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阳常不足”理论探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在肺结节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
作者 蒋艳丽 周淼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1期23-25,共3页
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肺部结节被检出,其中有一部分结节为癌前病变。西医对于肺结节无特殊的内科治疗。文章基于"阳常不足"的理论探讨肺部结节的辨证治疗,运用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提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q... 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肺部结节被检出,其中有一部分结节为癌前病变。西医对于肺结节无特殊的内科治疗。文章基于"阳常不足"的理论探讨肺部结节的辨证治疗,运用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提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温阳治法,通过补肺脾肾阳以达到"阴翳"自散的目的。应用中药汤剂及膏方,以及非药物治疗艾灸、督脉灸等方法,为肺部结节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一种新的临床思路,有效阻断了肺结节向肺癌转变的可能性,降低了肺癌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阳常不足 温阳法 益火之源 阴翳
下载PDF
基于“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理论论治抑郁症
2
作者 黄璜 张多 +1 位作者 刘朋良 许二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672-1675,共4页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其主要症状包括兴趣减退、精神萎靡、意志减退、体力精力下降等,表现为一派虚象。“阳气亏虚”既是抑郁的主要特征,也是长期抑郁“因郁致虚”的主要病机,应责之于肾阳虚衰,治疗要注重“益火之源”,以温补肾...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其主要症状包括兴趣减退、精神萎靡、意志减退、体力精力下降等,表现为一派虚象。“阳气亏虚”既是抑郁的主要特征,也是长期抑郁“因郁致虚”的主要病机,应责之于肾阳虚衰,治疗要注重“益火之源”,以温补肾阳、扶阳运枢、潜阳纳气为具体治法,以达温补肾阳之源、缓解阳气郁遏之效,同时注意潜阳、纳气,不可妄用壮火。本文结合临床经验和经典病例,论证“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理论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为抑郁症的中医药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肾阳虚衰 温补肾阳 益火之源 阴翳
下载PDF
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对针灸临床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潘婷 白鹏 +3 位作者 刘晔 许月 朱彦纶 陈晟 《山东中医杂志》 2021年第11期1230-1234,共5页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唐代医家王冰对《黄帝内经》原文的注语,虽被现代医家奉为温补肾阳的圭臬,但对其含义的理解尚有存疑。笔者基于理论层面的分析并结合临床案例,提出益火之源在于助心阳,强调了助心阳在指导针灸扶阳抑阴、温脾散...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唐代医家王冰对《黄帝内经》原文的注语,虽被现代医家奉为温补肾阳的圭臬,但对其含义的理解尚有存疑。笔者基于理论层面的分析并结合临床案例,提出益火之源在于助心阳,强调了助心阳在指导针灸扶阳抑阴、温脾散寒、温补肾阳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火之源 阴翳 《黄帝内经》 王冰 针灸 助心阳 补肾阳 扶阳抑阴
下载PDF
陈莹经痛汤分期辨治原发性痛经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鑫 陈莹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9期13-15,共3页
陈莹教授认为原发性痛经以虚实夹杂者多见,虚为脾肾阳虚,实乃血瘀,以虚为本,以实为标,因虚致实。强调在月经不同时期采用相应治疗,经前及经期治本兼以治标;经期胞宫由满而溢,经血以畅下为顺,应因势利导,"通因通用",活血化瘀,... 陈莹教授认为原发性痛经以虚实夹杂者多见,虚为脾肾阳虚,实乃血瘀,以虚为本,以实为标,因虚致实。强调在月经不同时期采用相应治疗,经前及经期治本兼以治标;经期胞宫由满而溢,经血以畅下为顺,应因势利导,"通因通用",活血化瘀,使经血畅下,给瘀血以出路,瘀去冲任胞宫通畅,痛经自止,达到"通则不痛",标本兼治的目的。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自拟经痛汤,白术15g,白芍30g,牛膝、炙甘草10g,延胡索20g,柴胡10g,巴戟天15g,菟丝子25g,川楝子15g,荔枝核25g,益母草、蒲黄、没药、桂枝、鹿角霜、五灵脂各15g。平时温补肾阳,右归胶囊;经前7d服用经痛汤,佐以血府逐瘀胶囊等活血祛瘀药物。嘱患者注意保暖,保持心情舒畅,注意饮食调理及生活起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虚实夹杂 脾肾阳虚 阴寒内盛 月经周期 分期辨治 益火之源 阴翳 经痛汤 通因通用 血府逐瘀胶囊 活血化瘀 陈莹 老中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基于“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理论指导热敏灸治疗癌性胸水的临床运用
5
作者 赵静 周梅 +3 位作者 熊丹 代有名 李小荣 田佳凤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唐代医家王冰对《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注释,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者”,这与现代中医治疗胸水的思路不谋而合。癌性胸水的发生多与“阴邪”相关,故治疗时...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唐代医家王冰对《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注释,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者”,这与现代中医治疗胸水的思路不谋而合。癌性胸水的发生多与“阴邪”相关,故治疗时尤要重视阳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临床上常常以“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为理论基础,治疗上以“扶阳益火”法指导热敏灸治疗癌性胸水。本文就基于“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理论指导热敏灸治疗癌性胸水的临床运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癌性胸水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火之源 阴翳 扶阳益火 热敏灸 癌性胸水 临床运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