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神山、家屋与寺院:藏族仪式象征空间的原型同构性
被引量:
5
1
作者
刘朦
《民族论坛》
2016年第5期39-43,共5页
从仪式的角度考察神山、家屋与寺院,发现三者在空间象征上具有同构性。结合藏族原始宗教和藏传佛教的教义,能看到宇宙三界、须弥山、曼荼罗是仪式象征空间的原型模式。反映在建筑景观上,呈现为:立面分为上、中、下三段分层;中心柱是宇...
从仪式的角度考察神山、家屋与寺院,发现三者在空间象征上具有同构性。结合藏族原始宗教和藏传佛教的教义,能看到宇宙三界、须弥山、曼荼罗是仪式象征空间的原型模式。反映在建筑景观上,呈现为:立面分为上、中、下三段分层;中心柱是宇宙之轴的象征;平面空间从神圣中心向四极展开。此外,转山、叩拜等仪式行为也从身体体验性方面界定了空间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山
家屋
寺院
仪式
象征
空间
原文传递
仪式行为象征空间对建筑艺术构形的影响——以藏族叩拜、转经仪式行为为例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朦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181-189,共9页
在仪式过程中,仪式行为对空间具有塑造作用。行为需由身体参与,身体对空间具有建构性,同时,空间离不开身体的感知。本文以藏族的叩拜、转经仪式为例,分析仪式行为、身体与空间之间的建构关系。认为仪式行为塑造了一个虚拟空间,信仰者在...
在仪式过程中,仪式行为对空间具有塑造作用。行为需由身体参与,身体对空间具有建构性,同时,空间离不开身体的感知。本文以藏族的叩拜、转经仪式为例,分析仪式行为、身体与空间之间的建构关系。认为仪式行为塑造了一个虚拟空间,信仰者在其中通过身体感知进入到意象空间层面,最终形成一种更为广泛、稳固与集体性的象征空间。象征空间对建筑艺术的构形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行为
身体
意象
仪式
行为
象征
空间
构形
原文传递
题名
神山、家屋与寺院:藏族仪式象征空间的原型同构性
被引量:
5
1
作者
刘朦
机构
云南大学
出处
《民族论坛》
2016年第5期39-43,共5页
基金
2015年度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研究基金"云南民族建筑景观艺术构形类型与文化空间的人类学研究"阶段成果
文摘
从仪式的角度考察神山、家屋与寺院,发现三者在空间象征上具有同构性。结合藏族原始宗教和藏传佛教的教义,能看到宇宙三界、须弥山、曼荼罗是仪式象征空间的原型模式。反映在建筑景观上,呈现为:立面分为上、中、下三段分层;中心柱是宇宙之轴的象征;平面空间从神圣中心向四极展开。此外,转山、叩拜等仪式行为也从身体体验性方面界定了空间的形态。
关键词
神山
家屋
寺院
仪式
象征
空间
分类号
K892.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仪式行为象征空间对建筑艺术构形的影响——以藏族叩拜、转经仪式行为为例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朦
机构
云南大学
出处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181-189,共9页
基金
2015年度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研究基金“云南民族建筑景观艺术构形类型与文化空间的人类学研究”阶段成果
文摘
在仪式过程中,仪式行为对空间具有塑造作用。行为需由身体参与,身体对空间具有建构性,同时,空间离不开身体的感知。本文以藏族的叩拜、转经仪式为例,分析仪式行为、身体与空间之间的建构关系。认为仪式行为塑造了一个虚拟空间,信仰者在其中通过身体感知进入到意象空间层面,最终形成一种更为广泛、稳固与集体性的象征空间。象征空间对建筑艺术的构形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仪式
行为
身体
意象
仪式
行为
象征
空间
构形
分类号
TU-024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B946.6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神山、家屋与寺院:藏族仪式象征空间的原型同构性
刘朦
《民族论坛》
2016
5
原文传递
2
仪式行为象征空间对建筑艺术构形的影响——以藏族叩拜、转经仪式行为为例
刘朦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CSSCI
2016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