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4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复苏与实践:1998—2010 被引量:88
1
作者 彭小龙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32,共18页
1998年以来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复苏是多种社会需求合力催生的结果,承载了推进司法民主、维护司法公正、强化司法监督、提高司法公信力等多重期望。然而,由于陪审员难以有效地参与审判,该制度在人力补充、调解协商、知识提供等方面的作用... 1998年以来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复苏是多种社会需求合力催生的结果,承载了推进司法民主、维护司法公正、强化司法监督、提高司法公信力等多重期望。然而,由于陪审员难以有效地参与审判,该制度在人力补充、调解协商、知识提供等方面的作用较为突出,其他效果则不太明显。经验材料由此呈现"一种制度实践、两种复苏原因及效果判断"的现象。相对于立法意图和人们的预期,人民陪审已出现某种程度的职能异化。未来的改革应致力于职能分化,强化专门领域案件和轻微案件中民众参与审判的作用,同时注重提升陪审员在重大案件中的代表性和参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陪审制度实施效果 陪审制度改革
原文传递
中国式陪审制度的省察——以《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70
2
作者 吴丹红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0-137,共8页
我国陪审制度改革之后,不仅原有的一些问题没有完全厘清,相反还陷入了新的矛盾之中。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人民陪审员的选任、权力、任务、价值、性质等方面,都存在着误区,阻碍了陪审制度目标的实现。我们应当正视陪审制度功用与现... 我国陪审制度改革之后,不仅原有的一些问题没有完全厘清,相反还陷入了新的矛盾之中。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人民陪审员的选任、权力、任务、价值、性质等方面,都存在着误区,阻碍了陪审制度目标的实现。我们应当正视陪审制度功用与现状之间的巨大裂缝,重新评价与反思陪审制度改革的成败。对于陪审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其改革方式必须与司法体制改革紧密结合,否则,我国的陪审制度就仍然只具形式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制度 人民陪审员 法官 司法民主 政治权力
原文传递
陪审制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47
3
作者 李昌道 董茂云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69,共13页
关键词 陪审制度 比较研究 西方国家 中国 司法制度 美国 英国 人民陪审员 司法制度
原文传递
论集中审理原则与合议庭功能的强化——兼评《关于人民法院合议庭工作的若干规定》 被引量:44
4
作者 陈卫东 刘计划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8-144,共7页
集中审理原则是现代审判程序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内容主要包括 :一个案件组成一个审判庭进行审理 ;法庭成员不可更换 ;集中证据调查与法庭辩论 ;庭审不中断并迅速作出裁判。我国立法尚未规定集中审理原则 ,为了强化合议庭的功能 ,我国急... 集中审理原则是现代审判程序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内容主要包括 :一个案件组成一个审判庭进行审理 ;法庭成员不可更换 ;集中证据调查与法庭辩论 ;庭审不中断并迅速作出裁判。我国立法尚未规定集中审理原则 ,为了强化合议庭的功能 ,我国急需确立集中审理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合议庭工作的若干规定》体现了该原则的精神。应进一步建立法官、人民陪审员更换与庭审更新制度 ,实现证据调查与法庭辩论的集中化 ,并应实行审判合一以及提高当庭宣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审理原则 合议庭 《关于人民法院合议庭工作的若干规定》 审判程序 庭审制度 当庭宣判制度 合议庭 刑事诉讼 法官 人民陪审员
原文传递
人民陪审员不宜精英化 被引量:25
5
作者 周永坤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13,共5页
人民陪审员制度在西方有悠久的历史,它的根本属性是司法的“草根民主性”,它是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的重要内容,它的重要价值在于防止司法的过度精英化。社会主义继承了这一人类文明的传统,从苏联就开始实行这一制度。可是,我国的... 人民陪审员制度在西方有悠久的历史,它的根本属性是司法的“草根民主性”,它是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的重要内容,它的重要价值在于防止司法的过度精英化。社会主义继承了这一人类文明的传统,从苏联就开始实行这一制度。可是,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精英化”的倾向,应当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制度 人民陪审员 精英化 人民陪审员制度 根本属性 组成部分 人类文明 社会主义 民主性 司法
原文传递
司法潜规则:人民陪审员制度司法功能的运行障碍 被引量:33
6
作者 何进平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2-131,共10页
陪审制的政治功能只能依赖于其司法功能的有效运行才能发挥出来。司法潜规则有效地抑制了人民陪审员审判职能的发挥,使我国陪审制的形式意义大于实际作用,"陪而不审"成为一种常态。司法潜规则追求审判的准确性来表达司法的公... 陪审制的政治功能只能依赖于其司法功能的有效运行才能发挥出来。司法潜规则有效地抑制了人民陪审员审判职能的发挥,使我国陪审制的形式意义大于实际作用,"陪而不审"成为一种常态。司法潜规则追求审判的准确性来表达司法的公正性,"着力点"集中于维护法官审判权;人民陪审员以公民参与审判的方式来体现司法的公正性,"着力点"是分割法官审判权。两种着力点呈现出两种不同层面的价值体系,在信任缺失的社会人文环境下,人民陪审员的象征价值成为了公众可以接受的司法状态。消解司法潜规则,改进人民陪审员参审机制,提高履职能力的有效方法,是重新设计陪审员选任方式,缩小陪审案件的范围,明确陪审案件中法官的责任标准,规制陪审员的合议细则,划分陪审员票权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司法民主 司法潜规则 司法功能 职业法官
原文传递
人民陪审团制度试点的评析和完善建议 被引量:31
7
作者 汤维建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1,共10页
为克服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重重积弊,河南法院系统率先试行人民陪审团制度,其意义不可小视。人民陪审团制度介于人民陪审员制度和西方国家的陪审团制度之间,其在人员规模、诉讼职能、表决机制、效力约束和陪审团成员资格门槛方面别具... 为克服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重重积弊,河南法院系统率先试行人民陪审团制度,其意义不可小视。人民陪审团制度介于人民陪审员制度和西方国家的陪审团制度之间,其在人员规模、诉讼职能、表决机制、效力约束和陪审团成员资格门槛方面别具特色。其试点效果非常积极。为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关注、审视该一制度的发展动态并提出若干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 司法民主 人民陪审员 制度试点
下载PDF
陪审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以《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泽涛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9,共7页
《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对于完善我国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两年多来的司法实践表明,该《决定》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对是否采用陪审制的决定权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明确;对陪审员的任期与遴选等问题的规... 《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对于完善我国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两年多来的司法实践表明,该《决定》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对是否采用陪审制的决定权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明确;对陪审员的任期与遴选等问题的规定有待进一步完善;对陪审员的管理和培训问题的规定有待进一步完善;对陪审员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有待进一步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决定权 遴选 权利 义务
下载PDF
审判中心:以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被引量:22
9
作者 施鹏鹏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25,共4页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对于推进司法民主,保障司法公正,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合理地发挥人民陪审员在审判中的作用,有助于充分发挥庭审功能,推动建立新的审判秩序。
关键词 审判中心 人民陪审员 司法民主 司法公正 审判秩序
原文传递
以审判为中心改革的技术主义进路:镜鉴与期待 被引量:19
10
作者 魏晓娜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47,共16页
中国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目前在立法和实践中均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方面应当反思目前的改革与研究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应当从其他国家践行审判中心主义的历程中汲取外部灵感。日本追求公判中心主义近百年,在2009年裁判员制度施... 中国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目前在立法和实践中均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方面应当反思目前的改革与研究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应当从其他国家践行审判中心主义的历程中汲取外部灵感。日本追求公判中心主义近百年,在2009年裁判员制度施行后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不触动宏观结构的前提下,走出一条“技术主义”的改革路线。中国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实际上走的也是一条技术主义路线。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走技术主义路线如果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和发力点,那么也能推动审判中心主义的发展。走技术主义进路的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应当将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但人民陪审员制度和其他相关支持性制度及规则,也应当具备工具主义理性,其改革应有意识地统合于以审判为中心改革的大方向之下,避免与之发生冲突。技术主义路线只是在目前不可能发生大的立法变动的前提下的权宜之计。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未来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就,进行结构性调整仍然是一个不得不认真面对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 人民陪审员 庭前会议 讯问录音录像
原文传递
人民陪审员制度与民众的司法参与 被引量:19
11
作者 范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0-55,4,共6页
尽管人民陪审员制度不可能解决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和司法公正的所有根本性问题,但其所具有的重要司法民主价值和功能是值得重视的。在我国,围绕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多种争议,同时其实践也显示出某些制度异化的迹象。这种情况与我国的治理... 尽管人民陪审员制度不可能解决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和司法公正的所有根本性问题,但其所具有的重要司法民主价值和功能是值得重视的。在我国,围绕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多种争议,同时其实践也显示出某些制度异化的迹象。这种情况与我国的治理传统和复杂的社会因素有关。为了更好地发挥人民陪审员制度的预期功能和目标,目前应避免简单追求数量与规模的扩张,注重从个案(尤其是重大刑事案件和死刑案件)的示范作用入手,循序渐进地推进民众对司法活动的有序参与,逐步畅通和规范普通民众参与司法的途径,孕育司法民主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民主 人民陪审员 民众的司法参与
下载PDF
模式、依据与冲突: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奕君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0-140,共11页
《人民陪审员法》根据不同合议庭类型,将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调整为"同职同权"与"分职分权"两种模式,形成不同于陪审职权、参审职权、观审职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混合参审职权配置模式。人民陪审员在事实认定过程... 《人民陪审员法》根据不同合议庭类型,将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调整为"同职同权"与"分职分权"两种模式,形成不同于陪审职权、参审职权、观审职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混合参审职权配置模式。人民陪审员在事实认定过程中体现社情民意,遵循逆向叙事思维模式,实现了情理与法理的统一。然而,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改革忽略了事实审与法律审界限模糊的事实,庭前阅卷机制违背了人民陪审员制度设立的初衷,人民陪审员的事实认定权与法官、审判委员会的职权以及上诉程序产生不可避免的冲突。鉴于此,应保障法官指示的中立性、客观性;人民陪审员应将庭审作为获取案情的主要途径;限制审判委员会推翻人民陪审员事实认定的权力;上诉原则上不得改变一审认定的案件事实,除非一审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以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参审职权模式 同职同权 分职分权 情法并重
原文传递
刑事问题列表制度研究-以完善人民陪审员事实认定机制为切入点 被引量:16
13
作者 施鹏鹏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84,共12页
深化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所面临的一大重要难题便是如何让普通公民准确地进行案件事实认定。为解决这一难题,大陆法系一些国家设计了刑事问题列表制度,由更具专业经验的审判长进行要件事实分解,降低陪审员事实认定的难度,取得了较好的效... 深化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所面临的一大重要难题便是如何让普通公民准确地进行案件事实认定。为解决这一难题,大陆法系一些国家设计了刑事问题列表制度,由更具专业经验的审判长进行要件事实分解,降低陪审员事实认定的难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刑事问题列表制度为中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列表 人民陪审员 事实认定 配套制度
下载PDF
医疗纠纷诉讼证据问题与对策——对病历-鉴定-审判模式的反思 被引量:15
14
作者 肖柳珍 《证据科学》 CSSCI 2012年第3期322-329,共8页
医疗纠纷诉讼证据包括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证据。由于医疗纠纷诉讼的特殊性,我国司法实践已经形成了病历—鉴定—审判的审理模式。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存在案件事实认定的鉴定结论依赖性及法律责任认定的鉴定结论依赖性。然而,其不... 医疗纠纷诉讼证据包括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证据。由于医疗纠纷诉讼的特殊性,我国司法实践已经形成了病历—鉴定—审判的审理模式。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存在案件事实认定的鉴定结论依赖性及法律责任认定的鉴定结论依赖性。然而,其不利因素是病历资料的客观真实性在现存制度下难以保障,双轨制的鉴定制度还很不完善。建议引入特定场所视听资料对病历真实性进行佐证,加强电子病历真实性的管理与监控,完善鉴定人出庭制度,推行专家辅助人制度及采取专家陪审员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纠纷 诉讼 医疗损害鉴定 专家辅助人 人民陪审员
原文传递
关于北京法院人民陪审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被引量:15
15
作者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教育培训处课题组 吴久宏 +2 位作者 原静 宋川 苏煜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5-99,共5页
2005年5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开始实施。随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有关部门连续发布多个文件落实决定要求,细化对人民陪审员选任、培训、考核、管理、经费管理等的要求,人民陪审制... 2005年5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开始实施。随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有关部门连续发布多个文件落实决定要求,细化对人民陪审员选任、培训、考核、管理、经费管理等的要求,人民陪审制度焕发出勃勃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 全国人大常委会 调研 北京 经费管理 人民陪审员
原文传递
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改革的中国模式及反思 被引量:14
16
作者 贾志强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为改变我国人民陪审员"陪而不审"的现状,本次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将陪审员的参审职权调整为:人民陪审员与法官共同负责事实认定问题,法官单独负责法律适用问题。这就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其他法治发达国家的全新的陪审员职权配置模... 为改变我国人民陪审员"陪而不审"的现状,本次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将陪审员的参审职权调整为:人民陪审员与法官共同负责事实认定问题,法官单独负责法律适用问题。这就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其他法治发达国家的全新的陪审员职权配置模式,即"混合模式"。但在此种模式下,改革试点法院却在司法实践中面临着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困境"。直接原因在于我国在法律规范层面从未对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做具体的区分,法官无章可循;根本原因是明确界分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理论难题,试点法院很难有可行的"区分方案"。未来改革中,一种务实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替代方案是,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共同负责被告人的定罪问题,由法官单独负责量刑问题。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参审职权 混合模式 事实问题 法律问题
原文传递
人民陪审员实质性参审的要求及实现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昂 杨征军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9-188,共10页
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实践中陪审的形式化问题严重,"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的问题突出,问题解决之道是推进人民陪审员实质性参审。实质性参审强调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判活动并独立提出案件处理意见,从而在参审过程中真正发挥实质... 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实践中陪审的形式化问题严重,"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的问题突出,问题解决之道是推进人民陪审员实质性参审。实质性参审强调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判活动并独立提出案件处理意见,从而在参审过程中真正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实质性参审不足问题是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瓶颈,推进人民陪审员实质性参审要求切实加强人民陪审员队伍建设、陪审案件信息知情保障、合议庭法官对人民陪审员陪审案件所需法律知识与法律技能的服务与指导、人民陪审员独立发表意见保障、充分尊重人民陪审员的独立地位与陪审权利等方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人民陪审 实质性参审 要求 实现
原文传递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中事实审与法律审分离的再思考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学权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8-34,共7页
《陪审员法》针对裁判权在法官与陪审员之间的配置问题上在保留传统共享模式的同时,在大陪审合议庭中采取事实审与法律审的分离,从而适度引入了分权模式与建议模式,创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人民陪审员参审模式。制定事实问题清单是实现大... 《陪审员法》针对裁判权在法官与陪审员之间的配置问题上在保留传统共享模式的同时,在大陪审合议庭中采取事实审与法律审的分离,从而适度引入了分权模式与建议模式,创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人民陪审员参审模式。制定事实问题清单是实现大陪审合议庭中事实审与法律审分离的有效路径。我国大陪审合议庭中事实审与法律审分离改革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与实现庭审实质化紧密相关的发挥庭前会议的功能、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和落实集中审理三项配套措施的跟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事实审 法律审
原文传递
中国式陪审制度的溯源与重构 被引量:11
19
作者 步洋洋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99,共12页
人民陪审员制度于我国当下的改革,似乎与司法领域甚至其他领域的改革一样,逐渐演变为一个纯粹的中国式问题。肇始于百年前的"陪审之议"在我国当下呈现出"陪而不审、审而不议、议而不言""驻庭陪审、编外法官&qu... 人民陪审员制度于我国当下的改革,似乎与司法领域甚至其他领域的改革一样,逐渐演变为一个纯粹的中国式问题。肇始于百年前的"陪审之议"在我国当下呈现出"陪而不审、审而不议、议而不言""驻庭陪审、编外法官"功能"异化"、事实审与法律审相区分的程序机制未有实质推进等多重实践样态。立足于陪审制度改革的现实语境,人民陪审员制度于我国当下之改革应当在直面"中国问题"的同时,以"世界眼光"进行观察,构建中国式陪审制度改革完善的本土化进路,即先立足于"参",再着眼于"审",围绕着完善制度运行的配套机制、健全法官指示制度、深化参审职权配置等方面重点解决民众如何参与及有效参与的双重化改造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 人民陪审员 价值定位 实践样态 本土化路径 参审职权配置
原文传递
知识产权审判中的技术事实查明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存敬 仪军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9,共9页
技术事实查明一直是法官在审理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时的短板,从影响知识产权审判中技术事实查明的因素出发,分析当事人、法官、人民陪审员以及专家辅助人、技术鉴定、专家咨询和技术调查官等辅助机制在技术事实查明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着... 技术事实查明一直是法官在审理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时的短板,从影响知识产权审判中技术事实查明的因素出发,分析当事人、法官、人民陪审员以及专家辅助人、技术鉴定、专家咨询和技术调查官等辅助机制在技术事实查明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着重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然后,通过考察域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分析了对我国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的借鉴意义和启示。在此基础上,针对能够促进知识产权审判中技术事实查明工作准确、高效进行的工作机制提出意见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事实查明 当事人 法官 人民陪审员 技术调查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