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村政的兴衰与重建 被引量:254
1
作者 沈延生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8年第6期1-34,共34页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村委会 地方自治 人民公社 村公所 行政村 村级组织 农村基层 中国农村 村干部
下载PDF
村治中的政治人──一个村庄村民公共参与和公共意识的分析 被引量:81
2
作者 吴毅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8年第1期96-102,共7页
关键词 公共参与 村民自治 公共权力 村庄精英 公共意识 治理精英 村民代表会议 政治 治理模式 人民公社
下载PDF
人民公社的产权制度——对排它性受到严格限制的产权体系所进行的制度分析 被引量:78
3
作者 陈剑波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47-53,共7页
一、导言 长期以来,西方传统经济学始终将制度作为一种外生变量,一直是一种事先给定的假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制度及其演进过程的研究十分重视,但却更多地被引用于对意识形态的说明。新古典经济学在建立经济模型时,明确界定的产权... 一、导言 长期以来,西方传统经济学始终将制度作为一种外生变量,一直是一种事先给定的假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制度及其演进过程的研究十分重视,但却更多地被引用于对意识形态的说明。新古典经济学在建立经济模型时,明确界定的产权、完备的信息和无摩擦交易一般均被当做暗含的假定。再加上对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的假定,福利经济学的帕雷托最优条件就有可能实现,此时企业便被缩减为生产函数的同义词(Williamson,Oliver E.,1980),正如保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公社 产权制度 产权体系 农业
原文传递
从血缘群到公民化:共和国时代安徽农村宗族变迁研究 被引量:86
4
作者 王朔柏 陈意新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0-193,共14页
基于对安徽三个村庄的研究 ,我们认为农村宗族在共和国前期没有被革命政权打碎 ,在改革中遭遇了历史性瓦解。在合作社和人民公社以村落为基础的集体化政策下 ,传统的集体性宗族因与新制度发生组织性同构而得以延续 ,并在农民面对灾难而... 基于对安徽三个村庄的研究 ,我们认为农村宗族在共和国前期没有被革命政权打碎 ,在改革中遭遇了历史性瓦解。在合作社和人民公社以村落为基础的集体化政策下 ,传统的集体性宗族因与新制度发生组织性同构而得以延续 ,并在农民面对灾难而向自身寻求保护资源时得到了增强。改革给予农民经济自主、乡村选举、进城劳动等现代权利 ,开始了其“公民化”进程 ,使宗族在大量年轻人离乡后失去了后继力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缘 公民化 宗族变迁 合作 人民公社
原文传递
乡村治理70年: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 被引量:98
5
作者 吕德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19,156,共10页
70年来的乡村治理实践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进行的,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乡村治理体制经历了多次变革,形成了人民公社、乡政村治和“三治”结合三种乡村治理模式。这三种乡村治... 70年来的乡村治理实践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进行的,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乡村治理体制经历了多次变革,形成了人民公社、乡政村治和“三治”结合三种乡村治理模式。这三种乡村治理模式,都是国家在特定时期根据治理的目标、任务而建构的,它们因治理主体、内容和方式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治理特征。然而,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机制,如压力型体制、运动式治理机制得以延续下来。当前,乡村治理实践面临国家与农民关系失衡、乡村治理内卷化和去政治化等挑战,构建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乡村治理问题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乡村治理 人民公社 乡政村治
下载PDF
试论人民公社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78
6
作者 辛逸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40,共14页
农村人民公社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深远的农村社会制度 ,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无以替代的历史性贡献 :它为“工占农利”经济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其间 ,我国的农业生产有很大增长 ,农业生... 农村人民公社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深远的农村社会制度 ,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无以替代的历史性贡献 :它为“工占农利”经济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其间 ,我国的农业生产有很大增长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人民公社的社会保障制度以较低成本维持六七十年代我国农村的基本稳定。当人民公社保障我国工业化初步实现的历史使命基本完成后 ,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家庭联产责任制在人民公社的胚胎里酝酿而生 ,两者的此消彼长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公社 工占农利 家庭联产责任制
原文传递
“单位制”的变迁与研究 被引量:87
7
作者 李路路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4,共4页
"单位制"曾经被认为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城镇地区最具特色的组织制度。相对于农村地区的"人民公社",所谓"单位",是改革开放前在城镇地区,基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组织,是国家进行社会控制、资源... "单位制"曾经被认为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城镇地区最具特色的组织制度。相对于农村地区的"人民公社",所谓"单位",是改革开放前在城镇地区,基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组织,是国家进行社会控制、资源分配和社会整合的组织化形式,承担着包括政治控制、专业分工和生活保障等多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制 会主义政治制度 变迁 会主义 计划经济体制 城镇地区 组织化 人民公社
原文传递
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历史变迁与法律结构 被引量:85
8
作者 李永军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52,共18页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集体经济组织并且划分为乡镇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其在中国目前的实际存在形式是什么?一直是看上去熟悉但实际上很陌生的问题,必须通过历史和实证的考察才能够说清楚。新中国建立后,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分...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集体经济组织并且划分为乡镇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其在中国目前的实际存在形式是什么?一直是看上去熟悉但实际上很陌生的问题,必须通过历史和实证的考察才能够说清楚。新中国建立后,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分给农民,兑现了对农民的承诺。但是,自1956年开始的改革运动,又重新让农民失去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尤其是在农村成立人民公社以后(1958年8月以后),最终确定了所谓"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模式和经济生产模式,而这种经济结构形式是形成今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础,也是我们分析和理解我国民法上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的起点。但由于我国1984年以后恢复乡镇建制并实行"政社分离"后,原来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将"行政职能"与"土地所有和财产权"角色分离,再加上各地做法不同,使得"集体所有"的主体显得非常混乱。因此,由于对历史和中国集体经济组织实际运行的观察视角不同,对于农村土地和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为何的问题,就存在"集体成员共有"、"总有"、"集体组织所有"等不同观点。本文认为:必须尊重历史,农村土地和其他财产实际上是归属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而不是成员共有。但集体组织的成员不是公司法意义上的"股东"(他们绝大多数都不是集体经济组织的最初的投资者),他们没有"股份",即使离开也不存在转让的问题。此次《民法总则》将集体经济组织规定为法人,对于确定其财产归属并保护其财产利益十分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集体经济组织 集体经济组织 人民公社 特别法
原文传递
村民自治的功能及其合理性 被引量:28
9
作者 贺雪峰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0-64,共5页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农村基层民主 乡村民主化 政治现代化 乡村组织 民主政治 人民公社 乡村 乡村干部 功能合理
下载PDF
中国为什么犯20年的“左”倾错误 被引量:45
10
作者 胡乔木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4,共4页
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以后的经济发展是曲折的。有三段时间经济发展比较好,它们是:1953—1957年,即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61—1965年,即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79年到现在,即改革开放时期。这三段时间的经济发展速度在过去的中国历史上... 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以后的经济发展是曲折的。有三段时间经济发展比较好,它们是:1953—1957年,即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61—1965年,即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79年到现在,即改革开放时期。这三段时间的经济发展速度在过去的中国历史上固然没有,在世界上也不多见。如果过去的四十年都能按这三段时间的状态平稳地发展,中国经济现在的情况无疑将好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中国共产党 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 四十年 建设会主义 大跃进 左倾错误 国民经济 人民公社
下载PDF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的分析 被引量:29
11
作者 叶文辉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1-78,共8页
在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直沿袭着与乡绅治理制度相适应的供给制度,乡绅对乡村社会公共秩序维护和公共设施建设等公共产品的低水平供给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民公社时期,中国政府组织和动员农民用劳动力最大限度替... 在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直沿袭着与乡绅治理制度相适应的供给制度,乡绅对乡村社会公共秩序维护和公共设施建设等公共产品的低水平供给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民公社时期,中国政府组织和动员农民用劳动力最大限度替代资金的方式,实现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提高。改革后,农村大多数公共产品仍沿袭制度外供给体制,主要由收入远低于市民的农民筹资来提供。所以,农民负担问题实质上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乡绅治理 人民公社 制度变迁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农民负担问题 公共设施建设 供给水平 农业 供给制度
原文传递
人民公社的权力结构和乡村秩序 被引量:26
12
作者 于建嵘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16-20,共5页
人民公社时期政社合一体制是在国家主导下产生的高度集权的乡村控制体制,它通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统辖而实现了对乡村社会政治及其它一切领域的控制,极大地强化了国家的社会动员能力,也从根本上破坏了乡村社会秩序的基础,产生了灾难... 人民公社时期政社合一体制是在国家主导下产生的高度集权的乡村控制体制,它通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统辖而实现了对乡村社会政治及其它一切领域的控制,极大地强化了国家的社会动员能力,也从根本上破坏了乡村社会秩序的基础,产生了灾难性的社会后果。这种体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则是,国家无视传统社会秩序对乡村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力,而无限度地扩大了国家主导乡村社会的范围并错误地选择了发挥作用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一 乡村动员 国家能力 人民公社 权力结构 乡村秩序 乡村控制体制
下载PDF
乡村治理的百年探索:理念与体系 被引量:32
13
作者 赵树凯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28,共18页
在“治国理政”语境下使用“治理”概念,从理念分析出发,以乡村基本组织制度为主线展开历史考察。百年乡村治理经历了复杂的探索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集体化方向是乡村治理的核心追求,在此基础上的乡村治理体系经历了曲折式发展... 在“治国理政”语境下使用“治理”概念,从理念分析出发,以乡村基本组织制度为主线展开历史考察。百年乡村治理经历了复杂的探索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集体化方向是乡村治理的核心追求,在此基础上的乡村治理体系经历了曲折式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建构了乡村治理的基础性制度,“阶级斗争”成为乡村治理核心理念,“政治运动”是乡村治理基本政策工具。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是对既有治理体制的颠覆性突破,是新中国历史上乡村社会最大变局。改革不仅促成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也造成基层乡村治理体系深刻转变,标志着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治理进入新阶段,呈现新特点,面临新挑战。探索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需要继续贯彻农村改革根本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人民公社 农村改革 集体化
下载PDF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政治稳定形态及其效应——对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一项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吴毅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5期95-102,共8页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政治稳定形态及其效应———对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一项因素的分析吴毅人民公社时期,是中国农村发展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农村在政治上处于一种特殊的稳定状态,这种稳定状态对农村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产...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政治稳定形态及其效应———对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一项因素的分析吴毅人民公社时期,是中国农村发展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农村在政治上处于一种特殊的稳定状态,这种稳定状态对农村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本文拟将这种政治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公社 稳定形态 中国现代化进程 政治体系 农村政治稳定 农村稳定 政治运动 迟滞性 农民 政治发展
原文传递
黑龙江肇东县八里城清理简报 被引量:28
15
《考古》 1960年第2期36-41,共6页
肇东县四站乡境内有座古城遗址,俗名八里城。据当地老人说,该城内原为一片瓦砾,蒿草丛生之荒地,于清末始渐开垦成熟,垦荒当时,曾有很多铁蒺藜与铁镞出土,现城内有旱田百余公顷。1958年冬,肇东县博物馆为了配合四站人民公社在八里城的深... 肇东县四站乡境内有座古城遗址,俗名八里城。据当地老人说,该城内原为一片瓦砾,蒿草丛生之荒地,于清末始渐开垦成熟,垦荒当时,曾有很多铁蒺藜与铁镞出土,现城内有旱田百余公顷。1958年冬,肇东县博物馆为了配合四站人民公社在八里城的深翻土地,组织了深翻地文物保护小组,由于该乡深翻地指挥部的大力支持,工地文物保护工作取得很大成绩。现将八里城遗址与出土遗物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肇东 出土 文物保护 松花江 人民公社 深翻 生活用具 保护工作 情况报告 陶器
原文传递
当前县乡村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被引量:18
16
作者 贺雪峰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3-87,共5页
本文认为 ,在自上而下的政绩评价机制下面 ,县乡之间及乡村之间 ,很容易结成利益共同体 ,利益整体化了的县乡村三级 ,既可以摆脱自下 (农民 )而上的监督 ,又可以有效摆脱自上 (中央 )而下的监督。这种情况下 ,政绩工作和中心工作本身就... 本文认为 ,在自上而下的政绩评价机制下面 ,县乡之间及乡村之间 ,很容易结成利益共同体 ,利益整体化了的县乡村三级 ,既可以摆脱自下 (农民 )而上的监督 ,又可以有效摆脱自上 (中央 )而下的监督。这种情况下 ,政绩工作和中心工作本身就成了县乡村三级为了谋取自身利益而制造出来的工具。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是抽象地建立所谓现代行政体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乡村体制 现代行政体制 中国 人民公社 乡村关系 村干部 县级行政
下载PDF
山西平陆枣园村壁画汉墓 被引量:26
17
作者 杨陌公 解希恭 《考古》 1959年第9期462-463,468+505,共4页
1959年4月平陆县张店人民公社在枣园村发现有壁画的汉墓一座。经县文化馆报告省文管会,省文管会于5月9日至6月8日进行了清理,6月9日在枣园开了小型展览会,并向全县各地作了有线广播。这座壁画墓现已列为该县的文物保护单位。兹将墓室及... 1959年4月平陆县张店人民公社在枣园村发现有壁画的汉墓一座。经县文化馆报告省文管会,省文管会于5月9日至6月8日进行了清理,6月9日在枣园开了小型展览会,并向全县各地作了有线广播。这座壁画墓现已列为该县的文物保护单位。兹将墓室及壁画的情况记叙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内容 壁画墓 枣园 山西 人民公社 文物保护单位 汉墓 平陆县 展览会 文化馆
原文传递
广东德庆发现战国墓 被引量:25
18
作者 徐恒彬 杨少祥 榻富崇 《文物》 1973年第9期18-22,共5页
1972年初,德庆县马墟人民公社凤村大队贫农郭子林一家,在落雁山打房基,挖到铜鼎、铜斧、铜靴形刀等文物,及时报告了县文化部门。经广东省博物馆和德庆县宣传站派人清理发掘,初步认为是一座战国墓葬,这在我省还是第一次发现。
关键词 战国墓葬 广东 德庆县 人民公社 随葬器物 省博物馆 竖穴土坑墓 靴形 长方形 发现
原文传递
公社制度终结后的农村政治与经济──浙北农村调查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乐天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7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公社制度终结后的农村政治与经济──浙北农村调查引发的思考张乐天如果我们把70年代中期的公社看成是当时农村社会的存在方式,那么,改革开放就是对这种存在方式的一次强有力的冲击,它使农村由公社向村落传统复归,浙北农村发展就... 公社制度终结后的农村政治与经济──浙北农村调查引发的思考张乐天如果我们把70年代中期的公社看成是当时农村社会的存在方式,那么,改革开放就是对这种存在方式的一次强有力的冲击,它使农村由公社向村落传统复归,浙北农村发展就起始于对公社制度的否定。但是,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政府 村民自治 政治与经济 制度 农村调查 农民 浙北农村 农业生产 农村经济 人民公社
下载PDF
国家与社会边界的重塑 被引量:13
20
作者 景跃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6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国家与会关系 村民自治组织 行政组织边界 村委会 功能边界 人民公社 行政机构 行政功能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乡镇政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