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性民法与物性刑法的融合发展 被引量:177
1
作者 刘艳红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4-137,206,207,共26页
人性民法与物性刑法相生相成,两者都是整体法秩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民法总则为引领的民法典,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并充满人性关怀,是为人性民法。刑法作为有形或无形的犯罪打击工具,具备物性或工具主义的形而上学本质特征,是为物... 人性民法与物性刑法相生相成,两者都是整体法秩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民法总则为引领的民法典,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并充满人性关怀,是为人性民法。刑法作为有形或无形的犯罪打击工具,具备物性或工具主义的形而上学本质特征,是为物性刑法。在公私法相互渗透与融合的法治时代背景下,人性民法有助于强化刑法的人性色彩,并据以形成人道化的刑法立法、人本化的刑法制度、人文化的刑法解释,实现对物性刑法的人文化成。公私法的同源性与共通性决定了物性刑法对人性民法的发展也有着强化保障的重要作用。物性刑法有助于重塑民法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提升民法规范的强制性以及加强对民事主体私权利的保障,并促进民法立法、民事司法的更迭与发展,实现对人性民法的影响渗透。人性民法与物性刑法的渗透与融合,是未来中国特色法学话语体系发展的全新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民法 物性刑法 民法典编纂 人文化 强化保障
原文传递
文化自信的三维视角及其审视 被引量:7
2
作者 顾建红 管爱花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24,共6页
文化模式意义上的文化自信,经济决定论视野中的文化自信和人文化成意义上的文化自信是当下中国人理解文化自信的三种常见维度。文化模式意义上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人类文化存在的多样性这一基本事实基础之上。经济决定论意义上的文化自... 文化模式意义上的文化自信,经济决定论视野中的文化自信和人文化成意义上的文化自信是当下中国人理解文化自信的三种常见维度。文化模式意义上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人类文化存在的多样性这一基本事实基础之上。经济决定论意义上的文化自信则是现代性主导之下的一种文化表达样式,它存在着忽视文化主体性特征的缺陷,故而并不能完成文化自信的内生性需求。人文化成意义上的文化自信则有力地彰显了文化的属人性特征,但由于对文化客观性层面的轻视也就决定了这一意义上的文化自信极具理想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文化模式 主体性 人文化
下载PDF
人文易与民族魂 被引量:6
3
作者 萧父 《周易研究》 1991年第4期1-7,共7页
八十年代中国出现的《周易》研究的热潮中,象数易的得以复苏,科学易的乘势崛起,考古易的不断开拓,均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同时,作为周易热的一股支流,反映社会机遇心理的滋长,占卜易也一度流行。相形之下,人文易的研究反而... 八十年代中国出现的《周易》研究的热潮中,象数易的得以复苏,科学易的乘势崛起,考古易的不断开拓,均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同时,作为周易热的一股支流,反映社会机遇心理的滋长,占卜易也一度流行。相形之下,人文易的研究反而显得薄弱了。而人文易,凝结在易学传统中的人文意识和价值理想,似乎应当成为易学和易学史研究的主线和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化 现代易学 价值理想 民族魂 象数学 周易 人文意识 易传 科学思想 走出中世纪
下载PDF
源与流:中国教育文化基因论略
4
作者 曾瑶 张广君 《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40,共11页
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需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内核,并以其内在融通和整体运化为学理骨架。基于“天人合一”观和生成论教学哲学“人文一体”观梳理中国教育文化基因,概有四种类型范畴:本原范畴“天、道、人”,确定人与教育... 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需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内核,并以其内在融通和整体运化为学理骨架。基于“天人合一”观和生成论教学哲学“人文一体”观梳理中国教育文化基因,概有四种类型范畴:本原范畴“天、道、人”,确定人与教育存在的本源与归宿;基础范畴“生、性”,确立教育促进人的生成与发展的合法性基础;潜能范畴“诚、德”,构成教育发现并化育人的内在潜能的合理性基础;操作性范畴“文、学、和、化、事”,展现独特的中国教育思想方法。不同类型基因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逐层内外融通的整体结构。其内在逻辑可从“道法势术”四个层面分析:道层面“天、道、人”整体形化并借助于其他层面基因而证成自身的持存与意蕴;法层面“生、性”彰显证明道层面的基因,对其他基因发挥基础性支撑规范作用;势层面“诚、德”基于并反馈于道法层面基因,又助推并受助于术层面基因的展开和沉淀;术层面“文、学、和、化、事”彰显并回馈道法势逐层基因,构成中国教育的一般方法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文化基因 天人合一 人文一体 人文化 论教学哲学
原文传递
文以明道和中唐文的新变 被引量:3
5
作者 吴相洲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文以明道和中唐文的新变吴相洲中唐文章相对于盛唐的变化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思想倾向上明道意识的加强。不仅古文创作中提出了文以明道的创作纲领,就连传奇小说甚至古文家所反对的骈文(主要指赋)也都表现出明道的倾向。可... 文以明道和中唐文的新变吴相洲中唐文章相对于盛唐的变化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思想倾向上明道意识的加强。不仅古文创作中提出了文以明道的创作纲领,就连传奇小说甚至古文家所反对的骈文(主要指赋)也都表现出明道的倾向。可以说,在文章中加强明道的意识是中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以明道 人文化 柳宗元 古文家 古文运动 礼乐 教化 儒学 创作要求 现实意义
原文传递
《彖传》与中国文学
6
作者 袁济喜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2,共9页
《彖传》是《周易》的重要部分,它与《周易》的其他内容共同构筑起这本群经之首的思想智慧与精神意蕴。《彖传》对于中国文学的审美判断、人文化成、言说方式都形成了极其重要的启悟作用。对于它的这些功能与作用的研究,有助于探讨中国... 《彖传》是《周易》的重要部分,它与《周易》的其他内容共同构筑起这本群经之首的思想智慧与精神意蕴。《彖传》对于中国文学的审美判断、人文化成、言说方式都形成了极其重要的启悟作用。对于它的这些功能与作用的研究,有助于探讨中国文学的深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判断 二气交感 人文化 叹卦
下载PDF
从滇黔地区“活的历史”探寻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脉络
7
作者 范丽珠 陈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1,共9页
本文关注中华广土众民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脉络。中华民族不同族群共存于同一个生活世界中,关于不同族群在民间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共同性问题,长期以来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深入研究。本文在滇黔部分地区田野调研基础上,结合各类相关文... 本文关注中华广土众民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脉络。中华民族不同族群共存于同一个生活世界中,关于不同族群在民间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共同性问题,长期以来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深入研究。本文在滇黔部分地区田野调研基础上,结合各类相关文献,以“把现状作为活的历史”为方法,从当前处境的社会事实出发“追溯过去”,探讨中华文明的理想观念演化为社会文化“常道”的教化体系之过程,以及形成广土众民的行为逻辑和生活价值的路径。本文指出,中华教化是与中华文明/民族发展相伴随的动态存在,在以文化融凝民族的过程中,超越“中心”与“边缘”地理意义上的屏障,呈现出族群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社会事实。中华教化在西南的传播和发展绝非强权政治的工具,也非简单的“汉化”,更不是所谓的“同化霸权”;因其具有超越社会阶层、地域和族群的普世性,遂能具体为广土众民共享的知识和社会赖以维系的意义之网。其次,教化不是单纯的抽象理念,而是可以具体化并借助于特定载体进行传播的,而且中华教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随俗而定,以活态文化的样貌嵌入于社会结构之中。第三,在政治、军事力量和官方兴教办学之外,民间的多元行动者以种种方式,推动着教化的传播和普及,使之常识化、民俗化和生活化,积淀为共享的文化—心理结构,造就了西南与中原之间山川相隔而文化相通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教化途径 人文化 滇黔地区 活的历史
原文传递
“文明以止,人文化成”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内在契合性
8
作者 姜义华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4,共14页
文明以止,人文化成,是中华文明最具特色的文化基因。这一基因携带着中华文明传承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功能的核心信息,决定着中华文明生命体的基本构造和基本走向,与历史唯物主义能动地结合,谱写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篇章。历史唯物主义的创... 文明以止,人文化成,是中华文明最具特色的文化基因。这一基因携带着中华文明传承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功能的核心信息,决定着中华文明生命体的基本构造和基本走向,与历史唯物主义能动地结合,谱写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篇章。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性发展在于创造了具有确定内涵的“文明新形态”,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与生态融为一体,将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与制度生产活动融为一体,创造性地传承中华文明“人文化成”的优秀遗产,为真正全面地占有“人的本质”,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符合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具体方案,开辟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中华文明 人文化 人的本质
下载PDF
简论《周易》和谐思想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兴明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57,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在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的主干在儒学,儒学的形而上学在《周易》,《周易》的主体观念在阴阳和谐。阴阳和谐贯通天、地、人三才,并使之达到天地通泰、人和政通、家和国兴、协和万邦、“与时俱化”、“保合太和”之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在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的主干在儒学,儒学的形而上学在《周易》,《周易》的主体观念在阴阳和谐。阴阳和谐贯通天、地、人三才,并使之达到天地通泰、人和政通、家和国兴、协和万邦、“与时俱化”、“保合太和”之境界。由此,《周易》和谐思想对民族精神建设、伦理道德建设、发展方式变革、思维方式优化、化解文明冲突等,具有不可或缺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和谐 阴阳 三才 人文化
下载PDF
中华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立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3期75-80,共6页
本文认为,以“人文化成”为元典的中华人文精神其基本用心是通过对人心的化育来达到天下的和谐,心为存在之本,乐为化育之用。
关键词 人文化 美育品格
下载PDF
中国“人文化成”的思想政治教育蕴涵与启迪 被引量:5
11
作者 奚彦辉 姜颖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7-200,共4页
通过对中国传统"人文化成"思想的原始内涵及其精神价值的解读,指出"人文化成"思想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蕴涵,重点指出"人文化成"思想对于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人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蕴涵 启迪
下载PDF
儒家礼乐教化的现代解读 被引量:5
12
作者 曾繁仁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92,共4页
礼乐教化是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政治、文化与教育制度。《乐记》集中地体现了儒家礼乐教化学说,也揭示以"乐教"为表现形态的中国美育的主要特征。儒家礼乐教化植根于"天人合一"观念,以"中和"... 礼乐教化是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政治、文化与教育制度。《乐记》集中地体现了儒家礼乐教化学说,也揭示以"乐教"为表现形态的中国美育的主要特征。儒家礼乐教化植根于"天人合一"观念,以"中和"为政治、道德、审美观念的核心,其实质是"德音"之教。既重视礼与乐在性质、功能上的区别,又注重两者的相辅相成、交融统一,从而使美育既承担了重要的政治、伦理教化责任,又具有相对独立的重要地位。儒家讲"礼乐教化",以"成人"为重心,礼乐互补互济、内外交养,追求人生修养的德性之美与仪容规范之美的和谐统一。儒家认为,礼乐不仅能够通过教化人心达到社会的和谐,而且能够促进人类社会与天地自然的整体和谐,达到天人相通的自由的审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教化 天人合一 人文化 美善相乐 生生
原文传递
“人文化成”传统与中华审美人文精神 被引量:4
13
作者 潘立勇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3-18,共6页
中华传统的精神文化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美育品格 ,形成于“轴心时代”的“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命题奠定了这种文化精神的基础。“循天道 ,尚人文”的人文倾向、“致中和 ,得其分”的中和境界以及“崇礼乐 ,赞化育”的美育工夫 ,构成... 中华传统的精神文化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美育品格 ,形成于“轴心时代”的“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命题奠定了这种文化精神的基础。“循天道 ,尚人文”的人文倾向、“致中和 ,得其分”的中和境界以及“崇礼乐 ,赞化育”的美育工夫 ,构成了中华审美人文精神由内而外、由体而用、由境界而工夫的基本内涵和总体风貌。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追求审美境界 ,中国传统美学境界则突出人文精神 ,这就是中华审美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化 美育品格 当代审视
下载PDF
思政课教学应追求人文化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红如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47-49,共3页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立德树人则不可或缺文化,不可或缺人文化成。思政课教学应追求人文化成,明确人文化成的内涵、价值、主要理念等问题,对于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文化价值、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和思想政...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立德树人则不可或缺文化,不可或缺人文化成。思政课教学应追求人文化成,明确人文化成的内涵、价值、主要理念等问题,对于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文化价值、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思政课教学 人文化
下载PDF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景观意象及其理念渊源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晓月 王嘉楠 《宿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8期88-92,共5页
当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离不开优秀古典园林文化的传承。以传承为目的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景观意象进行了由表及里的探析,认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景观意象最突出的特点是人文与自然、情与景相互交融的诗情画意,蕴涵着"人文化... 当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离不开优秀古典园林文化的传承。以传承为目的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景观意象进行了由表及里的探析,认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景观意象最突出的特点是人文与自然、情与景相互交融的诗情画意,蕴涵着"人文化成"的文化特质;这种特点和文化特质更深层的根源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理念,这一理念通过古代神话神人相助相成、儒家崇礼尚德、道家崇尚自然、佛教悟空去执等思想体现为古典园林设计中景观意象的人文情怀和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 意象 天人合一 人文化
下载PDF
新时代幼儿园文化建设导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熊伟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33-44,共12页
幼儿园文化建设是指在特定专业保育和教育时空中构建“人文化成”生态系统的过程,是幼儿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时期,各幼儿园应积极营建幼儿园专业保育与教育文化空间,大力促进幼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重视规范幼儿社会性发展,初... 幼儿园文化建设是指在特定专业保育和教育时空中构建“人文化成”生态系统的过程,是幼儿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时期,各幼儿园应积极营建幼儿园专业保育与教育文化空间,大力促进幼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重视规范幼儿社会性发展,初步培育幼儿崇高精神追求,致力构建高质量、有特色“人文化成”系统。应优先建设幼儿园总体文化系统,探索建设幼儿园群体亚文化系统,重点建设幼儿园特色文化系统,合力塑造有较强文化领导力与影响力的园本保育和教育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化 幼儿园文化 专业保育与教育文化 蒙以养正 储为国器
下载PDF
一方水土 一方人文——自然环境与中国文化形式
17
作者 程捷 刘晓鸿 孙洪艳 《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3年第1期4-11,共8页
文化由“文”与“化”组合而成,是“人文化成”“文治教化”省称(冯天瑜,2005)。中国是一个文化发展很早的国家,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国文化自始即走上独特发展的道路。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指不同的地方因当地资源、环境不... 文化由“文”与“化”组合而成,是“人文化成”“文治教化”省称(冯天瑜,2005)。中国是一个文化发展很早的国家,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国文化自始即走上独特发展的道路。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指不同的地方因当地资源、环境不同,人们养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甚至不同的脾气秉性、肤色外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天瑜 一方水土 人文化 文治教化 自然环境 地理环境 文化 风俗习惯
下载PDF
中国茶的“自然天成”与“人文化成”
18
作者 刘悦笛 《茶博览》 2023年第4期76-78,共3页
我曾经是多么想,我们中国人,能写出一本如东瀛人冈仓天心那样的《茶之书》。毕竟,中国才是“茶的故乡”,中国可谓“茶的国度”,中国塑成“茶的文明”。如今这本《茶人养成》,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这样的梦想。这本书的主编乃是中国“生活... 我曾经是多么想,我们中国人,能写出一本如东瀛人冈仓天心那样的《茶之书》。毕竟,中国才是“茶的故乡”,中国可谓“茶的国度”,中国塑成“茶的文明”。如今这本《茶人养成》,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这样的梦想。这本书的主编乃是中国“生活美学”教育优秀平台创办者李乐骏先生,他所创办的“弘益大学堂”已经建校十二年了。这个大学堂如今已成果斐然,迄今以“生活美学”为核心为海内外培养了两万余位茶道师、花道师和香道师。这些来自海内外的莘莘学子不仅把“生活美学”的茶之道普及到全国各地,而且使得弘益大学堂正在成为世界“生活美学”教育的最佳目的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美学 冈仓天心 自然天 人文化 大学堂 创办者
原文传递
河南黄河法律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19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23年第6期42-44,共3页
关于文化的概念和本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贲卦·彖传》中出现了“文化”一词的最早形态--人文化成,是指用人文... 关于文化的概念和本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贲卦·彖传》中出现了“文化”一词的最早形态--人文化成,是指用人文的道理造就人的世界。作为整体词汇的“文化”,则可以理解为用人的标准与尺度去改变对象的行为过程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化 天下 内涵与特征 河南黄河 人的世界 概念和本质 理解和认识
原文传递
坚守高质量发展的人文价值——“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20
作者 姜正君 《新湘评论》 2023年第21期18-19,共2页
《周易》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化成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指的是通过人文来教化天下,让社会发生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 《周易》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化成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指的是通过人文来教化天下,让社会发生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系列论述彰显了高质量发展的人文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文化 人文价值取向 精神文明 天下 精神富有 物质文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