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穆时英年谱简编 |
李今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2
|
|
2
|
在裂变中裂变——论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 |
洪治纲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3
|
圣经、大自然与自我——简论17世纪英国宗教抒情诗 |
胡家峦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0
|
|
4
|
论马卡宁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
侯玮红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8
|
|
5
|
把世界名剧搬上舞台的“业余”翻译家——英若诚剧本译著赏析 |
吴来安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6
|
当代文学中的冯雪峰——以《文艺报》为中心 |
孙晓忠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7
|
“罪与罚”主题价值内涵的变迁 |
李倩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8
|
“每骄傲一次,就完美一小会”——论臧棣 |
姜涛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9
|
论俞万春的《荡寇志》 |
魏文哲
|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5
|
|
10
|
“花一般的罪恶”——四十年代中国诗坛对波德莱尔的译介 |
张松建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1
|
美国学术界读到了怎样的《管锥编》?——评艾朗诺的英文选译本 |
陆文虎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12
|
儒学的转型和文学的解构——论韩愈的思想与创作 |
李壮鹰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13
|
“我”与“我们”:茅盾作家论的意义标志 |
周兴华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14
|
台阁与山林的交融——李东阳诗歌的审美趣尚 |
郭瑞林
|
《中国韵文学刊》
|
2005 |
4
|
|
15
|
“思”与“在”的世界——笛卡尔哲学二元论新解 |
韩秋红
杨赫姣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6
|
钱锺书比较文学研究的贡献与启示 |
季进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7
|
我家座上客——交游来往的人物 |
朱偰
陈以爱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8
|
神性的维度--试论《离骚》的“他在”视域 |
何光顺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9
|
红学:从盐谷温到鲁迅 |
钟扬
|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20
|
刘庆邦小说中的农民 |
吴建华
孙明岗
|
《理论与创作》
|
200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