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书中有“我”
1
作者 李啸 《华人时刊》 2024年第6期66-68,共3页
书法是心灵的艺术。汉代扬雄在《法言》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宋代朱长文评颜真卿书“鲁公可谓忠烈之臣也。”足见书法反映人的心灵和人品。“书者,如也。”(许慎)“书”要如我们心中对物象的把握和理解... 书法是心灵的艺术。汉代扬雄在《法言》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宋代朱长文评颜真卿书“鲁公可谓忠烈之臣也。”足见书法反映人的心灵和人品。“书者,如也。”(许慎)“书”要如我们心中对物象的把握和理解,其本意是通过仰观俯察将自然万物的生命形态抽象化。故而张怀瓘说书法是“囊括万殊,裁成一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长文 张怀瓘 颜真卿 仰观俯察 君子小人 《法言》 生命形态 自然万物
下载PDF
自强不息的文化蕴涵及当代意义
2
作者 孙羽津 《百年潮》 2023年第7期70-76,共7页
自强不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先民们仰观俯察之际的神思与洞见,赋予了自强不息深沉而高远的天道意识;历代仁人志士的体认和践履,赋予了自强不息鲜活可感的人格力量。在近代以来的民族危机中,自强... 自强不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先民们仰观俯察之际的神思与洞见,赋予了自强不息深沉而高远的天道意识;历代仁人志士的体认和践履,赋予了自强不息鲜活可感的人格力量。在近代以来的民族危机中,自强不息成为救亡图存的冉冉爝火;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无时无刻不闪烁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光焰。时至今日,自强不息业已成为中华儿女日用而不知的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蕴涵 仰观俯察 自强不息 精神谱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格力量 救亡图存 中华民族精神
原文传递
王士禛栈道诗的创作模式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宜蓬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33-38,共6页
王士禛一生两次入蜀,三历栈道,每到一地,都吟诗作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体现了仰观俯察的时空视野、模山范水的景物刻划和深沉凝重的人事感慨,是对栈道山水的准确描摹和对内心情感的充分抒发。王士禛的栈道诗,完善了栈道诗的创作模式,... 王士禛一生两次入蜀,三历栈道,每到一地,都吟诗作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体现了仰观俯察的时空视野、模山范水的景物刻划和深沉凝重的人事感慨,是对栈道山水的准确描摹和对内心情感的充分抒发。王士禛的栈道诗,完善了栈道诗的创作模式,不仅成为历代栈道诗的典范作品,也成为王士禛豪放诗风的重要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栈道 仰观俯察 模山范水 触物伤怀
下载PDF
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审美观物体系的形成
4
作者 冀志强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6-22,共7页
亭台楼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视角,并以此形成了一种极具特色的审美观物体系。这种审美观物体系的形成,主要归因于中国古代经典文本中的特殊观看模式。首先,由台这种建筑所引发的观看模式,在《周易》中形成一种仰观俯察的视线;其次,屈... 亭台楼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视角,并以此形成了一种极具特色的审美观物体系。这种审美观物体系的形成,主要归因于中国古代经典文本中的特殊观看模式。首先,由台这种建筑所引发的观看模式,在《周易》中形成一种仰观俯察的视线;其次,屈原在《离骚》中又展现出一种游目流观的审美视线,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美学话语。同时,楼阁亭榭的空间结构也加入了由台引发的审美观看当中,从而形成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亭台楼阁审美观物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亭台楼阁 审美体系 仰观俯察 游目流观
下载PDF
肇端发始见人文 被引量:3
5
作者 丁纪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42,共8页
时之有端始,乃自人文意义以言之。时之端始一立,时间本身,以及一切具有时间性因素的事物,都自此开辟出来。孔子"行夏之时"之教,以其最为具体落实和政治化的形式,体现此肇端发始之意义。如"行夏之时"之为教,乃是一种... 时之有端始,乃自人文意义以言之。时之端始一立,时间本身,以及一切具有时间性因素的事物,都自此开辟出来。孔子"行夏之时"之教,以其最为具体落实和政治化的形式,体现此肇端发始之意义。如"行夏之时"之为教,乃是一种"修道之谓教";而凡儒家"修道之谓教"者,皆自"无非教也"之中转化出来。所以儒家之人文教,不是离自然、黜自然的,而是一自然的。自"无非教也"向"修道之谓教"转化,其法则是仰观俯察。此修道立教之法,对于克服人文教之弊,亦具有根本性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肇端发始 行夏之时 自然教 人文教 仰观俯察
下载PDF
《易经》认识论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希国 《周易研究》 1994年第2期88-96,51,共10页
《易经》认识论研究孙希国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它把认识本身作为思考内容和研究对象,因此,可以说它是关于认识的认识。同哲学中的其他问题一样,人类对自己认识的哲学审视和反思也经历了许多不同的阶段。... 《易经》认识论研究孙希国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它把认识本身作为思考内容和研究对象,因此,可以说它是关于认识的认识。同哲学中的其他问题一样,人类对自己认识的哲学审视和反思也经历了许多不同的阶段。在中国古代,认识论的基本特点是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原始思维 认识论 “集体表象” 认识世界 道德修养 因果关系 布留尔 仰观俯察 《谦》
下载PDF
论宗白华的“中国艺术哲学”体系之构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都爱 《中国美学研究》 2017年第2期165-186,共22页
宗白华的'中国艺术哲学'体系之构成包括五个部分:一、'艺境'的诞生;二、'艺境'的本体表现:道与禅;三、'艺境'的各门艺术的表现:时间、空间与时—空合一体;四、'艺境'的审美类型:错彩镂金和芙... 宗白华的'中国艺术哲学'体系之构成包括五个部分:一、'艺境'的诞生;二、'艺境'的本体表现:道与禅;三、'艺境'的各门艺术的表现:时间、空间与时—空合一体;四、'艺境'的审美类型:错彩镂金和芙蓉出水、充实和空灵;五、以'艺境'为核心的人生观:艺术化的人生、人格与生活。这五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而背后是宇宙、艺术、人格和人生相辅相成、上下贯通于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境 道与禅 虚实相生 仰观俯察 充实和空灵 艺术化的人生
原文传递
“仰俯”的宇宙自然观与魏晋士人的审美精神 被引量:2
8
作者 黄贞权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39-42,共4页
"仰俯"话语结构承载着的宇宙自然观的文化蕴涵及其对魏晋士人审美精神的影响。"仰俯"的审美视角是经学衰落、意识形态、士人思想观念、文学自身的发展等诸多因素合力的结果,彰显了魏晋士人对宇宙自然和现实的体味... "仰俯"话语结构承载着的宇宙自然观的文化蕴涵及其对魏晋士人审美精神的影响。"仰俯"的审美视角是经学衰落、意识形态、士人思想观念、文学自身的发展等诸多因素合力的结果,彰显了魏晋士人对宇宙自然和现实的体味与感悟,体现了魏晋士人的审美精神和宇宙空间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观俯察 自然 魏晋 审美精神
下载PDF
唐宋墓葬中的仰观伏听俑与圣人象征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铭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81-96,共16页
唐宋墓葬中常常发现一对特殊的人形俑镇墓神煞,按宋代文献记载来看,其中仰首向天的明器是仰观俑,俯身向地的是伏听俑。仰观伏听俑很可能具有经学源头象征、现实角色隐喻的两重象征功能。从经学源头象征而言,仰观、伏听俑是中国古代易道... 唐宋墓葬中常常发现一对特殊的人形俑镇墓神煞,按宋代文献记载来看,其中仰首向天的明器是仰观俑,俯身向地的是伏听俑。仰观伏听俑很可能具有经学源头象征、现实角色隐喻的两重象征功能。从经学源头象征而言,仰观、伏听俑是中国古代易道思维下的圣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制器尚象以治天下的经学观念在唐宋墓葬中的明器化象征,是在墓葬这一人文化成领域对于宇宙天地的象征性把握。从现实角色隐喻而言,唐宋墓葬明器中的仰观俑、伏听俑可能分别与这一时期天文占卜吉凶的日官司天监、地理占卜吉凶的日者堪舆家具有某种角色上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墓葬 仰观伏听俑 仰观俯察 圣人象征 日官隐喻
下载PDF
论太极思维的三旋数学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叶眺新 吴长庚 +2 位作者 罗以迪 李宏军 王新泉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31-37,共7页
一、关于太极思维“太极”是《周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见于《易·系辞》中。至于“太极思维”,则是近代科学特别是思维科学发展以后才出现的。即便如此,学术界也解说颇多,难于统一。有的释以阴阳逻辑思维,有的释以辩证思维,还... 一、关于太极思维“太极”是《周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见于《易·系辞》中。至于“太极思维”,则是近代科学特别是思维科学发展以后才出现的。即便如此,学术界也解说颇多,难于统一。有的释以阴阳逻辑思维,有的释以辩证思维,还有的说是整体思维、离散思维、圈态思维、日月全息思维等等,都有一定道理,又似乎都不甚准确,难尽其意。太极思维,严格说当称“易学太极思维”,是易学理论在思维领域中反映的产物。它是原始人在长期的仰观俯察过程中,将天地万物宇宙人生的种种认识综合抽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科学 三旋 仰观俯察 卦象 宇宙人生 数学模型 易·系辞 先天图 近代科学 辩证思维
下载PDF
创一流,再出发--主题栏目首期聚焦江苏租赁
11
作者 游建华 谷学禹 +1 位作者 孙坚 《董事会》编辑团队 《董事会》 2022年第8期20-21,共2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进程的宏大历史背景,为一批争创一流、勇攀时代之巅的中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世纪性机遇。仰观俯察,那些公司治理规范高效、内部管理精细精益、尊重市场公平竞争的卓越企业,令人尊...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进程的宏大历史背景,为一批争创一流、勇攀时代之巅的中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世纪性机遇。仰观俯察,那些公司治理规范高效、内部管理精细精益、尊重市场公平竞争的卓越企业,令人尊敬;更多在专业领军、资产运作、创新能力方面“强”,在价值创造、转型发展、品牌形象方面“优”,在市场话语权、引领带动作用、对经济社会贡献度方面“大”的骨干企业,惹人注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公平竞争 市场话语权 骨干企业 资产运作 转型发展 仰观俯察 领军 精益
下载PDF
《周易·观卦》之“观”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主体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洁 《理论月刊》 2007年第4期139-141,共3页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元典,是古代文论的文化根基。从文论的角度来看,《观卦》中“观我生”讲求的修美己德与文论中关于创作主体道德修养息息相关;仰观俯察的观物方式又需要创作主体有广博的识见;“观民设教”的教化思想直接启发了汉代...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元典,是古代文论的文化根基。从文论的角度来看,《观卦》中“观我生”讲求的修美己德与文论中关于创作主体道德修养息息相关;仰观俯察的观物方式又需要创作主体有广博的识见;“观民设教”的教化思想直接启发了汉代风化说;观物取象又是古代文论关于“心物”关系的最早展现。《周易》之“观”的观者、观物方式对于古代文论创作主体论的诸多方面有着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我生 仰观俯察 观民设教 观物取象
下载PDF
汉魏之际《文心雕龙》“人化批评”的发生逻辑与话语特色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向阳 孔娜娜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59-64,共6页
形成于汉代的骨相和形神理论对魏晋美学影响巨大,作为一部"体大虑周"的古典文论著述,《文心雕龙》始终贯穿"文章即人体"的身体观念,刘勰把"人化批评"的隐喻结构暗藏在全书的行文脉络中,将品文之法、相人... 形成于汉代的骨相和形神理论对魏晋美学影响巨大,作为一部"体大虑周"的古典文论著述,《文心雕龙》始终贯穿"文章即人体"的身体观念,刘勰把"人化批评"的隐喻结构暗藏在全书的行文脉络中,将品文之法、相人之术与对天地万物的仰观俯察之道贯通为一。通过对"神思"与文思、"风骨"与形制、"体性"与文风、"养气"与文气、"附会"与文章布局、"味""心""脉"等身体范畴的解读,可发现《文心雕龙》对中国传统诗学"近取诸身"致思范式的运用与强化,进而辨明文学本身与人之身体气化同形同构,宇宙观和生命意识合一的"文人一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古典文论 同形同构 仰观俯察 魏晋美学 形神理论 汉魏之际 近取诸身
下载PDF
新符号学运动的发展与前瞻:读赵星植《当代符号学新潮流研究(1980-2020)》
14
作者 祝东 《符号与传媒》 2022年第1期259-266,共8页
现代符号学的兴起,如果从索绪尔、皮尔斯算起的话,其历史已经超过百年;即便是从学界认为的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学原理》的问世算起,也有超过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国也是一个符号学思想资源丰厚的国度,我们的先民在仰观俯察的社会生... 现代符号学的兴起,如果从索绪尔、皮尔斯算起的话,其历史已经超过百年;即便是从学界认为的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学原理》的问世算起,也有超过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国也是一个符号学思想资源丰厚的国度,我们的先民在仰观俯察的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很早就在熟练地运用符号,并建构了我们民族特有的符号学传统,如易学史上的观象系辞、立象尽意,儒家的正名说,道家的无名论,名家的名实之辩等,不仅涉及符号的使用,更是对符号与表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度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特 立象尽意 现代符号学 中国传统学术 仰观俯察 名实之辩 气韵生动 现代学术
下载PDF
“观物取象”是艺术思维的滥觞——读《周易》札记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善文 黄寿祺 《福建论坛》 1981年第2期74-82,共9页
《周易》,是中国第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哲学著作。商末周初之际,作为一个巨大变革的时期,中国奴隶社会正向封建社会演进。《周易》哲学出现于此时,其阴阳变化、革故鼎新的学说,与之正相适应。数千年来,学者研易而汇成“易学”巨流,显示... 《周易》,是中国第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哲学著作。商末周初之际,作为一个巨大变革的时期,中国奴隶社会正向封建社会演进。《周易》哲学出现于此时,其阴阳变化、革故鼎新的学说,与之正相适应。数千年来,学者研易而汇成“易学”巨流,显示着这一古老著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无庸置疑,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我们要看到《周易》哲学中含有大量必须剔除的旧时代糟粕,但又要注意其中杂糅着许多不可忽视的精华。《周易》的美学思想,便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项内容。这里,试图将“观物取象”与艺术思维联系起来考察,在涉及《周易》美学思想的一些问题中,窥其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物取象 艺术思维 八卦取象 易象 美学思想 六十四卦 仰观俯察 旧时代 哲学著作 阴阳变化
下载PDF
论山水诗画意境的“象之审美”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承恂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6年第10期43-44,共2页
作为山水诗画意境的“象之审美”,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征,这些特征可概括为三点:一是“仰观俯察,游心太玄”的观物取象方式;二是“心物相接”或“外师造化”的感物成象方式;三是“情景交融,境由心生”的由象入境方式。
关键词 山水诗 外师造化 观物取象 文化特征 仰观俯察 游心 心物 感物 艺术形象 画中
下载PDF
《周易》美学观及其对中国美学之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祁志祥 《殷都学刊》 2010年第3期125-130,共6页
《周易》的美学思想要言不烦,集中体现在《易传》中。《易传》提出"仰观俯察"的审美观照方式、"立象尽意"的审美表达方法、"参伍错综"的文饰美规律、极饰返素的形式美理想、"美在其中"的心灵... 《周易》的美学思想要言不烦,集中体现在《易传》中。《易传》提出"仰观俯察"的审美观照方式、"立象尽意"的审美表达方法、"参伍错综"的文饰美规律、极饰返素的形式美理想、"美在其中"的心灵美追求、"刚健美利"的人生态度、"生生为美"的乐生传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共鸣现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审美变异,星星点点,琳琅满目。由于《周易》"群经之首"的地位,这些思想对后世中国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仰观俯察 立象尽意 刚健美利 以生为美
下载PDF
从文化学角度审视《易·大象》对卦象的解读——以小畜、贲、大畜、旅四卦为例
18
作者 程建功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59,共9页
《大象》对《周易》古经的个别卦象的解读,有的语焉不详致使后人解说不一,有的似与卦爻辞所述尚有出入,有的则可能属于误读。今从文化学角度借助古文字学以及考古文物资料,就小畜、贲、大畜、旅四卦的卦象解读为例提出一点浅见:初步认... 《大象》对《周易》古经的个别卦象的解读,有的语焉不详致使后人解说不一,有的似与卦爻辞所述尚有出入,有的则可能属于误读。今从文化学角度借助古文字学以及考古文物资料,就小畜、贲、大畜、旅四卦的卦象解读为例提出一点浅见:初步认为小畜卦"风行天上"乃风推云集小有蓄聚的自然天象,而后人的理解大多与此天象无关;贲卦"山下有火"描述的似为古人在山崖下或山洞里生火群居之象,后人将之释为火光向上照耀山形山貌而显现文饰,恐有望文生义之嫌;大畜卦上艮下乾的卦象乃内刚健外阻止之象,描述的应当是古人进山打猎、蓄养猎物之象,而非"天在山中"的虚象;旅卦上离下艮的卦象似为鸟在山上飞来飞去外出觅食、终将返巢之象以喻旅人和旅行,而非"山上有火"之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大象 卦象 自然 仰观俯察
原文传递
儒学的生命力与中国的现代化
19
作者 弓克 《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6,共4页
本文针对当前社会在“儒学与现代化关系”方面存在的“误区”,阐述了“易学、儒学、国学”“,现代、现代性、现代化”的内涵,揭示了“儒学的生命力与中国的现代化”的内在联系,强调在新形势下儒学要“继承、创新、发展”,为中国现代化... 本文针对当前社会在“儒学与现代化关系”方面存在的“误区”,阐述了“易学、儒学、国学”“,现代、现代性、现代化”的内涵,揭示了“儒学的生命力与中国的现代化”的内在联系,强调在新形势下儒学要“继承、创新、发展”,为中国现代化提供精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研究 现代性 大同社会 当代儒学 历史进程 仰观俯察 冯友兰先生 礼运 大道之行 治国理念
原文传递
煤炭系统职工篆刻选刊
20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煤炭系统 吴绍昌 李天池 石园 大匠 廷栋 侯冲 仰观俯察 壶园 刘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