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四次论说及历史哲学意义 被引量:23
1
作者 庞卓恒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8,220,共11页
当代中国面对的问题形成了各种思潮的交汇点,不同的思潮对"中国道路"的理解和评价也大不相同。历史研究必须从现实出发,这个现实就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独特性。如何看待这一历史创造的独特性?如何揭示隐... 当代中国面对的问题形成了各种思潮的交汇点,不同的思潮对"中国道路"的理解和评价也大不相同。历史研究必须从现实出发,这个现实就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独特性。如何看待这一历史创造的独特性?如何揭示隐含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历史逻辑和理论意义?涉及到重大历史评价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品格所承载的历史使命,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为捕捉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问题提供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用的哲学视角。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质、传统及其文化的价值判断、全球时代文明的多样性、中国道路的科学内涵、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科学判断在学理基础层面都必然集中到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和历史价值观上。为此,本刊特约这组专题论文,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形态理论 历史指向 马克思 哲学意义 人类社会形态 列举 普遍
原文传递
手工艺在今天意味着什么?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赣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5-136,178,179,共14页
传统手工艺大多是作为制造日用器物所需的技艺而存在,在科技发达和大机器生产的今天,城市中却涌现一股手工艺热潮,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动因。以往的手工艺研究多从非遗保护的角度关注手工技艺的传承,虽然偶有论及当下手工艺发展的新趋... 传统手工艺大多是作为制造日用器物所需的技艺而存在,在科技发达和大机器生产的今天,城市中却涌现一股手工艺热潮,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动因。以往的手工艺研究多从非遗保护的角度关注手工技艺的传承,虽然偶有论及当下手工艺发展的新趋向,但对城市新中产人群对手工艺品的消费和整个社会兴起的手工体验热潮缺乏深度的解析。手工艺在今天的新变不仅揭示了我国当下社会环境的重要转型对传统手工艺的巨大影响,也昭示了手工艺对当下国人建构有品位和自主性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艺 人类社会形态 审美 体验 主体性
下载PDF
论知识社会 被引量:8
3
作者 尚勇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2,共12页
关键词 知识社会 人类社会形态 经济形态 社会发展 自然资源 生产力性质 决定性因素 生产关系
下载PDF
评福山的“历史终结论” 被引量:6
4
作者 刘仁营 裘白莲 《红旗文稿》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7-20,共4页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国务院顾问福山抛出了“历史终结论”,不无得意地向世人宣告:自由民主可能形成“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与“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也构成“历史的终结”。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曾受到世界左右翼知识分子的...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国务院顾问福山抛出了“历史终结论”,不无得意地向世人宣告:自由民主可能形成“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与“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也构成“历史的终结”。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曾受到世界左右翼知识分子的全面挑战。但对其最有力的挑战,莫过于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了。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无法消除的基本矛盾,以有力的事实暴露出了资本主义民主自由的真相,证明了“历史终结论”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结论都是不能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终结论 福山 20世纪80年代末 人类社会形态 世界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 自由民主 知识分子
原文传递
面向综合性问题,推动跨学科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剑英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共2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最鲜明、影响最深远的特征无疑是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人类社会形态及运行发展机制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新矛盾、新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最鲜明、影响最深远的特征无疑是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人类社会形态及运行发展机制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新矛盾、新问题,中国改革发展进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无论是全球性问题、时代性问题还是中国当前发展中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问题 跨学科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人类社会形态 中国改革 全球性问题 世界政治 全球化
下载PDF
电视——戏曲发展的新载体 被引量:2
6
作者 邵迪夫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戏曲发展 新载体 电视 人类社会形态 中国文化史 意识形态 自然形态 大起大落 动植物 消亡
原文传递
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对中国社会秩序重建的理论考量与路径探索 被引量:2
7
作者 贾玉娇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29,共6页
“社会秩序何以生成”或“社会何以可能”是一个深刻的学术命题,它甚至成为一个学科的研究主题。社会秩序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久远与神秘。从人类诞生开始,人类就表现出明显的“群居”倾向,而后逐渐演变为“社会”。无论原始的人类... “社会秩序何以生成”或“社会何以可能”是一个深刻的学术命题,它甚至成为一个学科的研究主题。社会秩序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久远与神秘。从人类诞生开始,人类就表现出明显的“群居”倾向,而后逐渐演变为“社会”。无论原始的人类社会形态多么简单、多么低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秩序 人类社会形态 路径 考量 中国 社会
下载PDF
信息化方式的改变与人类社会形态的变化
8
作者 王培铎 《思维科学通讯》 2005年第2期21-28,共8页
本文主要通过对人类社会的几种基本形态组成形式同信息化方式的关系分析信息化方式对社会的影响问题,认为人类社会形态的具体表现形式与信息化方式的速度密切相关,社会形态单元的空间大小可以通过定量的方法给出;另外,本文还对光速... 本文主要通过对人类社会的几种基本形态组成形式同信息化方式的关系分析信息化方式对社会的影响问题,认为人类社会形态的具体表现形式与信息化方式的速度密切相关,社会形态单元的空间大小可以通过定量的方法给出;另外,本文还对光速信息化方式对社会与思维的影响、人工智能与信息化技术的关系、人类社会与机器网络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化方式 社会形态 计算机网络 人工智能 人类社会形态 信息化技术 组成形式 具体表现 空间大小 网络社会
原文传递
三江源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6年第7期85-85,82,共2页
1.三江源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 (1)源于生产劳动民族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在人类社会形态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其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选择、交融、定性的过程。本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多数起源于古代羌... 1.三江源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 (1)源于生产劳动民族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在人类社会形态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其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选择、交融、定性的过程。本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多数起源于古代羌族的生产生活,并常在生产生活中加以发展完善。以畜牧业为主的藏、蒙古、哈萨克等民族的传统体育大多离不开马匹,其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孕育了射箭、赛马、赛牦牛、骑马点火枪、绳索套马、赛骆驼、刁羊等许多骑术项目,这些民族的传统体育从不同角度反映出放牧所需要的技能技巧;农牧区民族的赛牦牛、腰带拔河、蹬棍、皮筏竞渡等项目,形象地反映了本民族的历史和生产生活,如藏族的锅庄等传统歌舞,反映了藏族在闲暇之余的喜悦心情,类似的民族舞蹈在其他民族中也广为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三江源地区 文化研究 有机组成部分 人类社会形态 生产生活 民族文化 民族体育 生产劳动 生活方式
下载PDF
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岳 《国有资产管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12,共2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的产生基于人类对于长期以来主导人...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的产生基于人类对于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自然资料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物质财富的有限性,人类必须从追求物质财富的单一性中解脱出来,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无疑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 人类社会形态 人的全面发展 物质文明 物质财富 精神生活 客观规律
原文传递
高效思维与高效学习
11
作者 杨雷 《决策与信息》 2012年第12期62-63,共2页
人类自从有了语言,对自身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文字的产生,对人类思维进一步完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语言、文字和较完善的思维,人类就有了学习的愿望和知识的创新,促进了人类社会形态的形成。今天的经济发展... 人类自从有了语言,对自身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文字的产生,对人类思维进一步完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语言、文字和较完善的思维,人类就有了学习的愿望和知识的创新,促进了人类社会形态的形成。今天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科技进步更不能离开符合人类思维规律的高效思维和高效学习。只有在遵循这些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有创新,人类才能进步。1997年美国的沃斯女士和新西兰的德莱顿先生合写了一本名为《学习的革命》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它改变了中国千万个家庭的教育观念;它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引领了第一次学习的革命;它告诉我们:学习是有方法的。这本书之所以能让众人产生共鸣,就是沃斯女士和德莱顿先生发现学习是有其自身规律可循的,遵循这个规律的学习就是高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思维 高效学习 《学习的革命》 思维规律 人类社会形态 经济发展 文化交流 科技进步
下载PDF
断裂抑或超越——读陶伯华的新著《大飞跃》
12
作者 汤可可 《江南论坛》 2003年第6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陶伯华 《大飞跃》 未来学 本质力量 人类社会形态 人类文明 审美转型 诗性文明
下载PDF
论点摘要
13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9年第12期149-160,共12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生产与交往的辩证关系马克思认为,要考察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和人类历史运动的规律,必须从一个基本的经验事实出发,即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以“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离开人,谈不上由人所组成的人类社会,... 马克思主义理论生产与交往的辩证关系马克思认为,要考察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和人类历史运动的规律,必须从一个基本的经验事实出发,即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以“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离开人,谈不上由人所组成的人类社会,更谈不上人类社会的历史变迁。因此,人的各种现实的需要及为需要进行的物质生产就成为分析人类社会的起点。而人需要什么、提出何种需要,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主要取决于他所拥有的各种现实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事实 马克思主义理论 辩证关系 存在和发展 生产资料 人类社会形态 前提条件
原文传递
一位老公证员眼中的公证与诚信(一)公证:道德与法律互助的支点
14
作者 曲玉国 《中国公证》 2005年第1期18-19,共2页
古人云:"真实无妄,始终不息,表里不杂,谓之诚;绚物无违,四端百行,必以其实,谓之信."诚信作为人类社会一项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被引入法,经历了人类社会形态的转变和经济制度的转型,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诚信 支点 法律 公证员 互助 伦理道德规范 人类社会形态 市民社会 经济制度 商品经济 相互作用 市场经济 社会行为 社会需要 契合点 人法 作为
原文传递
关于知识经济几个问题的思考
15
作者 刘凌松 《重庆图情研究》 2014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基于科学技术演化和预测的趋势,提出了人类社会形态的重新划分,并指出知识经济诞生于信息化社会的末期,是信息化社会与知识化社会交替之间出现的一种引领型经济形态,起着引领和奠基知识化社会的作用。此外,还探讨了知识经济的运作... 本文基于科学技术演化和预测的趋势,提出了人类社会形态的重新划分,并指出知识经济诞生于信息化社会的末期,是信息化社会与知识化社会交替之间出现的一种引领型经济形态,起着引领和奠基知识化社会的作用。此外,还探讨了知识经济的运作机制及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社会形态 知识经济 涵义 运作机制 发展前景
下载PDF
唯物史观关于人类社会形态演进一般规律不是超历史的万能钥匙:-读马克思《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言》一文的体会
16
作者 陆伟 《钦州师专钦州教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4-19,共6页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人类社会形态 演进规律 马克思主义 《资本论》
下载PDF
提升信息化条件下的党委领导能力
17
作者 马腾 《政工导刊》 2011年第8期27-28,共2页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更加迅猛发展。以升级迅速、多元大众的“软、硬”信息载体为支撑,信息环境不断改变,迅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形态的变化。“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就以什么样的方式打仗。”对此,胡主席明确提出了以推动国...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更加迅猛发展。以升级迅速、多元大众的“软、硬”信息载体为支撑,信息环境不断改变,迅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形态的变化。“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就以什么样的方式打仗。”对此,胡主席明确提出了以推动国防和军队科学发展为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委领导能力 信息化条件 人类社会形态 21世纪 信息技术 信息载体 信息环境 科学发展
下载PDF
生态文明的践行:从理念到制度——评《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沿海滩涂使用与补偿制度研究》
18
作者 张海柱 《学术评论》 2018年第5期57-61,共5页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史。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与自然经历了不同的关系演变,诚如德国哲学家萨克塞(Hans Sachsse)所言:"从敌人到榜样,从榜样到对象,从对象到伙伴"(1)。在不同的认知与对待自然的方式基础...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史。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与自然经历了不同的关系演变,诚如德国哲学家萨克塞(Hans Sachsse)所言:"从敌人到榜样,从榜样到对象,从对象到伙伴"(1)。在不同的认知与对待自然的方式基础上,人类社会形态也经历着从"前现代文明"到"现代文明"再到"后现代文明"的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制度研究 沿海滩涂 人与自然关系 人类社会形态 现代文明 发展史 哲学家
下载PDF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 被引量:18
19
作者 潘岳 《中国国情国力》 CSSCI 2006年第10期1-1,共1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的产生基于人类对于长期以来主导人...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的产生基于人类对于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物质财富的有限性,人类必须从追求物质财富的单一性中解脱出来,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无疑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和谐 生态文明 文明体系 人类社会形态 人的全面发展 物质文明 物质财富 精神生活
下载PDF
研究人类社会形态、结构及其发展规律是社会史研究的主流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兹全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2001年第4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思想 社会 互动关系 人类社会形态 发展规律 社会史研究 社会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