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2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黄海秋季浮游动物优势种聚集强度与鲐鲹渔场的关系 被引量:451
1
作者 徐兆礼 陈亚瞿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3-15,共3页
一、前言日本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和蓝圆鲹(Decaterus maruadsi)是东黄海主要中上层鱼类资源。秋季鲐鲹鱼在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北纬32°00′—33°30′,东经124°00′—128°30′)以及东海中南部(北纬26... 一、前言日本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和蓝圆鲹(Decaterus maruadsi)是东黄海主要中上层鱼类资源。秋季鲐鲹鱼在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北纬32°00′—33°30′,东经124°00′—128°30′)以及东海中南部(北纬26°30′—29°00′,东经123°00′—126°00′)形成两个索饵渔场,前者简称为北部渔场,后者简称为南部渔场。为了开发和利用东黄海鲐鲹鱼索饵渔场资源,需要对两渔场鲐鲹鱼资源分布的特点进行研究。根据以往国内外的一些报道,鲐鲹鱼是一类以浮游动物为主食的鱼类,其分布特点往往同浮游动物的分布有密切关系。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shen鱼 浮游动物 优势
下载PDF
长江口河口锋区浮游动物生态研究Ⅰ生物量及优势种的平面分布 被引量:124
2
作者 陈亚瞿 徐兆礼 +3 位作者 王云龙 胡方西 胡辉 谷国传 《中国水产科学》 CSCD 1995年第1期49-58,共10页
据1988年及1989年于长江口羽状流锋区调查及东海水产研究所多年调查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生物量在丰水期(1988年8月)的平均生物量为438毫克/米 ̄3,变异系数为0.78;1989年8月平均生物量为... 据1988年及1989年于长江口羽状流锋区调查及东海水产研究所多年调查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生物量在丰水期(1988年8月)的平均生物量为438毫克/米 ̄3,变异系数为0.78;1989年8月平均生物量为350毫克/米 ̄3。生物量分布呈现自西北向东南部水域递增的趋向。高生物量主要分布于122°20′─122°50E,30°50′─31°20′N范围内,平均生物量高达962毫克/米 ̄3,变异系数为0.32。生物量分布趋势与常年相同。而枯水期(1988年12月)的平均生物量低,仅为68.38毫克/米 ̄3,变异系数为1.5,高生物量区较小分布不均匀。优势种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乌啄尖头Peniliaavirostris、肥胖三角Evadnetergeslina、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euchaeta、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dosispinat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pacifica、虫肢歪水蚤Tortanusvermiculus、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海龙箭虫Sagittanagae等多种浮游动物为长江口外的优势种,并对其数量分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河口锋区 浮游动物 生物量 优势
下载PDF
pH值对淡水藻类生长和种类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07
3
作者 刘春光 金相灿 +3 位作者 孙凌 钟远 戴树桂 庄源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4-298,共5页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研究了淡水藻类在不同pH下的生长和种类变化。结果表明,在pH8.0~pH9.5的范围内,pH8.5下藻类生长状况最好,pH9.5下生长最差;试验范围内蓝藻占绝对优势,但不同处理间种类差别不明显;蓝藻中湖泊鞘丝藻对pH适应范围最广,...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研究了淡水藻类在不同pH下的生长和种类变化。结果表明,在pH8.0~pH9.5的范围内,pH8.5下藻类生长状况最好,pH9.5下生长最差;试验范围内蓝藻占绝对优势,但不同处理间种类差别不明显;蓝藻中湖泊鞘丝藻对pH适应范围最广,皮状席藻偏好pH8.5以上的环境;pH8.5的水体固碳能力最强,酸碱度稳定性最高,人为改变pH会使藻类生长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水族箱微宇宙 固碳 优势
下载PDF
东海蟹类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91
4
作者 俞存根 宋海棠 姚光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3-220,共8页
依据1998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1999年2月(冬季)在东海26°00′—33°00′N、127°00′E以西海域的蟹类资源调查资料,对东海蟹类群落结构的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东海蟹类优势种有双斑、银光梭子... 依据1998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1999年2月(冬季)在东海26°00′—33°00′N、127°00′E以西海域的蟹类资源调查资料,对东海蟹类群落结构的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东海蟹类优势种有双斑、银光梭子蟹、细点圆趾蟹、长手隆背蟹、日本、武士、锈斑、三疣梭子蟹、泥脚隆背蟹、锐刺长蟹和纤手梭子蟹。其中银光梭子蟹、细点圆趾蟹、双斑和三疣梭子蟹是东海蟹类的主要优势种。常见种是艾氏牛角蟹、红星梭子蟹、绵蟹、变态、光掌、十一刺栗壳蟹、七刺栗壳蟹、象牙长螯蟹、卷折馒头蟹、直额、武装筐形蟹和显著琼娜蟹。种类组成特征方面,冬、春季蟹类少数优势种的优势性明显,秋季优势度种间差异不明显。种类数比较:东海南部最多(57种),中部次之(45种),北部最少(仅37种);不同季节间,春季最多(57种),其次是夏季(53种),秋、冬季较少(仅49种);水深越深的水域,种类数越多。多样性比较:冬、春、秋3季,从北到南,蟹类多样性逐渐增高,且随着水深加深而增大;夏季不同,水深小于40m的浅海多样性指数最高。东海蟹类共可分为3个生态类群,即广温广盐生态类群、高温广盐生态类群和高温高盐生态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类 群落结构 优势 多样性 东海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2
5
作者 刘润进 焦惠 +2 位作者 李岩 李敏 朱新产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301-2307,共7页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分之一,具有十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该真菌分类地位不断提高已上升至门,下设1个纲、4个目、13个科,19个属,现已报道214种.丛枝菌根对保...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分之一,具有十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该真菌分类地位不断提高已上升至门,下设1个纲、4个目、13个科,19个属,现已报道214种.丛枝菌根对保持生态平衡、稳定和提高生态系统可持续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世界范围内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现状、不同生态系统中影响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子及其调控途径;认为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今后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多样性 丰度 多样性指数 优势
原文传递
互花米草入侵东滩盐沼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70
6
作者 陈中义 付萃长 +3 位作者 王海毅 李博 吴纪华 陈家宽 《湿地科学》 CSCD 2005年第1期1-7,共7页
外来种互花米草 (Spartina alterniflora)已经成功入侵崇明东滩 ,正在大量取代潮间带的优势种海三棱草 (Scirpus mariqueter)。采用圆筒取样比较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不包含蟹类 )的密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在这两种植物群落的变化... 外来种互花米草 (Spartina alterniflora)已经成功入侵崇明东滩 ,正在大量取代潮间带的优势种海三棱草 (Scirpus mariqueter)。采用圆筒取样比较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不包含蟹类 )的密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在这两种植物群落的变化差异。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密度在互花米草群落和海三棱草群落中分别为 3119个 /m2 和 345 9个 /m2 ,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但一些常见种的密度在两种植物群落中存在显著差异。从物种的相对多度看 ,两种植物群落中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优势种都是堇拟沼螺 (Assimineaviolacea)和丝异须虫(Heteromastusfiliforms)。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 ,互花米草群落中 ,平均每一个圆筒取样中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香农 -威纳指数、均匀度都显著低于海三棱草群落中 ,而优势度则相反。互花米草群落中 ,食碎屑者的数量百分比显著大于海三棱草群落中 ,食悬浮物者和食植者的数量百分比显著小于海三棱草群落中。这表明互花米草入侵东滩海三棱草群落 ,竞争取代土著植物后 ,显著降低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 ,同时显著改变了营养类群的结构。互花米草入侵所引起的植物群落高度、密度、盖度、生物量的变化可能是造成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改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脊椎动物群落 互花米草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入侵 海三棱蔗草 多样性 植物群落 盐沼 丰富度 崇明东滩 群落结构 相对多度 营养类群 结构改变 优势 百分比 密度 外来 潮间带 常见 分析表 均匀度 优势 悬浮物 生物量 取样 圆筒 蟹类
下载PDF
历山山地草甸优势种的种间关联和相关分析 被引量:74
7
作者 王琳 张金屯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435-1440,共6页
选取山西历山山地草甸中的22个优势种,运用χ2检验、3个关联指数以及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进行种间关联和种间相关分析.优势种对间大多呈正关联和正相关,但呈显著和极显著的种对不是很多,各种间相互依存,群落稳定发展.相关... 选取山西历山山地草甸中的22个优势种,运用χ2检验、3个关联指数以及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进行种间关联和种间相关分析.优势种对间大多呈正关联和正相关,但呈显著和极显著的种对不是很多,各种间相互依存,群落稳定发展.相关分析表明优势种对间大多呈正相关,Spearman秩相关要优于Pearson相关.Pearson相关星座图将22个优势种分为4个生态种组,各生态种组内的种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要求,各种组间有互相转化和演替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历山 山地草甸 优势 间关系
下载PDF
以浮游植物评价巢湖水质污染及富营养化 被引量:74
8
作者 蒙仁宪 刘贞秋 《水生生物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13-26,共14页
对巢湖浮游植物在22个样点,四季采样,进行了种类组成、种群数量、优势种、污染指示种,多样性指数及硅藻指数等群落生态学的初步研究一选用其中种群数量、优势种、污染指示种、硅藻指数对巢湖水质污染及营养水平进行了总评与分区评价... 对巢湖浮游植物在22个样点,四季采样,进行了种类组成、种群数量、优势种、污染指示种,多样性指数及硅藻指数等群落生态学的初步研究一选用其中种群数量、优势种、污染指示种、硅藻指数对巢湖水质污染及营养水平进行了总评与分区评价。一就巢湖总体而论,藻量年均值达111×10^9个/升(细胞数,或个体数为14.7×10^6个/升),硅藻指数96.7,群落组成种类中,污染指示种占64.2%,除冬季外,各样点多以微囊藻、鱼腥藻为主的蓝藻占优势,其分布频度年平均达98.8%,多度年平均达79.7%,而在夏、秋季,两者则分别为100和99.7%,表明巢湖已受到中等程度的污染,属蓝藻型富营养湖泊;与过去巢湖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对比,表明最近几年来,人为富营养化进程在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富营养化 水质污染 湖水 浮游植物 湖泊 微囊藻 优势 群落生态学 群数量
下载PDF
荒漠地表生物土壤结皮的微结构及其早期发育特征 被引量:64
9
作者 张元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7,共6页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和半固定沙漠,其间广泛发育的生物土壤结皮是除种子植物以外固定沙面的重要生物因子.地表生物土壤结皮移除后,经过1年的恢复,已形成沙粒相互黏结的状态.沙粒通过黏性菌体及其分泌物的黏结作用而相...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和半固定沙漠,其间广泛发育的生物土壤结皮是除种子植物以外固定沙面的重要生物因子.地表生物土壤结皮移除后,经过1年的恢复,已形成沙粒相互黏结的状态.沙粒通过黏性菌体及其分泌物的黏结作用而相互连接,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的抗外力干扰能力的结皮,但其抗压强度仅为13.42±1.38Pa.组成胞外多糖的各单糖组成中以葡萄糖、甘露糖和一种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为主,其次为半乳糖、阿拉伯糖,其摩尔比依次为19︰14︰14︰6︰1.经过4年的恢复,藻类结皮逐渐形成,抗压强度增加至32.53±3.08Pa.藻结皮以陆生蓝藻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vaginatus)为优势种.此时,沙粒间依靠细菌分泌物所产生的黏结作用开始逐步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丝状藻体更紧密和高强度的机械束缚作用以及藻体胞外分泌物对沙粒的黏结作用,对维持藻结皮的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藻结皮强度提高的主要贡献者.随着丝状藻类的生长,脱落的胶质鞘仍能够将更加细小的颗粒黏结在周围,起到一定的固定沙粒的作用.这为人工合成胶质鞘类似化合物用以固定沙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结 分泌物 沙粒 作用 固定 单糖组成 葡萄糖 土壤结皮 丝状藻类 优势
原文传递
南海北部大陆架底栖鱼群聚的多样度以及优势种区域和季节变化 被引量:66
10
作者 费鸿年 何宝全 陈国铭 《水产学报》 CAS 1981年第1期1-20,共20页
本文提出了关于南海北部大陆架底栖鱼类群聚若干属性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变化研究概略。采集鱼类是在1964年3月到1965年2月由3艘研究船在137,667平方公里范围内人为地划成8小区共计51采集点进行的。在每一点拖2小时,每一样品当作一个鱼类... 本文提出了关于南海北部大陆架底栖鱼类群聚若干属性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变化研究概略。采集鱼类是在1964年3月到1965年2月由3艘研究船在137,667平方公里范围内人为地划成8小区共计51采集点进行的。在每一点拖2小时,每一样品当作一个鱼类群聚。本研究仅使用3月、6月、10月和12月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资料。 种类多样度是鱼类群聚的一个重要属性,在几种计算方法中,本文应用了修改过的Shannon-Weaver公式,并用生物量代替了个体数的算法。一般这样算出的指数值略高于用个体数算出的结果。本研究算出H″的变化幅度为1.40到4.40,与国外发表的近海底拖网鱼类多样度指数相比是最高的。作了多样度等值线群分布图,四个月份有差异,但还不能作出明显关系的判断。H″与温度、水深有相关。 另作了3种与多样度有关连的参数计算:(1)种类数(S);(2)最大多样度(H_(max));(3)种类均匀度(J)。(1)、(2)两种参数变化有伴随关系,均匀度有类似于多样度变化的倾向。 优势种的组成是群聚的第一种基本属性。我们把优势种概念与信息量相结合作了详细解释,根据这一新概念,我们把一个种类在样品渔获量中占20—60%的作为优势种,在8小区和4个月中共见到有优势种47种,频度变化很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鱼类 优势 类群 多样度 鱼群 采集 季节变化 季节性变化 大陆架
下载PDF
1980—2007年大亚湾鱼类物种多样性、区系特征和数量变化 被引量:75
11
作者 王雪辉 杜飞雁 +3 位作者 邱永松 李纯厚 孙典荣 贾晓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03-2410,共8页
根据2004—2005年大亚湾海域底拖网鱼类调查数据,并结合1980—2007年的历史资料,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多样性、优势种和数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4—2005年,大亚湾海域共记录鱼类107种,分属13目50科,以中下层鱼类的... 根据2004—2005年大亚湾海域底拖网鱼类调查数据,并结合1980—2007年的历史资料,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多样性、优势种和数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4—2005年,大亚湾海域共记录鱼类107种,分属13目50科,以中下层鱼类的种类最多,为48种,其次是中上层和底层种类,分别为37种和21种.大亚湾鱼类区系具热带和亚热带特性,以暖水性种类占绝对优势,为97种,暖温性种类为10种.多样性指数以夏季最高(3.82),其次是冬季(3.37)和秋季(3.00),春季最低(2.40).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季节变化情况与多样性指数相似.1980—2007年大亚湾海域鱼类群落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鱼类种类数减少,优势种更替明显.鱼类种类数由1980年的157种减少至1990年的110种,2004—2005年继续减少至107种;鱼类优势种由1980年以带鱼和银鲳等优质鱼为主,更替为以小型和低值的小沙丁鱼、小公鱼和二长棘鲷幼鱼为主.用包含年际变化趋势和季节性周期变化的回归模型模拟1980—2007大亚湾鱼类资源密度的变化,鱼类资源密度在1980—1999年和1990—2007年两个时期均呈下降趋势,但1990—2007年间下降幅度比1980—1999年间大;1980—1999年鱼类资源密度的季节波动幅度较平缓(振幅为0.099),而1990—2007年的季节波动较大(振幅为0.420),说明1990—2007年阶段大亚湾鱼类数量的季节变化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多样性 类组成 优势 区系特征 资源密度 大亚湾
原文传递
关帝山神尾沟优势种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62
12
作者 张桂莲 张金屯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203-208,共6页
采用 Shannon- W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和 Petraitis生态位特定重叠指数测定了关帝山神尾沟 8种主要乔木、18种主要灌木和 4 2种主要草本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 ,并对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 ,种... 采用 Shannon- W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和 Petraitis生态位特定重叠指数测定了关帝山神尾沟 8种主要乔木、18种主要灌木和 4 2种主要草本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 ,并对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 ,种群生态位宽度越大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 ;具有相同或相似环境要求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帝山神尾沟 优势 生态位分析 山西 植被
下载PDF
东海浮游植物数量分布与优势种 被引量:70
13
作者 罗民波 陆健健 +2 位作者 王云龙 沈新强 晁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076-5085,共10页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东海浮游植物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分布及变化的动力学机制,同时还探讨了东海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生态学特...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东海浮游植物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分布及变化的动力学机制,同时还探讨了东海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生态学特征和对温盐环境适应特征。结果表明:东海浮游植物总丰度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秋季总丰度达到4季最高峰,均值为211.91×104cell.m-3,夏季次之(50.40×104cell.m-3),冬季11.34×104cell.m-3,春季(2.01×104cel.lm-3)最低。春夏季东海近海(Ⅰ和Ⅲ)高于外海(Ⅱ和Ⅳ),秋冬季东海北部外海(Ⅱ)高于近海(Ⅰ),南部近海(Ⅲ)高于外海(Ⅳ)。4季共出现优势种(Y≥0.02)11种,冬季的主要优势种为洛氏角毛藻和细弱海链藻,春季的主要优势种为洛氏角毛藻和夜光藻,夏季以拟弯角毛藻和细长翼根管藻为主要优势种,秋季优势种仅为聚生角毛藻。浮游植物的聚集强度指数为较大正值,聚集作用明显。从全年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看,温度是影响浮游植物总丰度季节分布的主要因子,盐度是次要因子。浮游植物的11个优势种之间生存环境适应比较,洛氏角毛藻和中华盒形藻生长温度幅度较大,可以在12~28℃水温增长,因而春、夏和冬季都成为优势种。中肋骨条藻适合生长的水温范围都较小,仅为22~28℃。聚生角毛藻更小,仅21~25℃。洛氏角毛藻和中华盒形藻生长温盐度和高分布区温盐度范围比聚生角毛藻和中肋骨条藻都广,而秋季数量却低于聚生角毛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浮游植物 数量分布 优势
下载PDF
西太湖水生植物时空变化 被引量:66
14
作者 刘伟龙 胡维平 +4 位作者 陈永根 谷孝鸿 胡志新 陈宇炜 季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9-170,共12页
水生植物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1989年以来的常规监测资料,将西太湖(除东太湖以外的湖区)划分为9个区,采用点截法(point intercept method),于2002~2005年对各区水生... 水生植物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1989年以来的常规监测资料,将西太湖(除东太湖以外的湖区)划分为9个区,采用点截法(point intercept method),于2002~2005年对各区水生植物的种类、生物量和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6次调查。结果表明:西太湖现有水生植物16种,分属于11科12属;水生植物总面积约10220hm^2,其中沉水植物分布面积约占64.58%;挺水植物约占0.29%;漂浮植物约占38.16%。各个种之间生物量差异显著,马来眼子菜、荇菜、芦苇的生物量在所有水生植物中居前3位。多样性分析表明,水生植物种类4a来未发生明显变化,但种类和生物量季节性差异较大。水生植物呈环状分布在距湖岸5km以内的水域和部分岛屿周围,东岸和南岸为水生植物的主要集中分布区域,分布区连续性好,且水草种类齐全。挺水植物种类单一,仅有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一种,分布区域多限于水深小于1.6m的湖岸;沉水植物共有8种,为水生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的分布频度最高,在西山岛周围水域逐年扩张,成为该区域的先锋种;漂浮植物3种,主要以荇菜(Nymphoides peltata)为主,在七都水域有逐渐扩张的趋势。马来眼子菜、芦苇、荇菜表现出对水环境较强的适应能力,目前为西太湖的3个优势种。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太湖水生植物种类减少了50种,其中水质下降是导致水生植物种类不断减少甚至消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围网养殖和不合理的捕捞方式也对局部水域的植物造成极大的破坏。水生植物生存环境日益严峻,种群单一化趋势日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优势 分布特征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西太湖
下载PDF
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70
15
作者 毛志刚 谷孝鸿 +5 位作者 曾庆飞 周露洪 王小林 吴林坤 曹萍 孙明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836-2842,共7页
为了解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分布特征,于2009-2010年利用拖网等网具对该水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获鱼类50种,隶属10目15科40属,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占总数的68%;鱼类生态类型以湖泊定居性种类为主,群落... 为了解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分布特征,于2009-2010年利用拖网等网具对该水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获鱼类50种,隶属10目15科40属,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占总数的68%;鱼类生态类型以湖泊定居性种类为主,群落优势种为湖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间下鱵(Hyporhamphus intermedius)和陈氏短吻银鱼(Salangichthys jordani)等小型鱼类;与历史资料相比,太湖鱼类的物种数量下降,优势种组成发生较大变化,鱼类群落中体质量<30g的小型鱼类占绝对优势,渔业资源小型化趋势明显。由于过度捕捞和湖泊环境恶化,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偏低,物种丰富度指数D为1.54,多样性指数H'N、H'W分别为0.21和0.46,均匀度指数J'N、J'W分别为0.07和0.14;太湖各湖区间鱼类种群和多样性的差别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鱼类群落结构与湖泊营养盐、透明度等环境特征相适应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鱼类群落 优势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优势种光合生理生态的比较 被引量:43
16
作者 丁圣彦 宋永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8-323,共6页
研究了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系列中主要优势种幼苗、幼树及成年树的生理生态学。发现优势种幼苗的更新一方面与其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种子的来源、萌发力和群落的生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幼苗的光补偿点有关;优势... 研究了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系列中主要优势种幼苗、幼树及成年树的生理生态学。发现优势种幼苗的更新一方面与其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种子的来源、萌发力和群落的生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幼苗的光补偿点有关;优势种成年树在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中地位的变迁及相互间的更替主要与其物质的合成能力,即优势种的光合作用速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演替 优势 生理生态学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鱼类群落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与重叠 被引量:67
17
作者 李显森 于振海 +1 位作者 孙珊 金显仕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353-2359,共7页
根据"北斗号"调查船2006年6月、8月和10月在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进行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的资料,通过相对重要性指数确定鱼类群落优势种,对优势种的生态位测度指标及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航次的优势种共有10种,它们的生... 根据"北斗号"调查船2006年6月、8月和10月在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进行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的资料,通过相对重要性指数确定鱼类群落优势种,对优势种的生态位测度指标及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航次的优势种共有10种,它们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通过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与非度量多维标度(MDS)分析可分为两组.第一组为鳀鱼、鳄齿鱼、发光鲷,其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标夏季大于秋季,呈现出由夏季到秋季从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向外部深水区移动的趋势;第二组为带鱼、矛尾虾虎鱼、细条天竺鲷、小黄鱼、刺鲳、白姑鱼、七星底灯鱼,其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标秋季大于夏季,呈现出由夏季到秋季从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水域向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移动的趋势.这两组鱼类不同的移动趋势与其生态习性和环境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拖网调查 相对重要性指数 优势 生态位 长江口
原文传递
富营养水体生物修复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 被引量:57
18
作者 刘冬燕 赵建夫 +1 位作者 张亚雷 杨永川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7-183,共7页
通过对生物修复中富营养小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的分析 ,探讨了生物修复对浮游植物的影响以及浮游植物对环境因子改变的响应。生物修复实施后的浮游植物种类数比实施前多 ;浮游植物细胞数和生物量却有明显的下降 ;而对于Shannon Weaver多样... 通过对生物修复中富营养小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的分析 ,探讨了生物修复对浮游植物的影响以及浮游植物对环境因子改变的响应。生物修复实施后的浮游植物种类数比实施前多 ;浮游植物细胞数和生物量却有明显的下降 ;而对于Shannon Weaver多样性指数 ,实施后较实施前有明显的上升 ;生物修复过程中美丽胶网藻水华得到控制 ,优势种的指示性由中污变为寡污 ,优势度也由极度的高优势变为中低度优势 ,水体治理的前期阶段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有明显的改变 ;浮游植物种类数分别与正磷酸盐和氮磷比呈显著负、正相关 ,正磷酸盐的浓度与氮磷比的大小对水体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氮磷比 小水体 群落特征 优势 优势 生物量 生物修复 富营养 水体生物
下载PDF
海南岛吊罗山热带山地雨林两个演替阶段的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60
19
作者 王文进 张明 +5 位作者 刘福德 郑建伟 王中生 张世挺 杨文杰 安树青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7-263,共7页
种间联结一直是群落演替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关于物种间相互作用与群落演替之间的动态关系仍然存在争议。本文中,作者通过出现—不出现数据的方差比例、基于2×2列联表的种间联结分析和x2检验,对海南岛吊罗山热带山地雨林演替前期... 种间联结一直是群落演替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关于物种间相互作用与群落演替之间的动态关系仍然存在争议。本文中,作者通过出现—不出现数据的方差比例、基于2×2列联表的种间联结分析和x2检验,对海南岛吊罗山热带山地雨林演替前期和演替后期群落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研究,以揭示种间联结与群落演替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在演替前期,群落内所有树种间总体呈正联结,但不显著(x20.95,50=34.764<W<x20.95,50=67.505);发展至演替后期达到显著正联结。群落内所有物种间正、负联结种对数占总种对数的比例随演替进程呈现下降趋势,而无联结种对数的比例则大幅上升;优势种和伴生种间呈现相同的趋势。这表明群落演替正朝着有利于物种稳定共存的方向发展。(2)演替前期建群种和后期侵入种间正联结与无联结种对数的比例(分别为37.8%与41.5%)远大于负联结的比例(20.7%),但正联结均不显著;前期定居树种和后期侵入种通过分割资源而共存,而且也趋于独立存在。(3)后期侵入种间不存在负联结,所有正联结(占总对数的33.3%)均达显著水平,显示它们对生境有相似的适应和相互重叠的生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联结 群落演替 优势 生态位 热带山地雨林
下载PDF
Bt水稻对主要非靶标害虫和蜘蛛优势种田间种群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46
20
作者 刘志诚 叶恭银 +1 位作者 胡萃 Swapan Kumar Datta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研究了2个转cry1Ab+cry1Ac杂合基因籼稻品系TT9-3和T19-4对主要非靶标害虫飞虱、叶蝉以及捕食性蜘蛛优势种田间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Bt稻与亲本对照(IR72)田间白背飞虱和黑尾叶蝉成虫的虫口密度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间无显著差异,而若... 研究了2个转cry1Ab+cry1Ac杂合基因籼稻品系TT9-3和T19-4对主要非靶标害虫飞虱、叶蝉以及捕食性蜘蛛优势种田间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Bt稻与亲本对照(IR72)田间白背飞虱和黑尾叶蝉成虫的虫口密度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间无显著差异,而若虫密度有一定的不同。TT9-3稻田中白背飞虱和黑尾叶蝉若虫密度分别于移栽后早中期和中后期显著高于对照;TT9-4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Bt水稻与亲本对照间锥腹肖蛸、四斑锯螯蛛、食虫沟瘤蛛、拟环纹豹蛛及拟水狼蛛种群数量动态趋势相似,数量上大多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认为,Bt水稻对稻田优势蜘蛛基本上无明显的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靶标害虫 优势 BT水稻 白背飞虱 黑尾叶蝉 蜘蛛 群动态 天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