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共转染的植物雌激素活性成分筛选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魏华波 阿布力米提.伊力 +3 位作者 马庆苓 买迪娜 王振华 马海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530-2534,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以共转染为基础的、高效灵敏的植物雌激素活性成分的细胞筛选方法,应用此方法研究鹰嘴豆提取部位的雌激素效应。方法:RT-PCR方法扩增人雌激素受体α(hERα)cDNA,并构建哺乳细胞表达载体pERα。将此载体与含有雌激素应答序... 目的:建立一种以共转染为基础的、高效灵敏的植物雌激素活性成分的细胞筛选方法,应用此方法研究鹰嘴豆提取部位的雌激素效应。方法:RT-PCR方法扩增人雌激素受体α(hERα)cDNA,并构建哺乳细胞表达载体pERα。将此载体与含有雌激素应答序列(3×ERE)的Luc报告基因载体(pERE-Luc)以不同比例共转染MCF-7细胞,比较不同比例下Luc的活力,确定最佳共转染比例。用芒柄花素、鹰嘴豆豆芽素A和染料木素等植物雌激素验证了该模型的灵敏性,并进一步测定了鹰嘴豆不同提取部位的Luc活力。结果:将pERα与pERE-Luc共转染MCF-7细胞,与pERE-Luc单转染相比,显著提高Luc的活力,且在10∶1(pERE-Luc∶pERα)时活力最高,Luc活力提高了5倍。用此转染比例测定芒柄花素、鹰嘴豆豆芽素A和染料木素等植物雌激素Luc活力测定结果表明,共转染能诱导Luc的表达,且ER特异性抑制剂ICI 182,780能抑制其活性。利用此模型发现鹰嘴豆的70%乙醇总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和石油醚部位均具有大量的雌激素活性物质。ICI 182,780能有效抑制其雌激素效应。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共转染为基础的植物雌激素活性成分的筛选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可用于植物雌激素活性成分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雌激素 共转染 虫荧光素酶 雌激素受体α 鹰嘴豆
原文传递
对烷氧基苯酚类物质(p-AOPs)的雌激素活性
2
作者 王悦 吕钧慧 +5 位作者 周蕾 肖寒 范晓琳 贾晓静 陶虎 张照斌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24-1331,共8页
对烷氧基苯酚(p-AOPs)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化工业、制药业、化妆品等领域的苯酚类化合物,其结构与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烷基酚类物质相似,但目前对于p-AOPs的雌激素活性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了常见p-AOPs在人雌激素受体α(... 对烷氧基苯酚(p-AOPs)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化工业、制药业、化妆品等领域的苯酚类化合物,其结构与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烷基酚类物质相似,但目前对于p-AOPs的雌激素活性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了常见p-AOPs在人雌激素受体α(hERα)激动剂口袋中的结合情况,发现p-AOPs能够很好地与hERα结合,其酚羟基能够与hERα的Glu353和Arg349形成氢键,疏水区域可以与Phe404等疏水氨基酸产生疏水相互作用;通过磷酸对硝基苯酚法对8种p-AOPs的雌激素活性进行分析,发现4-苯氧基苯酚(PhOP)、4-戊氧基苯酚(PeOP)、4-苄氧基苯酚(PBP)具有较强的雌激素活性,其EC_(50)值分别达到9.41×10^(-7)、1.89×10^(-6)和2.68×10^(-6) mol·L^(-1).与典型环境雌激素双酚A(BPA)的雌激素活性相比, PhOP活性明显强于BPA,而PeOP和PBP与BPA接近.通过分析不同烷基碳链长度的p-AOPs的雌激素活性发现,烷基链碳数在1~5个范围内,碳链越长雌激素活性越大.鉴于p-AOPs具有较强雌激素活性,且其广泛应用于与人体密切接触的一些领域,建议进一步加强对这类物质的人体暴露量、内分泌干扰危害和健康风险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烷氧基苯酚 雌激素活性 雌激素受体α 分子对接 内分泌干扰活性 4-苯氧基苯酚
原文传递
多溴二苯醚类化合物干扰人雌激素受体alpha活性机理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伟华 于红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68-1179,共12页
基于分子对接方法探讨了多溴二苯醚(PBDEs)类化合物与人雌激素受体α亚型间的分子作用机理.对多溴二苯醚类化合物是否具有拟雌激素功能的研究得出:可通过对接打分值和化合物结构特征来推测PBDEs母体化合物是否具有拟雌激素活性;对HO-PBD... 基于分子对接方法探讨了多溴二苯醚(PBDEs)类化合物与人雌激素受体α亚型间的分子作用机理.对多溴二苯醚类化合物是否具有拟雌激素功能的研究得出:可通过对接打分值和化合物结构特征来推测PBDEs母体化合物是否具有拟雌激素活性;对HO-PBDEs,与氨基酸残基GLU53和/或ARG394形成氢键可能是影响其拟雌激素活性的重要因素;对MeO-PBDEs,疏水MeO-位于结合腔的疏水中部有利于拟雌激素活性.从结构及构象分析得出,邻位疏水基(Br-、MeO-)有利于PBDEs类化合物的拟雌激素活性.同时对多溴二苯醚类化合物是否具有抗雌激素功能的结合特征研究发现,表现出抗雌激素活性的部分PBDEs类化合物伸进通常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雷洛昔芬和4-羟基它莫西芬的烷基胺侧链占据的通道,而大多数未表现出抗雌激素活性的PBDEs类化合物的结合模式类似雌激素受体激动剂17β-雌二醇,位于结合腔,没有伸进通道.本研究从化合物结构及化合物在受体内结合的构象特征上解释化合物活性不同的原因,以期能够利用构象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二苯醚类化合物 雌激素受体α亚型 分子作用机理 分子对接
下载PDF
新型人雌激素受体(hERα)变异体的克隆及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的核定位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玥 韦秋芳 +4 位作者 陈禹志 王旭 马义丽 陶毅明 朱华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23-1127,共5页
本研究通过提取人雌激素受体(hERα)阴性的人乳腺癌组织RNA,半巢式RT-PCR扩增获得一种新的hERα变异体ERα30的完整编码序列,并构建pEGFP-N1-ERα30融合表达载体转染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荧光显微镜观察ERα30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 本研究通过提取人雌激素受体(hERα)阴性的人乳腺癌组织RNA,半巢式RT-PCR扩增获得一种新的hERα变异体ERα30的完整编码序列,并构建pEGFP-N1-ERα30融合表达载体转染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荧光显微镜观察ERα30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ERα30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7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预测分子量为30 kD,该变体缺乏LBD/AF2结构域,在其C端具有一段特殊的10个氨基酸的结构域;ERα30-EGFP融合蛋白在MDA-MB-231细胞的表达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对ERα30的深入研究有望为乳腺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有关雌激素效应和ERα功能的问题提供更多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hERα) 变异体 乳腺癌 MDA-MB-231细胞 核定位
原文传递
利用酵母双杂合系统筛选与hERRα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渝萍 陈敏 +3 位作者 陈彬 陈健 李强 周度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5期1352-1354,共3页
目的 利用酵母双杂合系统筛选乳腺组织中与人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1(Humanestrogenreceptorrelated receptorα1,hERRα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特别是新的核受体辅助活化因子 ,以进一步研究核受体辅助活化因子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如何参... 目的 利用酵母双杂合系统筛选乳腺组织中与人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1(Humanestrogenreceptorrelated receptorα1,hERRα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特别是新的核受体辅助活化因子 ,以进一步研究核受体辅助活化因子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如何参与ERR1调控基因的表达。方法 以质粒pGBT9 hERRα1 LBD为“诱饵” ,筛选人乳腺组织cDNA文库。结果 筛得有阳性相互作用的克隆共 17个。除 3种为已知核受体辅助调节因子外 ,其他为功能已经明确的蛋白 ,其中有3种与hERRα1有明显相互作用。结论 核受体辅助活化因子SRC 1,RIP14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1 受体辅助活化因子 酵母双杂合系统 乳腺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