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护理
1
作者 蒯洁 张红梅 赵荣怀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0期1103-1104,共2页
脑动脉瘤(CA)破裂常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内血肿,以及出血后血管痉挛而引起的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脑动脉瘤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开颅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因再出血及迟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使手术具有较大的... 脑动脉瘤(CA)破裂常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内血肿,以及出血后血管痉挛而引起的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脑动脉瘤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开颅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因再出血及迟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使手术具有较大的风险。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介入栓塞技术的进步,目前脑动脉瘤多采用介入栓塞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可脱性弹簧圈 栓塞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 护理 介入栓塞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 介入栓塞方法
原文传递
肢体大分流动静脉瘘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
2
作者 蔡丽娥 刘幼方 《广州医药》 2001年第6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动静脉瘘 介入栓塞方法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肝血管瘤治疗中不同介入栓塞方法的应用及效果对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一星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4期20-22,共3页
目的分析肝血管瘤治疗中不同介入栓塞方法的应用及效果对照。方法方便收集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介入科2015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肝血管瘤患者并随机分组。单纯栓塞组用平阳霉素碘化乳剂栓塞,联合栓塞组在单纯栓塞组基础上进行明胶... 目的分析肝血管瘤治疗中不同介入栓塞方法的应用及效果对照。方法方便收集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介入科2015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肝血管瘤患者并随机分组。单纯栓塞组用平阳霉素碘化乳剂栓塞,联合栓塞组在单纯栓塞组基础上进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比较两组患者肝血管瘤疗效;介入栓塞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总胆汁酸情况的差异。结果联合栓塞组患者肝血管瘤疗效95.56%高于单纯栓塞组82.22%(P<0.05)。联合栓塞组介入栓塞并发症发生率33.33%低于单纯栓塞组40.00%,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总胆汁酸情况比较数据接近(P>0.05);治疗后联合栓塞组总胆汁酸降低显著优于单纯栓塞组(P<0.05)。结论肝血管瘤治疗中在平阳霉素碘化乳剂栓塞基础上进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的应用及效果优于单纯采用平阳霉素碘化乳剂栓塞,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总胆汁酸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治疗 不同介入栓塞方法 应用效果对照
下载PDF
脾动脉介入栓塞并发症的原因探讨及预防与处理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坤 张伟树 伊凯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7年第3期97-97,共1页
脾功能亢进行脾动脉栓塞其原理是部分性脾动脉栓塞,致使被拴塞的部分脾脏失去血供,导致液化坏死;同时保存一部分脾脏的完整性,使其完成免疫功能。改善了外周血象,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故在治疗脾功能亢进时介入栓塞方法成为外... 脾功能亢进行脾动脉栓塞其原理是部分性脾动脉栓塞,致使被拴塞的部分脾脏失去血供,导致液化坏死;同时保存一部分脾脏的完整性,使其完成免疫功能。改善了外周血象,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故在治疗脾功能亢进时介入栓塞方法成为外科脾切除的替代疗法,也是脾功能亢进首先的治疗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脾动脉栓塞,脾液化坏死,在临床上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我院在20(^--2005年间,共为35例患者行动脉栓塞术,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总结归纳如下,仅共在临床介入工作的同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 栓塞并发症 动脉介入 原因探讨 脾功能亢进 预防 临床症状 介入栓塞方法
原文传递
介入栓塞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海林 张雅杰 +2 位作者 袁丽君 刘彦森 王涌臻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12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介入栓塞治疗 临床研究 介入栓塞方法 抗甲状腺药物 甲状腺上动脉 ^131I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