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1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作倦怠及其测量 被引量:430
1
作者 李永鑫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56-557,共2页
在心理学的研究文献中,工作倦怠(Job bumout)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用以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卷入降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在过去的30年里,有关... 在心理学的研究文献中,工作倦怠(Job bumout)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用以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卷入降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在过去的30年里,有关工作倦怠的研究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工作与组织心理学和职业健康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倦怠 静态定义 动态定义 工作应激 抑郁 工作资源 工作特征 人格 人口统计学 年龄 测量方法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被引量:481
2
作者 李金珍 王文忠 施建农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1-327,共7页
积极心理学目前在西方心理学界引起了普遍的兴趣和关注。积极心理学关注于力量和美德等人性中的积极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西方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当前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心理过程对... 积极心理学目前在西方心理学界引起了普遍的兴趣和关注。积极心理学关注于力量和美德等人性中的积极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西方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当前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心理过程对于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向。该文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这些研究领域,并追溯了积极心理学兴起的历史渊源,从总体上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旨在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研究方向 情绪 生理健康 创造力 个性特征 心理过程 体验 人格
下载PDF
主观幸福感概述 被引量:367
3
作者 段建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1996年第1期46-51,共6页
研究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all-being,SWB)有助于认识和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介绍SWB的概念及有关的理论,重点探索属于主观范畴的人格因素(外向性(E)、神经质(N)、开放性(O)、有爱心... 研究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all-being,SWB)有助于认识和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介绍SWB的概念及有关的理论,重点探索属于主观范畴的人格因素(外向性(E)、神经质(N)、开放性(O)、有爱心(A)、认真(C)),及属于客观范畴的生活事件(社会关系、收入、健康状况)对SWB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积极情感 消极情感 人格 生活事件
下载PDF
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 被引量:393
4
作者 范方 桑标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55-858,共4页
以“留守儿童”为被试,考察其家庭环境因素、人格、学绩、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发现“留守儿童”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与不良人格特质、行为问题、学业不良高相关,且后三者密切关联,相互加剧。讨论指出:对“留守... 以“留守儿童”为被试,考察其家庭环境因素、人格、学绩、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发现“留守儿童”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与不良人格特质、行为问题、学业不良高相关,且后三者密切关联,相互加剧。讨论指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干预不仅要进行行为矫治和心理辅导,而且要整合社区、学校、家庭的力量,改善其家庭环境和心理氛围,为“留守儿童”建构有效的支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 人格 学绩 行为特征 家庭环境 学生心理学
下载PDF
教师职业倦怠解析 被引量:336
5
作者 杨秀玉 杨秀梅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6-60,共5页
自从弗鲁顿伯格 (Freudenberger)于 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 (burnout)以来 ,该领域的研究便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拟以教师职业倦怠为主题 ,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影响、产生的根源及缓解的对策 。
关键词 教师 职业倦怠 分析 情绪 对策 弗鲁顿伯格 人格 教师职业 校园文化
下载PDF
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92
6
作者 钱铭怡 夏国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8-59,共2页
本文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79名高中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艾森克人格问卷所测查的人格维度神经质(N)、精神质(P)得分分别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如严厉惩罚、拒绝否定、过度干涉与保... 本文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79名高中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艾森克人格问卷所测查的人格维度神经质(N)、精神质(P)得分分别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如严厉惩罚、拒绝否定、过度干涉与保护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果提示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子女人格特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养方式 神经质 青少年 人格
下载PDF
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结构和量表编制 被引量:329
7
作者 张兴贵 何立国 郑雪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57-1260,共4页
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国外已有的生活满意度量表 ,通过访谈、开放式问卷等方法 ,构建了我国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理论维度 ,并据此编制了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后表明 :生活... 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国外已有的生活满意度量表 ,通过访谈、开放式问卷等方法 ,构建了我国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理论维度 ,并据此编制了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后表明 :生活满意度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 ,包括 2个层次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学生 生活满意度 结构 量表 编制方法 人际关系 人格
下载PDF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71
8
作者 范先佐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7期78-84,共7页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由此而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社会问题。通过对湖北、安徽、河南部分县市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安全、学习、品行、心理等方面...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由此而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社会问题。通过对湖北、安徽、河南部分县市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安全、学习、品行、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状况 心理健康 人格 家庭教育
下载PDF
276名医科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与心理健康调查 被引量:121
9
作者 王渭玲 汪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医科大学生 应对方式 人格 心理健康 调查
下载PDF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2
10
作者 高宏生 曲成毅 苗茂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65-768,共4页
目的 探讨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社会心理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应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自杀态度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防御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艾森... 目的 探讨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社会心理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应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自杀态度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防御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 ,对山西省普通高校一至三年级本专科大学生 4 882名进行现场调查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及通径分析探索自杀意念与各类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心理疾病倾向是自杀意念的主要直接影响因素 ,负性事件不能对自杀意念产生直接作用 ,只间接通过心理疾病倾向微弱地作用于自杀意念 ;人格等因素总是直接或间接通过应对、防御等中间变量对自杀意念产生影响作用 ;应对、防御、支持作为中间环节对自杀意念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微小作用。结论 人格是自杀意念的基础性因素 ,负性生活事件对自杀意念作用虽小却起到“扳机”作用 ,而心理疾病倾向则是自杀意念的直接作用因素 ,三者依次递进有机整合最终产生自杀意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杀意念 社会心理 影响因素 研究 心理疾病倾向 人格 通径分析
原文传递
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26
11
作者 李晓巍 邹泓 +1 位作者 金灿灿 柯锐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4-59,共6页
以北京市806名流动儿童和319名城市儿童为被试,采用问题行为问卷、小五人格问卷和家庭功能问卷,考察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城市儿童的差异,并探讨人格和家庭功能对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内、外化问题行... 以北京市806名流动儿童和319名城市儿童为被试,采用问题行为问卷、小五人格问卷和家庭功能问卷,考察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城市儿童的差异,并探讨人格和家庭功能对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内、外化问题行为的自我报告率分别达到了31.0%2、0.1%,与城市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内化问题行为较为突出。(2)人格的情绪性、开放性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内化问题题行为,外向性、家庭功能的亲密度显著负向预测其内化问题行为,情绪性、开放性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宜人性、谨慎性、亲密度显著负向预测外化问题行为。(3)人格在家庭功能的亲密度与内化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亲密度与外化问题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问题行为 人格 家庭功能
下载PDF
大学生双性化性别特质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01
12
作者 李少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49-153,共5页
采用BSRI和16PF工具,对319名三年级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性别特质进行的研究发现,在男女大学生中存在着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这样四种不同的性别特质类型,双性化特质类型者较之其他三种,具有更高的心理健康与自... 采用BSRI和16PF工具,对319名三年级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性别特质进行的研究发现,在男女大学生中存在着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这样四种不同的性别特质类型,双性化特质类型者较之其他三种,具有更高的心理健康与自尊,自我评价更为积极,其次是男性化、女性化,最低是未分化。在人格发展及适应水平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性别 人格
下载PDF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大五人格的关系 被引量:120
13
作者 黄海 余莉 郭诗卉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4-416,419,共4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某高校大学生406名,采用手机依赖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进行施测。结果 33.5%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孤独时用手机交流、影响睡眠、使用时间超预期等是主... 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某高校大学生406名,采用手机依赖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进行施测。结果 33.5%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孤独时用手机交流、影响睡眠、使用时间超预期等是主要表现;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与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不同性别大学生的逃避性、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失控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手机依赖组大学生较非依赖组的神经质与开放性得分更高(t值分别为5.71,2.36,P值均<0.05),宜人性与严谨性得分更低(t值分别为-2.87,-3.18,P值均<0.01),且4个人格因子与手机依赖呈显著相关(P值均<0.05)。神经质与严谨性对手机依赖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关系密切,是影响手机依赖的重要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电话 行为 成瘾 人格 回归系统 学生
原文传递
作业绩效和关系绩效 被引量:56
14
作者 周智红 王二平 《心理学动态》 CSSCI CSCD 2000年第1期54-57,共4页
关系绩效是最近掀起的一个热点。该文对关系绩效的提出,作业绩效和关系绩效划分的根据,以及绩效可以分为作业绩效和关系绩效、可以用不同的预测源预测作业绩效和关系绩效的证明的有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并从中获得了几点启示。
关键词 绩效 作业绩效 关系绩效 三维模型 经验 人格
下载PDF
中学生压力生活事件、人格特点对压力应对的影响 被引量:76
15
作者 李文道 钮丽丽 邹泓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13,共6页
本研究对 32 9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试图探讨压力生活事件 ,人格特点和压力应对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 1)中学生的压力生活事件主要来自于学习、父母、老师和同伴、环境、自我发展和时间 6个方面 ,其中学习压力是中学生的主要... 本研究对 32 9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试图探讨压力生活事件 ,人格特点和压力应对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 1)中学生的压力生活事件主要来自于学习、父母、老师和同伴、环境、自我发展和时间 6个方面 ,其中学习压力是中学生的主要压力 ;( 2 )中学生的人格可以用五因素来描述 ,即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和情绪性 ;( 3)中学生的应对压力方式主要有主动型应对和回避型应对 ;( 4 )人格五因素中的谨慎性、开放性和宜人性对主动型应对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年级变量和人格五因素中的外向性和开放性对回避型应对既有直接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生活事件 人格 压力应对 主动型应对 回避型应对
下载PDF
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及其与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2
16
作者 徐富明 于鹏 李美华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9-300,共2页
目的探索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及其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关系,为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大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表、人格特质问卷和社会支持问卷对72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大学生的学习适应状况一般;大学生的学... 目的探索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及其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关系,为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大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表、人格特质问卷和社会支持问卷对72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大学生的学习适应状况一般;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与特质焦虑、控制点存在显著负相关,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年级、社会支持和专业对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 人格 社会支持
下载PDF
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7
17
作者 杨秀君 孔克勤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123,共3页
关键词 美好 结论 主观幸福感 综合性 人格 社会 生活 性心理 不满意 评估
下载PDF
人工类人格:智能机器人的民法地位--兼论智能机器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被引量:107
18
作者 杨立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4-96,共13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法学界对智能机器人的民法地位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主要争执点在于智能机器人是否具有法律上的人格,包括否定说、肯定说和中间说。构成法律上的人格,须具备人体和人脑的生理学要素、意识能力和独立意志的心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法学界对智能机器人的民法地位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主要争执点在于智能机器人是否具有法律上的人格,包括否定说、肯定说和中间说。构成法律上的人格,须具备人体和人脑的生理学要素、意识能力和独立意志的心理学要素以及独立的社会角色的社会学要素,智能机器人尽管有一定的意识能力和意志,能够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但不具有人体和人脑,不具有法律上的人格。智能机器人的民法地位属于人工类人格,即智能机器人所享有的、通过人工制造的、类似于或者接近于自然人的自然人格的民事法律地位,仍然属于物的范畴,是权利客体,而不是民事主体。对其现实造成的损害以及发展中的社会风险防范,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的产品责任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机器人 民法地位 人格 人工类人格 产品责任
下载PDF
论宪法上的一般人格权及其对民法的影响 被引量:102
19
作者 王锴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2-121,共20页
由于人与人格、人的尊严与人格尊严、人的尊严与一般人格权存在不同,我国《宪法》第38条所规定的"人格尊严"无法与德国基本法上的"人的尊严"进行简单的类比或者等同。我国《宪法》第38条所规定的"人格尊严&qu... 由于人与人格、人的尊严与人格尊严、人的尊严与一般人格权存在不同,我国《宪法》第38条所规定的"人格尊严"无法与德国基本法上的"人的尊严"进行简单的类比或者等同。我国《宪法》第38条所规定的"人格尊严"更倾向于一般人格权,将人格与尊严放在一起只是为了提高人格权的保护力度。民法上一般人格权是宪法上一般人格权"间接"适用于民法的产物,同时,民法典规定一般人格权成为民事立法者落实基本权利国家保护义务的结果。宪法上一般人格权和民法上一般人格权都旨在对未列举的人格权进行保护,其具体内容都需要通过司法实践来进行填补,但是这种填补必须依据宪法和民法上有关一般人格权的规定来进行,这是法官依法审判的应有之义。一般人格权内容的非法定并不排斥其依据的法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人的尊严 人格尊严 一般人格 基本权利的第三者效力
原文传递
人格中的自我问题 被引量:81
20
作者 黄希庭 夏凌翔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8-111,共4页
自我在人格中处于核心的地位。自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自我稳定性涉及自我及其构成以及生活经历的事件。自我的生理机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研究提示自我有其生理机制,自我对心理健康起着核心作用。
关键词 人格 自我 人格心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