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生终极意义的永恒追求——以《野草》为参照看《伤逝》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兵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9-42,57,共5页
本文意在说明《伤逝》是一篇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高度融合的艺术作品。现实主义为作品提供了环境、人物性格和细节的真实性 ,象征主义拓展强化了作品的意象、审美境界和形上意义。《伤逝》中的“家”和“夜”象征着人类的生存困境 ;“爱...
本文意在说明《伤逝》是一篇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高度融合的艺术作品。现实主义为作品提供了环境、人物性格和细节的真实性 ,象征主义拓展强化了作品的意象、审美境界和形上意义。《伤逝》中的“家”和“夜”象征着人类的生存困境 ;“爱”象征着人类精神追求中世俗的牵绊和情感的重负 ;“花与动物”、“谈天、读书、散步”与“家务”象征了脱俗与世俗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 ;“子君”象征了一种虚无的存在 ,“涓生”象征着不可征服的生命 ;“走”是他的原型 ,是他反抗死亡与空虚 ,获得生命永恒意义与价值的方式。鲁迅围绕“立人”思想 ,在《伤逝》中表现了民族精神的再造意图。涓生这类意象的出现 ,表明鲁迅的创作由病态人格的揭露跨向了理想人格的塑造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
终极
意义
《野草》《伤逝》
象征
意义
白话小说
现实主义
鲁讯
小说创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哲学的终极理念之我见
2
作者
李蕴慧
《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0-173,共4页
人与动物的区别不仅在于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更重要地在于人需要一个超越世俗生活的终极追求。无论从哲学产生的渊源、词义,还是从哲学家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成果来看,都在证明着一个结论:哲学的终极理念乃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和探索。
关键词
哲学观
哲学理念
人生
终极
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生终极意义的永恒追求——以《野草》为参照看《伤逝》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兵
机构
陕西教育学院中文系
出处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9-42,57,共5页
文摘
本文意在说明《伤逝》是一篇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高度融合的艺术作品。现实主义为作品提供了环境、人物性格和细节的真实性 ,象征主义拓展强化了作品的意象、审美境界和形上意义。《伤逝》中的“家”和“夜”象征着人类的生存困境 ;“爱”象征着人类精神追求中世俗的牵绊和情感的重负 ;“花与动物”、“谈天、读书、散步”与“家务”象征了脱俗与世俗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 ;“子君”象征了一种虚无的存在 ,“涓生”象征着不可征服的生命 ;“走”是他的原型 ,是他反抗死亡与空虚 ,获得生命永恒意义与价值的方式。鲁迅围绕“立人”思想 ,在《伤逝》中表现了民族精神的再造意图。涓生这类意象的出现 ,表明鲁迅的创作由病态人格的揭露跨向了理想人格的塑造的新阶段。
关键词
人生
终极
意义
《野草》《伤逝》
象征
意义
白话小说
现实主义
鲁讯
小说创作
Keywords
Shang Shi
Ye Cao
Symbol
分类号
I21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哲学的终极理念之我见
2
作者
李蕴慧
机构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
出处
《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0-173,共4页
文摘
人与动物的区别不仅在于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更重要地在于人需要一个超越世俗生活的终极追求。无论从哲学产生的渊源、词义,还是从哲学家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成果来看,都在证明着一个结论:哲学的终极理念乃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和探索。
关键词
哲学观
哲学理念
人生
终极
意义
分类号
B0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生终极意义的永恒追求——以《野草》为参照看《伤逝》的象征意义
王兵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哲学的终极理念之我见
李蕴慧
《探索》
北大核心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