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谈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发掘的主要收获 被引量:22
1
作者 彭适凡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389-392,共4页
江西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谈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发掘的主要收获江西省博物馆彭适凡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方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严文明任队长,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彭适凡任副队长(执行领队)以及美国安德沃考古研究基... 江西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谈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发掘的主要收获江西省博物馆彭适凡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方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严文明任队长,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彭适凡任副队长(执行领队)以及美国安德沃考古研究基金会研究主任马尼士博士为美方队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洞遗址 史前考古 重大突破 遗址 新石器时代早期 旧石器 细石器 吊桶 层堆积 江西
下载PDF
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的研究——兼论中国陶器起源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家治 张志刚 +1 位作者 邓泽群 梁宝鎏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83-91,103-104,共11页
"水火既济而土合"是宋应星在其所著《天工开物·陶埏》篇中对陶器工艺基础的高度科学概括。土无水,则无粘性和可塑性,不能成形为器物。器物不经火烧,则不能成为经久耐用的陶器。因而自从人类掌握了火,水、火、土即成为人... "水火既济而土合"是宋应星在其所著《天工开物·陶埏》篇中对陶器工艺基础的高度科学概括。土无水,则无粘性和可塑性,不能成形为器物。器物不经火烧,则不能成为经久耐用的陶器。因而自从人类掌握了火,水、火、土即成为人类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早期 陶器起源 化学组成 仙人洞遗址 显微结构 罗家角遗址 烧成温度 河姆渡 可塑性 陶片
原文传递
江西先秦农业考古概述 被引量:15
3
作者 彭适凡 《农业考古》 1985年第2期108-115,共8页
鄱阳湖——赣江流域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襟江带湖,沃野千里,是一个很适宜农业生产发展的地区,历史时期以后,迄至今天,一直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然而,今天是从昨天、前天发展过来的,究本溯源,这一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历史悠久、源... 鄱阳湖——赣江流域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襟江带湖,沃野千里,是一个很适宜农业生产发展的地区,历史时期以后,迄至今天,一直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然而,今天是从昨天、前天发展过来的,究本溯源,这一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先秦时期就有着相当的规模和发展水平。现据有关的考古资料,对江西先秦时期的农业考古情况作一综合概述。 (一) 新石器时代早期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江西地区最早农业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这主要以赣东北万年县境的大源乡仙人洞洞穴遗址为代表。该遗址有上、下两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其下层文化当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上层为新石器时代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考古 新石器时代早期 赣江流域 新石器时代晚期 仙人洞遗址 先秦时期 江西 农业经济 考古资料 遗址
下载PDF
吉林桦甸寿山仙人洞旧石器遗址试掘报告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全家 李其泰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2-19,共8页
本文记述了吉林烨甸寿山仙人洞遗址试掘所发现的47件石制品及伴生动物化石12种.依动物化石和石器特征分析,将其地质时代暂定为晚更新世后段,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1991年5—6月间.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在吉林地区进行旧... 本文记述了吉林烨甸寿山仙人洞遗址试掘所发现的47件石制品及伴生动物化石12种.依动物化石和石器特征分析,将其地质时代暂定为晚更新世后段,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1991年5—6月间.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在吉林地区进行旧石器野外考古调查时,在桦甸市榆木桥子镇发现了寿山仙人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并进行了试掘,在距洞口7米处开了一个横向1×3米深沟,出土了较丰富的文化遗物:47件石制品,少量的骨制品,以及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一些鸟类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 仙人洞遗址 更新世
下载PDF
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陶片的科学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吴瑞 邓泽群 +3 位作者 张志刚 李家治 彭适凡 刘诗中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2-69,共8页
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从20世纪60年代的首次试掘,到90年代由北京大学考古系、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美国安德沃考古研究基金会联合组成的中美农业考古队多次进行的考古采样和发掘,共出土陶片800多片,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 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从20世纪60年代的首次试掘,到90年代由北京大学考古系、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美国安德沃考古研究基金会联合组成的中美农业考古队多次进行的考古采样和发掘,共出土陶片800多片,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出土陶器最为丰富者,为早期陶器及其发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洞遗址 陶器 化学组成 显微结构 热释光测年 科学技术研究 江西省 出土 遗址 陶片
原文传递
中国农耕文化形成试论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存浩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74-79,共6页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的中心立一。为此,探索中国农业起源的著述可谓不少。但是,将中国农耕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事象,运用文化学理论从更广阔的视野内考察中国农耕文化的起源和形成的文章却未曾多见。或许,将文化学理论引入中国农耕文化起...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的中心立一。为此,探索中国农业起源的著述可谓不少。但是,将中国农耕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事象,运用文化学理论从更广阔的视野内考察中国农耕文化的起源和形成的文章却未曾多见。或许,将文化学理论引入中国农耕文化起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化 农业起源 文化起源 旧石器时代晚期 新石器时代遗址 遗址 仙人洞遗址 陶文化 畜牧文化 考古学
下载PDF
更新世末至全新世初岭南地区的史前文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焦天龙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24,共24页
本文的岭南地区与地理学上的岭南稍有不同,主要指南岭以南的两广等省区,同时,有些遗址虽在南岭以北(如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由于与本文的议题密切相关,也列入讨论的范围之内。这里的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初期,是指距今30000—7000年左右... 本文的岭南地区与地理学上的岭南稍有不同,主要指南岭以南的两广等省区,同时,有些遗址虽在南岭以北(如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由于与本文的议题密切相关,也列入讨论的范围之内。这里的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初期,是指距今30000—7000年左右的一段时间,与地质学界所说的分界不尽一致。关于更新世和全新世的分界,学术界尚有争论。根据岭南地区史前遗址的具体情况,在综合对比遗址的绝对年代、动物群和文化遗物的特征以后,本文采用距今15000年作为全新世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初 岭南地区 史前文化 更新世晚期 打制石器 文化层 考古学 遗址 小石器 仙人洞遗址
原文传递
关于农耕起源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9
8
作者 孔令平 《农业考古》 1986年第1期28-37,共10页
农业起源,是考古学、历史学、古植物学等学科百余年来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在欧洲,这个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72年。这一年尼尔逊(Nilson)提出人类史可分为四个时期:狩猎和采集期;游牧或畜牧期;农业期;文明期。1877年摩尔根归纳为三个... 农业起源,是考古学、历史学、古植物学等学科百余年来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在欧洲,这个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72年。这一年尼尔逊(Nilson)提出人类史可分为四个时期:狩猎和采集期;游牧或畜牧期;农业期;文明期。1877年摩尔根归纳为三个时期:蒙昧期(狩猎和采集);野蛮期(畜牧和农耕)和文明期。1882年法国学者 A.de.康多尔(Candolle)发表了《植物耕作的起源》(Origine des plants Cultives)一书,建立了作物学的研究,首先提出并分析了野生作物和家植作物之间的关系。第一次推动了野外考察和调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 公元前 农业起源 起源地 仙人洞遗址 史前考古学 水稻 中美洲 丘陵地区 狩猎
下载PDF
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存再研究及中国稻作农业起源新认识 被引量:6
9
作者 曹柯平 《东南文化》 CSSCI 1998年第3期25-31,共7页
文章认为中国栽培稻的驯化史可能始于距今1.5万年前后,距今8000-9000年左右中国南方淮河南岸古代居民率先发明早期稻作农业。
关键词 仙人洞遗址 稻作农业
下载PDF
世界首株水稻出于万年 被引量:6
10
作者 洪涛 杨艳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34,共4页
关键词 仙人洞遗址 新石器时代早期 水稻 栽培稻 植硅石 野生稻 原始先民 旧石器时代晚期 遗址 稻作文化
下载PDF
鲁山仙人洞遗址发现始末
11
作者 张水木 《河南文史资料》 2024年第2期99-110,共12页
鲁山仙人洞遗址的发现是平顶山市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平顶山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是河南省文物局专项经费和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基础业务经费联合支持的全省第一个系统性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平顶... 鲁山仙人洞遗址的发现是平顶山市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平顶山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是河南省文物局专项经费和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基础业务经费联合支持的全省第一个系统性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平顶山市文物局联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考古 河南省科学技术 业务经费 仙人洞遗址 联合支持 专项经费 平顶山市 文物考古
原文传递
从民族学有关资料看中国早期新石器遗址的经济文化类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凤芹 《华夏考古》 1994年第2期50-60,共11页
从民族学有关资料看中国早期新石器遗址的经济文化类型刘凤芹Accordingtotheethnologicaltheoryofeconomic-culturaltypesandtheinvestigationsofth... 从民族学有关资料看中国早期新石器遗址的经济文化类型刘凤芹Accordingtotheethnologicaltheoryofeconomic-culturaltypesandtheinvestigationsoftheancientenviro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姆渡遗址 新石器遗址 经济文化类型 仙人洞遗址 刀耕火种农业 渔猎采集 新石器时代遗址 兴隆洼 独龙族 锄耕农业
原文传递
甑皮岩仙人洞遗址与中华陶器之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向进 王团华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3年第3期24-29,共6页
关于陶器起源,一直是考古界高度关注及重点研究的学术问题。进入21世纪,随着文化强国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陶器起源研究逐渐引起陶瓷界的高度关注,关注聚焦点集中在距今万年以上的早期陶器考古发现方面。
关键词 考古界 早期陶器 文化强国建设 考古发现 仙人洞遗址 聚焦点 甑皮岩 21世纪
下载PDF
论良渚文化原始稻作生产的先进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世华 《古今农业》 1999年第1期1-5,18,共6页
湖南道县玉蟾岩洞穴遗址、广西柳州白莲洞文化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和吊桶环遗址、山西沁水下川文化遗址,以及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等的考古表明,在中国神州大地上的原始农业独立发生于距今九千至一万年前,即它萌芽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关键词 良渚文化 稻作生产 农业考古 原始农业 太湖地区 文化遗址 长江下游 草鞋山遗址 长江中游 仙人洞遗址
下载PDF
江西古农具定名初探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恒贤 《农业考古》 1981年第2期69-74,共6页
在本刊的创刊号上,发表了我馆收藏的古代农业科技文物目录,其内容主要是农业生产工具。我们希望全国各省都能这样做。做好这一工作,对推动我国古代农业的研究工作,无疑是会有所裨益的。但我们做得不细,特别是有些农具的定名原来不尽恰当... 在本刊的创刊号上,发表了我馆收藏的古代农业科技文物目录,其内容主要是农业生产工具。我们希望全国各省都能这样做。做好这一工作,对推动我国古代农业的研究工作,无疑是会有所裨益的。但我们做得不细,特别是有些农具的定名原来不尽恰当,目录中又多未加以更正,更正了的也未说明理由。为补救这一缺陷,本文拟就目录中所列的部分农具的定名问题加以探讨,以求在这方面大家有个统一的认识,使古农具的定名今后更为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工具 仙人洞遗址 农具 定名 出土 古代农业 江西 蚌器 目录 装饰品
下载PDF
万年稻作超万年─—万年仙人洞遗址稻作考古发现始末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常芝 《南方文物》 1998年第3期114-118,共5页
关键词 仙人洞遗址 考古发现 考古发掘 稻作起源 农业考古 新石器时代早期 江西省 野生稻 植硅石 考古研究所
下载PDF
江西省博物馆馆藏农业科技文物目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恒贤 《农业考古》 1981年第1期125-137,共13页
说明一、我省所发现的古文化遗址中,除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较多骨、角、蚌工具外,其他遗址出土的多是石质工具。其中与农业有关的锛、斧、刀等,数量较多,形制大致相同,故只将重要遗址出土的农具列出、标明数量、略加说明,并将已发表的资... 说明一、我省所发现的古文化遗址中,除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较多骨、角、蚌工具外,其他遗址出土的多是石质工具。其中与农业有关的锛、斧、刀等,数量较多,形制大致相同,故只将重要遗址出土的农具列出、标明数量、略加说明,并将已发表的资料出处列于目录之后,以供查阅。二、石锛,石斧的用途较广,考古界历来也有争议,尚无定论。我们认为它和原始的“火耕”农业有密切关系(而且其中有一部分是过去定名不妥,实际上是耜锄之类的农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市 出土 新石器时代 古城遗址 农业科技 仙人洞遗址 省博物馆 长方形 江西 采集
下载PDF
江西万年两处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出土陶片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大卫.V.希尔 唐舒龙 《南方文物》 1997年第2期114-115,共2页
关键词 遗址 出土陶片 新石器 初步分析 “仙” 岩相分析 中国南方 石英颗粒 仙人洞遗址 江西
下载PDF
瓷胎漆器
19
作者 李博 《文物天地》 2022年第2期122-127,共6页
陶瓷和漆器是中国人的两项伟大创造。瓷是土与火的产物,漆是木与“水”的结晶,均为中国文明不可或缺的象征。陶瓷和漆器的历史悠久。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发现的夹粗砂绳纹陶被认定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陶器,距今约0.9万〜1.4万年[1],有... 陶瓷和漆器是中国人的两项伟大创造。瓷是土与火的产物,漆是木与“水”的结晶,均为中国文明不可或缺的象征。陶瓷和漆器的历史悠久。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发现的夹粗砂绳纹陶被认定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陶器,距今约0.9万〜1.4万年[1],有学者更推至两万年[2],是为中国陶瓷之源;1978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朱漆木碗,以距今约7000年的历史一度被认定为是最早的漆器[3],30年后,距今约8000年的浙江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漆弓被确定为“漆祖”[4]。陶瓷和漆器各有发展路径,俱在明清时期攀至最后的巅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湖桥遗址 杭州萧山 河姆渡遗址 绳纹 发展路径 漆器 浙江余姚 仙人洞遗址
原文传递
台湾大坌坑文化的年代及其来源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建红 臧振华 《南方文物》 1997年第2期116-117,121,共3页
关键词 文化遗存 仙人洞遗址 早期新石器文化 文化遗址 台湾 年代测定 中国大陆 张光直 文化内涵 文化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