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义技术视野中人的技术化问题剖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伯鲁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18,共6页
本文在广义技术界定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人的技术性、人的技术化、技术的奴役性、技术理性主义、技术困境与人类解放等技术哲学理论问题。笔者认为,人一开始就是技术的人,人类的发展就是不断技术化的过程。技术理性主义膨胀源于日趋激... 本文在广义技术界定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人的技术性、人的技术化、技术的奴役性、技术理性主义、技术困境与人类解放等技术哲学理论问题。笔者认为,人一开始就是技术的人,人类的发展就是不断技术化的过程。技术理性主义膨胀源于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技术的正效应与负效应、解放性与奴役性并存,人类解放是在技术困境中艰难前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技术 技术化 技术奴役性 技术理性主义 技术困境 类解放
下载PDF
埃吕尔技术哲学思想及其对教育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胡伟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8-34,共7页
技术进步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法国技术哲学家埃吕尔是当代技术哲学领域的代表人物。埃吕尔认为技术可以作为效率手段、人工环境或技术系统,而技术进步则是从传统社会到技术社会,再到技术系统,经历了从关注个体进步到整体进步的转变。埃... 技术进步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法国技术哲学家埃吕尔是当代技术哲学领域的代表人物。埃吕尔认为技术可以作为效率手段、人工环境或技术系统,而技术进步则是从传统社会到技术社会,再到技术系统,经历了从关注个体进步到整体进步的转变。埃吕尔的技术哲学思想为我们理解技术的不可逆性和普遍性对教育影响的必然,以及教育中的"效率"追求,技术化了的人,人的主动性的丧失等对教育影响的实然,提供了富有启发意义的研究视角。从技术对教育影响的应然性来看,教育要回到人,回到过程,回到生活,回到终身学习,回到教育的本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吕尔 技术自主论 技术环境论 技术系统论 技术化 教育本真
下载PDF
世界的技术化演进
3
作者 李宏伟 李心月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8-41,共4页
自然的技术化、社会的技术化和人的技术化表征了世界的技术化演进趋势,世界的技术化演进对于世界图景和人的生存方式具有决定性影响,对于世界的技术化统治应持有一种警醒和批判精神。
关键词 技术化演进 技术统治 自然技术化 社会技术化 技术化
下载PDF
人工智能风险及其规避措施分析——基于马克思“人的技术化”思想
4
作者 李波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34-37,共4页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大幅度提升了社会生产效率,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人们热衷于人工智能产品的使用时,一些人工智能风险的发生带给人们生活的烦恼。通过分析几种人工智能风险,并基于马克思的人的技术化思想分析人工智能风险发生的...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大幅度提升了社会生产效率,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人们热衷于人工智能产品的使用时,一些人工智能风险的发生带给人们生活的烦恼。通过分析几种人工智能风险,并基于马克思的人的技术化思想分析人工智能风险发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如何规避人工智能风险,从而促进人工智能的合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智能风险 技术化 措施
下载PDF
论人的技术化与人工智能嵌入社会治理的伦理风险
5
作者 曹勇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8-40,共3页
人的技术化与人机共生是人工智能时代人的基本生存境况。现代技术的不可逆性,使得技术对人的社会行为发生支配作用,尤其是技术与物化机器结合在一起,技术便脱离于人的意识之外而成为异己力量,使得劳动和科学异化进而导致人类本性异化。... 人的技术化与人机共生是人工智能时代人的基本生存境况。现代技术的不可逆性,使得技术对人的社会行为发生支配作用,尤其是技术与物化机器结合在一起,技术便脱离于人的意识之外而成为异己力量,使得劳动和科学异化进而导致人类本性异化。作为一门技术性科学的人工智能,具有深度学习和自我改进的功能,在嵌入社会治理过程中带来了社会交往的伦理风险。尽管既有研究大多反对将人工智能作为道德主体地位去认知,认为人工智能不具备伦理因素,人工智能伦理学不过是人以人类为中心建构的物化伦理,但人工智能与人的交往日益密切,人工智能的伦理风险问题必须得到准确锚定。在人机共生社会结构下,遵循"图灵红色警戒",防止"技术奇点"出现,从理论上确认技术人工物的伦理设计标准,让技术与伦理之间的主体争议问题得到解决,已经成为学者们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化 工智能 技术 伦理风险
下载PDF
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视域下人的技术化生存——基于《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分析
6
作者 周千祝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2,196,197,共12页
“人的技术化生存”是指人通过并依赖“现代技术”来实现包括物质、精神生产生活在内的全部现实活动,现代技术因而成为人生存的条件、人需要的前提乃至人发展的界限。马克思《资本论》在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中,揭示了人的技术化生存的两个... “人的技术化生存”是指人通过并依赖“现代技术”来实现包括物质、精神生产生活在内的全部现实活动,现代技术因而成为人生存的条件、人需要的前提乃至人发展的界限。马克思《资本论》在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中,揭示了人的技术化生存的两个关键问题,即机器体系的资本主义应用塑造了人的技术化身体,建构了技术化生存的具身前提;工厂制度进一步使人成为技术化的主体——一种体现资本主体性的无主体性的主体。和既有技术批判的传统研究进路相比,《资本论》在技术化生存问题的阐述上具有范式地位。人的技术化生存是《资本论》中历史唯物主义现实内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逻辑 马克思 《资本论》 技术化生存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