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门四品》临习指要
1
作者 张军 陈芬 《书法教育》 2024年第5期32-37,共6页
闻名世界的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城南约12公里处,这里香山与龙门山东西对峙,伊水在山间奔腾向北,远远看上去宛若一座天然门阙,史称“伊阙”“龙门”。石窟造像就密布于龙门山长达1000余米的崖壁上,故名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现存包括卢舍那大... 闻名世界的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城南约12公里处,这里香山与龙门山东西对峙,伊水在山间奔腾向北,远远看上去宛若一座天然门阙,史称“伊阙”“龙门”。石窟造像就密布于龙门山长达1000余米的崖壁上,故名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现存包括卢舍那大佛在内的10万余尊造像。其中,造像记和碑碣达3600余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石窟造像 卢舍那大佛 造像记 洛阳城 龙门山
下载PDF
伊阙龙门,神都圣像
2
作者 章远姗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龙门石窟与敦煌市的莫高窟、大同市的云冈石窟、天水市的麦积山石窟并列,是中国...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龙门石窟与敦煌市的莫高窟、大同市的云冈石窟、天水市的麦积山石窟并列,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始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开凿,其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等多个朝代的修缮和扩建,最终形成分布于东西两山崖壁、南北绵延1000多米的一座巨大石窟遗存,现存佛龛2345座,佛塔60多座,造像10万多尊,碑刻题记多达2840多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迁都洛阳 云冈石窟 石刻艺术 北魏孝文帝 碑刻题记
下载PDF
龙门龙隐 古阳初阳
3
作者 今堂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24年第1期11-13,共3页
癸卯岁末,忽而一场寒流过大地,冷啊。闻说古阳洞整修养护已至尾声,下次重启大约七十年后。七十载,那不用想下次了,于是随师父、师兄四人往谒龙门。车过洛南,显示室外零下七度,是近年少见之低温。转景区交通车,篷过伊水,瑟缩中但见寒水自... 癸卯岁末,忽而一场寒流过大地,冷啊。闻说古阳洞整修养护已至尾声,下次重启大约七十年后。七十载,那不用想下次了,于是随师父、师兄四人往谒龙门。车过洛南,显示室外零下七度,是近年少见之低温。转景区交通车,篷过伊水,瑟缩中但见寒水自碧,巨木乱枝摇电,天空倒是青黛澄澈,映得远远伊阙静穆安闲。这是一年中龙门极难得的清淡季,况是如此冷冽的早晨,游人稀疏如路旁古柳梢头残叶。到得古阳洞下,初阳才过琵琶峰上白园林秒,淡黄日光落在西山石壁,大大小小的佛容更见千年沧桑。白香山何其有幸,朝夕唔对如许造像,颇不寂寞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阳洞 静穆
原文传递
封底图片说明
4
《河南文史资料》 2024年第2期83-83,F0004,共2页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6公里处的伊阙峡谷间。由于峡谷地处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拟己为“真龙天子”,所以又称“龙门”。此处山石质地优良,宜于雕刻,故而古人择此而建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东...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6公里处的伊阙峡谷间。由于峡谷地处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拟己为“真龙天子”,所以又称“龙门”。此处山石质地优良,宜于雕刻,故而古人择此而建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形成了南北长1公里、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迁都洛阳 碑刻题记 北魏孝文帝 图片说明 东魏 西魏
原文传递
根据战线长度计算古代重要战役兵力——以秦赵长平之战为例
5
作者 李冀 侯甬坚 《新华文摘》 2023年第22期62-64,共3页
一引言相较于同时期的欧洲,我国古代文献所记载的战役规模常常显得很大。以战国时代为例:齐魏马陵之战(公元前341年),魏军惨败,“覆十万之军”;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秦将“白起击(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 一引言相较于同时期的欧洲,我国古代文献所记载的战役规模常常显得很大。以战国时代为例:齐魏马陵之战(公元前341年),魏军惨败,“覆十万之军”;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秦将“白起击(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3),白起击魏“斩首十五万”;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秦军大胜赵军于长平“杀卒四十五万”,令“赵人大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昭襄王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长度计算 战役规模 古代文献 白起
原文传递
《伊阙佛龛碑》初探——兼论张玮两则题跋
6
作者 王忠敏 《书法》 2023年第11期86-88,共3页
一龙门石窟的宾阳洞,有一块著名的碑刻,那就是褚遂良的《伊阙佛龛碑》。这块碑的碑文出自岑文本(五九五—六四五)之手,他是河南南阳棘阳人,即今天新野县人。中国古代碑刻都有实用功能,或记录史实,或寄托情感,比如《龙门二十品》,都是造... 一龙门石窟的宾阳洞,有一块著名的碑刻,那就是褚遂良的《伊阙佛龛碑》。这块碑的碑文出自岑文本(五九五—六四五)之手,他是河南南阳棘阳人,即今天新野县人。中国古代碑刻都有实用功能,或记录史实,或寄托情感,比如《龙门二十品》,都是造像题记,文字内容陈述了造像的因由。《伊阙佛龛碑》也是如此,比之其他造像题记,它有独特的政治地位和文化影响。《伊阙佛龛碑》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李泰于贞观十五年(六四一)为祭祀母亲长孙太后所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太宗李世民 造像题记 龙门石窟 岑文本 佛龛 河南南阳 古代碑刻
原文传递
龙门石窟佛教造像艺术 被引量:2
7
作者 郑雅妹 《理财(经济)》 2021年第12期16-21,共6页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香山和龙门山隔伊河相望,形似古代门阙,因此古称“伊阙”。根据地质调查可知,龙门山体形成于距今20万年前,主要由白云岩和石灰岩构成,硬度适中,不仅适合开凿大型洞窟,也适合对造像与碑刻进行精雕细琢,加之北魏...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香山和龙门山隔伊河相望,形似古代门阙,因此古称“伊阙”。根据地质调查可知,龙门山体形成于距今20万年前,主要由白云岩和石灰岩构成,硬度适中,不仅适合开凿大型洞窟,也适合对造像与碑刻进行精雕细琢,加之北魏时期崇佛之风盛行,龙门周围环境清幽、利于僧尼静修,因此成为历代开窟造像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北魏时期 环境清幽 地质调查 白云岩
下载PDF
《唐大智禅师碑》考释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伯龄 《碑林集刊》 1996年第1期93-103,共11页
矗立于西安碑林第二室西边正中的《大智禅师碑》,全称为'大唐故大智禅师碑铭并序'。中书侍郎严挺之撰写碑文,右羽林军录事参军,集贤院待制兼校理史惟则书写碑文并篆额。碑文32行,行61字,隶书。额题篆书两行,行四字,为'大唐... 矗立于西安碑林第二室西边正中的《大智禅师碑》,全称为'大唐故大智禅师碑铭并序'。中书侍郎严挺之撰写碑文,右羽林军录事参军,集贤院待制兼校理史惟则书写碑文并篆额。碑文32行,行61字,隶书。额题篆书两行,行四字,为'大唐故大智禅师碑'。立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九月十八日,史子华刻字。此碑是为纪念慈恩寺和尚义福所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智禅师碑 集贤院 八分书 史惟则 严挺之 羽林军 唐开元 通直郎 河南少尹
原文传递
河洛瑰宝——龙门石窟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康 《集邮博览》 2022年第3期37-39,共3页
在九朝古都洛阳之南、伊水两岸,有香山、龙门二山相峙,犹如一门阙。太和十七年(493)北魏孝文帝毅然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前后,在伊阙两山间开凿石窟、镌刻佛像,从此龙门石窟在中原大地诞生。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至北宋... 在九朝古都洛阳之南、伊水两岸,有香山、龙门二山相峙,犹如一门阙。太和十七年(493)北魏孝文帝毅然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前后,在伊阙两山间开凿石窟、镌刻佛像,从此龙门石窟在中原大地诞生。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至北宋,经久不衰,是一项令后人仰视、叹为观止的伟大工程。2000年11月30日,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 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平城 中原大地
原文传递
天人合铸的伊阙圣境
10
《科学之友》 2014年第6期70-71,共2页
洛阳之南5 km处,山壁陡峭,龙门山和香山隔伊河夹岸对峙,宛如门阙,伊水经其间北流,这里古称"伊阙"。两山夹一水,正对洛阳宫,犹如一道天然的门阙和屏障,所以也被称为"阙塞"。阙,是我国古代建筑在城门、宫殿、陵墓、... 洛阳之南5 km处,山壁陡峭,龙门山和香山隔伊河夹岸对峙,宛如门阙,伊水经其间北流,这里古称"伊阙"。两山夹一水,正对洛阳宫,犹如一道天然的门阙和屏障,所以也被称为"阙塞"。阙,是我国古代建筑在城门、宫殿、陵墓、祠庙前的两个高大对称的建筑物,两物之间空缺如门,作为道路,称之为"阙",后来帝王住所皆谓之"宫阙",阙主要表示大门之意。如今,在莲花洞旁的崖壁上,仍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境 洛阳宫 两山 夹岸 北流 峡谷地貌
下载PDF
龙门石窟
11
作者 刘景龙 《文明与宣传》 2002年第3期54-55,共2页
驰名中外的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处,这里香山(东)与龙门山(西)对峙,伊水于山门北流,远望犹如一座天然门阙,史称“伊阙”。战国时期秦名将白起曾在此大破韩。魏联军。隋朝建都洛阳后,因宫城城门面对“伊阙” 而始称“... 驰名中外的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处,这里香山(东)与龙门山(西)对峙,伊水于山门北流,远望犹如一座天然门阙,史称“伊阙”。战国时期秦名将白起曾在此大破韩。魏联军。隋朝建都洛阳后,因宫城城门面对“伊阙” 而始称“龙门”。著名的龙门石窟就密布于伊水两岸长达1公里的两山崖壁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城 战国时期 甘肃敦煌 城南 潜溪寺 大卢舍那像龛 净土变
原文传递
叙事千年 龙门一跃——李效成龙门造像记
12
作者 郝青松 《东方艺术》 2015年第1期54-59,共6页
无论历史、人生,都有重要的枢纽之处。而对这些紧要关节的把握,则往往是历史和人生成败之关键。龙门石窟因其曾经具有的历史力量,进入到艺术家李效成的视野之中。为此,李效成寄居龙门客栈,深入龙门之中,写生龙门,希望以艺术之光彰显出... 无论历史、人生,都有重要的枢纽之处。而对这些紧要关节的把握,则往往是历史和人生成败之关键。龙门石窟因其曾经具有的历史力量,进入到艺术家李效成的视野之中。为此,李效成寄居龙门客栈,深入龙门之中,写生龙门,希望以艺术之光彰显出龙门精神的历史延续和当代再生。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城南十三公里处,香山在此与龙门山对峙,伊水于山间北流,远望犹如一天然门阙,史称"伊阙"。隋建都洛阳,宫城城门面对伊阙而始称"龙门"。龙门石窟密布于伊水两岸长达一公里崖壁之上,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效 历史延续 宫城 政治波普 北流 敦煌莫高窟 城南
原文传递
龙门山色概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路伟 李英武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第31期18-21,共4页
龙门山色的含义龙门山色是历史上对龙门周围生态环境美好的精辟概述,被称为洛阳八大景观之首,是龙门景区的一个历史品牌。具体而言,是对龙门周围以东西两山夹伊河的时空概述,对其地形、地貌、温泉、山水、植被、文物、文化、寺庙、建筑... 龙门山色的含义龙门山色是历史上对龙门周围生态环境美好的精辟概述,被称为洛阳八大景观之首,是龙门景区的一个历史品牌。具体而言,是对龙门周围以东西两山夹伊河的时空概述,对其地形、地貌、温泉、山水、植被、文物、文化、寺庙、建筑等包含在其中的一个准确表达。其中以地形、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色 两山 上对龙 战略地位 天台山 生态环境 石刻艺术 德裕
原文传递
白起抗命,英雄悲剧
14
作者 黄明 《十几岁》 2022年第23期26-27,共2页
武将的遗感后世对白起的评价,毁誉参半。褒奖他的人称之为“战神”“虎将”;贬抑者斥他为“杀神”“人屠”,主张将其从历代忠臣良将的名录中剔除。白起究竟做了什么,这样让人又爱又恨?秦朝名将中,白起注定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伊阙之... 武将的遗感后世对白起的评价,毁誉参半。褒奖他的人称之为“战神”“虎将”;贬抑者斥他为“杀神”“人屠”,主张将其从历代忠臣良将的名录中剔除。白起究竟做了什么,这样让人又爱又恨?秦朝名将中,白起注定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伊阙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二十余万,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郢城 长平之战 武将 白起 赵国 伐楚 秦朝
原文传递
史记校点疑误(续)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志翘 《贵州文史丛刊》 1990年第2期110-115,共6页
一、标点: ①《秦本纪》:“白起为武安君。”《正义》:“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娃安集,故号武安。故城在洺州武安县西南五十里。七国时赵邑,即赵奢救阏与处也。”(216) 按:“得”当上属,“战必克得”为句。正文列举白起战绩,如:“左... 一、标点: ①《秦本纪》:“白起为武安君。”《正义》:“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娃安集,故号武安。故城在洺州武安县西南五十里。七国时赵邑,即赵奢救阏与处也。”(216) 按:“得”当上属,“战必克得”为句。正文列举白起战绩,如:“左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拔五城”;“大良造白起攻魏,取垣”;“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邓”;“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此皆白起克敌得地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良造 光狼城 阏与 左更 史记校 秦本纪 赵奢 洺州 必克
下载PDF
“十一年皋落戈”铭文补释 被引量:1
16
作者 施谢捷 《文教资料》 1994年第4期109-111,共3页
《考古》1991年第5期蔡运章、杨海饮的《十一年皋落戈及其相关问题》(后改题《十一年皋落戈与伊阙之役》收入蔡运章《甲骨金文与古史研究》书中,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下文简称《蔡文》),载有“十一年皋落戈”铭照片,原释文作:
关键词 皋落 补释 古史研究 中州古籍出版社 战国文字 包山楚简 改题 吴振武 古玺
下载PDF
洛阳地震台:给龙门石窟做“卫兵”,侦听全球地震信号
17
作者 李鹏 《防灾博览》 2017年第2期44-53,共10页
河南洛阳,世界文化遗产的龙门石窟景区内,每天都有来自海内外的游客畅游其中,感受这里石窟艺术独特的魅力。当游客们在伊阙一路上漫步欣赏着石窟艺术,沿着伊水西岸南行到石窟尽头的时候,就到了举世闻名,龙门石窟艺术最具代表性的卢舍那... 河南洛阳,世界文化遗产的龙门石窟景区内,每天都有来自海内外的游客畅游其中,感受这里石窟艺术独特的魅力。当游客们在伊阙一路上漫步欣赏着石窟艺术,沿着伊水西岸南行到石窟尽头的时候,就到了举世闻名,龙门石窟艺术最具代表性的卢舍那大佛像跟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台站 石窟艺术 地震信号 卢舍那大佛 王世昌 南行 不知道 红魁
下载PDF
文摘
18
《书法》 2013年第6期122-123,共2页
林木《评论不是结论》凤凰卫视时事主持人阮次山说过一句很睿智的话:评论不是结论,而是多了一个看问题的角度。此话精彩!评论何以不是结论?一则看问题的角度从来很多,因此从某一角度研究得出的结论当然就不能作为看待事物的唯一结论。... 林木《评论不是结论》凤凰卫视时事主持人阮次山说过一句很睿智的话:评论不是结论,而是多了一个看问题的角度。此话精彩!评论何以不是结论?一则看问题的角度从来很多,因此从某一角度研究得出的结论当然就不能作为看待事物的唯一结论。这点自然不言而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次山 林散之 遂良 书学 王觉斯 怀素 用墨 张迁 美术评论家
原文传递
十一、造像
19
作者 施蛰存 《文史知识》 1988年第4期62-65,共4页
欧阳修和赵明诚是最早收集石刻文字的,但他们所得大多是碑文拓本。古代严禁发掘坟墓,故墓志出土极少。龙门山近在京西,石窟佛像很多,都刻有铭记,可是除了《伊阙佛龛碑》这样的大篇文章以外,还未有人注意模拓,以为这种文字没有什么研究价... 欧阳修和赵明诚是最早收集石刻文字的,但他们所得大多是碑文拓本。古代严禁发掘坟墓,故墓志出土极少。龙门山近在京西,石窟佛像很多,都刻有铭记,可是除了《伊阙佛龛碑》这样的大篇文章以外,还未有人注意模拓,以为这种文字没有什么研究价值;字迹又不好,不能用作书法临摹本。近代学者收集石刻文字,情况恰恰相反。汉唐时代的丰碑大碣,亡佚的多于新出的,摩崖文字亦多已崩落,我们今天所能得到的古碑拓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文字 赵明诚 近代学者 碑面 京西 姚伯多造像碑 杨大眼 响堂山 某年某月
原文传递
伊阙之战——战国名将白起的成名作
20
作者 廉震 《文史天地》 2020年第11期78-81,共4页
秦国武安君白起,位列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之首(白起、廉颇、李牧、王翦)。据梁启超先生考证,战国200多年中,各国战死军人共计200多万,其中大概有一半死于白起之手。白起是秦国军功爵位制度最成功的代表,究其一生,斩首近百万,拔城70余座... 秦国武安君白起,位列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之首(白起、廉颇、李牧、王翦)。据梁启超先生考证,战国200多年中,各国战死军人共计200多万,其中大概有一半死于白起之手。白起是秦国军功爵位制度最成功的代表,究其一生,斩首近百万,拔城70余座。他的升官之路,可以说是用六国将帅士卒们的头颅所铺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王翦 白起 梁启超先生 秦国 爵位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