预混合燃烧 柴油机 伞状喷雾 HL喷雾
下载PDF
新型伞状喷雾柴油预混合压燃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冯立岩 隆武强 +2 位作者 魏胜利 冷先银 杜宝国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4-140,共7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伞状喷雾,以解决柴油预混合压燃燃烧的预混合气准备困难的问题。该伞状喷雾以多孔油嘴配合内锥面式近距碰撞导向装置形成。新型伞状喷雾具备高扩散性的特点,同时贯穿距在设计上可通过调整碰撞角度而灵活设定。采用三维CF... 提出了一种新型伞状喷雾,以解决柴油预混合压燃燃烧的预混合气准备困难的问题。该伞状喷雾以多孔油嘴配合内锥面式近距碰撞导向装置形成。新型伞状喷雾具备高扩散性的特点,同时贯穿距在设计上可通过调整碰撞角度而灵活设定。采用三维CFD软件AVL FIRE8.2对该喷雾的预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燃烧室和喷油始点对预混合气形成及燃烧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内锥面碰撞导向装置可以提高喷雾高扩散性,这种伞状喷雾油粒动量小,使燃料撞击活塞或缸套表面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避免了部分区域燃空当量比过大和燃料挂壁的不良后果。对于提高柴油预混合气均匀度具有很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预混合压燃 伞状喷雾 CFD
下载PDF
第三代伞状喷雾的分布特性及多片喷雾系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杜宝国 隆武强 +2 位作者 冯立岩 田华 许锋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共4页
为解决前两代伞状喷雾在高背压下贯穿距不足的问题,借鉴碰撞喷雾方式,提出了第三代伞状喷雾概念。通过高速摄影对喷雾的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喷雾具有贯穿距可设定、扩散度高、空间分布均匀等特点。为避免碰撞后二次油束雾线相... 为解决前两代伞状喷雾在高背压下贯穿距不足的问题,借鉴碰撞喷雾方式,提出了第三代伞状喷雾概念。通过高速摄影对喷雾的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喷雾具有贯穿距可设定、扩散度高、空间分布均匀等特点。为避免碰撞后二次油束雾线相互干涉,又提出了一种多片喷雾概念,并在单缸四气门135柴油机上对多片喷雾燃烧系统进行了初步的性能试验,结果显示:系统能够有效地促进缸内均质混合气的形成;在供油提前角为19°CA时,全负荷范围内柴油机的油耗和碳烟排放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伞状喷雾 多片喷雾 燃烧系统
下载PDF
柴油机内锥碰撞式伞状喷雾燃烧系统性能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杜宝国 隆武强 +2 位作者 冯立岩 魏胜利 董全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29,40,共6页
为提高直喷式柴油机缸内油气的混合速率及其分布均匀度,利用从多孔油嘴喷出的油束撞击设置在喷孔出口外围的内锥导向面上,扩展成近似的伞状喷雾,喷雾的碰撞量可以通过改变喷孔和碰撞面的相对位置来调整。应用FIRE8.4对全碰和半碰喷雾及... 为提高直喷式柴油机缸内油气的混合速率及其分布均匀度,利用从多孔油嘴喷出的油束撞击设置在喷孔出口外围的内锥导向面上,扩展成近似的伞状喷雾,喷雾的碰撞量可以通过改变喷孔和碰撞面的相对位置来调整。应用FIRE8.4对全碰和半碰喷雾及多孔自由喷雾的空间分布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与自由喷雾相比,内锥碰撞式伞状喷雾具有扩散度高、周向分布均匀的特点。在单缸135型柴油机上进行的燃烧性能对比试验表明:半碰方式好于全碰方式,半碰方式时采用4孔油嘴优于6孔油嘴,适当的供油提前角有利于实现柴油机的热预混合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燃烧系统 伞状喷雾 数值模拟 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