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丽莎白·乔利小说的边缘意识 被引量:10
1
作者 梁中贤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4-140,共7页
回顾伊丽莎白·乔利的一生,读者很容易发现被边缘化的生活经历渗入了她的整个创作过程,折射出乔利作为一名混血儿、女作家和澳大利亚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和疏离感。她作品中人物的历史边缘感、社会边缘感和文化边缘感反映了边缘人的... 回顾伊丽莎白·乔利的一生,读者很容易发现被边缘化的生活经历渗入了她的整个创作过程,折射出乔利作为一名混血儿、女作家和澳大利亚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和疏离感。她作品中人物的历史边缘感、社会边缘感和文化边缘感反映了边缘人的心理恐惧,历史的歧视以及意义的缺失。她以同情的笔调描写边缘人的痛苦与困惑,挖掘新的人生意义,使无序而悲伤的故事透露出某种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乔利 小说 边缘意识
原文传递
论伊丽莎白·乔利对学院派小说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9
2
作者 张荣升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8-81,共4页
学院派小说聚焦知识分子的悲欢喜乐,探讨学术腐败、体制弊端、职业道德等学术界话题。伊丽莎白·乔利的小说关注弱势状态的知识分子,丰富了学院派小说人物画廊;赞扬知识分子人性道德光辉,拓展了学院派小说主题内涵;融合多种创作手法... 学院派小说聚焦知识分子的悲欢喜乐,探讨学术腐败、体制弊端、职业道德等学术界话题。伊丽莎白·乔利的小说关注弱势状态的知识分子,丰富了学院派小说人物画廊;赞扬知识分子人性道德光辉,拓展了学院派小说主题内涵;融合多种创作手法,完善了学院派小说写作技巧。乔利的小说创作促进了澳大利亚学院派小说的发展,使其与流行与欧美的学院派小说遥相呼应,共同构建了学院派小说创作的全球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乔利 学院派小说 知识分子 发展
原文传递
书写她的痛——评《有所作为的生命:伊丽莎白·乔利传记》 被引量:6
3
作者 梁中贤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7-169,共3页
布赖恩.迪波尔撰写的《有所作为的生命:伊丽莎白.乔利传记》,是对继帕特里克.怀特之后对澳大利亚文学影响最大的作家伊丽莎白.乔利生平的最好写照,具有历史意义。评论界普遍认为,乔利是继怀特之后最难解的作家,这部传记的出版,为读者找... 布赖恩.迪波尔撰写的《有所作为的生命:伊丽莎白.乔利传记》,是对继帕特里克.怀特之后对澳大利亚文学影响最大的作家伊丽莎白.乔利生平的最好写照,具有历史意义。评论界普遍认为,乔利是继怀特之后最难解的作家,这部传记的出版,为读者找到了解读她作品的钥匙。迪波尔以翔实的资料和可靠的证据揭示了乔利作品中的人物和主题多数都与她的生活有关。迪波尔揭示,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就是乔利心中永远的"痛"。书写她的"痛",成就了她的作家之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赖恩·迪波尔 伊丽莎白·乔利 传记
原文传递
伊丽莎白·乔利身份观的多重解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梁中贤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56,共5页
多数评论家认为,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伊丽莎白.乔利的作品晦涩难解。本文认为,影响其意义解读的关键是乔利作为作家的身份观。综观《我的写作生涯》,读者可以从乔利自己的身份迷失、对身份突破的渴望等方面可以看出乔利所主张的是后解构... 多数评论家认为,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伊丽莎白.乔利的作品晦涩难解。本文认为,影响其意义解读的关键是乔利作为作家的身份观。综观《我的写作生涯》,读者可以从乔利自己的身份迷失、对身份突破的渴望等方面可以看出乔利所主张的是后解构主义框架内的多元身份观,即人的身份是由关系所决定的。其作品多数是以号召人们认清自我身份的多元性,以助于对所属的关系负起更多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乔利 身份观 解读
下载PDF
伊丽莎白·乔利小说的作家危机书写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荣升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8-212,共5页
坎坷的生活经历、艰辛的创作之路使伊丽莎白·乔利切实体会到了作家的困境,在《可爱的婴儿》和《斯科比先生的谜语》中,她深刻地再现了作家的角色危机、生成危机、创作危机和接受危机。与此同时,乔利以作家的高度责任感直面危机,在... 坎坷的生活经历、艰辛的创作之路使伊丽莎白·乔利切实体会到了作家的困境,在《可爱的婴儿》和《斯科比先生的谜语》中,她深刻地再现了作家的角色危机、生成危机、创作危机和接受危机。与此同时,乔利以作家的高度责任感直面危机,在《皮博迪小姐的遗产》中塑造了一位用文字书写美与感动,以作品传递爱与力量、彰显伟大道德光辉的身残志坚、关爱读者的作家形象。乔利聚焦作家危机书写,提高了人们对作家群体弱势状态的关注。乔利对作家危机状态的深入剖析,是对物质日益丰富而文化日渐衰弱的现代社会的批判,揭示出无论在文学批评还是现实生活中,对作家的忽视是极其错误和危险的,作家的危机会导致文化的衰落,因此,关怀作家就是关怀文化,关怀人类,关怀我们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乔利 作家危机 澳大利亚
下载PDF
伊丽莎白·乔利小说中作者与读者的动态互助 被引量:5
6
作者 丁威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2-187,共6页
伊丽莎白·乔利深谙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在多部小说中对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反思。她认为西方批评理论中,"作者中心"和"读者中心"的批评范式都过于极端,作者与读者应动态互助:一方面,乔利积极构建作者... 伊丽莎白·乔利深谙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在多部小说中对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反思。她认为西方批评理论中,"作者中心"和"读者中心"的批评范式都过于极端,作者与读者应动态互助:一方面,乔利积极构建作者的文本存在,引导读者阅读,启迪人生;另一方面,读者激发作者创作,丰富文本阐释。乔利的创作实践打破了"作者中心"与"读者中心"的二元对立,促进了作者与读者的动态互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乔利 作者 读者 二元对立 动态互助
下载PDF
伊丽莎白·乔利人格符号意义解读 被引量:4
7
作者 梁中贤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71,共7页
伊丽莎白.乔利是当代澳大利亚的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她的文风诡异,充满了后现代的意味,其作品颇为难解、令人困惑。本文认为,解读乔利的作品,首先要解读乔利的人格符号意义。在颠覆过去和重建现实的冲突中,乔利的人格符号表现出了人类自... 伊丽莎白.乔利是当代澳大利亚的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她的文风诡异,充满了后现代的意味,其作品颇为难解、令人困惑。本文认为,解读乔利的作品,首先要解读乔利的人格符号意义。在颠覆过去和重建现实的冲突中,乔利的人格符号表现出了人类自身存在的矛盾性和冲突性,但乔利并没有在这种双重的压迫下走向极端,相反,她对过去的颠覆更多地体现在对现实负起更多的责任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乔利 人格的符号意义 解读
原文传递
“第三空间”中的身份构建--以《王子的又一假期》为例
8
作者 李星月 梁中贤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133-136,共4页
伊丽莎白·乔利的短篇小说《王子的又一假期》中的三位主人公在英国宗主国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碰撞下经历了从身份迷失,到身份的构建过程。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探讨文化的混杂为文化碰撞中身份的构建提供有效的途径。文... 伊丽莎白·乔利的短篇小说《王子的又一假期》中的三位主人公在英国宗主国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碰撞下经历了从身份迷失,到身份的构建过程。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探讨文化的混杂为文化碰撞中身份的构建提供有效的途径。文化碰撞下对单一文化片面接受或摒弃会导致个体陷入困境和边缘化,只有突破二元对立接受文化的混杂才能化解身份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子的又一假期》 伊丽莎白·乔利 第三空间 混杂性
下载PDF
《我父亲的月亮》雌柔特色解析
9
作者 程洁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1-84,共4页
澳大利亚20世纪负有盛名的女性作家伊丽莎白·乔利晚年成名,其文学作品独具匠心,主题深刻。乔利的作品主要聚焦于女性,塑造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形象。她不仅主张男女两性的身份平等,而且还倡议现代人应该超越性别歧视,追求性... 澳大利亚20世纪负有盛名的女性作家伊丽莎白·乔利晚年成名,其文学作品独具匠心,主题深刻。乔利的作品主要聚焦于女性,塑造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形象。她不仅主张男女两性的身份平等,而且还倡议现代人应该超越性别歧视,追求性意识的平等。老子作为先秦道家的创始人,他的贵柔思想对其所处时代人民的安身立命和统治者治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老子的“贵柔”思想不仅适用于战乱纷繁的时代,其弱道哲学对当今社会中人的修身养性、调节人际关系、解决现实社会人生问题皆有重要作用。从老子的尚柔重雌角度解读《我父亲的月亮》,分析其作品中的性别主题,可以揭示人类社会关系中多元文化共生所蕴含的后现代文化属性的普遍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乔利 尚柔重雌原则 和合原则 女性原则
下载PDF
《五英亩处女地》中主人公的“他者”身份研究
10
作者 翟珂 于一鸣 《大众文摘》 2023年第36期181-183,共3页
乔利的短篇小说《五英亩处女地》呈现了宗主国移民和澳大利亚土著居民面临混杂文化时的“他者”生存状态,表达了作者反对身份的二元对立、构建杂糅文化身份以达到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愿望。
关键词 伊丽莎白·乔利 “他者”身份 杂糅 《五英亩处女地》
下载PDF
伊丽莎白·乔利的文化焦虑——后殖民语境下《五英亩处女地及其他故事》的文化碰触
11
作者 谭晓亮 赵祥凤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7期107-110,共4页
今年恰逢伊丽莎白·乔利诞辰100周年。乔利在其短篇故事集《五英亩处女地及其他故事》中隐约提到了英澳文化冲突之间背后的权力关系。作为生于英国、移居澳大利亚的文化人,乔利糅合了宗主国与殖民地的文化,又谙熟作为流亡者的精神... 今年恰逢伊丽莎白·乔利诞辰100周年。乔利在其短篇故事集《五英亩处女地及其他故事》中隐约提到了英澳文化冲突之间背后的权力关系。作为生于英国、移居澳大利亚的文化人,乔利糅合了宗主国与殖民地的文化,又谙熟作为流亡者的精神困惑。后殖民历史语境下的文化冲突深深触动其文学神经。《五英亩处女地及其他故事》暗含现代东方主义中前帝国文化权威与后殖民地模仿攀附的互动过程,是一个研读七八十年代外来文化冲击下盎格鲁-撒克逊的欧洲经验以及文明夹缝下的焦虑的经典蓝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英亩处女地及其他故事》 伊丽莎白·乔利 文化焦虑 文化冲突
下载PDF
以文济世:伊丽莎白·乔利的文学创作观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中贤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9-168,共10页
创作与世界、创作与意志、创作与爱和创作与自我疗伤四对关系,构成了伊丽莎白·乔利以探索内心世界为创作对象、以情感意志为创作动力、以疗愈社会为目的的"以文济世"创作观,突破了澳大利亚当时文学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关于... 创作与世界、创作与意志、创作与爱和创作与自我疗伤四对关系,构成了伊丽莎白·乔利以探索内心世界为创作对象、以情感意志为创作动力、以疗愈社会为目的的"以文济世"创作观,突破了澳大利亚当时文学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关于征服外部世界、塑造丛林英雄和文学政治化的局限。乔利认为,创作是对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作家在描写外部世界的同时,更应关注人的内心,体验人的精神困苦,从而更好地认识真实的自己。创作是意志行为,意味着作家不是独立于世界的天才,而是凭借意志不断调节自我和世界关系的智者,通过认识世界而提升自我。创作是爱的行为施与,以爱为出发点进行创作,既要表现宏大的"丛林英雄"题材,更要再现小人物的生存困境,化解人的痛苦,以爱的力量润泽小人物的生命尊严。创作是自我疗伤,揭示了创作可以释放人的内心苦楚,滋养人类心灵和匡正社会微恙。乔利的创作观全方位浸透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担当和人文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文学 伊丽莎白·乔利 以文济世 文学创作观
原文传递
《五英亩处女地》中的身份认同困境
13
作者 丁博 赵祥凤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4期15-18,共4页
伊丽莎白·乔利,是迈尔斯·富兰克林文学奖获得者,在澳大利亚后现代主义文学建构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她以独特的视角探讨边缘人物的处境和命运,通过书写边缘人物的孤独与痛苦,揭示他们陷入“被边缘化”的现实困境与身份认同困境... 伊丽莎白·乔利,是迈尔斯·富兰克林文学奖获得者,在澳大利亚后现代主义文学建构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她以独特的视角探讨边缘人物的处境和命运,通过书写边缘人物的孤独与痛苦,揭示他们陷入“被边缘化”的现实困境与身份认同困境的事实,以及边缘人物“被边缘化”的本质。目前,国内学者针对伊丽莎白·乔利的小说《五英亩处女地》的专门研究较少,重点在于探讨伊丽莎白·乔利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价值观。身份问题(Identity)是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认为《五英亩处女地》书写了边缘人物的身份认同困境,并深入挖掘其陷入困境的本质,寻求边缘人物重建身份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乔利 后现代主义文学 迈尔斯 边缘人物 身份认同困境 和谐共生 富兰克林 文学奖获得者
下载PDF
坎坷与超越:论伊丽莎白·乔利的生平与创作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戈平 梁中贤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63-71,共9页
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伊丽莎白·乔利(1923-2007)生于英国,36岁时跟随丈夫移民澳大利亚。乔利创作的作品数量多、影响大,她的小说《井》获得澳大利亚文学界的最高奖———迈尔斯·富兰克林奖。纵观她的人生和作品,可以看出乔利的... 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伊丽莎白·乔利(1923-2007)生于英国,36岁时跟随丈夫移民澳大利亚。乔利创作的作品数量多、影响大,她的小说《井》获得澳大利亚文学界的最高奖———迈尔斯·富兰克林奖。纵观她的人生和作品,可以看出乔利的创作深受其坎坷的生活经历影响。本文从乔利的人生经历对自身思想品格的影响、她的人生感悟、对人类普遍情感的反思等方面研究乔利的生平和创作的关系。揭示出作家从坎坷人生经历出发,超越自我,关注人的生命、人的尊严,推动澳大利亚文学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乔利 生平 创作 影响
下载PDF
一个“不可捉摸”的“网”——伊丽莎白·乔利作品“另类”主题初探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达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59-62,共4页
生活是一种态度,生存是一种状态。世界是一个有秩序的物体,社会是一个理性的环境。形形色色的人生活在大千世界中,寻找着方向,追求着目标。人需要关怀,需要理解,需要引导,需要和谐;但必须共同维护秩序,理性地生活,践踏他人换取的虚无的... 生活是一种态度,生存是一种状态。世界是一个有秩序的物体,社会是一个理性的环境。形形色色的人生活在大千世界中,寻找着方向,追求着目标。人需要关怀,需要理解,需要引导,需要和谐;但必须共同维护秩序,理性地生活,践踏他人换取的虚无的快乐是真实的痛苦。当代著名的澳大利亚作家伊丽莎白.乔利通过刻画"小人物"的故事,关注"另类"主题,旨在唤醒人们的良知,使其找回自我,找到理想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乔利 作品主题 另类
下载PDF
反驳“作者之死”重塑作者地位--伊丽莎白·乔利的作者观及创作实践 被引量:3
16
作者 丁威 张荣升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9-156,共8页
“作者之死”对西方学界产生了巨大震撼。深谙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的乔利看到“作者之死”背后对作者的忽视与消解,从作者的现实存在与文本存在两方面开启作者重建之路。乔利深切体会女性作家的艰辛,在作品中展现了她们的创作困境、女性... “作者之死”对西方学界产生了巨大震撼。深谙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的乔利看到“作者之死”背后对作者的忽视与消解,从作者的现实存在与文本存在两方面开启作者重建之路。乔利深切体会女性作家的艰辛,在作品中展现了她们的创作困境、女性文学传统缺失和接受危机,呼吁人们关注其现实存在,并通过写作素材选择、自传性片段书写、写作技巧等努力建构作者的文本存在。在作者地位急剧下降之时,乔利对作者的重建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乔利 “作者之死” 作者重建 作者观
下载PDF
“生存”的符号意义——评伊丽莎白·乔利《克莱蒙特大街的报纸》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中贤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6-81,共6页
澳大利亚女作家伊丽莎白·乔利的小说《克莱蒙特大街的报纸》讲述了一个被称为"报纸"或"周报"的社会底层女性为生存而奋斗的经历,其奋斗过程反映了人的生存符号在三个层面的意义:即人从被动的生存向主动的生存... 澳大利亚女作家伊丽莎白·乔利的小说《克莱蒙特大街的报纸》讲述了一个被称为"报纸"或"周报"的社会底层女性为生存而奋斗的经历,其奋斗过程反映了人的生存符号在三个层面的意义:即人从被动的生存向主动的生存、独立的生存转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 符号 伊丽莎白·乔利
原文传递
伊丽莎白·乔利短篇小说的生存书写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祥凤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1-187,共7页
伊丽莎白·乔利短篇小说集《五英亩处女地及其他故事》书写了固守英国宗主国文化、拒绝接受澳大利亚文化的孤独生存状态。同时,它还书写了异质文化积极交流而形成的和谐生存状态,表达了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愿望。乔利认识到多元文化... 伊丽莎白·乔利短篇小说集《五英亩处女地及其他故事》书写了固守英国宗主国文化、拒绝接受澳大利亚文化的孤独生存状态。同时,它还书写了异质文化积极交流而形成的和谐生存状态,表达了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愿望。乔利认识到多元文化积极交流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构建“混杂性”文化身份的重要性。书中对殖民行为的书写,是对英国宗主国文化的颠覆。从这个角度来看,乔利是站在全人类和平的高度,为全人类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乔利 “混杂性”文化身份 《五英亩处女地及其他故事》
下载PDF
挑战强权观念,追求人性平等尊严——澳大利亚女作家伊丽莎白·乔利小说解读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荣升 丁威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72-79,共8页
乔利深刻体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以不动声色的叙事揭露了强权化的二元观念非此即彼、非友即敌的残酷。《斯科比先生的谜语》批判了护士长为代表的强权文化,展现了以斯科比为代表的老年群体的生存危机;《皮博迪小姐的遗产》赞扬了身处... 乔利深刻体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以不动声色的叙事揭露了强权化的二元观念非此即彼、非友即敌的残酷。《斯科比先生的谜语》批判了护士长为代表的强权文化,展现了以斯科比为代表的老年群体的生存危机;《皮博迪小姐的遗产》赞扬了身处逆境却彰显人性光辉的作家霍普威尔;《可爱的婴儿》赞颂了青年知识分子为自由和理想所进行的努力和拼搏;《代理母亲》剖析了当代知识分子在感情和事业被边缘化的尴尬处境。乔利聚焦弱势群体,赞扬了弱势群体追求平等自由、捍卫人格尊严付出的努力,彰显了生命意识和平等尊严之上的人性张力和人生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乔利 弱势群体 强权 人性尊严 知识分子
下载PDF
澳洲巨星陨落 人性光芒不灭——伊丽莎白·乔利作品评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中贤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4-18,共5页
伊丽莎白·乔利是国际文坛著名的澳大利亚女作家。评论家认为她的作品晦涩难懂、怪诞离奇、滑稽可笑、哀怨有趣;作品的人物多是那些与社会格格不入、行为古怪的人。本文认为是坎坷的人生经历给了她与众不同的视角,其作品所关注的社... 伊丽莎白·乔利是国际文坛著名的澳大利亚女作家。评论家认为她的作品晦涩难懂、怪诞离奇、滑稽可笑、哀怨有趣;作品的人物多是那些与社会格格不入、行为古怪的人。本文认为是坎坷的人生经历给了她与众不同的视角,其作品所关注的社会边缘人的生存状况是人类文明发展积淀的结果,也是人类走向共同文明必然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乔利 作品 新视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