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郑文焯词之学问化趣尚
- 1
-
-
作者
唐何花
魏中林
-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3-109,共7页
-
文摘
郑文焯是满族词人之翘楚,由于其学者与词人的双重身份,加之学术风气的影响,他在论词时崇尚“学问”。在词学思想上,他主张以“清空”之体发经籍之光,即将胸中所蕴藏的学问咀嚼酝酿,随情自然涌出不着痕迹;在创作中,他以学问提升胸襟、滋养人格,将佛语、史识、考据等学问因子打并入词;在词学研究上,他以朴学的方法校勘整理词籍、研究词体的音乐特性。他沟通了词学与学术,深化了清词以“学”复兴的发展模式,加速了清词学问化之进境。
-
关键词
以学论词
以学为词
为词立学
清词学问化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清代“以学为词”刍议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唐何花
-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66-179,共14页
-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顺康之际词集刊刻文献汇考与研究”(编号:2022M711346)。
-
文摘
“以学为词”是清代词坛的普遍现象,肇端于宋,却极盛于清,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顺康年间的“以学为词”沿袭宋代的形式——高密度运用典故和化用成句;康熙中叶以后,词之创作主体学者化,为彰显学问和学术交流的需要,他们创制了大量的集句词、论词词,甚至在词中浓墨重彩地进行自注;雍乾时期,以考据为代表的朴学大兴,大批学人投入诗词创作领域,学人开始主导词坛,他们视词为学问的载体,不仅将学问酝酿为一种高洁的人格姿态与清幽的词境,而且还以专门之学入词;嘉庆道光以后,常州词派提倡的“寄托”说,仍以学问为根柢,他们从理论和创作上都对“以学为词”做了提升;晚清四大家将“以学为词”发展到了极致,但由于天资、学力和境地的差异性,他们采融学问的效果不尽相同。“以学为词”一方面开拓了词境,提升了词体地位,但同时也戕伤了词之美感特质。对清代的“以学为词”进行深入研究,不但能够还原清代的词林生态,而且能够探析清人隐秘的创作心理,从而总结出创作规律,这对我们今天的文学评论和文学创作都是有指导意义的。
-
关键词
清词学问化
以学为词
创作动机
-
Keywords
the scholarly trend in the Qing Dynasty Ci creation
using scholarship in Ci creation
motive of creation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