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愿咨询检测人群艾滋病新发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莉 方清艳 +5 位作者 马艳玲 杨志芳 陈玲 陈会超 施玉华 贾曼红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94-1296,共3页
目的用BED-捕获酶联免疫技术(BED-CEIA)在云南省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中开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新发感染检测,了解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0年云南省VCT人群样本,对血清学检... 目的用BED-捕获酶联免疫技术(BED-CEIA)在云南省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中开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新发感染检测,了解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0年云南省VCT人群样本,对血清学检测新确认为HIV-1抗体阳性的样本进行BED-CEIA检测,结合人口学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研究样本共计4 882人,检出HIV-1抗体阳性1 500例(含既往感染231例),检出率为30.7%(1 500/4 882),其中,男性853例,检出率为27.5%,女性647例,检出率为36.3%;判为新发感染者145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61例;新发感染者年龄为17~80岁,平均为35.7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初中以下、女性、已婚或同居人群发生新发感染的危险性分别高于初中及以上、男性、未婚/离异/丧偶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毒和男性同性性行为发生新发感染的风险分别是异性性行为的2.502倍和5.551倍(OR=2.502、5.551)。结论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求检原因面临HIV新发感染危险性有明显差异,特别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吸毒或同性性行为人群HIV-1新发感染危险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新发感染 危险因素 自愿咨询检测(VCT)
原文传递
不同途径感染人群HIV-1亚型分布 被引量:5
2
作者 刘丽花 杨丽华 +3 位作者 赵欣荣 李秀娟 周红 徐宝红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23-1024,共2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石家庄市不同感染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亚型及分布特点。方法从石家庄市报告的148例HIV-1抗体阳性者抗凝全血中提取前病毒DNA,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病毒膜蛋白(ENV)基因的C2-V3区并进行序列测定... 目的了解河北省石家庄市不同感染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亚型及分布特点。方法从石家庄市报告的148例HIV-1抗体阳性者抗凝全血中提取前病毒DNA,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病毒膜蛋白(ENV)基因的C2-V3区并进行序列测定,与国际标准参考序列比较确定亚型。结果148例样品分属8个亚型,45例为欧美B,37例为CRF07-BC,35例为泰国B(B'),25例为CRF01-AE,C和CRF02-AG各2例,CRF03-AB和CRF11-CPX各1例。结论既往供受血人员和注射吸毒人群感染的HIV-1亚型相对单一,性传播亚型分布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供受血人群 吸毒人群 性传播人群
原文传递
桦褐孔菌水提物体外抗HIV-1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郭婷婷 齐婷娟 +2 位作者 岳成 周玉柏 李霄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9年第5期630-635,共6页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水提物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活性的抑制作用及抗病毒作用的潜在靶点。方法:通过细胞毒性、假病毒单轮感染实验、HIV-1 VSV-G包膜实验,评价桦褐孔菌水提物的抗HIV-1药效学;用体外逆转录酶、整合酶活性检测和...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水提物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活性的抑制作用及抗病毒作用的潜在靶点。方法:通过细胞毒性、假病毒单轮感染实验、HIV-1 VSV-G包膜实验,评价桦褐孔菌水提物的抗HIV-1药效学;用体外逆转录酶、整合酶活性检测和时间递加分析实验,对桦褐孔菌水提物体外抗HIV-1活性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桦褐孔菌水提物对3株不同包膜的HIV-1均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12.17±2.085、5.661±1.058、8.846±1.334μg/mL。水提物浓度为0.65、12.5、25μg/mL时均能抑制HIV-1的逆转录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13.31%±3.39%、26.24%±5.6%、28.36%±4.3%;25μg/mL的桦褐孔菌水提物对整合酶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时间递加分析显示,桦褐孔菌水提物在HIV-1感染的融合/进入阶段具有最高的病毒抑制率。结论:桦褐孔菌水提物具有抗HIV-1活性的作用,其对HIV-1的融合/进入、逆转录酶及整合酶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提示桦褐孔菌水提物可能在HIV-1的融合、逆转录、整合阶段存在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逆转录酶 整合酶
下载PDF
中国首例HIV-1 J亚型毒株的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华 邢辉 +6 位作者 吴健 罗小光 刘胜牙 颜钟 黄康华 黄红敏 邵一鸣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7年第4期321-323,326,共4页
目的通过对1例来自刚果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样品进行序列分析,鉴定其亚型种类。方法从该感染者血浆样品中提取RNA,经逆转录后采用套式PCR扩增HIV env、gag及pol基因的部分区段,PCR产物直接测序,将所获序列与参考序列进... 目的通过对1例来自刚果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样品进行序列分析,鉴定其亚型种类。方法从该感染者血浆样品中提取RNA,经逆转录后采用套式PCR扩增HIV env、gag及pol基因的部分区段,PCR产物直接测序,将所获序列与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计算基因距离及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该感染毒株样品序列与HIV-1 J亚型国际参考株J.SE.93及J.SE.94聚在一起,与两参考株序列在env基因区距离均为8.2%,pol基因区距离分别为6.4%和6.3%,gag基因区距离分别为8.9%和8.0%,证实其为HIV-1 J亚型。这是国内首次报道检出HIV-1 J亚型。结论HIV-1 J亚型毒株已随国际旅行者传入我国,加强对国际旅行人员中HIV毒株亚型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J亚 序列分析 系统进化树分析
下载PDF
干血斑样本用于HIV-1基因型耐药性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守丽 颜苹苹 +1 位作者 谢美榕 夏品苍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9年第1期11-14,17,共5页
目的研究干血斑(Dried blood spots,DBS)样本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 V-1)耐药性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采集受检者外周静脉抗凝血,制备干血斑样本,提取病毒RNA,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PCR)扩增HI Vpol区基因序列,应用Bioedi... 目的研究干血斑(Dried blood spots,DBS)样本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 V-1)耐药性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采集受检者外周静脉抗凝血,制备干血斑样本,提取病毒RNA,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PCR)扩增HI Vpol区基因序列,应用Bioedit软件分析整理后,提交the Stanford software进行耐药序列分析及亚型分析。用Bayer340bDNA核酸定量分析仪测定血浆病毒载量(VL)。结果血浆VL>1000拷贝/ml的16例DBS和血浆(PLA)样本,扩增阳性率均为100%;血浆VL<1000拷贝/ml的8例治疗病人的PLA样本,扩增阳性率为25%(2/8);而DBS样本扩增阳性率为0(0/8)。DBS和PLA样本用于亚型分析结果一致,11例样本均为AE亚型。耐药性分析结果,除了极个别其它突变位点有差异外,所有的蛋白酶抑制剂主要及次要耐药相关突变,以及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耐药突变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耐药突变完全相同。7例治疗病人中,对NRTI(6/7)和NNRTI(5/7)耐药率高,而且为多重耐药。结论干血斑作为一种易采集、保存条件低、便于运输的血样本,可以替代静脉采血,用于在一些实验设备条件略差的偏远地区,以及难采血病人的耐药性监测和亚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血斑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基因耐药性检测 分析
原文传递
清开灵注射液体外抑制HIV-1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令斋 曾耀英 +3 位作者 黄秀艳 曾祥凤 林长乐 唐先高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QKL)体外抑制HIV-1的作用。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QKL对H9/HIV-1ⅢB细胞(慢性感染HIV-1ⅢB的H9细胞)和MT-2细胞的毒性;采用荧光染料Calcein-AM标记的H9/HIV-1ⅢB细胞和系列稀释的QKL作用后,与MT-2细胞混合培养,2 ...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QKL)体外抑制HIV-1的作用。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QKL对H9/HIV-1ⅢB细胞(慢性感染HIV-1ⅢB的H9细胞)和MT-2细胞的毒性;采用荧光染料Calcein-AM标记的H9/HIV-1ⅢB细胞和系列稀释的QKL作用后,与MT-2细胞混合培养,2 h后在荧光下计数融合细胞数目,评价QKL对两种细胞早期融合的影响;用MTT法检测QKL对HIV-1ⅢB急性感染的MT-2细胞的保护作用;用HIVp24抗原试剂盒检测HIV-1ⅢB感染的MT-2细胞的培养上清p24抗原的含量,分析QKL对HIV-1复制的影响。结果:QKL对H9/HIV-1ⅢB细胞和MT-2细胞的CC50分别为1/50.76和1/36.97;抑制H9/HIV-1ⅢB细胞和MT-2细胞早期融合作用的EC50=1/235.29,SI=6.36;对HIV-1ⅢB感染的MT-2细胞保护作用的EC50=1/144.93,SI=3.92;抑制p24抗原产生作用的EC50=1/175.44,SI=4.75。结论:QKL体外有抗HIV-1活性,作用机制可能是多靶点的,可抑制病毒进入细胞和胞内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液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细胞融合 抑制作用
下载PDF
HIV-1 Nef蛋白最新功能及其增强病毒感染性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时静 张险峰 郑永辉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3-120,共8页
Nef蛋白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及其他灵长类动物慢病毒编码的一种附属蛋白,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疾病进程和病毒的复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抑制附属蛋白活性的策略可以改善传统抗逆转录病毒方案的疗效,因此深入理... Nef蛋白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及其他灵长类动物慢病毒编码的一种附属蛋白,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疾病进程和病毒的复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抑制附属蛋白活性的策略可以改善传统抗逆转录病毒方案的疗效,因此深入理解这一附属蛋白的功能和其分子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Nef蛋白通过三个主要活性调节宿主细胞环境,增强病毒复制。下调细胞表面分子如CD4,MHC-Ⅰ,MHC-Ⅱ等的表达,使病毒逃逸宿主的免疫应答;通过调节T细胞的信号通路降低T细胞的活化,从而营造有利于病毒复制的环境;直接增强新生子代病毒粒子的感染性。这一功能的分子机制直到最近宿主限制性因子丝氨酸转运蛋白(SERINC5)的发现才得以明晰。本文总结了Nef的功能及其增强病毒感染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也归纳了SERINC5蛋白与Nef蛋白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报道,为深入了解病毒复制机理,改善HIV-1防治方案提供新的理论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NEF SERINC5 感染性
原文传递
人中性粒细胞多肽HNP_(1,3)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娟 孙永涛 +3 位作者 王少扬 史孟元 庄严 翟嵩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5年第4期366-369,共4页
体外观察人中性粒细胞多肽1,3(Humanneutrophilpeptide,HNP1,3)及阿昔洛韦(Acyclovir,ACV)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simplexvirus1,HSV-1)的抑制作用。以Vero细胞为靶细胞,用各种浓度HNP1,3与游离病毒颗粒(直接失活组)及感染病毒后的... 体外观察人中性粒细胞多肽1,3(Humanneutrophilpeptide,HNP1,3)及阿昔洛韦(Acyclovir,ACV)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simplexvirus1,HSV-1)的抑制作用。以Vero细胞为靶细胞,用各种浓度HNP1,3与游离病毒颗粒(直接失活组)及感染病毒后的靶细胞(复制抑制组)进行相互作用,镜下观察各药物对HSV-1致细胞病变效应的抑制作用,并采用ELISA法测定感染48h后药物对HSV-1囊膜糖蛋白分泌的抑制作用。MTT法检测各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直接失活组中,HNP1,3可使HSV-1的致细胞病变效应减轻,对HSV-1直接失活的50%有效浓度(EC50)为8.1μg/mL、10.03μg/mL;复制抑制组中,ACV使HSV-1的致细胞病变效应减轻,EC50为0.68μg/mL。MTT检测结果表明HNP1,3在治疗浓度范围内无明显细胞毒性。以上结果表明HNP1,3除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和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1,HIV-1)活性外,还能失活HSV-1病毒颗粒,从而逆转病毒及其蛋白的病毒效应(致细胞病变)和抑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多肽1 3(HNP1 3) 阿昔洛韦(ACV) 单纯疱疹病毒(HSV-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下载PDF
HIV-1反式激活蛋白神经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蒲双双 赵丽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26-1627,共2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可导致一系列临床并发症,其中最受关注的一种是艾滋病痴呆综合症(AIDS dementiacomplex,ADC),主要表现为认知损害、精神行为异常和运动障碍。随...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可导致一系列临床并发症,其中最受关注的一种是艾滋病痴呆综合症(AIDS dementiacomplex,ADC),主要表现为认知损害、精神行为异常和运动障碍。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出现,ADC的发病率有所降低,但该疗法并不能完全控制或逆转ADC的发展〔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反式激活蛋白(Tat蛋白) 神经毒作用
原文传递
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HIV-1耐药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10
作者 苏齐鉴 周平 +8 位作者 闭志友 肖信 邓伟 岑平 蓝光华 蒋俊俊 梁冰玉 刘伟 梁浩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耐药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14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提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RNA,扩增pol基因并测序,分析HIV-1耐药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获得86例患者的HIV-1pol序列,其中15...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耐药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14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提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RNA,扩增pol基因并测序,分析HIV-1耐药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获得86例患者的HIV-1pol序列,其中15例轻度以上耐药,耐药率为17.4%(15/86)。服药依从性为50%-90%的患者,耐药率高于服药依从性≥90%的患者(OR=8.591,P=0.030);治疗1年-者,耐药率高于治疗时间〈1年者(OR=8.089,P〈0.030);农民患者的耐药率高于其他职业和无业人员(OR=4.223,P=0.017)。结论抗病毒治疗时间、服药依从性和职业因素与耐药有关,服药依从性低于90%、抗病毒治疗1年-、职业为农民的患者耐药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 耐药性 病毒治疗
原文传递
HIV-1感染过程中CD8^+T细胞PD-1水平增高与其活化状态正相关 被引量:12
11
作者 肖健 刘显 +5 位作者 郁晓磊 董原 王绪琴 冷静 杨荣阁 王盈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72-1377,共6页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CD8+T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CD38、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及KI-67抗原(ki67)的表达水平,探讨HIV-1感染过程中CD8^+T细胞PD-1表达水平与免疫活化和免疫耗竭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HIV-1...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CD8+T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CD38、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及KI-67抗原(ki67)的表达水平,探讨HIV-1感染过程中CD8^+T细胞PD-1表达水平与免疫活化和免疫耗竭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HIV-1感染者87例,健康志愿者22例,密度梯度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CD8+T细胞PD-1、CD38、HLA-DR、ki67的表达水平;观察用抗PD-L1 m Ab阻断PD-1/PD-L1通路后CD8^+T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变化。结果 HIV-1感染者CD8^+T细胞PD-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CD8^+T细胞PD-1水平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与CD4^+T细胞数呈负相关;CD8^+T细胞PD-1与CD38、HLA-DR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体外阻断PD-1/PD-L1通路后TNF-α、IFN-γ的表达量增加。结论 HIV-1感染者外周血CD8^+T细胞PD-1表达增加;PD-1过表达与HIV感染过程中CD8^+T细胞功能受抑、免疫耗竭及疾病进程相关;体外阻断PD-1/PD-L1通路可恢复CD8^+T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 CD8+T细胞 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免疫活化 免疫耗竭
下载PDF
陕西省HIV-I流行毒株亚型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邢爱华 邢辉 +7 位作者 李翔 王百锁 王敬军 崔萌 常文辉 马鹏飞 王丽 邵一明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44-1046,共3页
目的了解陕西省近年来发现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所携带毒株的基因序列特征、亚型种类和毒株来源以及在各高危人群中的分布,推断其传播来源和流行趋势,为本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资料。方法对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相关因... 目的了解陕西省近年来发现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所携带毒株的基因序列特征、亚型种类和毒株来源以及在各高危人群中的分布,推断其传播来源和流行趋势,为本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资料。方法对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相关因素调查,无菌采集HIV感染者抗凝全血,提取前病毒DNA,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扩增其膜蛋白基因env,对其C2~V3区及邻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用GCG软件(Wisconsin公司)进行亚型分析。结果35份样本PCR扩增阳性并得到相应序列。经基因离散率计算和系统树分析,共发现4种HIV-1基因亚型和重组毒株,即HIV-1 B’、C、CRF01-AE和CRF-BC重组型。其中泰国B’亚型为主要流行株,占82.35%(28/34),主要来源于既往采供血者及其配偶;其次是CRF-BC重组型,占11.77%(4/34),主要来源于吸毒人群:CRF01-AE和C亚型各1份,分别占2.94%,均来自劳务输出的归国人员。该组样本B’亚型内的基因离散率为5.2%(n=23);而CRF-BC亚型内的基因离散率为0.9%(n=3),彼此间显示出较近的传播关系。结论陕西省HIV-1流行株以泰国B’亚型为主,发生在与既往有偿采供血相关的地区和人群,已有6~7年的流行史;首次在当地吸毒人群中发现HIV-1 CRF-BC重组型,并且显示近期高度流行的趋势。加强对既往有偿献血人群和吸毒人群的行为干预,控制HIV病毒在家庭内和吸毒人群中的传播,将是今后本省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 基因扩增 序列分析 特征
下载PDF
2012-2016年四川省广元市HIV-1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苏玲 侯雪琴 +8 位作者 袁丹 李佳滨 叶黎 杨洪 魏东兵 周更生 余佳 刘红露 梁姝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237-1241,共5页
目的了解2012-2016年四川省广元市新报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原发性耐药情况和经过抗病毒治疗后HIV-1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2-2016年广元地区接受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和新报告未治疗的感染者血样,扩... 目的了解2012-2016年四川省广元市新报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原发性耐药情况和经过抗病毒治疗后HIV-1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2-2016年广元地区接受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和新报告未治疗的感染者血样,扩增HIV-1 pol基因区,并测序。序列提交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位点分析。结果广元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人数逐年增加,但病毒抑制失败率从4.76%上升到12.93%。而在病毒抑制失败的人群中,因病毒学耐药引起的比例由88.89%下降到了57.69%。接受抗病毒治疗感染者发生的主要耐药突变位点为M184V(88.23%),其次是K65R(29.41%)。针对NNRTI主要的耐药突变位点是K103N(37.93%),其次是Y181C(27.59%)和G190A(24.14%)。新报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出现的主要原发性耐药位点针对NRTI是K65R和M184V/I,针对NNRTI的是V106A/M。且新报告感染者人群中的原发耐药率近年来增长加快,2016年达到10%。结论耐药问题是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强调规范治疗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耐药的监测和耐药毒株传播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 耐药 蛋白酶抑制剂 逆转录酶抑制剂
原文传递
2009-2012年广西HIV-1耐药状况调查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洁 梁冰玉 +9 位作者 周波 王敏连 赵芳凝 陈荣凤 王洪 潘沛江 蒋俊俊 黄颉刚 梁浩 叶力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46-850,共5页
目的调查2009-2012年广西HIV-1感染者的耐药状况,同时探讨耐药与亚型的关系。方法在广西各地随机募集HIV/AIDS患者,提取患者血液样本的HIVRNA,逆转录后扩增pol基因并测序,使用在线分析工具Genotyping结合MEGA 5.03软件进行亚型分... 目的调查2009-2012年广西HIV-1感染者的耐药状况,同时探讨耐药与亚型的关系。方法在广西各地随机募集HIV/AIDS患者,提取患者血液样本的HIVRNA,逆转录后扩增pol基因并测序,使用在线分析工具Genotyping结合MEGA 5.03软件进行亚型分型,使用斯坦福大学的HIV耐药数据库确定耐药突变位点及药物耐受情况。结果获得196份pol区序列,其中接受抗病毒治疗样本103例(52.55%),未经治疗样本93例(47.45%);亚型分布为95例CRF01-AE(48.47%)、88例CRF08_BC(44.90%)、12例CRF07_BC(6.12%)以及1例B亚型(0.51%);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耐药率为10.68%,未经治疗患者耐药率为7.53%;在196例研究对象中发现低度耐药14例,中度耐药3例,高度耐药4例;1例针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发生二重耐药;不同类型药物耐药结果:蛋白酶抑制剂(PIs)、NRTIs、NNRTIs及整合酶抑制剂(INs)相关耐药率分别为6.63%、3.06%、11.22%、8.67%;CRF01_AE、CRF07_BC和CRF08_BC亚型发生PIs相关突变的频率分别为6.32%、41.67%和2.27%;A71V/T在CRF07_BC毒株中出现最多(75%),E138A仅出现在CRF08_BC毒株中(100%)。结论广西HIV-1患者耐药发生率高于全国水平,不同亚型HIV-1流行株的耐药发生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 耐药性
原文传递
四川省2014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耐药警戒线调查 被引量:5
15
作者 苏玲 魏东兵 +6 位作者 杨洪 袁丹 叶黎 周更生 余佳 刘红露 梁姝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94-197,共4页
摘要:目的了解四川省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耐药毒株的传播情况。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资源最小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警戒线调查方法(HIV drug resistance threshold survey, HIV... 摘要:目的了解四川省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耐药毒株的传播情况。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资源最小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警戒线调查方法(HIV drug resistance threshold survey, HIVDR-TS),采集符合调查标准(2014年新报告、未进行抗病毒治疗、16~25岁)的HIV-1感染者的血样53份,扩增HIV-1 pol基因区1.3kb片段,进行基因型耐药分析,用MEGA5.0软件构建进化树,分析毒株亚型。结果在53份血样中获得47条有效分析序列,仅1例样本出现针对PR区的次要耐药突变Q58E。病例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其中同性恋占46.81%(22/47),异性传播占53.19%(25/47)。进化树分析表明,毒株亚型以CRF07-BC为主(82.98oA,39/47),其次为CRF01-AE(12.77%,6/47),CRF02-AG和CRF08-BC亚型各1例。结论CRF07-BC和CRF01-AE是四川省16~25岁人群最主要的HIV-1流行株。四川省HIV耐药株的传播处于低度水平,这也表明,目前四川省一线药物的治疗方案依然有效。但十分有必要在四川省继续开展连续的传播性耐药情况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 耐药警戒线调查
原文传递
HIV-1 CRF01_AE重组型gp120 V1/V2结构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楚鹰 宫祥丹 +5 位作者 高建伟 苏艾荣 陈德燕 宋红勇 吴喜林 吴稚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0-545,共6页
目的真核表达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CRF01_AE重组型gp120蛋白的V1/V2结构域,制备其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抗原反应性。方法构建pTriEx-3-V1/V2CNE55真核表达载体,在HEK293F细胞中表达V1/V2-His融合蛋白,纯化后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 目的真核表达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CRF01_AE重组型gp120蛋白的V1/V2结构域,制备其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抗原反应性。方法构建pTriEx-3-V1/V2CNE55真核表达载体,在HEK293F细胞中表达V1/V2-His融合蛋白,纯化后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后的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ELISA筛选分泌抗V1/V2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的阳性杂交瘤,对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型别以及效价进行鉴定。结果制备并获得一株稳定分泌抗HIV-1 AE亚型V1/V2结构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ELISA测定腹水效价高达1∶81 000,单克隆抗体类型属于IgG1/κ型。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该单克隆抗体同样能够识别不同亚型的HIV gp120蛋白。结论成功制备出抗HIV-1 AE重组型gp120蛋白V1/V2结构域的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 gp120可变区1/2 单克隆抗体 真核蛋白表达 疫苗
下载PDF
HIV-1B′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与疾病进展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崔华露 耿文清 +6 位作者 姜拥军 韩晓旭 潘莹 年华 包名家 王亚婷 尚红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1-693,共3页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B′亚型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功能与中国HIV-1感染者疾病进展关系。方法将覆盖HIV-1B′亚型Gag p17、p24和p2p7plp6全长的54个重叠多肽作为抗原,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检测58例HIV-1感染...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B′亚型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功能与中国HIV-1感染者疾病进展关系。方法将覆盖HIV-1B′亚型Gag p17、p24和p2p7plp6全长的54个重叠多肽作为抗原,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检测58例HIV-1感染者特异性CTL对上述多肽的应答情况。结果中国HIV-1感染者特异性CTL可识别多个HIV-1B′Gag表位,反应宽度与病毒载量显著负相关(r=-0.374,P=0.004),与CD4+T细胞绝对计数显著正相关(r=0.425,P=0.001),反应强度与病毒载量显著负相关(r=-0.285,P=0.030)。长期不进展者识别HIV-1B′Gag多肽的反应宽度显著高于无症状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P=0.001,P=0.005)。结论我国HIV-1感染者体内存在识别不同HIV-1B′Gag多肽表位的特异性CTL应答,并且与疾病进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细胞(CTL)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hiv-1)B′亚 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 疾病进展
下载PDF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病人HIV-1tat基因多态性及氨基酸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蒲双双 闫玉芬 +5 位作者 高文花 温红玲 王志玉 宋艳艳 许洪芝 赵丽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 研究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患者体内HIV-1 tat第一外显子基因序列的特征和变异情况,为艾滋病痴呆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1例艾滋病痴呆综合征病例尸检标本的外周组织(淋巴结、脾脏)和中枢神经组织(脑膜、额叶灰质、... 目的 研究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患者体内HIV-1 tat第一外显子基因序列的特征和变异情况,为艾滋病痴呆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1例艾滋病痴呆综合征病例尸检标本的外周组织(淋巴结、脾脏)和中枢神经组织(脑膜、额叶灰质、额叶白质、颞叶、基底核)共7个部位的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HIV-1 tat第一外显子基因,与克隆载体pGEM-T连接,经转化、氨苄青霉素和蓝白斑筛选出阳性克隆,每个部位挑取5个菌落测序,测序结果利用BioEdit、MEGA4软件比对并生成系统进化树、计算基因距离和同义/非同义替换值(ds/dn),分析氨基酸位点的改变.结果 该病例感染的病毒是HIV-1 B亚型,分离自不同组织的HIV-1 tat第一外显子基因序列存在差异;与标准序列相比,该病例的HIV-1tat第一外显子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16个位点发生了变异,并且中枢各部位部分氨基酸位点的变异与外周不同,特别是中枢基底核5个序列及颞叶1个序列Q54R的变异值得关注.结论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患者体内,HIV-1 tat第一外显子序列与标准序列存在差异,并且在外周和中枢不同部位中存在的变异不同,这些变异是否与艾滋病痴呆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 hiv-1 TAT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DC) 基因多态性 氨基酸序列
原文传递
深圳地区新近诊断HIV-1感染者的传播耐药性检测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莉 黄伟忠 陈先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1140-1143,1148,共5页
目的:通过对深圳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新近感染者耐药基因型的研究,了解当地HIV-1耐药株传播水平。方法:收集198例2009年3月~2011年10月新确诊的、年龄>20岁的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本,使用一步法RT-PCR和巢式PCR扩增Pol区... 目的:通过对深圳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新近感染者耐药基因型的研究,了解当地HIV-1耐药株传播水平。方法:收集198例2009年3月~2011年10月新确诊的、年龄>20岁的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本,使用一步法RT-PCR和巢式PCR扩增Pol区蛋白酶基因全长(1~99aa)和逆转录酶区前部分基因(1~300aa),并进行耐药基因变异分析。结果:PCR扩增阳性且测序成功163例,总的耐药比例为17.2%(28/163,95%CI 11.4%~22.9%),其中3.7%(6/163,95%CI 1.1%~6.5%)对蛋白酶抑制剂(PIs)耐药,10.4%(17/163,95%CI 5.7%~15.1%)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耐药,11.7%(19/163,95%CI 6.8%~16.6%)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结论:深圳地区HIV-1新近感染者中耐药率高达17.2%,对新近HIV-1感染者进行连续耐药性检测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 耐药检测 耐药突变
下载PDF
钦州市钦南区HIV-1原发性耐药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沈平 苏齐鉴 +5 位作者 黄毅毅 蒋丽萍 张达燕 郭继昌 徐鸿庄 韦建立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1181-1185,共5页
目的研究广西钦州市钦南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原发性耐药特征。方法在钦州市钦南区抽取100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提取病毒R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pol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并测序,用MEGA以及斯坦福大学HIV Drug Resistanc... 目的研究广西钦州市钦南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原发性耐药特征。方法在钦州市钦南区抽取100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提取病毒R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pol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并测序,用MEGA以及斯坦福大学HIV Drug Resistance Database等工具对序列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获得97份合格样本,78份成功扩增并测序,CRF01_AE毒株占67.9%(53/78),CRF08_BC毒株占15.4%(12/78),CRF07_BC毒株占11.5%(9/78),另有C亚型毒株3例,G亚型毒株1例。78份样本中,29份样本检出耐药性突变,突变率为37.2%。发生突变的29例样本中,有2例可对常用抗病毒药产生低度耐药,耐药率为2.6%(2/78)。主要亚型CRF01_AE、CRF08_BC以及CRF07_BC耐药性突变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5,P=0.009)。性别、CD4+细胞计数以及感染时长在突变组与未突变组间无差异。结论当前钦州市钦南区原发性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HIV-1亚型可影响耐药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hiv-1) pol基因 原发性耐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