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书中有“我” |
李啸
|
《华人时刊》
|
2024 |
0 |
|
2
|
自强不息的文化蕴涵及当代意义 |
孙羽津
|
《百年潮》
|
2023 |
0 |
|
3
|
王士禛栈道诗的创作模式 |
李宜蓬
|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4
|
|
4
|
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审美观物体系的形成 |
冀志强
|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5
|
肇端发始见人文 |
丁纪
|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6
|
《易经》认识论研究 |
孙希国
|
《周易研究》
|
1994 |
3
|
|
7
|
论宗白华的“中国艺术哲学”体系之构成 |
张都爱
|
《中国美学研究》
|
2017 |
2
|
|
8
|
“仰俯”的宇宙自然观与魏晋士人的审美精神 |
黄贞权
|
《许昌学院学报》
CAS
|
2012 |
2
|
|
9
|
唐宋墓葬中的仰观伏听俑与圣人象征 |
王铭
|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
2018 |
2
|
|
10
|
论太极思维的三旋数学模型 |
叶眺新
吴长庚
罗以迪
李宏军
王新泉
|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
1988 |
2
|
|
11
|
创一流,再出发--主题栏目首期聚焦江苏租赁 |
游建华
谷学禹
孙坚
《董事会》编辑团队
|
《董事会》
|
2022 |
0 |
|
12
|
《周易·观卦》之“观”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主体论 |
马洁
|
《理论月刊》
|
2007 |
1
|
|
13
|
汉魏之际《文心雕龙》“人化批评”的发生逻辑与话语特色 |
徐向阳
孔娜娜
|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14
|
新符号学运动的发展与前瞻:读赵星植《当代符号学新潮流研究(1980-2020)》 |
祝东
|
《符号与传媒》
|
2022 |
0 |
|
15
|
“观物取象”是艺术思维的滥觞——读《周易》札记 |
张善文
黄寿祺
|
《福建论坛》
|
1981 |
1
|
|
16
|
论山水诗画意境的“象之审美” |
闫承恂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6 |
1
|
|
17
|
《周易》美学观及其对中国美学之影响 |
祁志祥
|
《殷都学刊》
|
2010 |
1
|
|
18
|
从文化学角度审视《易·大象》对卦象的解读——以小畜、贲、大畜、旅四卦为例 |
程建功
|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9
|
儒学的生命力与中国的现代化 |
弓克
|
《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06 |
0 |
|
20
|
煤炭系统职工篆刻选刊 |
|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