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安娜·卡列尼娜婚姻和爱情悲剧的剖析 |
马秀丽
孙颖
刘凤丽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8
|
|
2
|
殊途同归——从黛玉和安娜的异同看两种不同文化心理积淀下的女性抗争 |
黄春芳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4 |
3
|
|
3
|
试析伏伦斯基的情感世界 |
李伟昉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3
|
|
4
|
美感和爱情的文学表现 |
林火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
1997 |
0 |
|
5
|
《安娜·卡列尼娜》艺术二题 |
卢兆泉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
1985 |
1
|
|
6
|
论卡列宁 |
杨正先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0 |
1
|
|
7
|
普列汉诺夫论文艺批评 |
王秀芳
|
《江汉论坛》
|
1984 |
1
|
|
8
|
寻找生命的意义──再探《安娜·卡列尼娜》 |
李秀龙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4 |
0 |
|
9
|
批评家决不能是艺术上的“半瓶子醋”——读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札记 |
戴翊
|
《天津师大学报》
|
1985 |
0 |
|
10
|
试论老子的《道德经》对托尔斯泰思想的影响 |
杨正先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1
|
试析伏伦斯基的情感世界 |
李伟昉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2 |
0 |
|
12
|
安娜悲剧的主要原因初探 |
刘武和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0 |
0 |
|
13
|
眼中苍海 笔底波澜——谈《安娜·卡列尼娜》的结构艺术 |
卢兆泉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
1986 |
0 |
|
14
|
被毁灭了的美的胚胎──娜司泰谢和安娜悲剧之比较 |
罗坚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
0 |
|
15
|
心灵的明镜——托尔斯泰人物心理描写初探 |
黄仕荣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6 |
0 |
|
16
|
伏伦斯基:一个矛盾复杂的悲剧性人物 |
杨正先
|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
1992 |
0 |
|
17
|
安娜·卡列尼娜之死述论 |
苏壮歌
|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
1996 |
0 |
|
18
|
换一种眼光看伏伦斯基 |
许延
|
《南平师专学报》
|
2001 |
0 |
|
19
|
车站离别场景探究——以珍妮和伏伦斯基的悲剧结局为例 |
姜溪
布占廷
|
《宿州学院学报》
|
2019 |
0 |
|
20
|
安娜自杀原因新探 |
郑汉生
|
《龙岩学院学报》
|
199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