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中对人机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明根 李祖勇 何志捷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61-162,165,共3页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急性呼吸衰竭中对人机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20例有自主呼吸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同样的分钟通气量和呼气末正压的设置下,先予以AC1(辅助-控制通气)模式通气,45min后改为ASV模式通气,时间为45min,结束...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急性呼吸衰竭中对人机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20例有自主呼吸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同样的分钟通气量和呼气末正压的设置下,先予以AC1(辅助-控制通气)模式通气,45min后改为ASV模式通气,时间为45min,结束后再次回到AC2模式(参数设置与AC1一致),通气时间为45min。记录上述三个45min后的呼吸力学和呼吸做功指标等参数。结果:ASV模式下的气道峰值压、气道闭合内压(P0.1)、呼吸频率下降显著,而顺应性增加明显,P值小于0.05或0.01;同时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的发生率(25%)低于AC模式(45%),P值小于0.05;而二种呼吸模式下的血气分析和血液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变化,P值﹥0.05,同时前后二次AC模式的各种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过程中,ASV相对于常规通气模式,能明显改善机械通气中的人机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支持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人机相互作用
下载PDF
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一种新的机械通气模式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晓燕 黄英姿 邱海波 《国际呼吸杂志》 2009年第7期442-445,共4页
机械通气是呼吸衰竭患者重要的支持手段,但传统的机械通气存在明显人机不同步,可能导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等相关并发症。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通过监测膈肌电活动,根据自身吸气驱动,成比例地持续辅助通气。目前研... 机械通气是呼吸衰竭患者重要的支持手段,但传统的机械通气存在明显人机不同步,可能导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等相关并发症。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通过监测膈肌电活动,根据自身吸气驱动,成比例地持续辅助通气。目前研究表明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明显改善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人机同步性;减轻呼吸肌肉负载;能自动调节通气支持水平,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利用膈肌电活动,发挥独特的监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膈肌电活动 人机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APPLICATION OF HUMAN COGNITIVE MODEL FOR TIME DEPENDENT OPERATOR BEHAVIOR IN CHINESE NPP
3
作者 黄祥瑞 高佳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1998年第1期31-35,共5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issues on human reliability model of time dependent human behavior. Some results of the crew reliability experiment on Tsinghua training simulator in China are given, Meanwhile, a case of ca... 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issues on human reliability model of time dependent human behavior. Some results of the crew reliability experiment on Tsinghua training simulator in China are given, Meanwhile, a case of calculation for human error probability during anticipated transient without scram (ATWS) based on the data drew from the recent experiment is off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iability analysis cognitive model human error behavior probabilistic safety assessment human machine interaction
下载PDF
语音技术用于提高人-机系统工效的可行性研究(英文)
4
作者 陈善广 姜淇远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3年第1期31-38,共8页
本研究将汉语语音输入与输出技术应用于计算机模拟的控制任务之中,其目的是考察在人-机系统中利用语音技术来提高操作控制工效的可行性。首先我们以微型计算机为基础,利用语音输入(识别)输出(合成)装置,操纵杆和模数转换器,采用汇编和C... 本研究将汉语语音输入与输出技术应用于计算机模拟的控制任务之中,其目的是考察在人-机系统中利用语音技术来提高操作控制工效的可行性。首先我们以微型计算机为基础,利用语音输入(识别)输出(合成)装置,操纵杆和模数转换器,采用汇编和C 语言混合编程,建立了一个多功能参数可拟式人-机交互控制的实验系统。然后,利用该系统进行双自由度目标控制以及在控制过程中进行数据输入的双重作业实验。根据目标提示和数字输入的不同方式,实验设计了语显键入(SK)、字显键入(CK)、语显语入(SS)和字显语入(CS)等四种作业。实验中,作业安排的次序完全随机化,避免了因实验设计造成的“非对称转移”效应。实验结果表明,作业SK 的平均操作反应时间(ORT)比作业CK 快6.3%, 作业SS 平均ORT 比作业CS 快5.8%;四种作业中,作业SS 的平均ORT 最短,个体差异最小,作业CK 的平均ORT 最长,个体差异最大。从对被试者总体操作反应错误的统计来看,被试者对语音显示的操作反应错误率(ORER)(2.75%)比对屏幕字符显示的ORER(5.38%)要低得多,但被试者用语音输入时的ORER(2.98%)却高于键盘输入方式(其ORER 为1.13%),此系由语音识别系统的性能限制及个别被试者语音变异性所致。这些结果说明,人们对语音显示信息的反应比字符屏显的反应明显的快且对接收语音命令更习惯自然、反应更准确,在多重作业中合适地加入语音输入方式能减轻操作员的工作负荷,从而比单纯的键控方式能获得更高的效率。我们认为,语音技术在人-机系统中的应用潜力很大,对于操作员视觉、手控和认知负荷较重的任务,合理地利用语音输入输出方式替代部分视觉和手控的功能,可望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负荷,提高操作控制工效。同时,我们还需认识到语音装置应用不利的一面,那就是语音信号本身占时长,尤其对语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系统 元音识别 人机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