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海域断裂对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的影响及其控藏类型 被引量:12
1
作者 胡志伟 徐长贵 +1 位作者 杨波 邓辉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45,共8页
渤海海域为新生代陆内断陷盆地,断裂作用贯穿油气运移过程始终,且不同类型的断裂控藏作用差异明显,但均表现为优势运移通道控制着油气富集带形成。根据钻井资料和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成果,结合渤海海域成盆机制及勘探实践,提出了断面形态... 渤海海域为新生代陆内断陷盆地,断裂作用贯穿油气运移过程始终,且不同类型的断裂控藏作用差异明显,但均表现为优势运移通道控制着油气富集带形成。根据钻井资料和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成果,结合渤海海域成盆机制及勘探实践,提出了断面形态主导油气宏观运聚趋势,断裂结构影响油气输导效率,断裂组合控制油气分流走向,势—效—流三大因素耦合是断裂优势输导油气的内在原因。结合典型油田实例,将不同断裂组合对油气运移过程中的作用分为垂向输导和侧向分流2种;根据断裂的差异输导作用将油气成藏模式分为侧向分流型、垂向输导型和逐级截流型3种类型,提出了"断面定势、结构控效,组合分流"是渤海海域寻找油气富集断块区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运移 成因分析 垂向输导 侧向分流 渤海海域
下载PDF
留路断层对留北东部新近系油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郭金凤 冉爱华 +3 位作者 张志攀 蒋涛 张橙 向红英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6,共5页
留路断层是留北东部地区主要的油源断层。为研究断层两侧油气成藏规律及差异性,以断裂控烃、控藏理论为指导,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恢复断层形态,在分析断层两盘裂缝发育程度、断层与圈闭的配置关系和断层活动性的基础上,研究留路断层对新近... 留路断层是留北东部地区主要的油源断层。为研究断层两侧油气成藏规律及差异性,以断裂控烃、控藏理论为指导,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恢复断层形态,在分析断层两盘裂缝发育程度、断层与圈闭的配置关系和断层活动性的基础上,研究留路断层对新近系油藏发育程度、部位、层位和规模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留路断层断面形态控制油藏富集区域,油藏集中在断层走向转折附近;断层带结构分带性及断层与圈闭的产状配置关系是留路断层下降盘油气富集差异的主要原因;断层活动性控制油气富集与分散,断层活动性强,油气富集规模大、油藏赋存层系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路断层 断层产状 断层结构 断层活动性 优势运移 油气成藏
下载PDF
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的类型及其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10
3
作者 姜振学 庞雄奇 +2 位作者 曾溅辉 王洪玉 罗群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7-516,共10页
地质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证实地质条件下油气总是沿着浮力最大和阻力最小的的方向和通道运移,形成油气优势运移通道有5种基本模式:级差优势、分隔优势、流向优势、流压优势和断面优势.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油气运移实际通道只占输导层的1... 地质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证实地质条件下油气总是沿着浮力最大和阻力最小的的方向和通道运移,形成油气优势运移通道有5种基本模式:级差优势、分隔优势、流向优势、流压优势和断面优势.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油气运移实际通道只占输导层的1%~10%,但却运输了油气的绝大部分;输导层物性的差异、盖层沉降中心的偏移、流体动力、断层倾角及断层面几何形态控制了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实际地质条件下油气运移所形成的优势通道是上述5种模式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优势通道是大部分油气运移的实际路径,其研究对追踪油气来源、预测有利圈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优势运移通道 油气成藏 物理模拟
下载PDF
油气运移基础理论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66
4
作者 李明诚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9-383,共5页
在非均质地层中 ,烃类的扩散流和体积流可以同时存在并可相互转换 .扩散流有助于烃类从源岩中排出 ,并通过流动方式的转变直接参与油气的聚集成藏 .在致密泥岩层中 ,扩散流和体积流的计算流速分别为 4~ 18m/Ma和 3~ 15m/Ma,几乎没有差... 在非均质地层中 ,烃类的扩散流和体积流可以同时存在并可相互转换 .扩散流有助于烃类从源岩中排出 ,并通过流动方式的转变直接参与油气的聚集成藏 .在致密泥岩层中 ,扩散流和体积流的计算流速分别为 4~ 18m/Ma和 3~ 15m/Ma,几乎没有差别 ,说明泥岩中的流动也可以用达西公式来表述 .虽然油气的浮力流和渗流都是地下多孔介质中的流动 ,但油气在水中上浮不呈连续相流动 .因此不要求也不能用达西公式表述临界运移饱和度和相对渗透率 .优势运移通道和有效运移空间是 2个不同的概念 ,前者是指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 ,后者是指地层中真正发生了油气运移的空间 .大约有 70 %的油气藏位于优势运移通道上 ,而在运载层中有效运移通道空间约占总孔隙空间的 5 %~ 10 % .圈闭的封盖强度与闭合度有 3种不同的组合类型 ,它们是世界上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 .根据研究和统计 ,世界石油储量的半衰期约为 2 9Ma ,大油田的中值年龄约为 35Ma .根据烃类的微渗漏流量计算 ,中 -大型油气藏的平均自然年龄约为 5 0~ 10 0M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流 体积流 优势运移通道 有效运移空间 封盖强度 中值年龄
下载PDF
根据构造脊和地球化学指标研究油气运移路径:以东濮凹陷濮卫地区为例 被引量:36
5
作者 蒋有录 刘景东 +1 位作者 李晓燕 徐会永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1-529,共9页
以往关于油气运移路径的认识,多是基于微观尺度上的物理模拟实验,或是利用计算机模拟进行的,而对油气运聚单元尺度的油气运移路径的确定研究还相对较少.以东濮凹陷濮卫地区为例,从砂体和断层要素研究出发,分析油气的优势运移通道,结合... 以往关于油气运移路径的认识,多是基于微观尺度上的物理模拟实验,或是利用计算机模拟进行的,而对油气运聚单元尺度的油气运移路径的确定研究还相对较少.以东濮凹陷濮卫地区为例,从砂体和断层要素研究出发,分析油气的优势运移通道,结合生烃灶和油气的分布,对优势运移通道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进一步结合含氮化合物指标,识别实际发生油气运移的路径.研究表明,构造脊分析与地球化学指标追踪相结合可以较准确地识别油气运移路径,砂体顶面构造脊和断层断面脊是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其能否成为运移路径,以及作为运移路径运载量的多少则取决于生烃灶总烃量.濮卫地区油气沿断面脊纵向运移为主,洼陷内部和濮城构造东翼斜坡带沿砂体顶面构造脊的横向运移次之,含氮化合物指标分析表明该区大多数构造脊均为实际的油气运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脊 地球化学 优势运移通道 含氮化合物 油气运移 东濮凹陷.
原文传递
断面优势运移通道的有效性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景东 蒋有录 马国梁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3期47-50,137,共4页
根据油气分布的差异性,系统分析了断面优势运移通道的形成、有效性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内部结构差异控制优势运移通道的发育,断层面在纵向上和走向上均可划分为3种基本类型。断面优势运移通道在空间上和时间上... 根据油气分布的差异性,系统分析了断面优势运移通道的形成、有效性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内部结构差异控制优势运移通道的发育,断层面在纵向上和走向上均可划分为3种基本类型。断面优势运移通道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存在明显的有效性,油源供给条件、断层分布位置、断层性质、断层活动性和流体压力等是影响断面优势运移通道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断面优势运移通道控制油气的纵向分布层系和横向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优势运移通道 有效性 油气分布 油气运移
下载PDF
渤海湾凹陷区复杂断裂带垂向优势运移通道及油气运移模拟 被引量:26
7
作者 徐长贵 彭靖淞 +2 位作者 吴庆勋 孙哲 叶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4-692,共9页
基于渤海中南部地区复杂断裂带油气地质条件的大数据分析,得到垂向优势运移通道形成的定量/半定量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造建模辅助分析,实现了黄河口东洼垂向优势运移通道及其源外充注点/段大数据搜索,并在此约束下进行油气充注、运... 基于渤海中南部地区复杂断裂带油气地质条件的大数据分析,得到垂向优势运移通道形成的定量/半定量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造建模辅助分析,实现了黄河口东洼垂向优势运移通道及其源外充注点/段大数据搜索,并在此约束下进行油气充注、运移数值模拟,成功预测了复杂断裂带浅层的油气运移路径和油气富集断块。研究认为,活动断裂带浅层充注存在差异性,垂向优势运移通道的充注点/段是浅层油气运移的起点,对于浅层油气运移及其成藏非常重要;在浅层的断层中,切割深层中转仓或深层主要运移通道、断接厚度小于400m、成藏期断层断距大于80m的断层容易形成凹陷区垂向优势运移通道;新构造运动通过控制垂向优势运移通道及其源外充注点/段的差异分布,决定了复杂断裂带的差异成藏。研究成果对于复杂断裂带的精细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凹陷区 垂向优势运移通道 复杂断裂带 充注点 新构造运动 大数据分析
下载PDF
秦南凹陷烃源岩特征与油气勘探新领域 被引量:23
8
作者 庄新兵 邹华耀 +2 位作者 李楠 杨元元 孙和风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6-149,共4页
2009年钻探凹陷南侧的QHD29-2构造,揭示了千万吨储量的构造岩性复合凝析油气藏。秦南凹陷总体上研究程度比较低,文中从烃源岩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生烃史模拟和油气优势运移路径模拟方面探讨了秦南凹陷勘探潜力和有利区带。秦南凹陷发育... 2009年钻探凹陷南侧的QHD29-2构造,揭示了千万吨储量的构造岩性复合凝析油气藏。秦南凹陷总体上研究程度比较低,文中从烃源岩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生烃史模拟和油气优势运移路径模拟方面探讨了秦南凹陷勘探潜力和有利区带。秦南凹陷发育3套烃源岩,沙河街烃源岩为好烃源岩,其中沙一段烃源岩具有较强非均质性;东下段烃源岩为中—好烃源岩。油气运移模拟表明:QHD22-2和QHD22-1不在油气运移路径上导致油气贫化;石臼坨凸起油气田应有秦南凹陷的贡献;辽西低凸起南末端和秦南1号断裂的下盘等圈闭为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 生烃史模拟 优势运移路径 秦南凹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14
9
作者 洪太元 王离迟 +1 位作者 孟闲龙 吴疆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89-393,共5页
钻探结果表明,准西车排子地区油藏具有"上稀下稠、南稀北稠"的油藏分布特征,成藏条件复杂,该区油藏是典型的它源型油气藏,油气来源于东部的昌吉凹陷及南部的四棵树凹陷.通过对已钻探井的系统分析发现,以P2、P8井为代表的新近... 钻探结果表明,准西车排子地区油藏具有"上稀下稠、南稀北稠"的油藏分布特征,成藏条件复杂,该区油藏是典型的它源型油气藏,油气来源于东部的昌吉凹陷及南部的四棵树凹陷.通过对已钻探井的系统分析发现,以P2、P8井为代表的新近系沙湾组稀油油藏均分布于滨浅湖相的滩坝砂岩中,油藏明显受沉积相的控制,此外,该区成藏还受输导体系以及油气优势运移路径的控制,这3方面的因素构成了该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通过对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研究,以期对该区的油气勘探有所裨益,提高勘探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特征 沉积相 输导体系 油气优势运移路径 主控因素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松辽盆地王府凹陷断层特征及对油气的控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方文 卢双舫 石美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9-257,共9页
通过系统分析断层形成和演化过程,研究松辽盆地王府凹陷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将王府凹陷断层划分为4种类型,即断陷期伸展断层、坳陷期拉张断层、反转期挤压断层和长期活动断层。确定断层活动主要有3期:火石岭组至营城组沉积时期... 通过系统分析断层形成和演化过程,研究松辽盆地王府凹陷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将王府凹陷断层划分为4种类型,即断陷期伸展断层、坳陷期拉张断层、反转期挤压断层和长期活动断层。确定断层活动主要有3期:火石岭组至营城组沉积时期形成断陷期伸展断层;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形成坳陷期拉张断层;嫩江组至新近系沉积时期形成反转期挤压断层。研究结果表明:断层活动强度不同造成断陷期和坳陷期源岩有机质类型和砂体分布及类型存在差异。断陷期断层活动强度较大,有机质类型接近Ⅲ型,形成扇三角洲和辨状河三角洲等快速沉积;坳陷期断层活动强度较小,有机质类型趋向Ⅰ型,形成与长期活动断层平行的储集砂体;断层除作为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外,与砂体组合成断层-岩性输导脊指示王府凹陷平面油气优势运移方向为NNE向和SSW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王府凹陷 断层 油气 优势运移方向
下载PDF
秦南地区天然气成因与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庄新兵 邹华耀 +2 位作者 李楠 魏刚 孙和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0-688,共9页
为了评价和认识秦南地区有重大勘探突破的陡坡带和该区的勘探潜力,利用该地区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等分析资料、伴生原油的油源对比以及油气运移模拟,定量刻画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秦南地区天然气成因和油气勘探潜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研... 为了评价和认识秦南地区有重大勘探突破的陡坡带和该区的勘探潜力,利用该地区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等分析资料、伴生原油的油源对比以及油气运移模拟,定量刻画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秦南地区天然气成因和油气勘探潜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凸起带天然气为新近系溶解气且以干气为主,陡坡带天然气为古近系凝析气且为湿气;陡坡带天然气主要为油型气,碳同位素发生倒转。与之伴生原油的生物标记物表明,油气为沙三段(E2s3)和沙一段(E3s1)烃源岩共同贡献的结果。油气运移数值模拟表明:油气仅为断阶带'活跃'源岩所贡献;非烃类天然气为无机CO2幔源气;秦南凹陷为'小而肥'的富生烃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为好烃源岩,东下段(E3dL)烃源岩为中-好烃源岩;该地区油气主要为沙河街组烃源岩所贡献。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与烃源岩评价表明,秦南地区为陡坡带和西斜坡,石臼坨凸起缓坡带和辽西低凸起南末端为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幔源气 烃源岩 优势运移路径 勘探潜力 秦南地区
下载PDF
断陷盆地顺向断坡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及聚油模式——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孤北斜坡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安彬 罗群 +2 位作者 崔倩 张晨 姜振学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64,I0004,I0005,共14页
为明确断陷盆地顺向断坡隐蔽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和运聚规律,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孤北斜坡为例,采用构造地质学、岩相学与地球化学结合的方法,探讨优势运移通道及聚油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顺向断坡油气聚集表现为“综合控运”模式,... 为明确断陷盆地顺向断坡隐蔽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和运聚规律,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孤北斜坡为例,采用构造地质学、岩相学与地球化学结合的方法,探讨优势运移通道及聚油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顺向断坡油气聚集表现为“综合控运”模式,其中断裂和砂体占主导,是油气成藏的关键控制因素。断裂对油气进行垂向输导,汇聚型断裂相对发散型断裂具有明显的控运优势,在汇聚型断裂带上油气包裹体更发育,均一化温度分布范围更广。砂体是油气侧向输导的关键,与不整合构造搭配为油气侧向调整提供优势运移通道。在该聚油模式的控制下,顺向断坡带油气空间分布规律强,主要沿汇聚型断裂与输导型砂体耦合分布,地形上表现为沿“断鼻”分布。顺向断坡带是断陷盆地普遍发育的构造单元,该结果可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运移通道 聚油模式 顺向断坡 孤北斜坡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源外斜坡区油气运移主控因素及优势路径刻画——以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斜坡区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传超 张新涛 +3 位作者 郭涛 姚城 郭瑞 张震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9-703,共5页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渤海海域凸起高部位构造圈闭已勘探殆尽,凸起斜坡区成为下步勘探重点。对油气运移路径认识不清,制约了斜坡区的进一步油气勘探。通过综合分析石臼坨凸起斜坡区的石油地质特征,提出了"源-断-脊"三元耦合控...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渤海海域凸起高部位构造圈闭已勘探殆尽,凸起斜坡区成为下步勘探重点。对油气运移路径认识不清,制约了斜坡区的进一步油气勘探。通过综合分析石臼坨凸起斜坡区的石油地质特征,提出了"源-断-脊"三元耦合控制凸起斜坡区油气聚集成藏模式。结合盆地流线模拟技术,对凸起斜坡区的油气优势运移路径进行精细刻画,共刻画13条油气优势运移路径。勘探实践证实,位于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上的构造、构造-岩性圈闭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运移路径 主控因素 “源-断-脊” 源外斜坡区
下载PDF
冀中坳陷调节带构造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劳海港 吴孔友 陈清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0年第3期294-309,共16页
利用Morley等的调节构造理论和构造几何学分析,借助地质构造图、断层垂直位移分析等,在冀中坳陷识别出5种调节带类型和7种调节带构造形式,进而探讨了它们各自出现的特定构造部位、调节作用、主要构造特点和典型实例。同向趋近型调节带... 利用Morley等的调节构造理论和构造几何学分析,借助地质构造图、断层垂直位移分析等,在冀中坳陷识别出5种调节带类型和7种调节带构造形式,进而探讨了它们各自出现的特定构造部位、调节作用、主要构造特点和典型实例。同向趋近型调节带呈现鼻状、地垒状和转换断层3种构造形式,在断层段连接处以鼻状构造形式出现,而在控凹断层连接处则以转换断层与横向凸起并存的形式出现;同向叠覆型调节带以走向斜坡形式调节应变;同向平行型调节带以翘曲的形式改造河西务潜山带。对向平行型调节带以低凸起的形式发育于雁翎地区;对向趋近型调节带以鄚州枢纽带为典型,受两期应变的调节形成了底部以断层分叉斜滑与上部呈宽阔翘弯带的双层变形系统。产生调节作用的断层在地质演化过程中活动强度均呈现此起彼伏、此消彼长的构造特征。受调节带的影响与改造,在潜山断坡上可形成以古构造脊为优势运移通道的油气运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调节带 构造形式 构造演化 优势运移通道
下载PDF
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断裂密集带样式及有利成藏部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方文 卢双舫 +2 位作者 薛海涛 李吉君 王民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81-1288,共8页
从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断裂密集带组合特征入手,结合油气分布规律,分析断裂密集带对油气优势运移方向控制作用,分源内和源外探讨断裂密集带中有利成藏部位.研究表明:三肇凹陷扶杨油层主要发育4种断裂密集带样式,即反向-地堑-反向断阶、地垒... 从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断裂密集带组合特征入手,结合油气分布规律,分析断裂密集带对油气优势运移方向控制作用,分源内和源外探讨断裂密集带中有利成藏部位.研究表明:三肇凹陷扶杨油层主要发育4种断裂密集带样式,即反向-地堑-反向断阶、地垒-地堑-反向断阶、反向-地堑-顺向断阶和地垒-地堑-顺向断阶等;当断裂密集带走向与地层倾向呈小角度相交时,其走向指示油气平面优势运移方向;源内断裂密集带中地垒和反向断阶是油气聚集优势部位;源外断裂密集带走向与地层倾向呈小角度相交时,地堑两侧反向断阶和地垒是油气优先聚集部位,其次为断裂密集带中部地堑,若呈大角度相交则断裂密集带靠近生烃凹陷一侧的反向断阶和地垒优先聚集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三肇凹陷 断裂 优势运移方向 聚集油井
原文传递
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形成“三要素”分析——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XJZ油田为例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鹤永 田坤 +3 位作者 邱旭明 刘启东 刘震 宋丽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7-583,共7页
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研究是勘探目标评价的重要内容,其形成主要受输导层的非均质性、通道产状和运移动力3种"要素"控制。结合计算分析和针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XJZ油田的油气运移模拟实验,进一步论述了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形成中"... 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研究是勘探目标评价的重要内容,其形成主要受输导层的非均质性、通道产状和运移动力3种"要素"控制。结合计算分析和针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XJZ油田的油气运移模拟实验,进一步论述了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形成中"三要素"的作用机理。"三要素"中"动力"要素是核心,控制着油气运移的趋势和方向;"产状"要素对"动力"要素起约束作用;"非均质性"要素决定着油气能否运移以及运移速度。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实际上是"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通道产状 流体动力 优势运移通道 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
下载PDF
成藏期砂岩孔隙度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以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岩性油藏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明洁 刘震 +4 位作者 王标 张旺 姚星 王新征 赵海燕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7-160,共14页
在具有相同储集砂体和相似断层输导情况下,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砂岩体油藏长期存在以下难以解释的现象:1)现今砂岩孔隙度分布与油气分布不一致,高孔隙砂岩不含油而低孔隙砂岩含油;2)相同物性砂岩有的含油而有的不含油;含油砂体现今物性接... 在具有相同储集砂体和相似断层输导情况下,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砂岩体油藏长期存在以下难以解释的现象:1)现今砂岩孔隙度分布与油气分布不一致,高孔隙砂岩不含油而低孔隙砂岩含油;2)相同物性砂岩有的含油而有的不含油;含油砂体现今物性接近,但含油级别却存在很大差异。本文从古孔隙度恢复方面分析了牛庄洼陷西部地区沙三中砂岩储层在成藏期的储集条件,并探讨了成藏期储层临界孔隙度。研究发现:1)虽然现今储层物性下限很低,部分砂岩已经致密化,但成藏期的古孔隙度分布在18%~25%范围内,远大于成藏期临界孔隙度13.9%。但由于埋藏过程的差异导致砂岩储层后期减孔幅度不同,因而现今储层物性不能反映成藏期储层物性,成藏期孔隙度高并不能代表现今孔隙度高;2)成藏期高孔隙度带与现今油气分布范围高度一致,表明在相似断层输导条件下,由于储层物性级差优势形成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导致高孔隙度带砂体含油;因此,沙三中亚段岩性油藏富集在成藏期高孔隙带中,成藏期砂岩古孔隙度是油气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而现今砂岩储层高孔隙带在成藏期并不一定高。牛庄洼陷西部地区沙三中亚段储层中具有高古孔隙度的砂岩仍有较大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孔隙度 临界物性 优势运移通道 沙三中亚段 牛庄洼陷
下载PDF
青城凸起中生界内幕断层及油气运聚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康晏 邹灵 +3 位作者 刘志勇 韩敏 卢浩 姚树青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48,114,共4页
针对青城凸起断裂系统复杂,油气运聚成藏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在研究高青—平南断层连通性以及中生界主要断层封闭能力和输导能力的基础上,对高青地区油气运聚特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高青—平南断层整体具有良好的输导能力,而中生界内... 针对青城凸起断裂系统复杂,油气运聚成藏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在研究高青—平南断层连通性以及中生界主要断层封闭能力和输导能力的基础上,对高青地区油气运聚特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高青—平南断层整体具有良好的输导能力,而中生界内幕断层平均连通概率均小于0.6,整体输导能力较差,油气主要沿断层—砂体进行垂向、侧向运移。高青地区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为沿高青断层向西、西南方向运移;油气运移指向主要受构造形态和砂体控制,油气沿断层和骨架砂体向鼻状构造脊部运移,运移距离受北东向鼻状构造控制,而构造脊部的西侧地层西倾,油气无法沿骨架砂体继续运移。因此,在高15—高52—高46井南北向鼻状构造带油气运移通畅,是有效的含油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特征 断层连通性 优势运移路径 油气运聚数值模拟 青城凸起
下载PDF
基于流体势约束的潜山油气二次运移优势方向选择——以胜利油田桩海地区古生界潜山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常波涛 于开平 +1 位作者 孙连浦 刘新月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9-44,共6页
结合胜利油田桩海地区古生界潜山的油气勘探成果及勘探中存在的问题,定量模拟了其流体势场,并结合输导体系的发育特征,分析了潜山油气二次运移的优势方向。研究表明,油气的二次运移始于排烃后的油汇位置,运移方向宏观上主要受流体势场特... 结合胜利油田桩海地区古生界潜山的油气勘探成果及勘探中存在的问题,定量模拟了其流体势场,并结合输导体系的发育特征,分析了潜山油气二次运移的优势方向。研究表明,油气的二次运移始于排烃后的油汇位置,运移方向宏观上主要受流体势场特征(流体势高低和流体势平面等值线形态等因素)的控制,同时受输导体系的影响,在平面上呈现出有限几个优势方向。对于不整合面发育的潜山,对不整合面分布特征(区域性和局部性)的分析是输导体系研究的前提,在区域不整合面发育的潜山中,输导体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断层和碳酸盐岩输导层两个方面,而局部不整合面的存在可以较强地影响优势运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 流体势 输导体系 不整合面 断层 优势运移方向
下载PDF
断砂耦合对阿尔伯特凹陷北部转换带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孙和风 彭文绪 姜雪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0-37,共8页
阿尔伯特凹陷北部转换带是典型的伸展盆地构造转换带。根据转换带断裂系统、圈闭群、储集层等特征分析,将阿尔伯特凹陷北部转换带划分为封堵型、半封堵型、弱封堵型和散失型等4类主要断砂耦合形式。结合转换带含氮化合物、高度充满度等... 阿尔伯特凹陷北部转换带是典型的伸展盆地构造转换带。根据转换带断裂系统、圈闭群、储集层等特征分析,将阿尔伯特凹陷北部转换带划分为封堵型、半封堵型、弱封堵型和散失型等4类主要断砂耦合形式。结合转换带含氮化合物、高度充满度等特征,分析了断层-砂体-盖层耦合对转换带油气运聚方向和富集层位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该地区平面上有NE和NEE向2个油气优势运移方向,纵向上油气优先聚集在S5油组,北部转换带沿油气优势运移方向的F3断层控制带是下阶段滚动勘探重点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伯特凹陷 北部转换带 断砂耦合 油气富集 优势运移方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