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8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茶马古道的起源 被引量:38
1
作者 陈保亚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50,共7页
茶马古道的兴起经历了不同的原始形态 ,包括直立人古道、早期智人古道、晚期智人古道、新石器古道、民族古道、盐运古道和马帮古道 ,这些古道的原始形态是茶马古道兴起的必要条件。最初的古道是因古人类的移动路线而产生 ,之后则是因民... 茶马古道的兴起经历了不同的原始形态 ,包括直立人古道、早期智人古道、晚期智人古道、新石器古道、民族古道、盐运古道和马帮古道 ,这些古道的原始形态是茶马古道兴起的必要条件。最初的古道是因古人类的移动路线而产生 ,之后则是因民族的迁徙而沿袭。距今 1 90 0年前西南地区有了盐运古道 ,唐代形成了滇藏茶马古道。与其他古道相比较 ,茶马古道生命力更强 ,网络分布更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马古道 横断山 人类起源 语系
下载PDF
线粒体DNA和人类进化 被引量:18
2
作者 姚永刚 张亚平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92-406,共15页
线粒体DNA (mtDNA)由于自身比较独特的遗传特性 (母系遗传、缺乏重组和进化速率高 )而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群体的起源和演化研究。通过对其全序列的限制性酶切和D -环高变区序列数据的分析 ,mtD NA较好地阐明了人类学中诸如现代人类起源... 线粒体DNA (mtDNA)由于自身比较独特的遗传特性 (母系遗传、缺乏重组和进化速率高 )而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群体的起源和演化研究。通过对其全序列的限制性酶切和D -环高变区序列数据的分析 ,mtD NA较好地阐明了人类学中诸如现代人类起源、人群过去动态的估计以及单个人群的区域性微分化和人口历史学等问题。综述了近年来世界各人群mtDNA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的改进、mtDNA与核基因标记结果的异同、mtDNA与语言的协同进化关系、古老DNA研究以及当前关于这种遗传标记本身遗传特性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DNA 人类起源 人类演化 遗传标记 人群迁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的本质 被引量:19
3
作者 邓晓芒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9-46,共8页
人工智能是技术的表现。海德格尔在《技术的追问》中把技术的本质追溯到它的词源含义即艺术和诗,这也提示我们,对人工智能的本质不能仅从它的强大的数字计算功能来理解,它的工具性和人为性只不过是其本质的一种异化形态,而真正的本质是... 人工智能是技术的表现。海德格尔在《技术的追问》中把技术的本质追溯到它的词源含义即艺术和诗,这也提示我们,对人工智能的本质不能仅从它的强大的数字计算功能来理解,它的工具性和人为性只不过是其本质的一种异化形态,而真正的本质是人类智能的“去蔽”(αληθεια)和“成己”(Ereignis)。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思想从国民经济学批判的角度揭示了这种异化的必然性及其哲学人类学含义,将“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以及由此发生的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作为人的本质的异化的历史根据。这就为我们理解人工智能的异化现象打开了一扇窗户,对人工智能的本质的追问也不再停留于海德格尔式的宗教神秘主义,而是进入了对人类起源的历史现象学分析。基于人的本质即“制造、使用和携带工具”及其所蕴含的意识和生命活动的统一,应将人工智能的本质理解为人的本质中意识和生命活动这两个环节在“人为性”中的统一。人的本质中意识和生命活动的对立和分离具有历史必然性,扬弃这种对立回到人性的完整性是人类不可放弃的永恒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的本质 人类起源 劳动异化 分工 人为性(artificiality)
原文传递
人类生存与环境演变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嘉麒 吕厚远 +1 位作者 袁宝印 靳桂云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0-85,共6页
人类进化与环境演变几乎同步发生,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大体经历了萌发、原始、冲击和协调四个时期。人类起源和生存与全球环境演变密切相关,他在环境剧变中产生,在适应环境变化中成长。当他向自然环境过分索取时,就要造成环境恶化... 人类进化与环境演变几乎同步发生,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大体经历了萌发、原始、冲击和协调四个时期。人类起源和生存与全球环境演变密切相关,他在环境剧变中产生,在适应环境变化中成长。当他向自然环境过分索取时,就要造成环境恶化;而恶化的环境又会给人类带来各种各样的灾难,促使人类迁移,引起民族战争和社会动荡,摧毁人类文明。人类只有协调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环境 人类起源 环境演变
下载PDF
栽培稻与稻作农业起源研究的新资料和新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赵志军 《南方文物》 2009年第3期59-63,共5页
一.稻作农业起源研究的学术意义 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和文明起源是现代考古学研究的三大热门课题,也是人类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三个阶段。
关键词 农业起源 稻作 新资料 栽培 考古学研究 人类发展史 学术意义 人类起源
下载PDF
人类起源研究回顾与中国古人类学展望 被引量:9
6
作者 吴新智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5期629-633,共5页
根据对人类起源研究的回顾和对我国人类进化概况的认识 ,将我国古人类学研究推向更高的境界的首要任务是找到新的比较完整的化石和有关材料 ,关键之举是高水平的创新研究 ,发现和综合考量蕴藏在其中的各种信息 ,因此在新的世纪 ,必须大... 根据对人类起源研究的回顾和对我国人类进化概况的认识 ,将我国古人类学研究推向更高的境界的首要任务是找到新的比较完整的化石和有关材料 ,关键之举是高水平的创新研究 ,发现和综合考量蕴藏在其中的各种信息 ,因此在新的世纪 ,必须大力进行野外调查 ,发现更多人类化石和旧石器以及有关的材料 ,进行深入的形态学和考古学研究 ,还要寻求人类古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在人类起源与进化研究方面的协调 ,构建更加坚实的我国古人类年龄框架 ,适当地进行我国古环境与人类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起源 中国 人类 考古学 形态学 化石
下载PDF
红河流域哈尼族神话与梯田稻作文化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子贤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5-50,共6页
历史上,哈尼族先民本来是游牧、迁徙民族。至今,哈尼族仍为山地民族。但是,在哈尼族文化中心区红河流域的哈尼族神话中,却显示出一种似乎与山地氛围相悖的文化现象:水及水族均在各类神话中占有主导地位,水族创世成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在... 历史上,哈尼族先民本来是游牧、迁徙民族。至今,哈尼族仍为山地民族。但是,在哈尼族文化中心区红河流域的哈尼族神话中,却显示出一种似乎与山地氛围相悖的文化现象:水及水族均在各类神话中占有主导地位,水族创世成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在哈尼族的宗教民俗中,水神占有特殊地位,鱼、贝、螺等水族佩饰物成了重要的民俗信仰。在世界许多民族的原始观念及神话中,都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水。然而象哈尼族这样反映得如此集中且历久不衰者,却不多见。那末,我们如何解释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红河流域 稻作文化 梯田 创世神话 云南人民出版社 人类起源 洪水神话 哈尼族文化 文化转型
下载PDF
石制品原料的分类命名及相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13
8
作者 裴树文 《文物春秋》 2001年第2期17-23,76,共8页
关键词 石制品 考古学 出土 石器时代 文明史 史前时期 人类历史 人类起源
下载PDF
现代中国人起源的实证──颅骨特征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振标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本文用数学方法系统地检测了从早期智人到现代人时期中国人颅骨测量性特征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从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的演化过程出现逆向变化、不连续;同时,长江以北的和长江以南的颅骨特征时态变化趋势也呈现显著差异。这两种... 本文用数学方法系统地检测了从早期智人到现代人时期中国人颅骨测量性特征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从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的演化过程出现逆向变化、不连续;同时,长江以北的和长江以南的颅骨特征时态变化趋势也呈现显著差异。这两种现象的存在,揭示了现代北方的和南方的中国人可能由各自地区的早期智人演化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起源 颅骨 时空演化 人类起源
下载PDF
自组织形态的复杂性演化与主体的发生发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谢光前 袁振辉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0-107,共8页
关键词 宇宙演化 组织形态 复杂性 生命起源 有序与无序 自组织理论 人类起源 人类社会
原文传递
人类学的起源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江应樑 《云南社会科学》 1983年第3期59-65,共7页
(一)人类学的起源“人类学”Anthropology一字,来自希腊文的Anthropos+Logia,意思是“研究人的学问”,后来通称为“人的科学”(Science of man),在十九世纪中期,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人们研究人类自身的历史,则起源很早。在远古时代... (一)人类学的起源“人类学”Anthropology一字,来自希腊文的Anthropos+Logia,意思是“研究人的学问”,后来通称为“人的科学”(Science of man),在十九世纪中期,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人们研究人类自身的历史,则起源很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对不能解释的一切自然现象和人类本身的谜,不断进行着探索,例如天地是怎样生成的?“人”的起源怎样?“人”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人类有不同的体质(肤色、毛发、面型)?人种又是怎样形成的?等等。姑无论它是神话还是不科学的幻想,都可以说是对“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人类 十九世纪 人类起源 体质人类 民族学资料 人类学家 人类学研究 古代社会 现代科学 文化人类
下载PDF
人类可能的发源地——中国的西南地区 被引量:11
12
作者 童恩正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3-14,共12页
人类是由什么动物进化而来的?是在什么条件之下进化的?这种进化又发生在什么地方?这一系列的悬案,是近一百年来人类学家们力图解决的问题。目前我们离找到最终的答案距离尚远,但是对若干基本事实,却已经初步有了些认识。随着古人类学、... 人类是由什么动物进化而来的?是在什么条件之下进化的?这种进化又发生在什么地方?这一系列的悬案,是近一百年来人类学家们力图解决的问题。目前我们离找到最终的答案距离尚远,但是对若干基本事实,却已经初步有了些认识。随着古人类学、考古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动物进化 人类学家 考古学 基本事实 人类起源 悬案 腊玛古猿 哺乳动物化石 头骨化石
下载PDF
葫芦与人类起源神话——云南少数民族葫芦崇拜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静 唐曹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9期115-116,共2页
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葫芦崇拜的考察与文化解读,可知人类起源的葫芦神话主要是因为葫芦与人们生活的息息相关而成为人们最熟悉、最密切的朋友,并由于葫芦与母体形状的天然联系,使其成为先民们的母体崇拜创造对象。
关键词 葫芦 人类起源 崇拜
下载PDF
中国地质科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80周年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6-584,共9页
中国地质学会已有80年历史,中国地质学会的成立标志着近代地质学在华夏大地上扎根成长,成为中华民族近代科学技术和近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质构造 地质调查 人类起源 陆相生油论 中国地质学会
下载PDF
人类起源新论:从哲学的角度看(上) 被引量:9
15
作者 邓晓芒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8-99,共12页
通常流行的对人的本质定义是"人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这一定义自从珍妮·古道尔的黑猩猩研究以来已遭受到根本性的质疑,并且尚未找到解释人类起源的更为适当的替代方案。从哲学的高度精确界定人的本质,应该是:人是制... 通常流行的对人的本质定义是"人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这一定义自从珍妮·古道尔的黑猩猩研究以来已遭受到根本性的质疑,并且尚未找到解释人类起源的更为适当的替代方案。从哲学的高度精确界定人的本质,应该是:人是制造、使用和携带工具的动物。结合现代心理学观点,能够合情合理地系统解释人猿之别、人的直立或手脚分化、语言的产生、人的历史、自我意识的产生和人类精神结构的形成以及人类自由的起源等问题。对人的这一新定义在人类起源和人的本质的研究中容纳了当代人类学和考古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的定义可以兼容,同时也为一种新的哲学视野打开了一扇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起源 劳动 携带工具 语言符号 自我意识
下载PDF
古人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新智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0年第5期1-6,共6页
人类定义的改变将南方古猿纳入人类的范围 ,延长了人类历史的记录。 70年代延长到 30 0多万年 ,90年代延长到 40 0多万年。人造石器的历史已达 2 50万年。人类最可能诞生于非洲 ,大约在 2 0 0万年前走出非洲。直立人近年最重要的发现还... 人类定义的改变将南方古猿纳入人类的范围 ,延长了人类历史的记录。 70年代延长到 30 0多万年 ,90年代延长到 40 0多万年。人造石器的历史已达 2 50万年。人类最可能诞生于非洲 ,大约在 2 0 0万年前走出非洲。直立人近年最重要的发现还有非洲纳里奥科托姆 1 60万年前的骨架和西班牙 78万年前的人骨。人类到达澳洲在 6万年前。早期人类进化模式呈树丛状 ;晚期的模式较可能呈河网状。最近在中国人类进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假说 :“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这个假说支持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说” ,并受到旧石器考古研究的支持 ,而与“现代人出自非洲说”(夏娃说或替代说 )相矛盾。近年有人根据对现生中国人 2 8个群体的遗传学研究推测“夏娃”的后代在 6万年前到达华南取代原住民 ,以后再到华北。将非洲和欧亚头骨 ,西亚和中国旧石器进行对比研究的结果指示“替代说”与中国的化石和石器的硬证据抵触很大。尼人的古DNA研究指示其与智人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可以杂交。葡萄牙新发现的人骨为此提供了实物证据 ,不利于“替代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起源 人类 现代人起源 中国 人类进化
下载PDF
1949年以来云南人类起源与史前考古的主要成就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昆声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8-113,136,共7页
作者综述了1949以来考古界在云南人类起源、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考古这三个领域内取得的主要成就。55年间,在云南先后发现了一大批化石标本和文化遗址,这些丰富的文物考古资料对复原云南史前社会面貌及民族起源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云南 人类起源 史前考古 成就
下载PDF
“劳动创造人”质疑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秉伦 卢勋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1年第1期23-29,共7页
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科学理论问题。人类对自身起源的认识,曾为“神创论”和“上帝造人”等唯心主义谬论长期统治着,并且千百年来成为剥削阶级借以维护他们反动统治的一种思想根据。1809年法国的进化论者拉马克依据一... 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科学理论问题。人类对自身起源的认识,曾为“神创论”和“上帝造人”等唯心主义谬论长期统治着,并且千百年来成为剥削阶级借以维护他们反动统治的一种思想根据。1809年法国的进化论者拉马克依据一切生物都是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由简单演变为复杂的进化原理,首先在他的《动物哲学》一书中提出人类起源于某种类人猿,这就给宗教神学一次猛烈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劳动创造 转变过程 人类起源 广义劳动 人类童年 人类社会 自然界 起源问题 古猿
下载PDF
Huanglong Cave, a new late Pleistocene hominid site in Hubei Province,China 被引量:9
19
作者 WU Xianzhu LIU Wu +1 位作者 GAO Xing YIN Gongm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20期2493-2499,共7页
For the past 20 years the modern hu- man origins debate has received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attention in paleo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Primar- ily supported by the evidence of earlier dates of anatomically modern hu... For the past 20 years the modern hu- man origins debate has received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attention in paleo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Primar- ily supported by the evidence of earlier dates of anatomically modern human fossils and genetic studies, the “Out of Africa” hypothesis is based on the belief that the ancestor of all modern humans, in- cluding modern Chinese, came from Africa. The op- posite hypothesis “Mutiregional evolution” proposes that continuous evolution occurred on a regional scale, for which human paleontology offers strong support. However, due to the paucity of hominid fos- sils in China between 100 and 50 ka, support to the latter hypothesis is currently weak. This is a report here of five human fossil teeth, and associated stone tools and mammal fossils from a newly discovered cave site, Huanglong Cave, located in Yunxi County, Hubei Province, China. Preliminary studies indicate: (1)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human fossils resemble those of late Pleistocene human fossils from China; (2) the stone tools display patterns of both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Paleolithic cultures of China; (3) the mammal fossils represent the “Ailuro- poda-Stegodon” faunal unit which lived in southern China throughout the Pleistocene. ESR and U-series dating on animal teeth and a stalagmite derived from the same layer as the human teeth indicate two possible ages: 103±1.6 ka and 44±12.5 ka. In addi- tion to other evidence presented here, it is believed that hominid occupation of the cave was likely around 100 ka. If this age is further substantiated, Huanglong Cave will be the first late Pleistocene hominid fossilsite in China where anatomically modern humans lived about 100 ka. The human fossils and other re- lated materials from Huanglong Cave will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research on the origin of modern Chine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化石 人类起源 黄龙洞 晚更新世 原始人类 湖北
原文传递
从元谋“东方人”和“蝴蝶腊玛古猿”的发现三论滇中高原与人类起源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兴永 姜础 林一璞 《云南社会科学》 1987年第3期48-50,80,共4页
云南元谋二百五十万年前东方人和三、四百万年前蝴蝶腊玛古猿的发现,填补了人类进化中的两个重要缺环,为人类起源于滇中高原及其邻区提供了珍贵的关键性的实物证据。 一、科学的预见 《云南社会科学》1981年第3期发表的《滇中高原与人... 云南元谋二百五十万年前东方人和三、四百万年前蝴蝶腊玛古猿的发现,填补了人类进化中的两个重要缺环,为人类起源于滇中高原及其邻区提供了珍贵的关键性的实物证据。 一、科学的预见 《云南社会科学》1981年第3期发表的《滇中高原与人类起源》一文中指出:“尽管目前在禄丰腊玛古猿和元谋人之间还有缺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玛古猿 滇中高原 人类起源 东方人 元谋人 缺环 蝴蝶 禄丰 三论 晚上新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