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文子》“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用兵思想及其进步性 被引量:2
1
作者 赵雅丽 《军事历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5-152,共8页
作为先秦道家重要典籍,传世本《文子》第十二篇《上礼》继承了老子“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的思想。其“以正治国”强调随时、顺性、合俗、利民、能因、无为,在此基础上,其“以奇用兵”强调因民之欲、不从己出、用兵以诚、用兵以时、以仁... 作为先秦道家重要典籍,传世本《文子》第十二篇《上礼》继承了老子“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的思想。其“以正治国”强调随时、顺性、合俗、利民、能因、无为,在此基础上,其“以奇用兵”强调因民之欲、不从己出、用兵以诚、用兵以时、以仁用兵、用兵以礼、用兵以道等。与诸子相比,具有独特之处。这在1978年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的竹简《文子》残文中得到证明。本文试从分析《文子》“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内涵入手,来探讨《文子》用兵思想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子》 以正治国 以奇用兵
原文传递
老子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守领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0-15,共6页
老子哲学里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其核心思想体现在"道"。老子以"道"观战,分析了战争行为本身的种种破坏性,提出了"不以兵强天下"的军事战争观,指出战争是"去根""有为"和"强... 老子哲学里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其核心思想体现在"道"。老子以"道"观战,分析了战争行为本身的种种破坏性,提出了"不以兵强天下"的军事战争观,指出战争是"去根""有为"和"强力"的无道行为。老子在以"道"观战、批判战争的同时还主张"道之弱用",提出"以弱胜强"的军事战略观,充分体现了老子辩证法思想在军事战略上的运用。老子主张"以奇用兵"和"政治用慈"的军事战术观,其中所蕴含的"取与""虚实""先后"都是辩证法思想在不同层面的阐发和运用。尽管老子没有对军事辩证法思想作深入而具体的阐述,但他根据当时战争发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独特的用兵之道,触及到了军事斗争中的内在规律,丰富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涵,促进了军事理论体系的发展,对后世军事理论的建构和军事实践活动的开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军事辩证法 以弱胜强 以奇用兵
下载PDF
《老子》“以奇用兵”辨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战洪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100-104,共5页
《老子》中"以奇用兵"的内涵,古今诸多注家将其解读为"以阴谋诡诈之术用兵"。这是从纯粹军事学意义上作的解释,是与《老子》"道法自然"的理论特质及老子反伪贵真的道论内涵相悖逆的,因而是不准确的。&qu... 《老子》中"以奇用兵"的内涵,古今诸多注家将其解读为"以阴谋诡诈之术用兵"。这是从纯粹军事学意义上作的解释,是与《老子》"道法自然"的理论特质及老子反伪贵真的道论内涵相悖逆的,因而是不准确的。"以奇用兵"是老子在道法自然的理论前提下创设的新型用兵方略,其核心要领是师法自然而兴军用战,其内涵要点为:法自然玄奥之德而兵形神奇,法天地好生之德不纵欲滥杀,法自然肃杀之德而不得已应战,法自然无为而成之德而收不战而胜之功。较之操作性、功利性极强的兵家方略,《老子》"以奇用兵"体现出浓厚的思辨与理想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奇用兵 《老子》 道法自然
下载PDF
以正治国 以奇用兵
4
作者 陈瑛 《高校理论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以正治国 以奇用兵 中国 行政管理 突发事件 《老子》
原文传递
浅论老子的兵事思想
5
作者 李建峰 《西部论坛(陕西)》 2005年第6期63-64,共2页
老子的兵事思想包含在他的哲学思想之中,作为修道和无为的例证。主要可拈出如下观点:反对战争;以奇用兵;后发制人;善胜不与;哀兵可胜。他的兵事思想与其哲学思想是一致的,倡导无为,力主柔弱刚强,将战争的胜因归之于“天”与“... 老子的兵事思想包含在他的哲学思想之中,作为修道和无为的例证。主要可拈出如下观点:反对战争;以奇用兵;后发制人;善胜不与;哀兵可胜。他的兵事思想与其哲学思想是一致的,倡导无为,力主柔弱刚强,将战争的胜因归之于“天”与“慈”,开出的药方不能适应乱世之需,秦一统六国的史实便是明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兵事思想 反对战争 以奇用兵 善胜不与 哀兵可胜 哲学思想 “天” 无为 战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