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寻罗马尼亚多布若瓦茨遗址彩陶文化
1
作者 侯新佳(文/图) 《大众考古》 2024年第7期35-41,共7页
罗马尼亚地处东南欧,而中国是亚洲东部的国家,两者相距万里,从距离上看应该不会有什么特殊的联系,然而却因为在考古学上拥有相似的史前彩陶文化,中罗两国文化交流架起一座桥梁。追源溯流,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开展... 罗马尼亚地处东南欧,而中国是亚洲东部的国家,两者相距万里,从距离上看应该不会有什么特殊的联系,然而却因为在考古学上拥有相似的史前彩陶文化,中罗两国文化交流架起一座桥梁。追源溯流,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开展工作,发掘了仰韶遗址,提出中国彩陶西来说,再次引出“中国文化西源说”的问题,进而引发激烈争论,使得中国史前彩陶文化为世人所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遗址 仰韶 史前彩陶 安特生 亚洲东部 彩陶文化 文化交流 东南欧
下载PDF
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寻找共同关切
2
作者 侯隽 《中国经济周刊》 2023年第19期61-63,共3页
从仰韶遗址到二里头遗址,从河洛大地到殷商遗迹,作为文旅资源大省的河南诞生了许多精彩的故事。9月16—1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人民日报社、国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顺利举办,以... 从仰韶遗址到二里头遗址,从河洛大地到殷商遗迹,作为文旅资源大省的河南诞生了许多精彩的故事。9月16—1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人民日报社、国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顺利举办,以大河的名义共话人类文明。搭建文明对话平台发布《郑州宣言》河流是文明的摇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遗址 二里头遗址 国家文物局 人民日报社 大河文明 对话平台 殷商 论坛
下载PDF
仰韶文化惊艳世界
3
作者 王丁 桂娟 +1 位作者 双瑞 袁月明 《党的生活(河南)》 2022年第7期52-53,共2页
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遗址的发掘,使一种新的史前文化类型被发现并以“仰韶”命名。“仰韶文化”不仅是中国第一个通过考古发现认识到的史前文化,更填补了当时对中国有没有新石器时代的认知空白。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 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遗址的发掘,使一种新的史前文化类型被发现并以“仰韶”命名。“仰韶文化”不仅是中国第一个通过考古发现认识到的史前文化,更填补了当时对中国有没有新石器时代的认知空白。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端。“仰韶遗址的发掘和仰韶文化的命名,开启了以考古学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科学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文化 仰韶遗址 仰韶遗址 史前文化 新石器时代 中华文明起源 中国现代考古学 发掘
原文传递
是,以中国!——在《寻古中国》启动仪式上的致辞 被引量:3
4
作者 慎海雄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5,共2页
寻古问今,文物传情。中华大地积淀着人类文明旅程中最悠久和绵长的文明精华。1921年,仰韶遗址的惊艳现世,叩开了中华文明的寻根之路,将中国历史从夏商时期向前推进了至少2000年,一举打破了西方认为“中国历史没有石器时代”的谬论,也标... 寻古问今,文物传情。中华大地积淀着人类文明旅程中最悠久和绵长的文明精华。1921年,仰韶遗址的惊艳现世,叩开了中华文明的寻根之路,将中国历史从夏商时期向前推进了至少2000年,一举打破了西方认为“中国历史没有石器时代”的谬论,也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遗址 中国现代考古学 夏商时期 中华文明 石器时代 人类文明
原文传递
在“纪念中国考古学百年暨江汉考古创刊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被引量:1
5
作者 严文明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共2页
中国考古学,从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开始,到现在正好是一百周年。仰韶遗址的发掘是当时中国政府地质调查所聘请的一位世界著名的地质学家安特生开展的。安特生当时是世界地质学会的主席,他在中国进行地质勘探和矿产勘探,最后在中国... 中国考古学,从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开始,到现在正好是一百周年。仰韶遗址的发掘是当时中国政府地质调查所聘请的一位世界著名的地质学家安特生开展的。安特生当时是世界地质学会的主席,他在中国进行地质勘探和矿产勘探,最后在中国考古学的创始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贡献。安特生发掘仰韶遗址之后,很快就出版了一本书,书名《中华远古之文化》,什么意思?说明那时候的人们就在探索中国远古文化的源头。从那以后,一系列的考古发现都说明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文明起源的时间也很早,而且始终不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考古学 仰韶遗址 安特生 仰韶遗址 发掘 地质调查所 远古文化 文明起源
原文传递
黄土地里“长”出来的博物馆——仰韶文化博物馆速写
6
作者 侯俊杰 方丰章 许建刚 《中国博物馆》 2012年第2期108-111,共4页
仰韶文化博物馆,既是建于仰韶文化发现和命名地的仰韶村的一个遗址博物馆,也是一个全国仅有的关于仰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它的建成,填补了在早期中国形成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仰韶文化没有博物馆的空白,也圆了几代考古人的一场梦。
关键词 仰韶遗址 仰韶文化 博物馆
下载PDF
科技助力考古学——中国考古学百年纪念
7
作者 王明辉 贾笑冰 +16 位作者 李新伟 彭小军 叶晓红 翟少冬 陈相龙 李志鹏 吕鹏 黄益飞 刘煜 赵春燕 岳洪彬 赵欣 王树芝 刘建国 叶茂林 何毓灵 韩建华 《科学世界》 2021年第10期8-61,共54页
2021年是仰韶文化发现和以田野考古为主要手段的现代中国考古学诞生的百年。100年前,以瑞典学者安特生和中国学者袁复礼发掘仰韶遗址为标志,第一次采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的中国考古学正式起步。中国第一个史前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 2021年是仰韶文化发现和以田野考古为主要手段的现代中国考古学诞生的百年。100年前,以瑞典学者安特生和中国学者袁复礼发掘仰韶遗址为标志,第一次采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的中国考古学正式起步。中国第一个史前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是首次将中国历史与文明的基础和源头追溯到文献与传说的时代边界之外的实证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考古学 考古学文化 仰韶遗址 仰韶文化 田野考古 安特生 科学研究方法 袁复礼
原文传递
以仰韶遗址为发端 中国现代考古学的百年历程 被引量:1
8
作者 秋兰菁 《国家人文历史》 2021年第15期12-17,共6页
我们在阅读历史故事的时候,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面对现实中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古人们往往会一头扎进故纸堆中,从过去寻找答案。他们总是认为,越是生活在古老时代的人,越会拥有今人缺少的智慧、道德和信念,越是缥渺难求的上古时代,... 我们在阅读历史故事的时候,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面对现实中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古人们往往会一头扎进故纸堆中,从过去寻找答案。他们总是认为,越是生活在古老时代的人,越会拥有今人缺少的智慧、道德和信念,越是缥渺难求的上古时代,越接近理想中完美的“黄金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历程 仰韶遗址 上古时代 黄金时代 面对现实
原文传递
百年考古的辉煌成绩及世界贡献
9
作者 王巍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2年第4期6-8,共3页
《光明日报》2021年11月1日,第14版,9000字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遗址的发掘,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大幕。从仰韶遗址的科学发掘起步,中国现代考古学已走过百年历程。几代考古人始终秉承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筚路蓝缕,青灯黄卷,艰辛探索,... 《光明日报》2021年11月1日,第14版,9000字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遗址的发掘,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大幕。从仰韶遗址的科学发掘起步,中国现代考古学已走过百年历程。几代考古人始终秉承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筚路蓝缕,青灯黄卷,艰辛探索,薪火相传,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遗址 中国现代考古学 中华文明起源 发掘 《光明日报》 百年历程 薪火相传 辉煌成绩
原文传递
百年考古 成就辉煌
10
作者 王巍 《新华文摘》 2022年第2期150-155,共6页
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遗址的发掘,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大幕。从仰韶遗址的科学发掘起步,中国现代考古学已走过百年历程。几代考古人始终秉承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筚路蓝缕,青灯黄卷,艰辛探索,薪火相传,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展示了中华... 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遗址的发掘,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大幕。从仰韶遗址的科学发掘起步,中国现代考古学已走过百年历程。几代考古人始终秉承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筚路蓝缕,青灯黄卷,艰辛探索,薪火相传,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现将百年考古所揭示的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和辉煌灿烂成就及世界贡献择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遗址 中华文明起源 考古所 中国现代考古学 发掘 百年历程 薪火相传 河南渑池
原文传递
水润崤函写华章
11
作者 车小磊 +3 位作者 韦凤年 吕彩霞 王振航 王振航(设计) 《中国水利》 2021年第18期I0020-I0024,共5页
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从仰韶遗址到雄关函谷,从假虞灭虢到秦赵会盟,从崤函古道到中流砥柱,从黄帝铸鼎到老子著经,这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三门峡。1957年,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一座年轻... 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从仰韶遗址到雄关函谷,从假虞灭虢到秦赵会盟,从崤函古道到中流砥柱,从黄帝铸鼎到老子著经,这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三门峡。1957年,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一座年轻的城市崛起在黄河之滨。她东临河洛、西扼关中,南接宛地、北望晋峰;她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因水而厚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遗址 崤函古道 河南三门峡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之滨 会盟 铸鼎 中流砥柱
下载PDF
浅谈古砚
12
作者 张淑芝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 1985年第1期177-179,共3页
砚是书法、绘画必不可少的工具和优美的雕刻工艺品。它对于传播科学知识,发展民族文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汉代由于砚的出现,这样就有助于司马迁写下了我国第一部记传体的通史《史记》。它上至传说的黄帝,下迄汉武帝,三千年左右,共一百... 砚是书法、绘画必不可少的工具和优美的雕刻工艺品。它对于传播科学知识,发展民族文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汉代由于砚的出现,这样就有助于司马迁写下了我国第一部记传体的通史《史记》。它上至传说的黄帝,下迄汉武帝,三千年左右,共一百三十篇。为我国文化宝库增添了异采。有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宝库 记传 江西婺源 石砚 澄泥砚 洮河砚 仰韶遗址 端石 箕形砚 鲁砚
原文传递
大河依然
13
作者 石红许 《北方作家》 2009年第1期48-49,共2页
1平生只坐在火车上看过黄河,找出地图查阅,那里是豫鲁两省交界处。黄河在我的印象中应该是咆哮的,奔腾的。滚滚而来,呼啸而去。但是,等我见到她,却发现她竟是平平常常。不客气地说,还抵不上我曾经居住过江南的小县鄱阳古城前流经的一条... 1平生只坐在火车上看过黄河,找出地图查阅,那里是豫鲁两省交界处。黄河在我的印象中应该是咆哮的,奔腾的。滚滚而来,呼啸而去。但是,等我见到她,却发现她竟是平平常常。不客气地说,还抵不上我曾经居住过江南的小县鄱阳古城前流经的一条河流——饶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滚而来 我不知道 我将 大吕 孤烟 凝神屏气 风旗 依山 仰韶遗址 大澳
原文传递
安特生甘肃考古记
14
作者 邵晓平 《金融博览》 2016年第17期26-28,共3页
1923年9月15日,夜,西宁县(今青海省西宁市,当时属甘肃省管辖)附近的峡谷中,瑞典人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和包括西宁道警官在内的数名随从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强盗袭击——在《黄土地的儿女——中国史前史研究》(安特生撰著,... 1923年9月15日,夜,西宁县(今青海省西宁市,当时属甘肃省管辖)附近的峡谷中,瑞典人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和包括西宁道警官在内的数名随从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强盗袭击——在《黄土地的儿女——中国史前史研究》(安特生撰著,英国伦敦1934年英文初版)的书页里,记述着这个惊悚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特生 西宁县 Andersson 湟水流域 北洋政府 农商部 青海省西宁市 史前史 仰韶遗址 大河流域
原文传递
河南渑池仰韶人遗址区黄土冲沟阶地的释光测年研究
15
作者 曾琼萱 孙雪峰 +1 位作者 弋双文 贾鑫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1-800,共10页
地貌变迁与古人类活动的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最为重要的新石器人类文明之一,文章以河南渑池仰韶遗址区内西沟冲沟为研究对象,尝试建立仰韶人类活动与遗址区内冲沟地貌形成的先后关系。渑池仰韶... 地貌变迁与古人类活动的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最为重要的新石器人类文明之一,文章以河南渑池仰韶遗址区内西沟冲沟为研究对象,尝试建立仰韶人类活动与遗址区内冲沟地貌形成的先后关系。渑池仰韶遗址区地处黄土高原东南缘黄土堆积区,文章利用释光测年方法测定了西沟冲沟阶地上覆堆积黄土的年代,粗略重建了阶地形成的时间为大约距今3万年和12万年前,分别对应深海氧同位素(MIS)3阶段和5阶段。而该时期渑池仰韶区域尚无古人类活动记录,所以释光测年结果证明仰韶遗址区内的冲沟完全是自然成因的,与遗址区仰韶人的地表活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遗址 黄土侵蚀 石英光释光测年 富钾长石红外后红外释光 气候变化
下载PDF
秋雨笔墨
16
作者 余秋雨 《中华书画家》 2017年第4期66-68,共3页
三十年前,山河重醒。山河之醒,先醒人颜,复醒道路,三醒古迹。人颜之醒,醒其生机;道路之醒,醒其脉力;古迹之醒,醒其尊严。忆其时也,九州大地,由躁而静,由浮而定,由浪而敬。阡陌之间,渐有人群访故寻迹,补残修颓。若见古碑,则分外尊崇。抚... 三十年前,山河重醒。山河之醒,先醒人颜,复醒道路,三醒古迹。人颜之醒,醒其生机;道路之醒,醒其脉力;古迹之醒,醒其尊严。忆其时也,九州大地,由躁而静,由浮而定,由浪而敬。阡陌之间,渐有人群访故寻迹,补残修颓。若见古碑,则分外尊崇。抚石如抚先祖,辨文如领遗训。抚毕辨罢,起身而立,拭泪远视,决意立新碑于古墟,续题额于当代,接文脉于将断,呼史魂于未溃。然而,新碑由谁为文,由谁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石 天有 采石矶 五言 《心经》 万不可 诗魂 五磊寺 《逍遥游》 仰韶遗址
原文传递
在仰韶文化遗址驰思遐想
17
作者 安家瑶 《世纪》 2022年第3期1-1,共1页
2021年10月,正值仰韶遗址发掘100周年,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我有幸第三次来到仰韶村。站在考古圣地,不禁驰思遐想。1921年10月下旬,经中国政府批准,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中国考古学家袁复礼到河南渑池仰韶村进行了中国第一次... 2021年10月,正值仰韶遗址发掘100周年,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我有幸第三次来到仰韶村。站在考古圣地,不禁驰思遐想。1921年10月下旬,经中国政府批准,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中国考古学家袁复礼到河南渑池仰韶村进行了中国第一次考古发掘,确认了我国存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距今7000-5000年,以磨制石器和彩陶为主要特征,按照考古学命名惯例,命名为仰韶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文化遗址 仰韶 仰韶遗址 考古发掘 安特生 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 袁复礼
原文传递
河南渑池丁村仰韶文化遗址发现平纹布印痕
18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第18期5-5,共1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对渑池丁村等6处仰韶文化遗址进行了专项科考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研究人员通过对该遗址采集的15个小口尖底瓶陶片样本进行形貌分析及多光谱检测,在陶片内侧发现了平纹织物印痕,同时... 中国社会科学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对渑池丁村等6处仰韶文化遗址进行了专项科考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研究人员通过对该遗址采集的15个小口尖底瓶陶片样本进行形貌分析及多光谱检测,在陶片内侧发现了平纹织物印痕,同时发现手纹(指纹或掌纹),为仰韶时代纺织技术及制陶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物证。之前在仰韶遗址的考古发掘中,织物印痕只是零星发现于器物的底部或鋬耳部,在小口尖底瓶内侧发现平布织物印痕尚属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文化遗址 仰韶遗址 小口尖底瓶 考古发掘 中国社会科学院 陶片 平纹织物 光谱检测
下载PDF
学人道德操守的典范
19
《清风》 2016年第5期1-1,共1页
中国有一位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他将一门与古老中国地下文物打交道的事业与西方文化人类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现代考古学与现代中国文化人类学。他一辈子痴迷于在荒郊野外、田间地头的古文化遗址的挖掘工作。1926年,他主持山西夏县西阴... 中国有一位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他将一门与古老中国地下文物打交道的事业与西方文化人类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现代考古学与现代中国文化人类学。他一辈子痴迷于在荒郊野外、田间地头的古文化遗址的挖掘工作。1926年,他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遗址挖掘,是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1930年,他主持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掘,让龙山文化呈现于世人面前;他领导并参与了安阳殷墟的发掘,使得发掘工作走上科学轨道。他著述甚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文物 考古遗址 道德操守 荒郊野外 城子崖遗址 仰韶遗址 文化人类学 发掘工作 中国学者 西阴村 龙山文化
原文传递
科技助推考古学进入新时代
20
作者 袁靖 《科学世界》 2021年第10期1-1,共1页
1921年,以北洋政府聘请的农商部矿政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和地质调查所地质学家袁复礼发掘河南省渑池县仰韶遗址为标志,中国考古学正式起步。时至今日,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相比,考古... 1921年,以北洋政府聘请的农商部矿政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和地质调查所地质学家袁复礼发掘河南省渑池县仰韶遗址为标志,中国考古学正式起步。时至今日,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相比,考古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不仅是因为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古代的物质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渑池县 中国考古学 仰韶遗址 安特生 地质调查所 北洋政府 袁复礼 百年历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