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绵延与统合之力:先秦人文时空论纲
1
作者 王振红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4-46,共13页
时间与空间,是构成人类历史的两大基本要素。探索先秦自然时空与人文时空及其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阐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基本特征。黄河流域四季分明的物候特征与北斗七星的规律变化,促使先民很早就建立了最初的时间系统;伴随着农业生... 时间与空间,是构成人类历史的两大基本要素。探索先秦自然时空与人文时空及其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阐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基本特征。黄河流域四季分明的物候特征与北斗七星的规律变化,促使先民很早就建立了最初的时间系统;伴随着农业生产与祭祀的发展与需要,先秦时间不仅日益精确化与抽象化,而且统一的时间主轴随之形成。新石器时代六大文化区系共存于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之中,形成了背对高原、面向海洋的“两半”格局,而中原文化区恰居于中心区域,处于各文化区的结合处。这一格局及其中的山川形胜、气候物产等蕴藏着无限的物质力量与统合形势。生活在这个完整地理单元之中的各族先民,在碰撞、融合的过程中日益辐辏于统一的时间主轴与空间中心之下,此即先秦中国人文时空的最大特征:统一的时间主轴与通变思维相辅而行,蕴蓄着无限的绵延之力;差异互补的自然空间与大一统的人文空间相生相成,产生出巨大持久的统合力量。深沉的人文时空一旦形成,便与民族文化历史的特殊性、独立性、超越性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着中华民族的心智结构、精神情怀,形成深沉而恢弘的绵延与统合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中国 自然时空 人文时空 绵延 统合
下载PDF
图绘维柯思想肖像——评叶淑媛《人文时空:维柯和〈新科学〉》
2
作者 杨有庆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95-98,共4页
叶淑媛的《人文时空》通过诸多维柯思想后继者的观点去烛照其精神世界的轮廓和细微之处,力图从当代学术语境出发去阐明其思想的原创性与看似矛盾、粗陋之处背后的幽深思虑并为之辩护。对维柯进入历史的途径、历史观以及历史发展规律等... 叶淑媛的《人文时空》通过诸多维柯思想后继者的观点去烛照其精神世界的轮廓和细微之处,力图从当代学术语境出发去阐明其思想的原创性与看似矛盾、粗陋之处背后的幽深思虑并为之辩护。对维柯进入历史的途径、历史观以及历史发展规律等重要问题的探究,以及对其诗性智慧的美学内涵和影响的阐释,图绘了与启蒙主义迥异的时代之另一幅面孔及其奇特的现代性,给当下省思启蒙现代性提供了一条别开生面的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柯 历史哲学 诗性智慧 人文时空
下载PDF
构建在人文时空框架上的雕塑教学改革
3
作者 吴曦煌 桑孟琛 《雕塑》 2024年第2期70-71,共2页
“人文时空框架与雕塑实践”系列课程,改变了现有艺术专业教学人为的将“理论”与“实践”分离的传统模式,将所有实践类课程构建在人文发展的时空脉络之上。本研究以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雕塑系的研究成果为案例,深入分析了这一新... “人文时空框架与雕塑实践”系列课程,改变了现有艺术专业教学人为的将“理论”与“实践”分离的传统模式,将所有实践类课程构建在人文发展的时空脉络之上。本研究以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雕塑系的研究成果为案例,深入分析了这一新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该模式旨在突破现有的课程体系,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以雕塑为线索串联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从而将原本碎片化的知识有机链接,用不同的文化区和历史时间轴来构建一个不分文理的大型知识框架和认知系统。并以此系统为理论指导,构建实践方法和系统课程。该系统不仅关注技能和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以及对美的深刻理解和鉴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教学 艺术史 人文时空框架 理论结合实践
原文传递
关于文化力命题研究——从人文地理时空意义上去观察文化力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新洪 《南方论丛》 2007年第4期44-52,共9页
文化力问题,是从人文地理这一角度出发去观察研讨,有着特定的时空意义。它既区别于泛文化概念,又可从中去挖掘文化本身所折射或带出的物质力量。站这个层面去观察,在作者眼中的文化力,是一个十分值得去探寻的特殊物质范畴,也可以说是&qu... 文化力问题,是从人文地理这一角度出发去观察研讨,有着特定的时空意义。它既区别于泛文化概念,又可从中去挖掘文化本身所折射或带出的物质力量。站这个层面去观察,在作者眼中的文化力,是一个十分值得去探寻的特殊物质范畴,也可以说是"后文化现象"上刚绽放出的一朵奇葩。尤其当我们把它置放在人文地理时空条件下,文化力所表现出的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激进意义,无疑将非常值得人们去探寻与分享其寅生、变化及其规律性,这是时下一个十分期待人们去共研的重要创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力 后文化现象 人文地理时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