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9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8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 被引量:87
1
作者 贾勤 朱红英 张晓英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1-162,共2页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TKR的患者48例62个膝关节,入院后实施系统化康复训练方案,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功能、本体感觉及步态训练.结果本组获随访6~12个月,采用...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TKR的患者48例62个膝关节,入院后实施系统化康复训练方案,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功能、本体感觉及步态训练.结果本组获随访6~12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标准,术后半年复查时优38例,良10例,优良率100%.结论 TKR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康复训练能减少膝关节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患者 系统康复训练 者围手术期 关节活动训练 系统化康复 方法选择 训练方案 肌力训练 平衡功能 步态训练 本体感觉 评分标准 外科医院 生活质量 TKR 入院后 优良率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髓内钉在股骨转子周围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2
作者 卢华定 蔡道章 +1 位作者 王昆 李晓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48例。结果44例经4~18个月随访,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骨折延迟愈合伴股骨颈螺钉退出1例,出现股骨颈螺钉退出、同时...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48例。结果44例经4~18个月随访,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骨折延迟愈合伴股骨颈螺钉退出1例,出现股骨颈螺钉退出、同时髋螺钉向内侧切出1例。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达90.9%。结论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应力分布分散、防旋转功能,可早期功能锻炼,其并发症可通过提高手术技术避免,是固定股骨转子周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周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骨折延迟愈合 早期功能锻炼 方法应用 骨性愈合 手术创伤 应力分布 旋转功能 手术技术 内固定物 PFN 股骨颈 治疗 螺钉 髋关节 优良率 并发症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典手术时行腰椎融合的指征 被引量:42
3
作者 胡有谷 陈伯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47-248,共2页
经典的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有70余年的历史,大量文献报道此方法具有良好效果。随着骨科新理论、新技术的出现,从简单的微创手术,到复杂的人工椎间盘置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但也因此出现了一些... 经典的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有70余年的历史,大量文献报道此方法具有良好效果。随着骨科新理论、新技术的出现,从简单的微创手术,到复杂的人工椎间盘置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但也因此出现了一些争议,如究竟应该怎么看待常规髓核摘除术后影像学出现的一些解剖学改变?是否所有的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都需要融合?如何正确掌握各种术式的适应证?如何评价各种手术的治疗效果?参加本期讨论的各位作者都是在本领域中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他们的观点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如果能将不同专家的讨论从头到尾读一遍,可能有助于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这一问题的总的了解,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如果您还有其它见解,欢迎来稿参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时 腰椎融合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指征 经典手术 术后随访 病例随访 优良率 半椎板切除
下载PDF
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评价 被引量:43
4
作者 许国祥 王秀会 +3 位作者 吴祖民 王惠中 陆耀刚 王子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7月~2004年4月共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44例45肘,进行随访分析。平均随访34个月后用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对其疗效评定。结果44例中有2例骨不连,术后疗效为优14例,良17例18...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7月~2004年4月共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44例45肘,进行随访分析。平均随访34个月后用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对其疗效评定。结果44例中有2例骨不连,术后疗效为优14例,良17例18肘,可9例,差4例,优良率为71%。结论骨折粉碎及移位程度直接影响预后。术中解剖复位,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牢固的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无痛性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间骨折 手术方式 疗效评价 1997年7月 2004年 临床疗效 手术治疗 疗效评定 评分系统 术后疗效 解剖复位 类型选择 功能锻炼 骨不连 优良率 内固定 无痛性 随访
下载PDF
多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导航手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8
5
作者 吴劲松 周良辅 +3 位作者 高歌军 洪汛宁 毛颖 杜固宏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7-231,共5页
目的探讨多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导航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10月至2002年8月,48例神经导航手术采用了多影像融合技术,病灶涉及部位包括:大脑半球功能区32例,颅底12例,其他4例。其中,CT+MRI-T1W影像融合9例;MRI-T1W+FLAIR影像融合... 目的探讨多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导航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10月至2002年8月,48例神经导航手术采用了多影像融合技术,病灶涉及部位包括:大脑半球功能区32例,颅底12例,其他4例。其中,CT+MRI-T1W影像融合9例;MRI-T1W+FLAIR影像融合5例;MRI-T1W+fMRI-BOLD影像融合14例;MRI-T1W+DTI影像融合13例;MRI-T1W+fMRI-BOLD+DTI影像融合5例;MRI-T1W+FLAIR+fMRI-BOLD+DTI融合2例。结果病灶全切38例(79.2%),次全切除5例(10.4%),大部或部分切除2例,活检1例。术后1个月随访优良率(Karnofsky预后评分,KPS=90~100)72.9%,死亡1例(2.1%),2例(4.2%)发生严重手术致残(KPS=40)。结论多影像融合技术应用于神经导航可以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实现个体化、最优化的术前计划和术中应变。在精确定位肿瘤的同时,还可以界定其与不同性质的解剖、功能结构间毗邻关系,符合最小创伤功能神经外科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手术 融合技术 影像融合 临床应用价值 功能神经外科 2002年 2001年 大脑半球 次全切除 部分切除 影像信息 精确定位 毗邻关系 功能结构 功能区 MRI 优良率 个体化 最优化 小创伤 病灶
原文传递
80岁及以上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38
6
作者 夏军 黄钢勇 黄煌渊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5-357,共3页
目的探讨80岁及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3年手术治疗的80~96岁17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资料.结果170例中,股骨颈骨折82例,粗隆间骨折88例.术前128例(75.3%)有并存症,其中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最常见(6... 目的探讨80岁及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3年手术治疗的80~96岁17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资料.结果170例中,股骨颈骨折82例,粗隆间骨折88例.术前128例(75.3%)有并存症,其中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最常见(67例).术后36例(21.2%)发生并发症,其中神经精神系统(12例)和心血管系统(10例)最为高发.本组患者平均住院18.6 d,住院期间死亡2例,分别死于脑梗死及吸入性肺炎、呼吸衰竭.140例获随访,平均随访3.6年,功能总优良率81.5%.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积极的围手术期治疗和精心护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治疗 骨折患者 80岁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手术治疗 神经精神系统 髋部骨折 2003年 回顾性分析 股骨颈骨折 粗隆间骨折 心血管系统 吸人性肺炎 住院期间 呼吸衰竭 精心护理 老年人 并存症 并发症 脑梗死 优良率 平均
原文传递
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非手术治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9
7
作者 梅国华 张长青 +4 位作者 罗从风 蔡培华 范存义 姜佩珠 曾炳芳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评价并比较对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应用功能治疗方法(早期肘关节活动)与传统石膏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7例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随机分成两组;石膏固定组:长臂石膏固定4周后拆除,开始功能... 目的评价并比较对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应用功能治疗方法(早期肘关节活动)与传统石膏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7例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随机分成两组;石膏固定组:长臂石膏固定4周后拆除,开始功能锻炼。功能治疗组:骨折后不用外固定或短期内应用(固定时间3~10d),早期进行关节活动。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评定标准对两组肘关节进行功能评分[1]。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其中石膏组33例,功能治疗组34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个月。肘关节功能评分:石膏固定组平均为90.8分,极好14例,好14例,一般5例,优良率达84.8%。功能治疗组平均为96.5分,极好22例,好12例,优良率达100%;功能治疗组明显优于石膏固定组(P<0.01)。结论早期肘关节活动可显著提高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后肘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小头骨折 非手术治疗 Ⅱ型 石膏固定 关节活动 功能评分 肘关节功能 治疗组 治疗效果 固定方法 治疗方法 功能锻炼 固定时间 评定标准 随访时间 骨折后 优良率 早期 外固定 平均
原文传递
顽固性跟痛症手术方法选择 被引量:34
8
作者 陈聚伍 鲍恒 孙保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032-1033,共2页
目的:探讨顽固性跟痛症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依据压痛点及局封效果和跟骨骨刺综合判断.无明确压痛点又无明显跟骨骨刺则行跟骨钻孔减压;有明确压痛点又有明显跟骨骨刺,并且局封效果好,压痛在跟骨结节则行骨刺祛除加跖腱膜切断术;内踝处... 目的:探讨顽固性跟痛症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依据压痛点及局封效果和跟骨骨刺综合判断.无明确压痛点又无明显跟骨骨刺则行跟骨钻孔减压;有明确压痛点又有明显跟骨骨刺,并且局封效果好,压痛在跟骨结节则行骨刺祛除加跖腱膜切断术;内踝处有压痛,则同时行胫后神经跟骨内侧支松解切断术;有明确压痛点又有明显跟骨骨刺,但局封效果不完全,则行骨刺祛除、跖腱膜切断和胫后神经跟骨内侧支松解切断术,同时跟骨钻孔减压.结果:21例病人经6~18个月随访,优良率达95.24%,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顽固性跟痛症手术方法选择得当,手术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跟痛症 方法选择 跟骨骨刺 跖腱膜切断术 钻孔减压 胫后神经 压痛点 手术方法 综合判断 跟骨结节 总有效 效果满意 局封 优良率 祛除 松解 侧支 骨内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34
9
作者 武勇 杨明辉 +2 位作者 王金辉 王满宜 孙智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88-791,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1年8月至2003年4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34例35足。所有骨折均采用Sanders分型,应用广泛外侧入路,AO跟骨钢板内固定。对有选择的病例进行了...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1年8月至2003年4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34例35足。所有骨折均采用Sanders分型,应用广泛外侧入路,AO跟骨钢板内固定。对有选择的病例进行了植骨。应用影像学检查和美国足踝协会的后足评分系统进行结果评价,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3个月(12~32个月)。结果共完整随访Ⅱ型骨折30足,Ⅲ型骨折5足。术前平均Bhler角是5.6°,随访时平均Bhler角是28.2°。X线测量表明在单侧跟骨骨折患者跟骨高度恢复为健侧的97.7%。80%的患者取得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平均评分在SandersⅡ型骨折为88分,Ⅲ型骨折为79分。优良率在SandersⅡ型骨折为83%,Ⅲ型骨折为60%。总的优良率为79%。结论对于SandersⅡ型和Ⅲ型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跟骨关节内骨折 移位 2003年4月 Ⅱ型骨折 Ⅲ型骨折 骨折患者 解剖复位 2001年 钢板内固定 影像学检查 跟骨钢板 外侧入路 结果评价 评分系统 随访时间 优良率 平均 骨高度 关节面
原文传递
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多指皮肤缺损 被引量:30
10
作者 龚志鑫 邵新中 +4 位作者 张克亮 韩金豹 于亚东 田德虎 张冰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7-168,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多指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2000年3月-2004年11月,对17例(58指)应用分指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多指皮肤缺损。结果17例58块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4个月~4年。皮瓣感觉恢复:S0级5块,S1级49块,S2级4块。手功能评定...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多指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2000年3月-2004年11月,对17例(58指)应用分指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多指皮肤缺损。结果17例58块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4个月~4年。皮瓣感觉恢复:S0级5块,S1级49块,S2级4块。手功能评定:优13例,良2例,差2例,优良率达88.2%。结论应用分指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多指皮肤缺损是一种理想的选择,手术操作简单,效果好,供区损伤小,对手外伤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 指皮肤缺损 腹部 2004年 2000年 手术方法 术后随访 感觉恢复 功能评定 手术操作 临床价值 优良率 手外伤
原文传递
骨化三醇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及血清ALP、OPG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3
11
作者 温洪鹏 韩成龙 +1 位作者 钟燕 黄科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260-1263,共4页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及血清骨保护素(OPG)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廉江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53例行PFNA内固定术治...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及血清骨保护素(OPG)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廉江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53例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诊疗情况。按照用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钙尔奇D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骨化三醇治疗,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术中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5 d比较两组患者的行走活动能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3个月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总优良率为85.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5.1±1.4)d、(20531.5±165.3)元,明显短(少)于对照组的(8.2±1.5)d、(24143.3±216.1)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行走活动能力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48 h、72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ALP、OP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ALP、OPG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ALP、OPG水平分别为(192.6±18.4)U/L、(285.5±27.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2.5±17.6)U/L、(266.4±25.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应用于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手术时机 优良率 并发症 骨化三醇
下载PDF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探讨 被引量:32
12
作者 谭建兰 《现代临床护理》 2005年第2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利用集体授课、个体指导、健康处方的形式,采取讲授、示范和操作的方法,对8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营养学知识、血糖及尿糖监测和降糖药应用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结...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利用集体授课、个体指导、健康处方的形式,采取讲授、示范和操作的方法,对8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营养学知识、血糖及尿糖监测和降糖药应用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前患者知识掌握的优良率为26.2%,而实施健康教育后为80.9%(P<0.05);实施健康教育后学会胰岛素注射、血糖仪使用和尿糖测定的人数比前增多(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和自我护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 健康教育 效果探讨 糖尿病知识 营养学知识 胰岛素注射 健康处方 尿糖监测 尿糖测定 护理水平 知识水平 教育后 降糖药 优良率 教育前 血糖仪
下载PDF
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不同部位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 被引量:30
13
作者 刘文和 李杰锋 +4 位作者 熊波 陈志伟 王斌 李先安 李康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评价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不同部位严重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20例胫腓骨不同部位严重开放性骨折予以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根据是否跨关节固定而分为三组。A组18例骨折位于胫腓骨上段,支架治疗需要跨膝关... 目的评价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不同部位严重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20例胫腓骨不同部位严重开放性骨折予以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根据是否跨关节固定而分为三组。A组18例骨折位于胫腓骨上段,支架治疗需要跨膝关节固定。B组74例骨折位于胫腓骨中段,支架治疗不需要跨关节固定。C组28例骨折位于胫腓骨远端,可涉及关节面,支架治疗需要跨踝关节固定。疗效及关节功能结果评定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A组骨折愈合的优良率61.1%(11/18),其关节功能优良率88.9%(16/18);B组骨折愈合的优良率91.9%(68/74),其关节功能优良率95.9%(71/74);C组骨折愈合的优良率71.4%(20/28),其关节功能优良率89.3%(25/28)。各组之间的骨折愈合与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的比较,B组与A组和C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外固定支架对伴有软组织缺损的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跨关节固定时,对关节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治疗 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 不同部位 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单侧外固定支架 跨关节固定 骨折愈合 跨踝关节固定 关节功能恢复 优良率 胫腓骨远端 软组织缺损 腓骨上段 结果评定 统计学 C组 B组 关节面 疗效
下载PDF
Baumann角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经皮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0
14
作者 孔建中 史建靖 +3 位作者 翁益民 徐华梓 王向阳 倪文飞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49-252,共4页
目的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中应用Baumann角(B角)及评价其疗效。方法在C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骨折的三维移位,测量并纠正患侧B角,X线片证实与健侧B角之差≤4°。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97... 目的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中应用Baumann角(B角)及评价其疗效。方法在C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骨折的三维移位,测量并纠正患侧B角,X线片证实与健侧B角之差≤4°。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97例。其中男59例,女38例;年龄2.5~13.5岁,平均6.8岁,伸直尺偏型57例,伸直桡偏型38例,屈曲型2例。结果97例平均随访时间34.5个月。B角患侧平均为73.7°,健侧平均72.8°;提携角(C角)患侧平均7.6°,健侧平均9.7°,其中12例发生C角减少5°~10°、其中5例发生轻度肘内翻,根据Flynn评价均为优87.6%、良12.4%。肘关节伸屈功能平均为-6.5°(伸)138°(屈),优良率为97.9%。克氏针固定时损伤尺神经1例,未出现Volkmann挛缩。结论整复时强调完全纠正尺偏移位及内倾,B角恢复满意后,采用经皮克氏针固定,固定可靠,能避免肘内翻,可提前功能锻炼时间,不需极度屈肘外固定,能防止前臂Volkmann挛缩的发生,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UMANN角 肱骨髁上骨折 Volkmann挛缩 临床应用 经皮固定 儿童 经皮克氏针固定 肘关节功能恢复 闭合复位骨折 固定治疗 手术中应用 X线机透视 随访时间 锻炼时间 肘内翻 平均 患侧 健侧 X线片 尺偏型 屈曲型 提携角 优良率
原文传递
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陈丹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903-1906,共4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治疗中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帕金森病患者95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例)和研究组(n=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多芭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美多芭联合普拉...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治疗中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帕金森病患者95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例)和研究组(n=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多芭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PDRSⅡ、UPDRSⅢ及UPDRSⅣ评分,治疗优良率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UPDRSⅡ、UPDRSⅢ及UPDRSⅣ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第8周、12周的UPDRSⅡ及UPDRSⅢ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2周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各自治疗后第8周,两组患者治疗后第8周、第12周各项评分较各自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59.52%,显著低于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88.68%,有统计学差异(χ2=4.504,P <0. 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 81%显著高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5%,有统计学差异(χ2=5.309,P <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治疗中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可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美多芭 普拉克索 优良率 运动功能能力
下载PDF
“双师型”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被引量:21
16
作者 姜小鹰 肖惠敏 +3 位作者 沈江华 方东萍 许乐 王小芳 《中华护理教育》 2005年第2期78-80,共3页
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护理师资队伍管理模式,实施'双师型'护理教师队伍的管理制度,完善'双师型'护理教师队伍的组织管理机构,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优良率为80.2%~95.2%,对临床教学质量的评价优良... 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护理师资队伍管理模式,实施'双师型'护理教师队伍的管理制度,完善'双师型'护理教师队伍的组织管理机构,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优良率为80.2%~95.2%,对临床教学质量的评价优良率为90.6%~96.2%,督导组对教学质量评价的优良率为80.3%~100%.同时与各教学基地护理部密切合作,形成有效的'双师型'护理教师管理体系,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资队伍 “双师型”护理教师 组织管理机构 课堂教学质量 临床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评价 教师队伍 优良率 管理模式 管理制度 教学基地 管理体系 护理部
下载PDF
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郝定均 温世明 窦榆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比较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钉固定单独应用及二者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10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椎间融合器、椎弓根钉固定组(A组),单纯椎弓根钉固定组(B组),椎间融合器组(C组),3组均行椎间及后外侧... 目的比较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钉固定单独应用及二者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10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椎间融合器、椎弓根钉固定组(A组),单纯椎弓根钉固定组(B组),椎间融合器组(C组),3组均行椎间及后外侧植骨。对3组术前、术后和随访时JOA评分、滑脱率、复位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组术后较术前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P<0.01);随访发现:B组、C组的复位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丢失程度较A组明显(P<0.05);B组、C组植骨融合失败率高(P<0.05);JOA评分A组优良率为93%,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肯定,并发症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椎间融合器 固定治疗 椎弓根钉固定 JOA评分 椎间隙高度 椎间孔高度 椎弓根钉系统 应用治疗 单独应用 治疗方法 对比研究 植骨融合 临床疗效 并发症 B组 C组 后外侧 失败 优良率 术前 随访 术后 复位
下载PDF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创伤所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开伟 艾儒棣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骨折或手术所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 13例骨科创伤所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予以加味补阳还五汤及通塞脉片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骨折或手术所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 13例骨科创伤所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予以加味补阳还五汤及通塞脉片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改变,同时观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2 5例,显效5 7例,进步39例,无效10例,优良率为6 2 5 9% ,其临床疗效、体征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具有明显的抗凝、溶栓功能,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粘度达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良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加味补阳还五汤 临床研究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液流变学指标 临床疗效 血液流变性 降低血粘度 作用机制 骨科创伤 通塞脉片 临床症状 临床治愈 治疗作用 治疗组 优良率 对照组 病例 体征
下载PDF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效果评估 被引量:20
19
作者 佘远举 刘军 +1 位作者 张浩 许泳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54-154,157,i006,共3页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1周,1年,2年的疗效。方法荆州市中心医院骨科2002-03/2004-08进行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及术后2年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下腰痛...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1周,1年,2年的疗效。方法荆州市中心医院骨科2002-03/2004-08进行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及术后2年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进行评分,计算出该手术治疗后的改善率,同时进行主观满意度分级。结果术前平均下腰痛评分为(16.56±2.25),术后1周、1年及2年平均下腰痛评分为(26.38±1.77),(24.47±2.31),(21.33±2.55),平均改善率分别为(75.69±5.46)%,(60.79±5.81)%,(48.88±6.57)%,主观满意度优良率分别为83%(45/56),60%(19/32),50%(10/19)。结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后1周,1年,2年下腰痛评分逐渐降低,说明减轻患者的疼痛是肯定的,但平均改善率和主观满意度优良率逐渐降低,远期疗效还不能肯定,有待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效果评估 患者症状 荆州市中心医院 下腰痛 改善 满意度 矫形外科 同时进行 远期疗效 优良率 术后 平均 评分法 治疗后 术前
下载PDF
超声定位在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肩部疾患的价值 被引量:18
20
作者 邢更彦 井茹芳 李春玲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定位在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shockwave therapy,ESWT)治疗肩部疾患的应用价值,比较超声定位及痛点定位ESWT的疗效差异。方法151例肩部疾患患者,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且症状及体征较重。其中肩峰下滑囊炎65例,肱...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定位在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shockwave therapy,ESWT)治疗肩部疾患的应用价值,比较超声定位及痛点定位ESWT的疗效差异。方法151例肩部疾患患者,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且症状及体征较重。其中肩峰下滑囊炎65例,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86例,均行ESWT治疗。超声定位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测确定冲击点,痛点定位法以触痛点结合解剖结构体表定位确定冲击点。65例肩峰下滑囊炎患者,采用超声定位25例,痛点定位40例;86例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患者,采用超声定位31例,痛点定位55例。采用0.12~0.16mJ/mm治疗能量,以超声及痛点定2位点为冲击点,每次治疗选1~2个冲击点,每个冲击点冲击800~1000次,一般做2~5次治疗,每次治疗间隔5d。对应用超声定位ESWT与痛点定位ESWT治疗肩峰下滑囊炎及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随访6个月,超声定位ESWT治疗肩峰下滑囊炎及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优良率分别为89.6%、92.3%;痛点定位ESWT治疗肩峰下滑囊炎及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优良率分别为67.6%、73.6%。超声定位ESWT的优良率均高于痛点定位ESWT,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定位可通过观察肩部疾患的声像图特征,准确定位,提高ESWT治疗肩部疾患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疗法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疾患 肩部 肩峰下滑囊炎 彩色多普勒诊断仪 ESWT therapy 痛点定位 症状及体征 冲击点 超声定位法 声像图特征 优良率 应用价值 疗效差异 体表定位 解剖结构 治疗能量 治疗间隔 患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