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自发到自觉:现代社会意识形态仪式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
3
1
作者
刘伟兵
《思想理论战线》
CSSCI
2023年第1期131-139,共9页
现代社会意识形态仪式体系的建构呈现为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进程。对封建迷信的拒斥和社会现代化的推进,使得中国传统仪式体系被不断地消解。人们在现代化过程中,由于意识形态认同和确定性逻辑的需要,便自发地追寻仪式感。这种自发性,使...
现代社会意识形态仪式体系的建构呈现为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进程。对封建迷信的拒斥和社会现代化的推进,使得中国传统仪式体系被不断地消解。人们在现代化过程中,由于意识形态认同和确定性逻辑的需要,便自发地追寻仪式感。这种自发性,使得许多亚文化建构起了相应的亚文化仪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从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正开始逐步地自觉建构起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社会意识形态仪式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体系
意识形态
仪式
感
现代化
原文传递
文化复合性视野下的交融与整合——清末民国两个滇西北城镇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琪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11,共7页
文章是对清末民国时期两个滇西北城镇——独克宗与阿墩子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基于文化复合性的视野,文章指出这两座城镇在历史上容纳了多样的人群与文化,又在多样的基础上构建起了整合性的社会秩序。多样的人群源于城镇与更大的社会体系...
文章是对清末民国时期两个滇西北城镇——独克宗与阿墩子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基于文化复合性的视野,文章指出这两座城镇在历史上容纳了多样的人群与文化,又在多样的基础上构建起了整合性的社会秩序。多样的人群源于城镇与更大的社会体系之间的联结,这种联结包括军事与贸易两个方面;而整合的力量则来自共同的社会规范、中心象征及围绕其展开的仪式体系,这套仪式体系中的交融使得人们形成了超越特定族群的共同体感受。城镇的社会秩序是当地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中自发构筑的,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复合性
城镇空间
交融
仪式
体系
共同体
原文传递
重建中国仪式话语体系--一种人类学仪式视野
被引量:
15
3
作者
彭兆荣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9,共9页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礼仪之邦”。“礼仪”成了言说中国的一个凭照,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话语体系。人类学对仪式的研究洋洋大观,构成了完整的认知和实践谱系。当今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GDP大国”,...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礼仪之邦”。“礼仪”成了言说中国的一个凭照,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话语体系。人类学对仪式的研究洋洋大观,构成了完整的认知和实践谱系。当今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GDP大国”,却丢失了许多传统文明的因子和文化的价值。历史表明,任何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都会无例外地将重塑传统文化作为国家战略。这是规律,也是规则。在中华民族伟大崛起的时候,重建中国仪式话语体系是适时的,甚至是急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礼仪之邦
人类学
仪式
研究
仪式
话语
体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自发到自觉:现代社会意识形态仪式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
3
1
作者
刘伟兵
机构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出处
《思想理论战线》
CSSCI
2023年第1期131-139,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政治仪式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22YJC710040)
复旦大学望道研究院课题研究项目
文摘
现代社会意识形态仪式体系的建构呈现为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进程。对封建迷信的拒斥和社会现代化的推进,使得中国传统仪式体系被不断地消解。人们在现代化过程中,由于意识形态认同和确定性逻辑的需要,便自发地追寻仪式感。这种自发性,使得许多亚文化建构起了相应的亚文化仪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从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正开始逐步地自觉建构起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社会意识形态仪式体系。
关键词
仪式
体系
意识形态
仪式
感
现代化
分类号
D639.4 [政治法律—政治学]
B03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文化复合性视野下的交融与整合——清末民国两个滇西北城镇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琪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11,共7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跨学科创新团队项目“现代都市族群社会治理研究”(2018ECNU-QKT014)阶段性成果
文摘
文章是对清末民国时期两个滇西北城镇——独克宗与阿墩子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基于文化复合性的视野,文章指出这两座城镇在历史上容纳了多样的人群与文化,又在多样的基础上构建起了整合性的社会秩序。多样的人群源于城镇与更大的社会体系之间的联结,这种联结包括军事与贸易两个方面;而整合的力量则来自共同的社会规范、中心象征及围绕其展开的仪式体系,这套仪式体系中的交融使得人们形成了超越特定族群的共同体感受。城镇的社会秩序是当地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中自发构筑的,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今天。
关键词
文化复合性
城镇空间
交融
仪式
体系
共同体
分类号
C912.4 [经济管理]
K25 [社会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重建中国仪式话语体系--一种人类学仪式视野
被引量:
15
3
作者
彭兆荣
机构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人类学系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9,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类)重点项目“中国特色艺术学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17AA001)。
文摘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礼仪之邦”。“礼仪”成了言说中国的一个凭照,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话语体系。人类学对仪式的研究洋洋大观,构成了完整的认知和实践谱系。当今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GDP大国”,却丢失了许多传统文明的因子和文化的价值。历史表明,任何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都会无例外地将重塑传统文化作为国家战略。这是规律,也是规则。在中华民族伟大崛起的时候,重建中国仪式话语体系是适时的,甚至是急需的。
关键词
仪式
礼仪之邦
人类学
仪式
研究
仪式
话语
体系
Keywords
etiquette
anthropological studies of etiquette
etiquette discourse system
分类号
C911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自发到自觉:现代社会意识形态仪式体系的建构
刘伟兵
《思想理论战线》
CSSCI
2023
3
原文传递
2
文化复合性视野下的交融与整合——清末民国两个滇西北城镇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刘琪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
原文传递
3
重建中国仪式话语体系--一种人类学仪式视野
彭兆荣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