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伊丽莎白·乔利小说的边缘意识 |
梁中贤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0
|
|
2
|
论伊丽莎白·乔利对学院派小说的继承与发展 |
张荣升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9
|
|
3
|
书写她的痛——评《有所作为的生命:伊丽莎白·乔利传记》 |
梁中贤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4
|
伊丽莎白·乔利身份观的多重解析 |
梁中贤
|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5
|
伊丽莎白·乔利小说的作家危机书写 |
张荣升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6
|
伊丽莎白·乔利小说中作者与读者的动态互助 |
丁威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7
|
伊丽莎白·乔利人格符号意义解读 |
梁中贤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8
|
“第三空间”中的身份构建--以《王子的又一假期》为例 |
李星月
梁中贤
|
《黑河学院学报》
|
2023 |
0 |
|
9
|
《我父亲的月亮》雌柔特色解析 |
程洁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0
|
《五英亩处女地》中主人公的“他者”身份研究 |
翟珂
于一鸣
|
《大众文摘》
|
2023 |
0 |
|
11
|
伊丽莎白·乔利的文化焦虑——后殖民语境下《五英亩处女地及其他故事》的文化碰触 |
谭晓亮
赵祥凤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2
|
以文济世:伊丽莎白·乔利的文学创作观 |
梁中贤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13
|
《五英亩处女地》中的身份认同困境 |
丁博
赵祥凤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3 |
0 |
|
14
|
坎坷与超越:论伊丽莎白·乔利的生平与创作 |
张戈平
梁中贤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3
|
|
15
|
一个“不可捉摸”的“网”——伊丽莎白·乔利作品“另类”主题初探 |
陈达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3
|
|
16
|
反驳“作者之死”重塑作者地位--伊丽莎白·乔利的作者观及创作实践 |
丁威
张荣升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17
|
“生存”的符号意义——评伊丽莎白·乔利《克莱蒙特大街的报纸》 |
梁中贤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8
|
伊丽莎白·乔利短篇小说的生存书写 |
赵祥凤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19
|
挑战强权观念,追求人性平等尊严——澳大利亚女作家伊丽莎白·乔利小说解读 |
张荣升
丁威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2
|
|
20
|
澳洲巨星陨落 人性光芒不灭——伊丽莎白·乔利作品评析 |
梁中贤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