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智能理论的神经心理学基础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国祥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0年第4期8-11,共4页
香港和澳门地区近年积极提倡素质教育 ,美国学者加德纳 (Howard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 (TheoryofMultipleIntellgences)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期望这理论可以作为适性教育的指导思想。本文旨在阐释人类心灵的生物构造 ,以及从神... 香港和澳门地区近年积极提倡素质教育 ,美国学者加德纳 (Howard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 (TheoryofMultipleIntellgences)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期望这理论可以作为适性教育的指导思想。本文旨在阐释人类心灵的生物构造 ,以及从神经心理学 (neuropsychology)角度分析心灵 (mind)发展的三个层面 (感知的、创意的、统整的 ) ;继而介绍加德纳如何通过介定智能的八项基准 ,来建立至目前为止关于人类认知发展最完整的理论 ;最后尝试根据心灵发展的三个层面 ,辨别“智能”和“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神经心理学 人类心灵 适性教育
下载PDF
反观人类制度文明与造物的意义——重读阿诺德·盖伦《技术时代的人类心灵》 被引量:9
2
作者 许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9-104,共6页
本文通过对德国生物人类学家阿诺德·盖伦著作《技术时代的人类心灵》的导读,分析了生物人类学视野下人类技术与制度文明的由来,以及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历史经验的不可分割性;在此框架下进一步分析农业思维传统与造物价值观的现代意... 本文通过对德国生物人类学家阿诺德·盖伦著作《技术时代的人类心灵》的导读,分析了生物人类学视野下人类技术与制度文明的由来,以及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历史经验的不可分割性;在此框架下进一步分析农业思维传统与造物价值观的现代意义;并强调现代设计应从造物文明完整的历史经验中汲取营养,以形成对21世纪新"设计文明"历史定位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人类 技术 制度 造物文明 人类心灵
下载PDF
论林语堂的幽默观 被引量:5
3
作者 施建伟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69-73,共5页
30年代幽默文学的兴起,是20世纪以来中西文化大碰撞所引起的一系列聚变之一。作为幽默文学倡导者的林语堂,他的幽默观同他的艺术观一样,都是这次聚变的产物。 幽默现象普遍地存在于人类文明生活的各个领域。
关键词 林语堂 幽默观 幽默大师 30年代 中西文化 幽默文学 东西文化 人类心灵 人生价值取向 碰撞
下载PDF
论作为科学发展动力的科学美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祖贵 《科学学研究》 1987年第1期27-36,114,共11页
科学美是自然界固有的结构与人的认识,人类心灵深处的追求的一种高度吻合,本质是蓝图与理论之间的和谐。科学家进行理论研究,建立科学理论,实行科学大综合,归根结底是人类追求美的精神的驱动。科学发展有三种动力:经验与理论之间的矛盾... 科学美是自然界固有的结构与人的认识,人类心灵深处的追求的一种高度吻合,本质是蓝图与理论之间的和谐。科学家进行理论研究,建立科学理论,实行科学大综合,归根结底是人类追求美的精神的驱动。科学发展有三种动力:经验与理论之间的矛盾;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矛盾;蓝图与理论之间或蓝图前后的矛盾。第三种是科学理论发展的更为深层的动力。科学美与真、善是统一的,这种统一的方向就是科学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美 科学发展动力 科学理论 科学家 自然界 理论发展 大综合 科学研究 爱因斯坦 人类心灵
下载PDF
自然法今昔:法律中的价值追求 被引量:4
5
作者 梁治平 《学习与探索》 1988年第2期92-97,共6页
自然法观念,在古希腊的哲学家至近代启蒙学者的两千余年间,曾经占据过众多智慧的心灵,唤起过纯洁而高尚的理想。它虽然在19世纪式微,但却于20世纪重新兴起,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历史与现实令人深思:或许在自然法观念那幼稚而偏执的面貌... 自然法观念,在古希腊的哲学家至近代启蒙学者的两千余年间,曾经占据过众多智慧的心灵,唤起过纯洁而高尚的理想。它虽然在19世纪式微,但却于20世纪重新兴起,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历史与现实令人深思:或许在自然法观念那幼稚而偏执的面貌下面,隐伏着人类心灵热情而大胆的价值追求,这种追求不会随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终止,它将与人类同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自然法 自然法观 法律 价值追求 实在法 古希腊 万民法 人类心灵 哲学家 斯多葛派
下载PDF
娜拉的《中国记忆》
6
作者 李彦 《国际人才交流》 2024年第7期53-56,共4页
坦然面对历史才是勇者一般人到了京城,总爱把颐和园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呈现给客人,在拥挤和赞叹声中得到满足。我却偏爱把队伍拉到圆明园,在无言的惊怵中,触摸人类心灵共通时的震颤。我至今仍忘不了十几年前的一天,我领着一群年轻的... 坦然面对历史才是勇者一般人到了京城,总爱把颐和园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呈现给客人,在拥挤和赞叹声中得到满足。我却偏爱把队伍拉到圆明园,在无言的惊怵中,触摸人类心灵共通时的震颤。我至今仍忘不了十几年前的一天,我领着一群年轻的大学生走进圆明园,当面前突然出现那一片断壁残垣时,他们的笑声戛然而止,眼中涌出泪水的场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娜拉 圆明园 赞叹声 颐和园 戛然而止 人类心灵 亭台楼阁
下载PDF
《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评述──兼论唐君毅与黑格尔哲学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德志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15-121,共7页
关键词 唐君毅 生命存在 黑格尔哲学 心灵境界 现代新儒家 人类心灵 主观境界 西方哲学 绝对精神 心灵的最高境界
原文传递
在历史的灿烂星空之下 被引量:5
8
作者 房伟 《长江文艺评论》 2017年第4期24-26,共3页
历史在中国文化界是一个非常奇怪的'词汇'。表面上看,没有人比中国人更注重历史的话语权威了。史笔寄兴亡春秋,也是主流意识形态维护话语权的工具。一个历史定论,往往寄托了很多煌煌大义,一个历史概念的断代、内涵,往往引发现... 历史在中国文化界是一个非常奇怪的'词汇'。表面上看,没有人比中国人更注重历史的话语权威了。史笔寄兴亡春秋,也是主流意识形态维护话语权的工具。一个历史定论,往往寄托了很多煌煌大义,一个历史概念的断代、内涵,往往引发现实的诸多麻烦和争议,甚至产生巨大的威胁——尤其是晚清以来的历史研究更是这样,诸多禁区、雷区,让不少学者作家噤若寒蝉,躲避不及。历史在某些作家那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想象力 道德化 新历史主义 人类心灵
下载PDF
开给人类心灵弱点的处方──评长篇小说《红处方》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纯洁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7-72,共6页
关键词 长篇小说 《红处方》 吸毒者 毕淑敏 人类心灵 人性恶 毒品 作品 作家 矛盾冲突
下载PDF
道德与美的探索—《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主题与风格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叶 《外国语》 1986年第4期72-76,共5页
美国批评家欧文·豪认为,阅读威廉·福克纳的小说是一种“道德与美的探索”。本文试以福克纳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为例,进行一番这样的“探索”。一福克纳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演说中说:“我拒绝接受关... 美国批评家欧文·豪认为,阅读威廉·福克纳的小说是一种“道德与美的探索”。本文试以福克纳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为例,进行一番这样的“探索”。一福克纳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演说中说:“我拒绝接受关于人类末日的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艾米莉 短篇小说 玫瑰 诺贝尔文学奖 恋父情结 人类心灵 主题 旧传统 情节结构
原文传递
文化哲学:走向21世纪的世界哲学主潮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苏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8,共8页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以解决同时代萦绕人类心灵的最深层的问题为祈向,都反映着时代思潮变迁的最内在的本质。1984年在罗马尼亚召开的第17届世界哲学会议明确宣布:世界哲学的重点已经从科学哲学转向文化哲学。这一巨大的历史性转折,正标志...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以解决同时代萦绕人类心灵的最深层的问题为祈向,都反映着时代思潮变迁的最内在的本质。1984年在罗马尼亚召开的第17届世界哲学会议明确宣布:世界哲学的重点已经从科学哲学转向文化哲学。这一巨大的历史性转折,正标志着人类将以一种具有高度普同性的崭新文化心态走向21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化哲学 世界哲学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 人类心灵 文化相对主义 新康德主义 哲学转向 历史发展 新思维 现代非理性主义
下载PDF
文学作品的审美层次与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兴宅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85年第1期28-32,共5页
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犹如品尝佳茗。开始看到茶色、闻到茶香,如果进一步细细品尝,就能舌下生津,一种隐约淡远的甘甜耐人寻味,口中久久留下余香,令人神清气爽。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包含着由浅入深的审美层次,它为读者提供了咀嚼、寻味的充... 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犹如品尝佳茗。开始看到茶色、闻到茶香,如果进一步细细品尝,就能舌下生津,一种隐约淡远的甘甜耐人寻味,口中久久留下余香,令人神清气爽。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包含着由浅入深的审美层次,它为读者提供了咀嚼、寻味的充分余地。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就是根据文学作品的审美层次进行的。从文学的恨本性质来看,我们似乎可以说:文学艺术是人类心灵透射出来的历史之光,因为它具有美的形式而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具体说来,首先,文学属于美的领域,它具有审美的形式。一部作品如果不具备美的形式,不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意蕴 审美层次 作品内容 历史内容 审美化 文学欣赏 人类心灵 审美结构 文学作品 深层心理
下载PDF
荣格“原型论”简评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元龄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47-49,56,共4页
荣格“原型论”简评赵元龄卡尔·古式塔夫·荣格是瑞士人。作为一位有鲜明个性的思想家,荣格的形象已随着西方当代思想的大量介绍而从原来比较单薄、模糊的背景中凸现出来。他是在批判地继承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基础上开创,... 荣格“原型论”简评赵元龄卡尔·古式塔夫·荣格是瑞士人。作为一位有鲜明个性的思想家,荣格的形象已随着西方当代思想的大量介绍而从原来比较单薄、模糊的背景中凸现出来。他是在批判地继承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基础上开创,形成自己的分析心理学理论体系的。他将集体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原型论 英雄原型 集体无意识理论 神话——原型批评 力比多 个人无意识 母亲原型 原始意象 人类心灵
下载PDF
《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评述——兼论唐君毅与黑格尔哲学
14
作者 赵德志 《中国哲学史》 1995年第5期95-100,共6页
引论 通过融合西方哲学来重建儒家心性本体学说,将传统所讲的仁之本心重新诠释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与超越实体性质的道德理性而予以挺立,是现代新儒家在哲学上追求的共同目标。然而,由于个人经历、时代环境以及对西方哲学认识的差异,现... 引论 通过融合西方哲学来重建儒家心性本体学说,将传统所讲的仁之本心重新诠释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与超越实体性质的道德理性而予以挺立,是现代新儒家在哲学上追求的共同目标。然而,由于个人经历、时代环境以及对西方哲学认识的差异,现代新儒家的各个代表人物在融合对象的选择及融合的程度上,有着相当大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生命存在 黑格尔哲学 心灵境界 现代新儒家 人类心灵 西方哲学 主观境界 绝对精神 心灵的最高境界
下载PDF
福克纳在大学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冰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5-30,共6页
以下座谈纪要片段译自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福克纳在大学》一书。福克纳在1957至1958年间任弗吉尼亚大学驻校作家,在此期间他在三十六次座谈会上回答了两千多个问题。这里译的是其中有关《喧哗与骚动》及《熊》的部分讲话... 以下座谈纪要片段译自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福克纳在大学》一书。福克纳在1957至1958年间任弗吉尼亚大学驻校作家,在此期间他在三十六次座谈会上回答了两千多个问题。这里译的是其中有关《喧哗与骚动》及《熊》的部分讲话。《福克纳在大学》一书的编者在前言中说,由于涉及的作品大都是多年前创作的,福克纳对一些词句和意图的回忆可能有误,有时或许完全不对。福克纳本人则说,这些回答都是未经排练或准备的;在表达人类心灵的技艺上,他已年长到足以明白任何事情都不存在确定的答案,但在精神上,他仍然年轻到足以相信只要人尽力追求、检验、摈弃、再努力,还是可能找到真理的。在福克纳的建议下,编者用作家的措辞告诫读者说,这本书里记载的作家当时的思想和见解如果和以前或以后他表达的思想和见解有相似之处,那纯粹是种巧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弗吉尼亚大学 《熊》 座谈会 座谈纪要 大学出版社 人类心灵 作家 相似之处
原文传递
施蜇存心理分析小说的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斌柏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2-144,共3页
自从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发现了人类心灵深处存在着那种象流水一样活动着的意识状态之后,文学家们便试图来清理这条流,甚至发展成了一种文学的创作方法:意识流。对人类心理的探讨,成为二十世纪文学家的一大主要任务,甚而至... 自从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发现了人类心灵深处存在着那种象流水一样活动着的意识状态之后,文学家们便试图来清理这条流,甚至发展成了一种文学的创作方法:意识流。对人类心理的探讨,成为二十世纪文学家的一大主要任务,甚而至于对文学的表现领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移动。郁达夫曾于1932年在《现代小说所经过的路程》中说,中国现代小说已经“接上了欧洲各国的小说系统,而成了世界文学的一条枝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分析小说 施蛰存小说 意识流 短篇小说 世界文学 中国现代小说 二十世纪 人类心灵 文学家 创作方法
原文传递
休谟的怀疑主义
17
作者 W.L.罗比生 周晓亮 《世界哲学》 1997年第2期57-60,78,共5页
关键词 怀疑主义 因果推理 一贯性 哲学家 史密斯 正当性 知觉到 人类心灵 原因和结果 休谟
原文传递
当代西绪福斯的灵魂剖白——何来诗读解
18
作者 南尧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98-102,共5页
人类的生命其实只是个过程,是个人在痛苦和追求之间象钟摆一样地来回摆动的生命流程,也是个负载重担者不停跋涉的生命历程。在这点上,古代希腊神话受难者形象西绪福斯就是对人类命运的绝妙写照。作为反映社会生活,探索人类心灵历史的文... 人类的生命其实只是个过程,是个人在痛苦和追求之间象钟摆一样地来回摆动的生命流程,也是个负载重担者不停跋涉的生命历程。在这点上,古代希腊神话受难者形象西绪福斯就是对人类命运的绝妙写照。作为反映社会生活,探索人类心灵历史的文学艺术,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深刻认识,无疑其已经具备了很高的文学品性。在我看来,何来的诗集《爱的磔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10月版)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诗人在诗集里完成了自己的心灵探索,展现了人类生命的精神文化现象及本质,揭示了物质和精神生命的最高秘密。因之,读何来的诗,我们会有一种灵魂的颤抖、精神的战栗,体验到哲学的最高境界。我得承认,我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读到过如此震撼人的诗作了。这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难者形象 人类命运 心灵探索 人类心灵 社会生活 文化现象 精神生命 最高境界 生命历程 人类生命
下载PDF
感性 知性 志性──人类心灵的层次结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家祥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10-16,共7页
感性知性志性──人类心灵的层次结构胡家祥人的心灵究竟包括哪些基本方面?权衡诸多之说,我们认为古老的“知、情、意”三分法仍可作为今天继续探究的出发点。远在古希腊时代,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阿列本札斯就把人的灵魂分为“理智的”... 感性知性志性──人类心灵的层次结构胡家祥人的心灵究竟包括哪些基本方面?权衡诸多之说,我们认为古老的“知、情、意”三分法仍可作为今天继续探究的出发点。远在古希腊时代,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阿列本札斯就把人的灵魂分为“理智的”、“勇敢的”和“嗜食的”;其后德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意志 人类心灵 志性 感性直观 康德 人的心灵 对象化 认识活动 马克思 实践理性
下载PDF
个体心灵维度的关注与表达——谈闫文盛的短篇小说创作
20
作者 刘涛 《黄河》 2012年第1期111-114,共4页
文学可以承载的东西很多,历史、社会、道德、理想、哲学……但若说有什么东西用文学承载最适合,那就是心灵了。徐葆耕教授在讲述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时,用了"心灵的历史"这样的概括,即说明了这一点。无论是哪个时期的何种文学... 文学可以承载的东西很多,历史、社会、道德、理想、哲学……但若说有什么东西用文学承载最适合,那就是心灵了。徐葆耕教授在讲述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时,用了"心灵的历史"这样的概括,即说明了这一点。无论是哪个时期的何种文学思潮,都是特定历史阶段人类心灵的写照。自二十世纪以降,在"向内转"的变革浪潮中,文学的这种心灵写照特征似乎愈来愈明显。卡夫卡、贝克特、海明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心灵 短篇小说 小说创作 心灵世界 维度 意识流 人类心灵 乔伊斯 文学思潮 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