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6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文精神讨论十年祭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晓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1-16,共6页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 ,中国知识分子在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动荡、迷茫、痛苦、困惑的阶段之后 ,开始反思 ,寻找失去的精神家园 :这就是发生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 1993 1995年的人文精神大讨论。这次讨论凸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些具有根本...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 ,中国知识分子在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动荡、迷茫、痛苦、困惑的阶段之后 ,开始反思 ,寻找失去的精神家园 :这就是发生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 1993 1995年的人文精神大讨论。这次讨论凸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些具有根本性的大问题 ,在中国现当代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十年过去了 ,这些问题的重要性非但没有减少 ,而且成为中国知识界或人文和社会科学界需要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回顾与反思这段历史 ,对于更好地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使中国的人文学术和社会科学运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为整个人类思想增加新的活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中国 知识分子 人文学术 社会科学 现代化 社会现实
下载PDF
作者能不能死 被引量:34
2
作者 张江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128,共7页
阐释问题始终是人文学术和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重大基本问题,对这一主题理解的复杂性本身或许构成了一道门槛。鉴于我们今天的学术很大程度尚未对阐释问题进行批判性澄明而依然滞留于晦暗之中,“强制阐释论”的提出真正具有开辟新路的意... 阐释问题始终是人文学术和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重大基本问题,对这一主题理解的复杂性本身或许构成了一道门槛。鉴于我们今天的学术很大程度尚未对阐释问题进行批判性澄明而依然滞留于晦暗之中,“强制阐释论”的提出真正具有开辟新路的意义。顺着这一思路,在当代西方文艺学和阐释学理论中,作者与文本的关系是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精神一物质关系,或者说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这不是简单的文艺理论问题,而是一个背景广阔的认识论问题、哲学问题。本专栏从作者与文本的关系这一令人困扰的原点性问题切入,通过相关议题的深入讨论,以期引起哲学界关注,展开对阐释的哲学问题的探究,形成一些新的看法和观点,从而彰显更为显著的学术推进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 人文学术 哲学问题 认识论问题 社会科学 当代西方 文艺理论 阐释
原文传递
认识元宇宙:文化、社会与人类的未来 被引量:32
3
作者 屠毅力 张蕾 +10 位作者 翟振明 成素梅 陈龙 杜骏飞 王天夫 成伯清 曹刚 曾军 夏德元 彭锋 姜宇辉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94,178,共31页
2021年“,元宇宙”(metaverse)一时声名鹊起,成为产业圈、创投圈和文化圈中炙手可热的话题。这一概念及其所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条件下的新秩序、制度、生活方式,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又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具有何种意义?为此,《探索与... 2021年“,元宇宙”(metaverse)一时声名鹊起,成为产业圈、创投圈和文化圈中炙手可热的话题。这一概念及其所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条件下的新秩序、制度、生活方式,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又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具有何种意义?为此,《探索与争鸣》2021年第12期组织刊发了“重识中国与世界·元宇宙专题”,并入选2021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2022年2月10日,又与《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共同主办了“认识元宇宙:文化、社会与人类的未来”学术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就“元宇宙”的哲学基础、道德伦理、媒介实践、社会特征、主体特征等多层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反思。现择要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与争鸣》 学术论坛 文艺理论研究 人文学术 主体特征 道德伦理 媒介实践 中国与世界
原文传递
试论当代“人文精神”之内涵──关于“人文精神”讨论之我见 被引量:14
4
作者 朱立元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9-105,共7页
试论当代“人文精神”之内涵──关于“人文精神”讨论之我见朱立元近两年来,从北到南,一场关于“人文精神”问题的讨论,正在我国知识界、文化界悄然兴起,并逐渐深人,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兴趣。在讨论中出现了许多不同意见,甚至... 试论当代“人文精神”之内涵──关于“人文精神”讨论之我见朱立元近两年来,从北到南,一场关于“人文精神”问题的讨论,正在我国知识界、文化界悄然兴起,并逐渐深人,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兴趣。在讨论中出现了许多不同意见,甚至截然对立的意见。本文拟对讨论中若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物质主义 西方人文主义 商业主义 人文知识分子 科学主义 人文学术 精神文化 唯物主义 人文学科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文化精神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锡诚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9-12,共4页
 民族的文化精神是什么,至今缺乏统一而科学的解说和全民认同。笔者认为,民间文化中到处都洋溢着的"生生不息"的意识,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然而民间文化所体现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始终没有得到人文学术界的阐发和重视。...  民族的文化精神是什么,至今缺乏统一而科学的解说和全民认同。笔者认为,民间文化中到处都洋溢着的"生生不息"的意识,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然而民间文化所体现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始终没有得到人文学术界的阐发和重视。因此对优秀民间文化加以抢救和保护是十分有必要的。胆是,一些不法之徒盗用民间文化的名义,装神弄鬼、打卦算命、图财害命,这种种行经,则与我们所要保护的民间文化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文化 解说 民族文化精神 优秀 科学 人文学术 生生不息 认同 中华民族文化
下载PDF
再谈中国文化走出去:外语学科的作用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宁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0-12,共2页
几年前,本文作者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外语学科应大有作为,现在看来这一预言已经初步奏效。但是依然有不少人看不到这一点,认为外语学科可有可无,其作用主要在帮助其他学科的学生学好外语,尤其是英语,以便使这些学生为中国学术的国际化... 几年前,本文作者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外语学科应大有作为,现在看来这一预言已经初步奏效。但是依然有不少人看不到这一点,认为外语学科可有可无,其作用主要在帮助其他学科的学生学好外语,尤其是英语,以便使这些学生为中国学术的国际化作出贡献。作者认为这远远不是外语学科的学者的目标。在当前国家实施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中,外语学科的学者已经起到并且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他们所从事的并非简单的语言教学和研究,而更是研究外国的人文学科,因此他们只要打好扎实的外语基础,具有广博的人文学科知识,就完全有能力用外语讲述中国的故事,为中国文化有效地走向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学科 中国文化 国际化 人文学术 中国故事
原文传递
为音乐学辩护──再论音乐学的人文学科性质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燕迪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13,共8页
为音乐学辩护──再论音乐学的人文学科性质杨燕迪一缘起之所以想到这个题目,是因为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笔者作为音乐学者,从一开始便希望能对自己所事的专业进行哲学一方法论意义上的说明。古人日"正名",西人讲"justif... 为音乐学辩护──再论音乐学的人文学科性质杨燕迪一缘起之所以想到这个题目,是因为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笔者作为音乐学者,从一开始便希望能对自己所事的专业进行哲学一方法论意义上的说明。古人日"正名",西人讲"justifyoneself",其根本的意思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科 音乐学家 西方音乐 人文知识分子 学科性 人文学术 人文学者 人文精神 历史学 文化相对主义
原文传递
大学三问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平原 《书城》 2003年第7期30-36,共7页
最近,围绕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在校园中引起激烈讨论,年轻教员首当其冲。很多发表在网上和报刊上的意见,涉及范围之广,讨论问题之深,是前所未有。为此,我们邀请了几位著名学者,请他们就这一问题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本期首先刊发陈... 最近,围绕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在校园中引起激烈讨论,年轻教员首当其冲。很多发表在网上和报刊上的意见,涉及范围之广,讨论问题之深,是前所未有。为此,我们邀请了几位著名学者,请他们就这一问题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本期首先刊发陈平原、李零两位先生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名大学 中国大学 大学校长 传统中国 世界一流大学 现代大学 人文学术 大学改革 蔡元培 制度创新
原文传递
可以卓越,无法“一流”--“双一流”建设语境下人文学科生长的价值困局 被引量:15
9
作者 董云川 周宏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26,共4页
"双一流"建设是当下高教改革政令取向的实践呈现。"一流大学"目标明确,但指向模糊;而置身于"一流学科"建设的指标化语境之中,人文学科及其学术必然遭遇生长的困局:在能否"一流"的问题上,人文... "双一流"建设是当下高教改革政令取向的实践呈现。"一流大学"目标明确,但指向模糊;而置身于"一流学科"建设的指标化语境之中,人文学科及其学术必然遭遇生长的困局:在能否"一流"的问题上,人文学科将面对主体价值与客体价值的冲突;在是否"一流"的评判面前,人文学术将深陷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一流学科 人文学术 价值困局
原文传递
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名称的质疑与再论“比较文学”的定位 被引量:11
10
作者 严绍璗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4年第1期1-1,2-11,共11页
由于陈思和教授、王宏图教授和复旦各位仁兄的努力,第二届“北大——复旦比较文学学术论坛”如期在秋日如画的上海举行。一年多来,这一“论坛”的存在,确实推进了我们对于“比较文学”的许多思考。
关键词 “北大——复旦比较文学学术论坛”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学术名称 学术本位 学术意识 人文学术 学术质量
原文传递
城市化进程与都市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发生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士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25,共4页
城市化进程正在全球范围内对当代人类的生活与命运产生着深刻与重要的影响。而由于在物质基础、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差异,其进程与结果也总是难免“几家欢乐几家愁”。由这一剧烈社会变动所产生的“城市问题”乃至“... 城市化进程正在全球范围内对当代人类的生活与命运产生着深刻与重要的影响。而由于在物质基础、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差异,其进程与结果也总是难免“几家欢乐几家愁”。由这一剧烈社会变动所产生的“城市问题”乃至“城市危机”,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对于当代中国来说也是如此。从城市化的历史看,这一进程在人类社会中已持续了一二百年的时间。另一方面,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走向知识化、信息化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的城市化也呈现出一些重要的新特点。按照一般的分类原则,城市化可以划分为城镇化、中小城市化与都市化三类,但与一两个世纪前英美等国家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不同,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标志的“都市化”模式在当代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都市化的影响并不限于数量有限的都市人口或几个国际化大都市,在现代化的交通与信息技术条件下,当代都市及其生活方式早已成为一般中小城市乃至乡村竞相模仿的主流与中心,因而,在大都市发展过程中所有的优点与问题,一般都超越了都市空间乃至于民族—国家的界限,它们既是全人类都需要认真面对的生存境遇,也是每一个当代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世界性难题。在当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都市化”新特点,其范围已超出了经济社会领域,并深刻地影响到精神生产、文化消费乃至于审美趣味等方面。在都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文化与精神问题,不仅直接促使了中国民族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转型,同时也为当代中国人文学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期笔谈就可以看作是中国当代人文学术对城市化浪潮挑战的一个回应,我们期望能有更多的学者来关注、研究中国城市化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特别是城市化与精神生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当代中国 文化研究 人文学术 都市思潮 历史条件 人类社会 物质基础 社会环境
下载PDF
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综述(上) 被引量:6
12
作者 文理平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19-134,共16页
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综述(上)文理平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学、艺术以及人文学科诸领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成为知识界、学术界以... 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综述(上)文理平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学、艺术以及人文学科诸领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成为知识界、学术界以至整个社会关心的问题。1993年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当代知识分子 人文知识分子 讨论综述 “终极关怀” 人文学术 市场经济意识 上海文学 普遍主义 人文学科
原文传递
“五四”运动与现代中国人文建设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义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17,共13页
“五四”运动是一部世纪文化启示录,它所启动的时代主题及其思维指向,均与中国的命运和中国人文精神的形态息息相关。本文分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文化姿态、精神方式和思辨逻辑,探讨了作为新文化运动两大旗帜的民主与科学的观念... “五四”运动是一部世纪文化启示录,它所启动的时代主题及其思维指向,均与中国的命运和中国人文精神的形态息息相关。本文分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文化姿态、精神方式和思辨逻辑,探讨了作为新文化运动两大旗帜的民主与科学的观念与其倡导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它对现代学术与文化精神建设所发生的错综影响。所有这些分析,都是放置于中国文化现代化与创造性地建设中国现代人文精神的总进程之中加以考察的,在深度上对“五四”进行还原研究,在广度上对“五四”进行参照研究,并在此充分的学理认知基础上,思考现代中国人文精神和人文学术体系的创造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现代中国人文精神 《新青年》 文化语境 传统文化 胡适 行动哲学 民主与科学 人文学术
原文传递
论阐释的客观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晓明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8,128,共9页
在所有的人文学术和社会科学中,阐释问题始终是一个重大的基本问题,而这一问题的真正核心则在于阐释的客观性。无论是在我们一般的日常讨论中,还是在更加严整的学术活动中,总是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题材或对象,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历史遗... 在所有的人文学术和社会科学中,阐释问题始终是一个重大的基本问题,而这一问题的真正核心则在于阐释的客观性。无论是在我们一般的日常讨论中,还是在更加严整的学术活动中,总是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题材或对象,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历史遗存物——包括面目各异的诸多“文本”,特别是被称之为“经典”的文本。在这样的境域中,阐释(或解释,诠释等)便不可避免地发生,而阐释的客观性问题亦随之而来。就此而言,不包含任何“阐释”——并因而排除了阐释之客观性问题——的人文学术和社会科学乃是根本不可思议的。之所以要将阐释及其客观性问题特别地标举出来并予以深入讨论,是因为这一主题对于我们今天的学术来说,仍在很大程度上未经真正触动而滞留于晦暗之中。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委,一方面是由于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性实践在其特定阶段上的要素纷繁和错综复杂,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们的学术界在其急切推进的步伐中还很少进入到所谓“前提批判”的领域中。如果阐释问题就像伽达默尔所指证的那样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如果阐释之客观性问题上的思想混乱确实已成为我们学术发展的严重障碍,那么,在这一主题上开展出哲学的批判性澄清,就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将具有更为显著的学术推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性 阐释 人文学术 社会科学 “文本” 性问题 学术活动 历史遗存
原文传递
制约当代中国人文学术发展的两大问题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寿桐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5-9,共5页
当代人文学术的显要问题是学术操作的规范意识薄弱,所产生的学术成果由于缺少规范性的制约而比任何时候以及任何其他学科都更显得鱼目混珠,良莠难辨。这样的尴尬现象导源于同时也进一步导致了学术评估和学术批评的价值失衡,无论是学者... 当代人文学术的显要问题是学术操作的规范意识薄弱,所产生的学术成果由于缺少规范性的制约而比任何时候以及任何其他学科都更显得鱼目混珠,良莠难辨。这样的尴尬现象导源于同时也进一步导致了学术评估和学术批评的价值失衡,无论是学者自身还是相应的管理机构,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几乎完全失去了学术特别是人文学术质量评价的自信力。这些现象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文学术运行机制基本上照搬了科学技术运行体制,一定意义上忽略了人文学术发展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术 学术规范 学术评价 学术管理
下载PDF
作为一种人文学术范式的数字人文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2,共12页
在当今的国际人文学术界,数字人文已经不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本文作者在这方面也发表了不少中英文论文。但是对于究竟什么是数字人文则仍有着较大的争议。本文继续以往的研究,进一步认为,数字人文远远不止是一种学术研究的方法,而更是... 在当今的国际人文学术界,数字人文已经不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本文作者在这方面也发表了不少中英文论文。但是对于究竟什么是数字人文则仍有着较大的争议。本文继续以往的研究,进一步认为,数字人文远远不止是一种学术研究的方法,而更是一种新的学术范式,它在对传统的人文学术研究产生一定的冲击之后,留给我们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科技与人文究竟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科学技术的手段是否真的能够取代需要人工精细研究的传统的人文学术研究?科学技术可以促进人文学术的发展还是有碍于其发展?在科技手段大行其道的年代,传统的伦理道德将置于何种地位?如此等等。在作者看来,强调人文学术研究的数字化并非要排斥人文,恰恰相反,人文学术的数字化应该更加有利于人文学术成果的传播和推广。同样,数字技术也是人创造出来的,因此应该是由人来利用和不断地开发更新科学技术,而不应该是人受缚于科学技术,成为科技的奴隶。这应该是基本的科技伦理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术 范式 ChatGPT 数字人文 人文学术评价
下载PDF
为什么需要科学史——《简明科学技术史》导论 被引量:8
17
作者 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10-16,共7页
科学史研究在古代已经萌芽 ,到 2 0世纪上半叶真正确立了专业意义上的学科地位。科学史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其中在教育方面和沟通自然科学与人文学术方面的功能尤其值得重视。在此基础上 ,本文进而讨论了科学史的 3种研究方法、科学史研... 科学史研究在古代已经萌芽 ,到 2 0世纪上半叶真正确立了专业意义上的学科地位。科学史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其中在教育方面和沟通自然科学与人文学术方面的功能尤其值得重视。在此基础上 ,本文进而讨论了科学史的 3种研究方法、科学史研究中的内史与外史等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史研究 简明 专业 教育 学科地位 自然科学 人文学术 外史 内史 科学技术史
下载PDF
国学方法论的现代变革 被引量:9
18
作者 叶舒宪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4-51,共8页
国学方法论的现代变革,关键在于能否在传统文献材料的范围之外去找到新的论证途径和论证依据,给考据学提供可以相互参照的客观标准。如果说以文字训诂为主的传统治学方式是“一重证据法”,利用甲金文等地下材料所进行的印证性研究是... 国学方法论的现代变革,关键在于能否在传统文献材料的范围之外去找到新的论证途径和论证依据,给考据学提供可以相互参照的客观标准。如果说以文字训诂为主的传统治学方式是“一重证据法”,利用甲金文等地下材料所进行的印证性研究是“二重证据法”,那么借助于文化人类学成果而对文字、实物,乃至民俗、神话材料所进行的演绎和闽释则可称之为“三重证据法”。中国传统的人文学术方法在本世纪以来所经历的这种由“一重”到“多重”、由训诂考据到文化阐释的变迁,可以看作是新材料的发现和西方学术的输入在国学领域所激起的反应和调适过程。而这一过程,可以用文化人类学的“涵化”概念在理论上加以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考据学 文化人类学 人文学术 梁启超 国学 新材料 文化变迁 “二重证据法” 闻一多
下载PDF
近期文论中的底层论述述略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小新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8,共3页
关键词 文论 述略 论述 《上海文学》 文学知识分子 人文学术 文学表述 90年代 《天涯》 小规模
下载PDF
网络时代的文学批评与人文学术 被引量:8
20
作者 宋炳辉 南帆 +5 位作者 郜元宝 梁永安 王光东 张新颖 葛红兵 刘志荣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6-80,共5页
网络普及时代对文化带来的震撼,引起了许多人文学者的瞩目。作为一种信息媒介,互联网正在日益丰富和改变着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各种交往活动,随着人文活动在网络中的浸润越来越深,人们对人文信息的获取与阅读、参与创造和保存、筛选和交换... 网络普及时代对文化带来的震撼,引起了许多人文学者的瞩目。作为一种信息媒介,互联网正在日益丰富和改变着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各种交往活动,随着人文活动在网络中的浸润越来越深,人们对人文信息的获取与阅读、参与创造和保存、筛选和交换的各种机制也在发生许多变化,这是人文工作者共同面临的挑战。同样,网络作为文学传播的中介,则又使文学在表达的对象、途径和方式上面临新的变化。这样,对于从事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学者而言,其在网络时代的工作对象和工作方法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调整。至少,为了充分地发挥其思想和批评工作的效率,为了使他们的理论探索能够覆盖和包容信息时代出现的新的人文景象,对其发展变化的种种可能做出某种预测、评判,对它的弊端发出及时的警示和批判,人文学者包括文学批评者都不应该无视互联网络这个空前的人类产物。网络时代的到来到底给文学和文化带来那些挑战?文学批评和人文学者何为?正是这次对话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网络时代 网络文学 人文学术 互联网络 文学作品 网络化 人文学者 学术规范 网络批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