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什邡画像和襄樊陶楼并非佛塔的辨析(上)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同标 《中国美术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86-99,共14页
什邡画像和襄樊陶楼,虽然向来被认为是楼阁式佛塔的早期实例。但就目前而言,尚没有明确的基于建筑自身的证据作为支撑。因而不能判读为佛塔。这些图像表现的都是汉武帝以来基于“神仙好楼居”的墓葬明器。汉武帝、魏明帝、笮融三人都... 什邡画像和襄樊陶楼,虽然向来被认为是楼阁式佛塔的早期实例。但就目前而言,尚没有明确的基于建筑自身的证据作为支撑。因而不能判读为佛塔。这些图像表现的都是汉武帝以来基于“神仙好楼居”的墓葬明器。汉武帝、魏明帝、笮融三人都营建了宏大的建筑群,中有多层承露盘。套镶在立柱上端。什邡画像和陶楼,将立柱承露盘移至屋顶之上。浙江越墓铜屋模型表现屋脊立柱,柱顶栖息凤鸟。汉武帝建章宫凤阙沿用了这一思路。襄樊陶楼将立柱承露盘与立柱凤鸟组合起来,与什邡画像同样。都体现了神仙方术意义。中国楼阁式佛塔应该来源于汉代高楼。同时期的印度流行桑奇大塔那样的覆钵式率堵波。除个别特例外。覆钵顶上都只有单层相轮。无法建构印度率堵波与汉末高楼之间的联系。印度西北犍陀罗地区有些多层相轮伞奉献塔,其时代应该晚于汉代。不能视为什邡画像和襄樊陶楼的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什邡画像 襄樊陶楼 神仙好楼居 楼阁式佛塔
原文传递
关于什邡画像和襄樊陶楼并非佛塔的辨析(下)
2
作者 张同标 《中国美术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0-18,共9页
什邡画像和襄樊陶楼,虽然向来被认为是楼阁式佛塔的早期实例,但就目前而言,尚没有明确的基于建筑自身的证据作为支撑,因而不能判读为佛塔。这些图像表现的都是汉武帝以来基于"神仙好楼居"的墓葬明器。汉武帝、魏明帝、笮融三人都营建... 什邡画像和襄樊陶楼,虽然向来被认为是楼阁式佛塔的早期实例,但就目前而言,尚没有明确的基于建筑自身的证据作为支撑,因而不能判读为佛塔。这些图像表现的都是汉武帝以来基于"神仙好楼居"的墓葬明器。汉武帝、魏明帝、笮融三人都营建了宏大的建筑群,中有多层承露盘,套镶在立柱上端。什邡画像和陶楼,将立柱承露盘移至屋顶之上。浙江越墓铜屋模型表现屋脊立柱,柱顶栖息凤鸟,汉武帝建章宫凤阙沿用了这一思路。襄樊陶楼将立柱承露盘与立柱凤鸟组合起来,与什邡画像同样,都体现了神仙方术意义。中国楼阁式佛塔应该来源于汉代高楼。同时期的印度流行桑奇大塔那样的覆钵式窣堵波,除个别特例外,覆钵顶上都只有单层相轮,无法建构印度窣堵波与汉末高楼之间的联系。印度西北犍陀罗地区有些多层相轮伞奉献塔,其时代应该晚于汉代,不能视为什邡画像和襄樊陶楼的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什邡画像 襄樊陶楼 神仙好楼居 楼阁式佛塔
原文传递
中国早期楼阁式佛塔及其形制渊源
3
作者 张同标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3年第1期563-569,共7页
四川什邡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画像砖佛塔形象,与同期的文献记录相近,均为楼阁式木作建筑。什祁画像砖佛塔明显源于古印度西北广为流行的高层佛塔,中国佛塔是在此基础上依据传统的楼阁式建筑而发展起来的。基于信仰观念支配宗教艺术的看法,... 四川什邡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画像砖佛塔形象,与同期的文献记录相近,均为楼阁式木作建筑。什祁画像砖佛塔明显源于古印度西北广为流行的高层佛塔,中国佛塔是在此基础上依据传统的楼阁式建筑而发展起来的。基于信仰观念支配宗教艺术的看法,汉代'神仙好楼居'的传统思想,使得犍陀罗佛塔得以比附仙人所居的木作高楼而在中国安家落户。宗教信仰的类同性,其重要性远在单纯形制模仿改造之上,或许正是这一原因,使得楼阁式佛塔得以在中国广为传播。作为早期佛教艺术的珍贵文物,什祁佛塔成为研究中国早期佛塔形制演变、中国汉代神仙信仰以及佛教初传中国的重大问题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什邡画像砖佛塔 楼阁式佛塔 犍陀罗 神仙好楼居
原文传递
长江流域早期楼阁式佛塔形制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同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3-128,共6页
长江流域的早期楼阁式佛塔,已知的考古实物,有长江上游的四川什邡在1986年发现中国最早的佛塔画像砖;在文献记载中,有长江下游的江苏徐州一带笮融"大起浮图祠"。考古文物与同期的文献记录相近,均为楼阁式木作建筑。什邡画像... 长江流域的早期楼阁式佛塔,已知的考古实物,有长江上游的四川什邡在1986年发现中国最早的佛塔画像砖;在文献记载中,有长江下游的江苏徐州一带笮融"大起浮图祠"。考古文物与同期的文献记录相近,均为楼阁式木作建筑。什邡画像砖佛塔明显源于古印度西北广为流行的高层佛塔,中国佛塔是在此基础上依据传统的楼阁式建筑而发展起来的。基于信仰观念引导宗教艺术的看法,汉代神仙好楼居的传统思想,使得犍陀罗佛塔得以比附仙人所居的木作高楼得以在中国安家落户。宗教信仰的类同性,其重要性,远在单纯型制模仿改造之上,或许正是这一原因,使得楼阁式佛塔得以在中国广为传播。另外,什邡画像中与佛塔并置的三宝柱被辨识出来,同时也构成上述观念的一个重要证据。作为早期佛教艺术的珍贵文物,什邡佛塔成为研究中国早期印佛塔型制演变、中国汉代神仙信仰以及佛教初传中国的重大问题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文化 什邡佛塔画像 楼阁式佛塔 窣堵坡建筑 犍陀罗艺术 早期道教 神仙信仰
下载PDF
四川什邡汉画像砖佛塔考证与丝路意义探讨
5
作者 王诗晓 《艺术学界》 CSSCI 2017年第1期212-222,共11页
佛塔本是地面之物,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兴起,佛塔在东渐过程中逐渐进入地下世界。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宗教传播现象,以往学者多将它作为佛教题材看待,但是从宗教信仰传播维度看,佛教、道教等在进入地下世界时,都依附于'重生信仰'体... 佛塔本是地面之物,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兴起,佛塔在东渐过程中逐渐进入地下世界。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宗教传播现象,以往学者多将它作为佛教题材看待,但是从宗教信仰传播维度看,佛教、道教等在进入地下世界时,都依附于'重生信仰'体系,帮助墓主人完成由生到死,再由死到重生这一转换过程。因此在墓葬建筑有限空间内,佛塔图像与墓室内其他元素一起,共同构成了彼岸的想象世界,协助墓主人完成'死即长生'的宗教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什邡画像 佛塔 考证 丝路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