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SAS迭代及蒙特卡罗模拟优化美罗培南的使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沈惠峰 张睢扬 +1 位作者 常艳 任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5期529-535,共7页
目的:筛选出针对临床上不同MIC值细菌时美罗培南的最优的药物剂量和点滴方式,同时比较传统、延长及优化两步点滴法的药效学。方法:首先用SAS迭代的方法筛选出在不同的MIC值时美罗培南两步点滴法时最优的药物剂量和点滴方式,然后使用蒙... 目的:筛选出针对临床上不同MIC值细菌时美罗培南的最优的药物剂量和点滴方式,同时比较传统、延长及优化两步点滴法的药效学。方法:首先用SAS迭代的方法筛选出在不同的MIC值时美罗培南两步点滴法时最优的药物剂量和点滴方式,然后使用蒙特卡罗模拟计算传统、延长及优化两步点滴法时的%T>MIC的值和达标概率。结果:在SAS迭代时,MIC为1、2、4μg/mL及CL和Vd取均数时,分别按500mg,0.25h/100mg+2.75h/400 mg;500mg,0.25h/250mg+2.75h/250mg和1000mg;0.25h/400mg+2.75h/600mg的优化两步点滴法的模型最优。在不同的MIC时,蒙特卡罗模拟均显示出在延长点滴和优化两步点滴法比传统点滴法有更高的%T>MIC和达标概率,优化两步点滴法比延长点滴法的达峰时间更短。结论:SAS迭代可以用来筛选出最优的药物剂量和点滴方式,同时蒙特卡罗模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点滴方式的药效学。结果显示优化两步点滴法是更好的治疗临床严重感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 蒙特卡罗模拟 美罗培南 优化两步点滴法
下载PDF
美罗培南优化两步点滴法中不同点滴模型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参数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沈惠峰 张睢扬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6期20-24,共5页
目的通过测定美罗培南优化两步点滴法两种点滴模型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药效动力学(PK/PD)参数,比较不同点滴方法的优劣。方法收集中、重度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按0.5 h/250 mg+2.... 目的通过测定美罗培南优化两步点滴法两种点滴模型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药效动力学(PK/PD)参数,比较不同点滴方法的优劣。方法收集中、重度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按0.5 h/250 mg+2.5 h/750 mg和0.5 h/500 mg+2.5 h/500 mg的点滴模型给药;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测定患者的药物浓度,使用Winnonlin求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美罗培南的血浆清除率(CL),表观分布容积(Vd),清除半衰期(t1/2),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曲线下面积(AUC)等药代动力学参数;使用Crystal Ball软件按PK/PD模型进行蒙特卡罗模拟(MCS)计算Cmax/MIC、%T>MIC的比值及达标概率(PTAs),比较两种点滴方法的差异和优劣。结果实验组的Vd为35.51±3.33,t1/2为1.59±0.26,CL为14.80±1.11,Tmax为1.48±0.12,Cmax为11.86±0.54,AUC为64.40±4.62,对照组的Vd为29.13±4.21,t1/2为1.32±0.34,CL为14.41±1.76,Tmax为1.95±0.11,Cmax为15.25±0.93,AUC为64.56±7.38;在MIC分别为1、2、4μg/ml时,实验组的Cmax/MIC为6.40±0.55,3.20±0.27,1.60±0.14,%T>MIC为118.94±9.71,97.13±7.20,74.28±4.77,PTAs都为100%,而对照组的Cmax/MIC为15.46±1.97,7.71±0.98,3.87±0.49,%T>MIC为105.70±13.92,87.29±10.60,68.58±7.29,PTAs都为100%。结论实验组比对照组的Cmax/MIC小,但实验组的%T>MIC大于对照组,两组的达标概率都为100%,结果显示可能实验组要优于对照组,在临床上可以采用0.5 h/250 mg+2.5 h/750 mg的点滴方法抗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优化两步点滴法 蒙特卡罗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