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大明宫内的几处建筑物的方位与职能——以殿中内省、翰林院、学士院、金吾仗院、望仙观为中心 被引量:4
1
作者 杜文玉 《唐史论丛》 CSSCI 2014年第2期23-42,共20页
关于唐长安大明宫内建筑物的方位,历代学者均有不少研究,如宋敏求《长安志》、程大昌《雍录》、李好文《长安志图》、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徐松《唐两京城坊考》等。近代以来也有不少学者涉及过这方面的问题,然未尽之处尚多,本文拟对... 关于唐长安大明宫内建筑物的方位,历代学者均有不少研究,如宋敏求《长安志》、程大昌《雍录》、李好文《长安志图》、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徐松《唐两京城坊考》等。近代以来也有不少学者涉及过这方面的问题,然未尽之处尚多,本文拟对殿中内省、翰林院、学士院、金吾仗院、望仙观等建筑的方位与职能,进行一个初步的研究,以求教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翰林院 吾仗 唐长安大明宫 类编长安志 长安志图 程大昌 宋敏求 雍录 殿中
原文传递
民俗元素与现实商业的交织:《小门神》取材的创新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周亮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5-97,共3页
《小门神》是一部由追光动画出品的合家欢式的动画电影作品,这部动画电影作品之中充斥着浓郁的民俗元素,同时,又在其中内置了较多现实商业氛围,二者的交织使得这部作品成为老少咸宜、合家欢喜的一部动画电影作品。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博大... 《小门神》是一部由追光动画出品的合家欢式的动画电影作品,这部动画电影作品之中充斥着浓郁的民俗元素,同时,又在其中内置了较多现实商业氛围,二者的交织使得这部作品成为老少咸宜、合家欢喜的一部动画电影作品。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博大精深且底蕴极为丰厚,拥有着取之不尽且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小门神》这部影片的叙事即取材自中华上古传统神话《山海经》,整部影片也在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之中洋洋洒洒地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电影 传统民俗文化 传统文化氛围 神界 人界 主创者 神荼 界中 国产影片
下载PDF
论唐代宫观诗
3
作者 杨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4-86,共3页
本文认为唐代宫观诗不仅是道教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更是当时诗人的心态与官方文化、时尚、风俗的载体。通过对唐代宫观诗的总体观照与细读,可以对当时的宫观建筑、道士生活与文化氛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关键词 唐代 道宫 道士 文学研究
下载PDF
香港地区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的感悟
4
作者 叶映均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2-33,共2页
多年来,香港地区泓澄仙观举办多种活动,提倡道文化,达致和谐共融。例如,自2003年每年每逢天师诞在五月份均举办系列活动至今,并编印经书、季刊观讯等。泓澄仙观朝圣及海外道访交流甚多,注重在交流中弘扬中华文化,提倡兴道德教的重要性... 多年来,香港地区泓澄仙观举办多种活动,提倡道文化,达致和谐共融。例如,自2003年每年每逢天师诞在五月份均举办系列活动至今,并编印经书、季刊观讯等。泓澄仙观朝圣及海外道访交流甚多,注重在交流中弘扬中华文化,提倡兴道德教的重要性。多年来,经常组织到江西龙虎山、“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国内的名山大川、粤港澳大湾区等地朝圣或开展交流活动,增进香港道教界与内地道教界的了解和深厚情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界 粤港澳大湾区 香港地区回归祖国 朝圣 和谐共融 天师
原文传递
归猿洞(外四首)
5
作者 韩笑 《诗刊》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归猿洞 谈诗 苦吟 清远县 秋容 君高 月洞 三教 连南
原文传递
长歌当哭 壮怀激烈——读郁达夫《满江红》
6
作者 张炳隅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1981年第1期96-98,共3页
去年赴福州校订书稿,得便遨游榕城三山(鼓山、乌山、于山)。其中以城东南隅之于山,景物最为秀丽。相传战国时期有一支古民族“于越”氏居此,因而得名。又传,汉代临川何氏九见弟曾在此修炼;汉闽越王无诸,则于九月九日在此登高;故于山又... 去年赴福州校订书稿,得便遨游榕城三山(鼓山、乌山、于山)。其中以城东南隅之于山,景物最为秀丽。相传战国时期有一支古民族“于越”氏居此,因而得名。又传,汉代临川何氏九见弟曾在此修炼;汉闽越王无诸,则于九月九日在此登高;故于山又各九仙山、九日山。上除特多形如巨鳌的卵形怪石外,还有唐之白塔寺,宋之九仙观,明之戚公祠,之大士殿等古建筑及有关胜迹。加上千年寿榕盘根错节,荫天蔽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江红》 东南隅 闽越王 战国时期 无诸 补山 丰功伟烈 明之
下载PDF
郁达夫和王天君
7
作者 三米深 《闽都文化》 2015年第6期47-54,共8页
一上于山有许多条路。从东方书画社旁的小路拾级而上,数十级石阶,迎面而来的便是天君殿。天色渐暗,微风入林,九日台的灯火已和月光一起点亮。民国27年,郁达夫想必也是从这条路上山的。他眉头紧锁,心事重重,有个谜团堵在胸口,令他喘不过... 一上于山有许多条路。从东方书画社旁的小路拾级而上,数十级石阶,迎面而来的便是天君殿。天色渐暗,微风入林,九日台的灯火已和月光一起点亮。民国27年,郁达夫想必也是从这条路上山的。他眉头紧锁,心事重重,有个谜团堵在胸口,令他喘不过气来。透过浓厚的树荫,他远远地望见王天君披甲执鞭,赤面红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映霞 红须 王灵官 毁家诗纪 眉头紧锁 鸣鸠 汪静之 凤凰巢 推杯换盏
原文传递
写作,需要与一座山发生关系——《后山》创作谈
8
作者 白鹤林 《江南(诗)》 2014年第5期13-14,共2页
2002年至今,我一直住在绵州富乐山下,转眼已十一个年头。最早是租房,后来因为喜欢上了这个叫做沈家坝的地方,就在这里的一个小区买了一个小房子,定居了下来。小区位于富乐山后门一边,东南角,所以我算是偏居于富乐山下。而从户籍来说,我... 2002年至今,我一直住在绵州富乐山下,转眼已十一个年头。最早是租房,后来因为喜欢上了这个叫做沈家坝的地方,就在这里的一个小区买了一个小房子,定居了下来。小区位于富乐山后门一边,东南角,所以我算是偏居于富乐山下。而从户籍来说,我也逐步由最初的遂宁蓬溪人,变成曾经的绵阳高新人,现在又变成了绵阳游仙人。游仙,据说因为"神仙"李意期(汉代云游仙人)曾经来此修炼,后人修建有"游仙观"而得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蓬溪 于富 创作谈 绵州 李调元 写作时间 元诗 李杜
原文传递
武周革命前后地方社会置观立碑与政治表达
9
作者 史正玉 《史学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40,共13页
武周革命前后,地方社会通过置观立碑等活动对中央政权变动作出反应并表达政治诉求。各地相继建立一批为唐高宗追福的道观,其中有几组同名道观尤其值得关注。它们是政策指导下建立的官方道观,体现了高宗的弘道遗志和武则天对权力来源的... 武周革命前后,地方社会通过置观立碑等活动对中央政权变动作出反应并表达政治诉求。各地相继建立一批为唐高宗追福的道观,其中有几组同名道观尤其值得关注。它们是政策指导下建立的官方道观,体现了高宗的弘道遗志和武则天对权力来源的宣示。以太上老君石像碑、白鹤观碑等为代表的石刻,既是唐前期以地方官为主导的地方社会力量和政治选择的具象体现,也是武周统治时期中央利用道教活动在地方社会施加政治影响的物质载体。与中央政策或皇帝本人联系紧密的这批官方道观,始终在地方社会拥有较高的影响力。道观中的立碑和后续多次题刻活动,展现了唐前期地方社会的权力结构和借助道教活动进行政治表达的方式。不同时段的数次题刻汇集一石,揭示了李武政权之间的权力传承和政治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高宗 武周革命 石刻 道教 白鹤
原文传递
从《抚州招仙观记》谈王安石对医德医术的推崇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荣 徐春娟 芦琴 《江西中医药》 2009年第10期5-6,共2页
关键词 抚州招 王安石 医德医风
下载PDF
对地方性道教建筑群选址特点的勘察研究——以山西武乡会仙观建筑群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建华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3年第5期281-283,294,共4页
探讨了地方性道教建筑群的选址特点,并结合对山西武乡会仙观建筑群的勘察测绘实践,从道教修道成仙的思想和仙境模式的影响、崇尚自然的理念、理想的风水条件、良好的生态和实利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 建筑选址 地方性 道教建筑群
下载PDF
湘中道教名山文仙观文物遗存及其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伟顺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8-13,共6页
文仙观,是湘中地区一处著名的道教宫观。发源于西晋初年,发展于隋唐时期,盛兴于宋、明时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文物遗存极为丰富,有文仙遗迹、宫观建筑、道士住宅、道士墓群、传世文物、佚散文物、石碑刻等七大类,这些文物遗存具... 文仙观,是湘中地区一处著名的道教宫观。发源于西晋初年,发展于隋唐时期,盛兴于宋、明时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文物遗存极为丰富,有文仙遗迹、宫观建筑、道士住宅、道士墓群、传世文物、佚散文物、石碑刻等七大类,这些文物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遗存 文化内涵 价值分析
下载PDF
“形异质同”与殿观重建中的国家/社会关系
13
作者 符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2-109,共8页
殿观重建作为改革后出现的社会事实,是民间信仰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湘中农村甘泉山的民族志,本文展现了民间殿观重建中一种"形异质同"的独特现象,并在"民族国家-基层政权-行动者"关系的框架下,剖析了重建过程及殿... 殿观重建作为改革后出现的社会事实,是民间信仰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湘中农村甘泉山的民族志,本文展现了民间殿观重建中一种"形异质同"的独特现象,并在"民族国家-基层政权-行动者"关系的框架下,剖析了重建过程及殿观的空间秩序中所呈现出来的权力关系和民众的行动策略,揭示了国家制度和基层权力在实践中遭遇的现实困境,最后讨论了殿观重建中民族国家、基层政权与地方民众之间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殿重建 (殿) “形异质同” 国家/社会关系
下载PDF
济源奉仙观三清大殿浅析
14
作者 曹国正 《古建园林技术》 2004年第2期13-16,68,共4页
奉仙观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荆梁北街东侧,因观中主殿三清大殿用荆木作梁,故俗称荆梁观。其西、北两面分布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济渎庙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延庆寺舍利塔、庙街原城遗址,地理环境十分优雅。奉仙观创建于唐垂拱元年(公元... 奉仙观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荆梁北街东侧,因观中主殿三清大殿用荆木作梁,故俗称荆梁观。其西、北两面分布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济渎庙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延庆寺舍利塔、庙街原城遗址,地理环境十分优雅。奉仙观创建于唐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占地4万余平方米,为历代道家真人修道讲经之所,唐二鲁真人(鲁希言、鲁和光)、宋贺兰栖真曾先后修道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三清大殿 文物保护 地理环境 建筑风格
下载PDF
山西武乡会仙观初步勘察研究报告
15
作者 林源 《建筑与文化》 2008年第10期86-87,共2页
会仙观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是一处由金、元、明各时期单体建筑组成的道教建筑群。本文通过对其中主要建筑的结构做法、构件特征、外观形式等的勘察和研究,提出了会仙观的时代特征与地方特征,并对其价值进行了研究与评价。
关键词 道教建筑群 时代特征 地方特征 价值
下载PDF
吕洞宾度沈东老传说考论
16
作者 张振谦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50,共7页
吕洞宾度沈东老传说指北宋湖州隐士沈东老被吕洞宾度化成仙的故事。它最早见于苏轼诗歌,其创作信息则源于沈东老之子沈偕。在宋代崇道的社会背景下,沈偕叙述、苏轼和作、郭祥正题诗、陆元光补充以及由此展衍的诗歌、诗话、笔记小说共同... 吕洞宾度沈东老传说指北宋湖州隐士沈东老被吕洞宾度化成仙的故事。它最早见于苏轼诗歌,其创作信息则源于沈东老之子沈偕。在宋代崇道的社会背景下,沈偕叙述、苏轼和作、郭祥正题诗、陆元光补充以及由此展衍的诗歌、诗话、笔记小说共同促成了沈东老传说的形成和流传。吕沈传说的传播途径有两条:一是纸质媒介,包括诗文笔记与仙传类书;二是实物载体,即以回仙观与回仙像为代表的建祠立碑和图像传播。这一传说有着丰富的文化意涵,主要包括乐善好施、知足自得的人生境界和精神品格——"东老乐处"及由其塑造而成的文学典故"榴皮题壁"。道教史上,回先生为吕洞宾之说始于此则传说,作为文学与道教互动的典型案例,它鲜明地体现了劝善和度人的宗教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洞宾 沈东老 东老乐处 榴皮题壁
原文传递
奉仙观《崇宁葆光大师卫公道行之碑》考释
17
作者 赵卫东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81,共11页
河南济源奉仙观现存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立《崇宁葆光大师卫公道行之碑》一块,虽然以往的文献曾提到该碑,但却未著录碑文,所以该碑的发现对于研究奉仙观的历史,乃至整个元代全真道教史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该碑的详细考释,可以对奉仙... 河南济源奉仙观现存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立《崇宁葆光大师卫公道行之碑》一块,虽然以往的文献曾提到该碑,但却未著录碑文,所以该碑的发现对于研究奉仙观的历史,乃至整个元代全真道教史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该碑的详细考释,可以对奉仙观的始创时间,贺兰栖真、卫志隐等高道的生平事迹,以及元代奉仙观的文化与权力资源等有深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栖真 卫志隐 全真道
下载PDF
山西武乡会仙观保护规划研究
18
作者 叶建华 王雅丽 《华中建筑》 2011年第11期110-112,共3页
随着社会进步,文物保护工作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建筑遗产历经漫长的时空变迁后,在对其价值认知中,要结合其成长的背景环境和历史风貌,做到既保护好建筑遗产本体,又保护建筑遗产的背景环境。该文结合山西武乡会仙观的保护规划,寻求一种重... 随着社会进步,文物保护工作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建筑遗产历经漫长的时空变迁后,在对其价值认知中,要结合其成长的背景环境和历史风貌,做到既保护好建筑遗产本体,又保护建筑遗产的背景环境。该文结合山西武乡会仙观的保护规划,寻求一种重视建筑遗产及其环境的整体保护和发展的途径,以达到保护与传承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规划 文物 环境保护
下载PDF
济源奉仙观三清殿大木结构再认识
19
作者 朱永春 《文物建筑》 2017年第1期31-37,共7页
论文在对济源奉仙观三清殿大木结构分析基础上,指出:虽然三清殿当心间的结构属于宋《营造法式》图样中的厅堂结构,但就其整体结构看,已脱离了厅堂结构以横断面为基本单位的特征。其不落地柱及诸多节点构造,属于穿斗结构的元素。基于该... 论文在对济源奉仙观三清殿大木结构分析基础上,指出:虽然三清殿当心间的结构属于宋《营造法式》图样中的厅堂结构,但就其整体结构看,已脱离了厅堂结构以横断面为基本单位的特征。其不落地柱及诸多节点构造,属于穿斗结构的元素。基于该类结构的独特性,可命名'奉仙观型'。文章进而参照《营造法式》,对奉仙观三清殿的铺作、襻间等构件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源奉 大木结构 《营造法式》 厅堂式结构 穿斗结构 铺作 襻间
原文传递
济源奉仙观三清殿大木作营造模数制度研究
20
作者 张高岭 《文物建筑》 2017年第1期81-96,共16页
通过对济源奉仙观三清殿的实物勘测和文献调查,在掌握了该建筑木构架构造和构件的具体尺寸及修建历史的基础上,试想推论出该建筑大木作营造的模数制度,研究发现该建筑使用的营造尺1尺等于31厘米,营造的基本尺度模数为0.5尺,基本比例模数... 通过对济源奉仙观三清殿的实物勘测和文献调查,在掌握了该建筑木构架构造和构件的具体尺寸及修建历史的基础上,试想推论出该建筑大木作营造的模数制度,研究发现该建筑使用的营造尺1尺等于31厘米,营造的基本尺度模数为0.5尺,基本比例模数为5份,建筑平面、柱、铺作、举屋、折屋、出际、檐出等的营造制度,基本是沿用宋制,其间广、椽平长、柱高、构件长、出际长、檐出、飞子出等构架、构件尺度控制用三等材,构件断面尺度控制采用四等材,并且后檐在用材、铺作程级及檐出等方面低于前檐一个位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源奉三清殿 营造尺 用材 营造模数制 尺度模数 比例模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