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娜·卡列尼娜婚姻和爱情悲剧的剖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马秀丽 孙颖 刘凤丽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87-189,共3页
以往人们评论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在同情安娜、赞美安娜的同时 ,往往将批判矛头指向她的丈夫卡列宁和情夫伏伦斯基 ,仔细研读作品 ,作者认为安娜悲剧的造成除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外 ,性格因素也是重要的... 以往人们评论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在同情安娜、赞美安娜的同时 ,往往将批判矛头指向她的丈夫卡列宁和情夫伏伦斯基 ,仔细研读作品 ,作者认为安娜悲剧的造成除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外 ,性格因素也是重要的诱因。文章试从性格方面对安娜的婚姻和爱情悲剧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卡列宁 伏伦斯基 性格悲剧
下载PDF
殊途同归——从黛玉和安娜的异同看两种不同文化心理积淀下的女性抗争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春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46-50,共5页
与众不同到底是一种幸还是一种不幸?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和《安娜·卡列尼娜》里的安娜以其独特绝美的形象亭立于古今中外著名的文学人物画廊之中,也以她们超越其时代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铭警着我们后人的思索。
关键词 心理积淀 不同文化 伏伦斯基 黛玉 思维定势 《安娜·卡列尼娜》 文化心理 基督教 女性自我意识 上流社会
下载PDF
试析伏伦斯基的情感世界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伟昉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0-45,共6页
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而复杂的人物形象。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主要人物身上,即使次要人物,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伏伦斯基就是其中一个矛盾复杂的形象。可惜,多年来,许多论者多是注重于... 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而复杂的人物形象。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主要人物身上,即使次要人物,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伏伦斯基就是其中一个矛盾复杂的形象。可惜,多年来,许多论者多是注重于对安娜性格的研究,而为了肯定安娜,就对伏伦斯基,特别是他对安娜的爱情作了简单粗暴的否定。似乎这个纨裤贵族青年对安娜纯系玩弄,仅仅是逢场作戏,为了满足其情欲和虚荣心而已。果真如此,那就会产生这样两个无法得到完满解答的问题:第一,安娜这么一个有着美好追求的女性,为什么会发疯地爱上一个并不真心爱她的纨裤子弟呢?难道她从卡列宁的令人窒息的贵族家庭中解脱出来之后,又要投入到另一种毫无意义的庸俗的生活中去吗?这显然和安娜自己所说的“爱对我有太多的意义”不符。第二,如果说托尔斯泰只是为了把安娜写成一个上当受骗的女人,才这样塑造伏伦斯基,那么安娜这个闪烁着夺目光彩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和意蕴岂不是大大削弱了吗?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看待伏伦斯基对安娜的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伦斯基 列夫·托尔斯泰 上流社会 卡列宁 爱情 《安娜·卡列尼娜》 贵族青年 人物形象 艺术形象 虚荣心
下载PDF
美感和爱情的文学表现
4
作者 林火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122-124,共3页
关键词 伏伦斯基 爱情 托尔斯泰 审美经验 审美对象 审美注意 文学 男女两性 《安娜·卡列尼娜》 动物进化
下载PDF
《安娜·卡列尼娜》艺术二题 被引量:1
5
作者 卢兆泉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1期69-76,共8页
《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这部“有世界永久意义”的巨著,是托尔斯泰五易寒暑,呕心呖血写成的。动笔之初,作者构思写一部关于一个已婚贵族妇女失足的长篇,风格轻松,不涉及重大社会问题。初稿中对女主人公的描写有许多否定的... 《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这部“有世界永久意义”的巨著,是托尔斯泰五易寒暑,呕心呖血写成的。动笔之初,作者构思写一部关于一个已婚贵族妇女失足的长篇,风格轻松,不涉及重大社会问题。初稿中对女主人公的描写有许多否定的特征。在创作过程中,随着七十年代托尔斯泰社会实践和思想探索的深入发展,一些主要人物思想心理刻划重点,都有了变化,主题思想已作重大改变。1876至1877年冬季,接近小说定稿时,扩充了列文探索的描写。这样,修改十二次,个别章节有异文三十余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文 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伏伦斯基 小说 情节线索 卡列宁 两条线索 心理描写 上流社会
下载PDF
论卡列宁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正先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Z1期67-72,66,共7页
卡列宁在俄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巨著《安娜·卡列尼娜》中,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却是一个塑造得有血有肉的真实可信的关键性的人物。对这个形象的看法,关系到对安娜等形象的客观准确的评价。大概是由于对安娜不幸婚姻的同情吧... 卡列宁在俄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巨著《安娜·卡列尼娜》中,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却是一个塑造得有血有肉的真实可信的关键性的人物。对这个形象的看法,关系到对安娜等形象的客观准确的评价。大概是由于对安娜不幸婚姻的同情吧,历来形成一种看法,认为安娜的丈夫卡列宁是一个不值得同情的反面人物,甚至说他是一个“代表臭气熏天的上流社会与安娜正面冲突”的人物。我们评价文学形象,当然不能离开时代和作家的实际,但更主要的依据是作品。离开作品本身想当然的去发挥一通,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列宁 伏伦斯基 安娜·卡列尼娜 托尔斯泰 上流社会 离婚 文学形象 妻子 丈夫 家庭
下载PDF
普列汉诺夫论文艺批评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秀芳 《江汉论坛》 1984年第5期48-52,共5页
在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中,他对文艺批评理论的探讨是很引人注目的。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的文学艺术进入了堕落时期。标榜现代新艺术的形形色色的唯美派、颓废派风靡西欧各国,也渗入了俄国。各种形式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文艺批评理论对... 在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中,他对文艺批评理论的探讨是很引人注目的。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的文学艺术进入了堕落时期。标榜现代新艺术的形形色色的唯美派、颓废派风靡西欧各国,也渗入了俄国。各种形式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文艺批评理论对这股反动的文艺思潮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普列汉诺夫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对文艺批评理论所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正是适应了无产阶级同这种反动文艺思潮斗争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思潮 别林斯基 艺术作品 艺术论 普列汉诺夫 资本主义 伏伦斯基 颓废派 车尔尼雪夫斯基 二十世纪初
下载PDF
寻找生命的意义──再探《安娜·卡列尼娜》
8
作者 李秀龙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66-68,41,共4页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生命的意义 列夫·托尔斯泰 伏伦斯基 列文 生命意义 精神崩溃 爱情悲剧 再探 农业改革
下载PDF
批评家决不能是艺术上的“半瓶子醋”——读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札记
9
作者 戴翊 《天津师大学报》 1985年第2期62-65,共4页
象许多作家都喜欢通过小说情节和人物的议论来表现自己对艺术的某些见解一样,列夫·托尔斯泰也喜欢这样做。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第五部有一段情节,就比较集中地表现了他对文艺批评的见解。这里不准备全面论述他的批评观... 象许多作家都喜欢通过小说情节和人物的议论来表现自己对艺术的某些见解一样,列夫·托尔斯泰也喜欢这样做。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第五部有一段情节,就比较集中地表现了他对文艺批评的见解。这里不准备全面论述他的批评观,只就这一段故事情节所涉及到的问题,谈谈他对文艺批评的一些深刻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 艺术家 艺术作品 洛夫 长篇小说 小说叙述 伏伦斯基 批评观 故事情节
下载PDF
试论老子的《道德经》对托尔斯泰思想的影响
10
作者 杨正先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53-156,共4页
东方这块神秘的土地,一直吸引着托尔斯泰。早在喀山上大学的时候,他就选了东方语言学系。在东方各国中,“他感到在思想上与他最为接近的是中国。”托尔斯泰在19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他读过的有关中国的专著... 东方这块神秘的土地,一直吸引着托尔斯泰。早在喀山上大学的时候,他就选了东方语言学系。在东方各国中,“他感到在思想上与他最为接近的是中国。”托尔斯泰在19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他读过的有关中国的专著和译本多达32种。1891年,托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尔斯泰 《道德经》 《安娜·卡列尼娜》 统治阶级 小国寡民 托尔斯泰主义 列夫·托尔斯泰 伏伦斯基 占有欲 “德”
下载PDF
试析伏伦斯基的情感世界
11
作者 李伟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70-73,共4页
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多变性,往往造成人类性格的复杂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也不例外。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而复杂的人物形象。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主要人物身上,即使次要人物,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安娜·... 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多变性,往往造成人类性格的复杂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也不例外。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而复杂的人物形象。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主要人物身上,即使次要人物,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伏伦斯基就是其中一个矛盾复杂的形象。可惜,多年来,许多论者多是注重于对安娜性格的研究,而为了肯定安娜,就对伏伦斯基,特别是他对安娜的爱情作了简单粗暴的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伦斯基 情感世界 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 爱情 上流社会 人物形象 人物性格 试析 次要人物
下载PDF
安娜悲剧的主要原因初探
12
作者 刘武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82-86,共5页
自从《安娜·卡列尼娜》问世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造成安娜悲剧的原因。安娜为什么要卧身铁轨呢?她对爱情的追求必落此下场吗?答案多种多样,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安娜的悲剧不是单一的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复杂的内外矛盾扭结而成的合力所致。
关键词 伏伦斯基 安娜·卡列尼娜 爱情理想 上流社会 主要原因 卡列宁 完全平等 理想爱情 必然要求 农奴制
下载PDF
眼中苍海 笔底波澜——谈《安娜·卡列尼娜》的结构艺术
13
作者 卢兆泉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3期34-39,共6页
分析《安娜·卡列尼娜》的结构,一般论著多止于对小说两条平线线索的探讨或论述。这固然是对的,也是必要的,因为两个故事的平行开展,是小说艺术构思的创新所在。但是这不能概括小说结构艺术的全部特点。作品结构是由各种审美构组手... 分析《安娜·卡列尼娜》的结构,一般论著多止于对小说两条平线线索的探讨或论述。这固然是对的,也是必要的,因为两个故事的平行开展,是小说艺术构思的创新所在。但是这不能概括小说结构艺术的全部特点。作品结构是由各种审美构组手段纵横组成的系统,是作家对作品整体构思的结晶。它与内容相对应,并为表达主题思想内容服务。《安娜·卡列尼娜》结构艺术如果没有其自身的特点,不但两条线索的构思新意不能得到充分体现,而且浩瀚精深的思想内容,也无由得以深刻表现。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探讨小说的结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伦斯基 列文 《安娜·卡列尼娜》 结构艺术 斯基 托尔斯泰 卡列宁 底波 小说结构 公爵夫人
下载PDF
被毁灭了的美的胚胎──娜司泰谢和安娜悲剧之比较
14
作者 罗坚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51-56,共6页
娜司泰谢和安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笔下两个最动人的妇女形象。本文通过她们两人的人生追求、反叛性格和悲剧结局的比较,揭示了她们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及其社会意义。
关键词 娜司泰谢 陀思妥耶夫斯基 伏伦斯基 《安娜·卡列尼娜》 托尔斯泰 上流社会 真正的爱情 卡列宁 悲剧命运 贵族社会
下载PDF
心灵的明镜——托尔斯泰人物心理描写初探
15
作者 黄仕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87-94,共8页
中外文艺评论家一致公认列夫·托尔斯泰最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有的直接称他为“无可比拟的心理学家”。我国著名作家茅盾也曾指出:“托尔斯泰作品的宏伟规模、复杂结构、细腻的心理分析、表现心理活动的丰富手法、以及他的无情... 中外文艺评论家一致公认列夫·托尔斯泰最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有的直接称他为“无可比拟的心理学家”。我国著名作家茅盾也曾指出:“托尔斯泰作品的宏伟规模、复杂结构、细腻的心理分析、表现心理活动的丰富手法、以及他的无情地撕毁一切假面具的独特手法,都大大提高了艺术作品反映现实的可能性,丰富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方法。托尔斯泰的艺术技巧是世界各同的作家都愿意学习的”。茅公这里所指出的“细腻的心理分析、表现心理活动的丰富手法”,就是托翁高超的艺术技巧中最突出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心理描写 心理活动 内心活动 现实主义 心理分析 卡列宁 伏伦斯基 内心独白
下载PDF
伏伦斯基:一个矛盾复杂的悲剧性人物
16
作者 杨正先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76-80,共5页
伏伦斯基尽管对安娜的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并不是一个道德品质很坏的庸俗放荡之徒。他对卡列宁家庭的冲击代表着西欧资产阶级新思想对俄罗斯旧的传统道德观念的挑战,他身上有着他那个圈子里的人少有的好品质。他也一度使安娜获是... 伏伦斯基尽管对安娜的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并不是一个道德品质很坏的庸俗放荡之徒。他对卡列宁家庭的冲击代表着西欧资产阶级新思想对俄罗斯旧的传统道德观念的挑战,他身上有着他那个圈子里的人少有的好品质。他也一度使安娜获是了“不可饶恕的幸福”。他复杂的性格是时代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伦斯基 复杂矛盾 悲剧人物
下载PDF
安娜·卡列尼娜之死述论
17
作者 苏壮歌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1996年第2期56-60,共5页
安娜·卡列尼娜之死述论苏壮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流传以来,针对安娜形象的议论已不少。本文力图从安娜的自我毁灭以及托尔斯泰如何处理安娜之死,直到安娜死了以后等几个方面,研究一下安娜的死。一管之见,聊备一... 安娜·卡列尼娜之死述论苏壮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流传以来,针对安娜形象的议论已不少。本文力图从安娜的自我毁灭以及托尔斯泰如何处理安娜之死,直到安娜死了以后等几个方面,研究一下安娜的死。一管之见,聊备一说而已。一、安娜·卡列尼娜从自以为幸福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伏伦斯基 托尔斯泰 卡列宁 火车轮 阿列克谢耶夫 革命党 鲁迅 述论 阿Q
下载PDF
换一种眼光看伏伦斯基
18
作者 许延 《南平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39-41,共3页
本文认为伏伦斯基并非花花公子 ,他对安娜的爱是真诚的 ,安娜之死主要是性格造成的。
关键词 伏伦斯基 人物评价 苏联文学研究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近代 小说
下载PDF
车站离别场景探究——以珍妮和伏伦斯基的悲剧结局为例
19
作者 姜溪 布占廷 《宿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41-45,67,共6页
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别离地点,车站总是缺乏一种意象美,但是作为典型的现代性“非场所”,车站打通了私人情感与公共领域隔阂的空间。“守望者”珍妮与“离人”伏伦斯基作为离别场景中的对立形象,他们的悲剧结局凸显了离别主题下个体命... 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别离地点,车站总是缺乏一种意象美,但是作为典型的现代性“非场所”,车站打通了私人情感与公共领域隔阂的空间。“守望者”珍妮与“离人”伏伦斯基作为离别场景中的对立形象,他们的悲剧结局凸显了离别主题下个体命运的孤独,折射出人类终将面临的离别宿命。车站离别带来的特殊审美意蕴和哲思,让因孤独而生的共鸣感在“净化”中得以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妮 伏伦斯基 离别 车站 旁观者
下载PDF
安娜自杀原因新探
20
作者 郑汉生 《龙岩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82-86,共5页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这部作品自一八七七年问世一百多年以来,一直以其深邃的社会内容和卓越的艺术力量激动着越来越多的读者,特别是为主人公安娜的悲惨结局潸然泪下。认识女主人公安...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这部作品自一八七七年问世一百多年以来,一直以其深邃的社会内容和卓越的艺术力量激动着越来越多的读者,特别是为主人公安娜的悲惨结局潸然泪下。认识女主人公安娜这个人物,其中有一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就是有关安娜因何自杀的原因。围绕这个问题,学术界分歧意见很多。而一个多世纪以来对安娜自杀原因的争论不休未成定论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托尔斯泰所精心雕琢的这个人物形象的独特与博大精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伦斯基 自杀原因 卡列宁 托尔斯泰 资本主义 爱情 批判现实 现实主义作家 人物形象 性格悲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