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君子人格与“比德”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开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25-28,47,共5页
在儒家那里,君子具有理想人格的意义,指有才德之人。所谓比德,是指自然物(如山、水、松、竹等)的某些特点使人联想起人的道德属性,借为人的道德品格、情操的象征,因之赋子自然物以道德意义。于是自然美的欣赏中就包含了道德内容,自然美... 在儒家那里,君子具有理想人格的意义,指有才德之人。所谓比德,是指自然物(如山、水、松、竹等)的某些特点使人联想起人的道德属性,借为人的道德品格、情操的象征,因之赋子自然物以道德意义。于是自然美的欣赏中就包含了道德内容,自然美就升华为道德美、人格美。人通过自然物来进行价值观照、自我反思,使人格对象化、人格理想物化,使君子形象通过自然物表征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人格 人格 理想人格 自然物 人格理想 以玉比德 车尔尼雪夫斯基 孔子家语 君子比德 松竹梅
原文传递
“吾丧我”:一种古典的自我观念 被引量:27
2
作者 陈少明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2-50,128,共9页
人是中国哲学的主题。但在论及这一主题时,人们往往把眼光投向儒家,而较少关注道家。原因可能在于,道家关于人的理想形象不论是呈现为隐士还是真人,总是飘忽不定,与我们的日常经验有较大的距离。然而,一种人格理想只要有魅力,即... 人是中国哲学的主题。但在论及这一主题时,人们往往把眼光投向儒家,而较少关注道家。原因可能在于,道家关于人的理想形象不论是呈现为隐士还是真人,总是飘忽不定,与我们的日常经验有较大的距离。然而,一种人格理想只要有魅力,即使它不那么现实,也有进一步探寻的价值。理由在于,任何有深度的人格理想,必定是建立在对一般人的生命状态的洞察之上,只是其中有些建构起了明晰的概念框架,有些则成为隐含在其主张背后的预设。对于后者而言,《庄子·齐物论》中那个“吾丧我”的寓言,就是一个值得进行哲学讨论的经典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观念 古典 中国哲学 人格理想 理想形象 日常经验 生命状态 概念框架
原文传递
梅花象征生成的三大原因 被引量:25
3
作者 程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60-165,共6页
梅花在两宋之际上升为崇高的文化象征,有着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的深刻背景,也与梅花自身的生物条件密不可分。两宋之际地主经济、私有园林的发展,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促进了艺梅赏梅的兴盛,这是梅花走向文化象征最基本的社会条件。... 梅花在两宋之际上升为崇高的文化象征,有着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的深刻背景,也与梅花自身的生物条件密不可分。两宋之际地主经济、私有园林的发展,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促进了艺梅赏梅的兴盛,这是梅花走向文化象征最基本的社会条件。同时,士大夫道德品格意识的高涨,带来了自然审美中普遍的“比德”倾向,梅花也由此获得深刻的思想意义,演绎出“清”“贞”和合的人格理想。梅之冬花凌寒、素色清香、幽姿野处等生物种性,是一种丰富多样而又有机统一的“有意味”形式,是宋代理想人格的最佳载体。正是这天时地利、人情物理的风会凑泊,成就了梅花这一道德人格的图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 文化象征 宋代 成因 社会学 思想史 人格理想 道德人格 文学创作
下载PDF
晚清女性典范的多元景观——从中外女杰传到女报传记栏 被引量:20
4
作者 夏晓虹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45,共29页
晚清西学东渐,外国女杰的姓名、事迹竞相传入中国,对传统女性典范构成了空前未有的挑战。而寻求新典范的冲动,乃是伴随着女子社会化教育的兴起而出现。本文即从新教育与新典范的结盟入手,以目前所能查找到的七部中外女杰传,以及分别发... 晚清西学东渐,外国女杰的姓名、事迹竞相传入中国,对传统女性典范构成了空前未有的挑战。而寻求新典范的冲动,乃是伴随着女子社会化教育的兴起而出现。本文即从新教育与新典范的结盟入手,以目前所能查找到的七部中外女杰传,以及分别发刊于京沪两地的《女子世界》和《北京女报》的传记栏为考察对象,剖析在外国女杰的选择引进与中国古代妇女楷模的重新阐释中,所呈现出的晚清女性人格理想构建的多元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女性 晚清 《北京女报》 社会化教育 西学东渐 考察对象 人格理想
下载PDF
诗教理想与人格理想的互融——论朱自清散文的美学风格 被引量:15
5
作者 吴周文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38-150,109,共14页
朱自清的散文生动而鲜明地表露他的审美理想,表露着审美理想内在矛盾的对立、消长、演化与发展。这种审美理想的内在律动,演化其风格,并外化着散文风格的外部特征与艺术技巧。所以,从整体上研究、探讨朱自清的审美理想及其对风格铸成的... 朱自清的散文生动而鲜明地表露他的审美理想,表露着审美理想内在矛盾的对立、消长、演化与发展。这种审美理想的内在律动,演化其风格,并外化着散文风格的外部特征与艺术技巧。所以,从整体上研究、探讨朱自清的审美理想及其对风格铸成的内在意义,解读其艺术形式所包含的信息内容,可以把朱自清散文的研究引向一个更深广的思维空间。上篇:温柔敦厚的审美理想及审美品格的生成一朱自清的全部散文生动地表现、披露其审美理想的特殊性,正因为如此,他才成其为影晌广泛而且深远的散文大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散文 审美理想 人格理想 散文风格 美学风格 诗教 风格创造 自我人格 表现自我 理想人格
原文传递
儒家“内圣外王”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11
6
作者 程潮 钱耕森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53-59,共7页
儒家学说博大精深,但其基本精神可归结为“内圣外王之道”。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和社会政治理想,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和士大夫阶层企求的目标,成为历代儒家讨论的中心议题和学术宗旨所在。随着... 儒家学说博大精深,但其基本精神可归结为“内圣外王之道”。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和社会政治理想,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和士大夫阶层企求的目标,成为历代儒家讨论的中心议题和学术宗旨所在。随着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和中国封建制度的解体,儒家“内圣外王之道”被“五四”以来的反传统主义者视作腐朽的封建意识形态,受到无情批判。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继续为复兴和发展儒家这一根本精神而努力。它在当今社会里究竟是仅供人观赏的“木乃伊”,还是仍可散发活力的“活的生命”?在我们看来,只有先弄清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具体内涵及其发展线索,才能更好地判定它对当代社会及21世纪有无积极借鉴或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圣外王之道 “内圣外王” 先秦儒家 现代新儒家 人格理想 “内圣” 理想人格 现代价值 学术宗旨 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原文传递
儒家视阈中的人格理想 被引量:16
7
作者 杨国荣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48,共5页
理想人格可以视为价值理想的具体体现,它以综合的形态展示了人的价值取向、内在德性、精神品格。儒家从先秦开始已考察人格理想的问题。人应当走向何种存在形态?完美的人格具有何种内涵?这一类问题都为儒家人格学说所关注。尽管随着社... 理想人格可以视为价值理想的具体体现,它以综合的形态展示了人的价值取向、内在德性、精神品格。儒家从先秦开始已考察人格理想的问题。人应当走向何种存在形态?完美的人格具有何种内涵?这一类问题都为儒家人格学说所关注。尽管随着社会的演进,对人格的理解需要进行历史的转换,但儒家人格学说中的一些思考在今天依然有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人格理想 境界 君子
原文传递
论初唐休沐宴赏诗以隐逸为雅言的现象 被引量:11
8
作者 查正贤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45,共10页
初唐文人在休沐游赏于山庄或侍从帝后游宴时所作的酬唱应制诗歌中 ,往往以“隐逸”来颂美人物 ,赞扬这些士人能兼吏隐于一身 ,形成了可以称之为以“隐逸”为雅言的写作程式。这些诗歌上承晋宋山水文化传统 ,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士林的隐... 初唐文人在休沐游赏于山庄或侍从帝后游宴时所作的酬唱应制诗歌中 ,往往以“隐逸”来颂美人物 ,赞扬这些士人能兼吏隐于一身 ,形成了可以称之为以“隐逸”为雅言的写作程式。这些诗歌上承晋宋山水文化传统 ,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士林的隐逸意识与风尚 ,承担起为初唐士人建立“丘壑夔龙 ,衣冠巢许”这一理想人格的任务 ,是唐代隐逸风尚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沐宴赏诗” 初唐时期 诗歌创作 文学研究 隐逸风尚 雅言 人格理想
原文传递
《极花》后记 被引量:14
9
作者 贾平凹 《东吴学术》 2016年第1期53-57,共5页
十年前一夏无雨,认为凶岁,在西安城南的一个出租屋里,我的老乡给我诉苦。他是个结巴,说话时断时续,他老婆在帘子后的床上一直嘤嘤泣哭。那时的蚊子很多,得不停地用巴掌去打,其实每一巴掌都打的是我们的胳膊和脸。人走了,他说,又回,回那... 十年前一夏无雨,认为凶岁,在西安城南的一个出租屋里,我的老乡给我诉苦。他是个结巴,说话时断时续,他老婆在帘子后的床上一直嘤嘤泣哭。那时的蚊子很多,得不停地用巴掌去打,其实每一巴掌都打的是我们的胳膊和脸。人走了,他说,又回,回那里去了。那一幕我至今还清清晰晰,他抬起脑袋看我,目光空洞茫然,我惊得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他说的人,就是他的女儿,初中辍学后从老家来西安和收捡破烂的父母仅生活了一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南 人格理想 受苦受难 八十年代 艺术现象 诗词文赋 趔趔趄趄 开篇语 活着 装置艺术
原文传递
生命的理想图式与幻灭──李白“功成身退”思想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阮堂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34-40,共7页
生命的理想图式与幻灭──李白“功成身退”思想及其意义阮堂明李白一生经历曲折,思想也复杂多变。他融合了儒、道、佛、杂、纵横、兵等诸家不同的思想。这多家思想对李白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相加、叠合,而是有机的融合。而且这诸种思想... 生命的理想图式与幻灭──李白“功成身退”思想及其意义阮堂明李白一生经历曲折,思想也复杂多变。他融合了儒、道、佛、杂、纵横、兵等诸家不同的思想。这多家思想对李白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相加、叠合,而是有机的融合。而且这诸种思想就其对待人生和现实的基本态度看,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人生理想 理想主义者 理想 自由精神 待诏翰林 人格理想 理想人格 《长短经》 生命理想
下载PDF
论高校创业教育目的的实质、渊源及其实现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龙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2-94,共3页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某种人格理想,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具有进取心、冒险精神、创新意识的企业家精神的人格理想;教育目的根植于爱教育者生活于其中的社会规范文化,教育目的与社会文化传统的异质性是当前创业教育目的难以实现的重...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某种人格理想,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具有进取心、冒险精神、创新意识的企业家精神的人格理想;教育目的根植于爱教育者生活于其中的社会规范文化,教育目的与社会文化传统的异质性是当前创业教育目的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之一。丈章通过对创业教育目的实质、渊源的分析,提出创业教育目的的实现有待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目的 人格理想 企业家精神 文化与传统
下载PDF
评海外三部梁启超思想研究专著 被引量:9
12
作者 崔志海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9-,31+33+35+37+39+41,共21页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梁启超是一位产生过广泛影响的人物,也是海内外学术界研究较多的人物之一。比较而言,海外学者比国内学者更加重视梁启超的思想层面。就笔者所读到的海外研究梁启超思想的专著有:李文森(JosephR.Leve...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梁启超是一位产生过广泛影响的人物,也是海内外学术界研究较多的人物之一。比较而言,海外学者比国内学者更加重视梁启超的思想层面。就笔者所读到的海外研究梁启超思想的专著有:李文森(JosephR.Levenson)的《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新民说》 国家主义 中国近代 思想研究 辛亥革命 人格理想 李文森 革命派 孙中山
原文传递
同是天涯沦落人——一个“叙事模式”的抽样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子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5年第3期42-62,共21页
一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有意无意地,总爱在文学创作中把自己的历史命运,与妇女的命运作着有趣的类比。始作俑者,似乎是楚之屈原,在他的《离骚》里,自誉为“美人”,把政敌的谗害,比作“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诼谓余以善淫”。倘说这还只是... 一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有意无意地,总爱在文学创作中把自己的历史命运,与妇女的命运作着有趣的类比。始作俑者,似乎是楚之屈原,在他的《离骚》里,自誉为“美人”,把政敌的谗害,比作“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诼谓余以善淫”。倘说这还只是一种浪漫主义的象征和寄托,那么到了汉唐以后,这便成了一种有意识运用的委婉手法。试读这两首唐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命运 《琵琶行》 文学创作 青衫泪 裴兴奴 元杂剧 新嫁娘词 文人学士 曲词 人格理想
下载PDF
论儒家人格心理构成——耻辱感的现代转换及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龚建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3,共5页
在宗教与现实生活的张力相对狭小的情况下 ,儒者人格理想的追求与实现 ,重要的心理结构之一就是耻辱感。耻辱感是以儒家为主流文化形态的传统中国人的内在精神构成和“反躬修己”的“主观中介”。儒家的主流文化地位的被消解 ,使内在心... 在宗教与现实生活的张力相对狭小的情况下 ,儒者人格理想的追求与实现 ,重要的心理结构之一就是耻辱感。耻辱感是以儒家为主流文化形态的传统中国人的内在精神构成和“反躬修己”的“主观中介”。儒家的主流文化地位的被消解 ,使内在心理结构面临解构危机。在当今多元价值共存的时代 ,儒者的心理构成的转换与重塑 ,对于未来文化心理结构的建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人格心理 耻辱感 人格理想 心理建设
下载PDF
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与人格理想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书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7,30,共8页
本文认同并阐述了面向未来的新文化观,从“对立统一”的哲学高度分析了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等问题,指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所肩负的神圣文化使命,并具体探讨了“做人”——“做现代人”——“做新世纪中国现代人”的素质建构及其培养问... 本文认同并阐述了面向未来的新文化观,从“对立统一”的哲学高度分析了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等问题,指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所肩负的神圣文化使命,并具体探讨了“做人”——“做现代人”——“做新世纪中国现代人”的素质建构及其培养问题。这一素质建构框架吸收了陈鹤琴“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精神旨趣;但把“现代中国人”改为“中国现代人”并非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突出了“现代人”与“传统人”的价值冲突,吸收了阿列克斯·英克尔斯“人的现代化”的合理内核,并以马克思主义者所阐发的“人的全面发展”和“四有新人”为指导思想,结合新时代精神进行理论再整合。强调当代中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只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生长点,使新旧接续,推陈出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文化使命 中国 教育改革 人格理想
下载PDF
论中国五四文坛的“童心崇拜” 被引量:8
16
作者 谈风霞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56-59,79,共5页
五四时期儿童的发现和外国儿童文学的影响催生了“童心崇拜”之热潮。童心作为反封建专制的突破口和反污浊人世的避风港而被礼赞 ,它寄寓着新文学作家们的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童心崇拜”极大地张扬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和童心“美” 。
关键词 童心崇拜 社会理想 人格理想 儿童文学 '五四'时期 现代文学 文学影响
下载PDF
魏晋文学的人格生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建中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3-119,共7页
魏晋文学的人格生成李建中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魏晋文学的真正魅力何在?人的觉醒,文的自觉,五言腾跃,志深笔长,从曹操之梗概到陶潜之冲淡……这些既定的结论,自然是不错的。若换一种眼光,用人格心理学的方法重新解读魏晋文学,便... 魏晋文学的人格生成李建中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魏晋文学的真正魅力何在?人的觉醒,文的自觉,五言腾跃,志深笔长,从曹操之梗概到陶潜之冲淡……这些既定的结论,自然是不错的。若换一种眼光,用人格心理学的方法重新解读魏晋文学,便会有新的发现。文学家的人格(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文学 人格范型 人格建构 人格理想 心理焦虑 人格模式 二十四友 人格生成 《咏怀诗》 大人先生
原文传递
《庄子》人格理想与魏晋文学的人格起点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建中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103-108,131,共7页
乱世魏晋人企盼着从社会与心灵的双重苦难中解脱出来,于玄学空间重建逍遥之游。在这种思想文化背景下,《庄子》人格理想因能满足魏晋人格重铸的理论需求而成为魏晋人格的不祧之宗。魏晋文学家将《庄子》人格理想融入魏晋文学与魏晋人... 乱世魏晋人企盼着从社会与心灵的双重苦难中解脱出来,于玄学空间重建逍遥之游。在这种思想文化背景下,《庄子》人格理想因能满足魏晋人格重铸的理论需求而成为魏晋人格的不祧之宗。魏晋文学家将《庄子》人格理想融入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并在生死、出处、狂慎、静躁等不同层面,以《庄子》人格精神化解心理焦虑,塑造出既有悲剧意识又有超脱精神、既一往情深又恬淡虚静的诗性人格。作为魏晋文学之人格魅力的精神之源,《庄子》人格理想在两个方面对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是《庄子》人格精神成为魏晋文学之人格流变过程中的一条一脉相承的主线;二是《庄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魏晋文学 人格理想 人格起点
下载PDF
试论西晋诗人的人格悲剧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建中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9-105,共7页
人格是审美文化的承担者,西晋文学家的人格,以一种“冲突”或“痛苦”的方式,承担着悲慨而厚重的审美文化与艺术精神。西晋文学的人格悲剧表现为三种类型:情悲言靡,文雅行鄙,才高势窘。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发展中,西晋文学独特的文化... 人格是审美文化的承担者,西晋文学家的人格,以一种“冲突”或“痛苦”的方式,承担着悲慨而厚重的审美文化与艺术精神。西晋文学的人格悲剧表现为三种类型:情悲言靡,文雅行鄙,才高势窘。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发展中,西晋文学独特的文化——心理价值与哲学——美学内涵,正在这具有悲剧意味的心态矛盾、人格冲突中铸成。 一、缘情与缘题 文学家的人格是一种双重存在,既存在于日常生活,又存在于文学作品,可分别表述为“行为式存在”与“文本式存在”。陆机入洛求宦,一开始便卷入小集团的政治杀夺,故其人格的行为式存在并无多少审美价值可言;而陆机人格的文本式存在,又有着“缘情”与“缘题”的矛盾,这一矛盾,既与陆机人格的双重存在有关,又与陆机的美学思想有关。陆机人格的文本式存在,以及这种存在的悲剧内涵,便生成于其诗歌创作的“缘情”与“缘题”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晋诗人 陆机 人格悲剧 西晋文学 人格理想 人格 咏史诗 审美文化 心理焦虑 中国古代文学
原文传递
《柳毅传》中的君子人格与社会理想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潇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8-31,共4页
唐传奇小说《柳毅传》叙述落第儒生柳毅为受夫家虐待的龙女传信 ,救其脱离困苦 ,并终成眷属的故事 ,是一篇描写人龙相恋的神话小说。但作者通过洞庭龙君、柳毅、钱塘君等形象的塑造 ,寄托了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人格理想与仁君... 唐传奇小说《柳毅传》叙述落第儒生柳毅为受夫家虐待的龙女传信 ,救其脱离困苦 ,并终成眷属的故事 ,是一篇描写人龙相恋的神话小说。但作者通过洞庭龙君、柳毅、钱塘君等形象的塑造 ,寄托了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人格理想与仁君仁政、儒侠互补的社会理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毅传》 君子人格 社会理想 唐传奇小说 神话小说 人格理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