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机械取栓和药物保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泽文 陆益就 +3 位作者 梁威林 梁森 黄瑜 庞家容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57-360,共4页
目的:比较介入机械取栓和药物保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78例,采用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n=73)和研究组(n=105),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 目的:比较介入机械取栓和药物保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78例,采用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n=73)和研究组(n=105),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进行介入机械取栓治疗。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改善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周、1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12.46±2.11)分、(10.01±1.93)分和(2.35±0.21)分、(2.04±0.23)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1周和治疗1月BI评分为(64.67±5.25)分、(68.34±5.18)分,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不良预后总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31.51%(P<0.05)。结论:与药物保守治疗比较,介入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预后较好,治疗时间窗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静脉溶 介入机械 预后
原文传递
介入机械取栓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颅内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
作者 邢晓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8期32-32,34,共2页
通过观察急性颅内动脉栓塞患者临床治疗中介入机械取栓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准确评估该方案的推广价值,不断提升诊疗服务水平,从而保证更多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顺利实现疾病的快速康复。方法:抽选100例急性颅内动脉栓... 通过观察急性颅内动脉栓塞患者临床治疗中介入机械取栓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准确评估该方案的推广价值,不断提升诊疗服务水平,从而保证更多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顺利实现疾病的快速康复。方法:抽选100例急性颅内动脉栓塞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科学分组,对照组应用的是机械取栓治疗方案,实验组应用的是介入机械取栓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方案。进行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统计分析患者家属诊疗服务的满意度,总结一系列的诊疗体会,搜集整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结果:对照组机械取栓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不佳,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普遍低于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患者家属诊疗服务满意度均低于实验组。结论:稳定急性颅内动脉栓塞患者的病情,不断优化急性颅内动脉栓塞患者的治疗效果,介入机械取栓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方案的临床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应该考虑急性颅内动脉栓塞患者的实际情况,持续改进工作质量,不断提升诊疗服务水平,降低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真正为他们疾病的快速康复打下良好基础,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机械 盐酸替罗非班 联合治疗 急性颅内动脉 疗效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术后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孙荣伟 彭亚 +3 位作者 宣井岗 陈荣华 朱旭成 杨伊林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920-1922,共3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在急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机械取栓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MCA闭塞的患者21例。患者发病到治疗时间4-7h。均成功取栓,脑血管造影显示MCA开通;取栓结束术中即...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在急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机械取栓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MCA闭塞的患者21例。患者发病到治疗时间4-7h。均成功取栓,脑血管造影显示MCA开通;取栓结束术中即刻行DynaCT示颅内无出血灶;取栓术后1、3、7d行CT、MRI及SWI检查,分析常规CT、MRI与SWI检查在显示病变微出血中的差异。结果 21例患者中,术后第3天SWI检出脑微出血16例,表现为点状、条状、类圆形或环形的低信号影;而术后第1天行头颅CT检出脑微出血3例,术后第3天MRI检出脑微出血8例。结论 SWI技术在诊断脑微出血灶方面优于常规序列,可以指导急性MCA闭塞机械取栓术后的用药治疗,评价取栓术后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介入机械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对脑卒中介入手术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杨雪芳 汤霆 +2 位作者 龙景新 邓志英 张柏银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5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脑卒中介入手术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于全身麻醉下行血管内介入机械取栓术的6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脑卒中介入手术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于全身麻醉下行血管内介入机械取栓术的6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输注负荷量1μg/kg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继之以0.2~0.5μg/(kg·min)泵注至术毕前30min;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0.9%生理盐水。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cO_(2))和术中脑缺血缺氧事件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_(0))、麻醉诱导后5min(T_(1))、手术开始后30min(T_(2))、手术开始后60min(T_(3))、苏醒后(T4)的rScO_(2)。围术期rScO_(2)较T_(0)时刻下降20%或rScO_(2)<50%定义为发生脑缺血缺氧事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学指标以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中以及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刻比较,两组患者T_(1)、T_(2)、T_(3)时刻的rScO_(2)均显著降低(P<0.05)。T_(2)、T_(3)时刻,试验组患者的rScO_(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的脑缺血缺氧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d的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d的S100β蛋白、NSE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S100β蛋白、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d,试验组患者的S100β蛋白、NS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d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均显著减轻(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7d,试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以及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脑卒中 局部脑氧饱和度 血管内介入机械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静脉麻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机械取栓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吴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DEX)复合静脉麻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介入机械取栓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实施介入机械取栓术治疗的AIS患者78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年龄52~74岁,性别不限,BMI 19.8~27.1 kg/m2。采用...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DEX)复合静脉麻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介入机械取栓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实施介入机械取栓术治疗的AIS患者78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年龄52~74岁,性别不限,BMI 19.8~27.1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EX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静脉麻醉,DEX组采用DEX复合静脉麻醉。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以及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结束时(T2)的HR、DBP、SBP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价苏醒质量,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DEX组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2组患者的HR、DBP、SBP均较T0时升高,但DEX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AIS患者的介入机械取栓术,能提升麻醉效果,减轻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苏醒质量,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介入机械 血流动力学 苏醒质量
下载PDF
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管介入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
6
作者 蒋雅 孙萍 +2 位作者 伍国锋 彭忠勇 胡乐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9期3601-3607,共7页
目的:探讨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血管介入机械取栓治疗后90 d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金阳医院行血管介入机械取栓治疗的132例大血管闭塞性AI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住院期间死... 目的:探讨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血管介入机械取栓治疗后90 d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金阳医院行血管介入机械取栓治疗的132例大血管闭塞性AI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住院期间死亡8例,失访2例,血管未通3例,对最后纳入统计分析的共119例病人进行随访,根据病人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血管闭塞性AIS病人血管介入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大血管闭塞性AIS病人血管介入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19例病人中预后良好56例(47.1%),预后不良63例(52.9%)。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NIHSS评分、梗死体积、三酰甘油、血尿酸、随机血糖、脑卒中相关肺炎、脑疝形成、出血转化、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院时NIHSS评分、出血转化、低血尿酸水平、脑卒中相关肺炎是大血管闭塞性AIS病人血管介入机械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出院时NIHSS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5,敏感度为0.794,特异度为0.946。结论:出院时NIHSS评分、出血转化、低血尿酸水平是大血管闭塞性AIS病人血管介入机械取栓治疗后90 d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出院时NIHSS评分可有效预测大血管闭塞性AIS病人血管介入机械取栓治疗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介入机械治疗 血尿酸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浆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的影响
7
作者 苏娟 张振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5期37-39,共3页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介入机械取栓术时应用右美托咪定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研究数例为100例,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常规组患者接受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观察组患者接受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比...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介入机械取栓术时应用右美托咪定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研究数例为100例,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常规组患者接受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观察组患者接受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并发症发生率、镇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穿刺-血管再通时间、血浆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水平。结果:常规组与观察组无血氧饱和度上的差异,P>0.05,而血压波动与心率存在差异,且常规组患者更高,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差异,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有着更低的镇静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血管再通时间、血浆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有着显著应用效果,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介入机械 血浆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
下载PDF
多模影像指导下急性脑干梗死的介入血管内机械取栓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毛振敏 陈向林 廖国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29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影像指导下急性脑干梗死的介入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46例术前行CTA或MRA发现椎基底动脉闭塞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 目的:探讨多模影像指导下急性脑干梗死的介入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46例术前行CTA或MRA发现椎基底动脉闭塞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介入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血管急性再闭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显著提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多模影像指导下的介入血管内机械取栓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在有效控制病情的同时,还能够帮助患者更加快速的恢复其生理功能,促进其良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影像 急性脑干梗死 介入血管内机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