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给予”参与者从缺的认知动因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延俊荣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35-39,共5页
"送""给"等构成的给予表达如"NP1+(V)给+NP2+NP3",在特定条件下,会出现参与者的从缺,其从缺等级,一般认为是:主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介词宾语。但这一概括不适用于"给"的参与者的从缺情... "送""给"等构成的给予表达如"NP1+(V)给+NP2+NP3",在特定条件下,会出现参与者的从缺,其从缺等级,一般认为是:主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介词宾语。但这一概括不适用于"给"的参与者的从缺情况:NP2(即间接宾语)从缺为主,占80%,而NP3(即直接宾语)的从缺仅占10%。文章指出,三个参与者及其互动关系所组成的是理想的认知模型。理想的给予可划分为转移次事件和到达次事件,分别由"V+NP3"和"给+NP2"表达。以理想认知模型为基础,受人类思维方式"部分转喻整体"的影响,人们可以通过转移次事件终点次事件认知给予事件,映现在语言表达中就形成了参与者的从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予ICM 参与者 转移 到达
下载PDF
先秦文献中连词“而”的历时分布特征(上)——先秦文献连词“而”语法功能的系列研究之二 被引量:2
2
作者 裘燮君 《河池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57-67,共11页
连词“而”最早见于西周后期的文献中。其组合分布只有VP组合一种,而且多为单句内的连动结构。其语义关系也只有表示时间先后的承接关系一种。春秋前期出现了AP组合、NP组合、“S而P”组合、“S之P”组合和疑代组合等,但主要见于口语的... 连词“而”最早见于西周后期的文献中。其组合分布只有VP组合一种,而且多为单句内的连动结构。其语义关系也只有表示时间先后的承接关系一种。春秋前期出现了AP组合、NP组合、“S而P”组合、“S之P”组合和疑代组合等,但主要见于口语的《国风》和《小雅》中。进入战国前期,连词“而”的各种组合已基本具备,其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也呈现复杂多样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时分布特征 句法结构 语义关系 连谓短语 成分(隐含)
下载PDF
“被,给,叫,让”的意愿性与其宾语从缺的关系
3
作者 张万禾 《汉字文化》 2007年第1期45-48,共4页
介词也具有意愿性,有的动词有时可以是无意识的行为,但有时也可以是有意识的行为,比如“眨眼”、“咳嗽”等等。这些动词当带“向”、“朝”等介词所构成的介词短语时,就表达有意识的动作行为。这时动词的意愿性是由介词短语的影响... 介词也具有意愿性,有的动词有时可以是无意识的行为,但有时也可以是有意识的行为,比如“眨眼”、“咳嗽”等等。这些动词当带“向”、“朝”等介词所构成的介词短语时,就表达有意识的动作行为。这时动词的意愿性是由介词短语的影响而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词短语 动作行为 有意识 无意识 动词 宾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